APP下载

浅谈高校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2-08-15叶敏娣刘蓉霞湖北科技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零基预算编制部门

叶敏娣,刘蓉霞(湖北科技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浅谈高校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

叶敏娣,刘蓉霞
(湖北科技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高校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与核心,是高校组织日常收入和控制支出的重要依据,是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实现高校全面稳健的可持续性发展。

高校;预算管理;重要

高校预算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高校预算管理是高等学校日常组织收入与控制支出的前提和依据。它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与审批、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考核与评价等,我国高校教育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改革与深化,高等学校办学规模和层次的日益扩大,资金流量迅速增加,因此加强学校预算管理,理顺财务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就显得尤其重要。加强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不仅是我国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具体表现,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对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浅显的分析,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达到加强学校预算管理能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目的。

一、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长期以来,高校把编制预算公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只当作是财务部门的职能工作,对于高校的预算编制工作,各教学院部、科研部门及其它管理部门只是被动地接受财务管理部门下达的各项预算指标。全员参与性不够,主人翁意识不强,另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部门预算编制和学校内部预算编制的时间都不一致,部门预算编制一般是在每年10月份前上报主管部门;高校内部预算编制由于编制和审批过程复杂,通常要到当年的3、4月份才能确定。高校预算成了一种应付形式的汇报文件,只是部门预算向相关财政部门要钱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未能充分调动各部门理财的积极性,缺乏整体观念的预算管理。甚至可见,高校预算编制在财务管理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难以发挥高校预算管理的合理性与协调性。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高校预算编制主要包括高等学校部门预算(报送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的预算)及学校内部预算两部分内容的编制,一般一年编制一次。预算的编制应科学地采用“零基预算法”,以上一年度实际收支情况为基础,以下一年工作计划为依据。但目前一些高校并没有真正采用“零基预算法”,而是采用“基数加增长法”,即在上一年度的实际收支情况的基础上,加上下一年度各种变化的财务收支因素来确定新年度预算的编制方法。这种预算编制方法没有具体的相关计划,也没有配合高校发展规划,又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使得预算编制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样容易引起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讨价还价”,形成内部之间不良的“博弈”关系。因此预算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不够严谨,从而大大折扣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三)预算编制内容不全面

根据预算编制的要求,能准确反映高校总体收支水平的预算管理编制范围应该是高校全年的所有收入和所有支出。然而,目前高校资金来源由往日的单元化向多元化发展,除了以前单一的学费、住宿费收入外,目前高校逐步新增有银行贷款、培训收入、捐赠收入、上级部门的专项经费拨款、各院部的创收收入等。这些多元化的收支项目预算在编制时,一般没有具体计划,并且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此相关收入与支出也无法完整确切的纳入预算编制中。此外,因预算的收支平衡原则,使得这些项目借入的资金的支出往往也无法纳入预算范围。另外,也存在有各院部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或者管理者自身财务管理水平有限,预见性不强等因素,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会出现折扣的现象,因此导致高校的预算编制出现遗落、编制内容不全面。

(四)预算执行力度不够

目前,不少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并且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程序和预算管理方法,没有严格的监督制度,加上预算编制的不科学,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导致执行力度不够刚性。因此,高校预算在实际执行中经常会出现有预算无支出、超预算支出和无预算支出等现象,造成预算经费指标的挪用,预算执行赤字和预算资金需要失去保证等。预算执行力度不够,失去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得预算管理的约束力大大减弱。

(五)预算考核评价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健全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没能充分发挥预算管理考核评价功能。在实际管理中普遍存在着部门经费没有与工作目标挂钩,没有与工作绩效捆绑,也没有相应的配套的奖惩措施。高校内部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效益无法及时的监控,各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绩效没有考核与评价,由于节约没有奖励,超支也没有惩罚的现象的普遍存在,因而导致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相互争夺部门预算资金,使学校部门预算资金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严重地影响了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不利于高校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可见这五个方面的问题是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中的较为突出并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减弱了高校预算管理的调控作用和约束作用,严重影响了高校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为了克服以上所述的种种弊端,必须探索出相应的对策与健全机制,为和谐高校的建设发展创造条件。

二、完善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

从思想上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高校的各部门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财务管理部门下达的各项预算指标,而是要以主人翁意识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高校要组织开展校内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会人员参加的部门预算工作会议,相互沟通、共同讨论、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从部门预算的编制到财务预算从编制、执行和管理等工作进行部署,统一编制的具体要求和细化明确的工作任务。统一认识,明确高校预算编制原则、编制方法和编制程序,把握高校预算的收支范围,把高校的部门预算与高校内部预算统一起来,只有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细化预算收支项目,形成统一的核算标准;统一口径,明确高校内部各院部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统一做法,细化高校预算调整和执行的具体办法与规定;在提高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的基础止,全员参与建立可行的规章制度,以确保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采用“零基预算”改进预算编制方法

零基预算法是指在预算编制时根据经济业务活动本身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不受过去经费实际收支情况约束,不考虑现有基础,一切均以“零”为基础,来测算收入支出的一种方法。“零基预算”法的核心就在于一切从“零”开始的思想,可以立足现在,开拓思维,实行“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能够合理利用高校有限的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学、学科建设、科研等重点业务经费;“零基预算”法体现了预算管理的前瞻性思想,因不会受到现有预算的约束,更利于预算管理展望未来的指导精神。“零基预算”是部门预算的基本属性之一,高校预算编制就应该积极统一推行“零基预算”,使高校预算编制在方法上规范化、具体化、决策化。

(三)强化资金使用问责制,完善高校预算管理责任体系

问责制是指问责主体对其管辖范围内各成员和各级组织承担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实施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只有科学的管理机制与健全的管理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好的管理效益。只有建立起既有利于校级管理层统领全局,又有利于扩大各院部级管理层自主理财权限的预算管理机构,才能使高校预算管理体制发挥作用。科学的设置高校预算管理机构,通常分为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责任中心和日常预算管理部门三个机构。高校在这种各职能部门实施具体管理职能的多层次的预算管理模式下,强化资金使用问责制,进一步地完善高校预算管理责任体系。预算管理委员会一般由校长担任主席,统筹全局,对预算进行审核与批示。预算责任中心按学校发展情况的轻重缓急的原则来编报其收支计划,强化资金使用问责制,日常预算管理部门是高校预算管理机构的常设机构,主要工作是处理各部门预算汇总、审查各收支计划。汇总的预算最后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只有预算管理机构的三个部门相互配合,制定出的预算方案才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及约束力。有利于进一步地完善高校预算管理责任体系,促进高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强化预算管理约束力,维护预算管理的刚性原则,使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得到保障。首先,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预算管理制度,在预算执行中不允许有预算无支出、有预算超支出和无预算有支出的现象存在,要确保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一致,保证预算管理的质量。加强预算约束力,保证预算管理的政策目标,维护预算管理的公共利益。其次,建立超预算预警机制,严格经费审批权限。预算管理机构按照预算方案适时跟踪和监督资金投向及预算执行情况。实现校内财务审批“一支笔”,对超限额的项目经费严格审批制度。再次,实行预算执行信息系统化管理。严格按照系统规定的项目、内容、范围等审核报销,及时真实地反映经费的使用及结余情况,使预算管理更加规范化,及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使预算管理更加清晰化,以便纠正预算执行偏差,有利于化解预算失真的财务风险,维护预算管理科学性和约束性,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建立预算绩效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高校应建立对预算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的管理机构,一般是以内部审计部门为主,确定预算绩效的考核与评价管理办法,高校审计部门应在日常预算管理部门的协助下,根据投入与产出的理念,资金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分年度地及时地对各预算项目的编制情况和执行情况进行公正的考核与评价,得出绩效结论,评出绩优和绩差等级,然后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此绩效结论对下年度的预算安排进行调整与审批,最终达到奖优罚差的效果。预算责任中心应把绩效考核与评价的结果纳入高校内部单位负责人的年度个人考评范围,以预算绩效的考核与评价体系来突显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从思想上认识到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全面提高参与预算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做到精打细算、依法理财。在编制预算时,把部门预算与内部预算统一起来,采用“零基预算”编制,用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在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坚持预算管理的刚性原则,强化资金使用问责制,按预算责任中心把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强化预算约束力,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建立可行的预算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做到奖优罚差,促使责权利的良性结合,有利于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高校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吴黎平.改进高校预算管理措施浅谈[J].财会通讯(综合),2010,(1).

[2]侯芬娥.构建高校预算管理新模式[J].会计之友,2009,(20).

[3]孙亚莉,黄爱华.高校预算管理创新思考[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9,(2).

[4]何丽英.强化高校预算管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J].经济师,2008,(9).

[5]陆大修,徐维蛟.高校预算管理机制创新刍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9).

[6]张会英,李建平.加强当前高校预算管理的思考[J].经济师,2009,(11).

F213

A

1006-5342(2012)04-0005-02

2012-01-05

猜你喜欢

零基预算编制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推进新一轮零基预算改革研究
零基预算在事业单位应用的难点与解决思路探索
电力企业成本费用零基预算管理的有效进行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从零基预算到新零基预算的演进——美国佐治亚州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