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探微*
2012-08-15王友明李岩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58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广东广州5064
王友明,李岩(.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58; .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广东广州506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探微*
王友明1,李岩2
(1.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2.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广东广州510641)
综观近几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运行及其效果的理念方面关注较少,对于微观运行过程有所涉及但不系统。由此切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的理念准备、微观运行过程进行系统探讨,既利于对实践教学的总体把握,又可实现实践教学运行的理论抽象具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之理念准备主要包括教育与自我教育密不可分、社会要求的践行有赖于学生自身的需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其微观运行过程为明确目的并纳入教学计划,组建多层级实践教学指导小组或团队,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选择实践教学形式,保证实践教学过程有资料可考,实践活动考评有章可循。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
自《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之后,学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内涵和外延、内容和形式、组织和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1],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研究成果,对于实践教学的理论进展和现实展开起到了推动作用。仅就实践教学的运行而言,现有研究成果对于运行所必需的理念准备少有关注,对于运行过程侧重大而化之的阐发,对微观的运行过程虽有提及但不系统。而这正是笔者意欲深入阐发的理论关注点。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的理念准备
一般而言,理念是“客观真理性的认识与主体价值观念的融汇,体现了客观必然性与主观目的性的辩证统一”。[2]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进行必要的理念准备,才能克服盲目性,减少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偏差,切实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尽管教社政[2005]5号文件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要求是近几年的事,但事实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始终不乏实践教学方面的实践。正是基于对长期的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一些反映实践教学规律的真理性认识逐渐浮出水面。这些真理性认识与我们对实践教学本身以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不断融汇衍生出一些可对实践教学运行发挥指导作用的理念。
1.教育与自我教育密不可分
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是近些年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从理论上说,自我教育的作用已得到普遍的认同,但在教学实践中这种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采用大班授课,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讲述为主,偏重理论内容的演绎、灌输,容易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枯燥感、空泛感甚至逆反心理,这正是偏重教育者教育作用,对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没有给予充分重视的结果。而实践教学恰恰能弥补这种不足。实践教学更好地遵循了内因外因关系的辩证法:教育作为一种外因,必须通过推动内因的矛盾运动,即通过充分发挥受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其进入自我教育过程来达到教育目的。即教育必须以自我教育为基础,而自我教育又需要教育来唤起、推动、发展。不可否认,传统理论课教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也能综合运用多种形式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但由于教学空间的狭小——往往仅限于课堂——难以充分挖掘理论解释现实、指导现实、引领发展的巨大作用。相比之下,实践教学更具灵活性,可与广阔的社会空间形成对接,变广阔的社会空间为教学空间或教学资源,因而更能适应学生主体性凸显并不断增强的趋势,更利于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2.社会要求的践行有赖于学生自身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推动学生践行社会要求始终是其教学目标的基本方面。而现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教育者往往习惯于将学生视为社会要求的接受器而不考虑提出的社会要求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同、接受。如在教育目标的确定上,偏重强调社会要求,对学生的内在需要关注不够;在教育功能的发挥上,偏重理论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社会功能,对理论在促进个体发展方面的个体功能着力不足,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学生学习的愿望和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自觉性不易形成,实践能力自然无从谈起。与传统社会不同,在信息社会条件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落差已经不甚显著,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对作为教育者的教师的信息优势甚或强势,思想政治理论课若因循老路,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容易招致学生的逆反心理,销蚀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然形成的魅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内在需要,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力,才能保证将社会要求内化进学生的思想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正是要在充分考虑学生自身需要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或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通过隐性渗透达到显性目的。因而实践教学从组织设计、实施到评价的全过程都应始终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需要,既考虑到活动的科学性,又考虑到趣味性、现实性;既要使学生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魅力,又要使其逐步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自身发展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单是一种党和国家愿望和要求的表达,不仅体现了整个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从组织形式来说,课堂教学不仅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直接组织实施,而且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体开展教学,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是直接统一的,而实践教学尽管也是由教师直接组织实施的,但教师只是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出现,即负责全过程的设计、指导、总结、讲评等,学生才是整个活动的“主体”。开展实践教学理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此方能发挥其主体作用,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运行过程
1.明确实践教学目的,纳入常规教学计划
目的明确与否是实践教学能否收到预期效果的首要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依托的实践活动有时与其他知识教育的实践活动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同一实践活动往往能使学生在多方面有所收获。教育者不仅要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同时要帮助他们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其服务意识以及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作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目的对于学生很重要,对于教育者更为重要,因为实践教学要在明确目的的前提下呼应课堂的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应纳入学生教育和培养的常规环节,即由仅仅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转而纳入教学内的计划安排。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教学有序展开,实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标。
2.精心组织领导,保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机制
组织实施实践教学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文件,各高校应研究并下发校一级的相关政策文件督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由校领导、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总务处等组建“实践教学领导小组”,把握实践教学的方向,在经费及其他实践教学资源的使用方面给予有力支持;由校团委、学生工作部门、各院系党(团)总支、辅导员、班主任组建“实践教学协调小组”,负责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与校内外相关的人员、组织、机构、团体商谈相关事宜,发挥好协调作用;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组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团队”,直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并做好监督、引导工作,发挥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发挥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由指导教师团队根据学生专业、学生年级、学生人数及实践课题的具体情况组建若干个“学生实践活动小组”,各小组根据本组实践课题制定具体的方案展开实践活动。由此,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推动实践教学有序展开。
3.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选择实践教学形式
从不同维度分析,大学生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群体差异。有研究认为,大学生在生涯结果预期、能力自评和选择矛盾维度存在年级差异;在结果预期和能力自评维度存在性别差异;在自我定向和能力自评维度存在生源地差异。[3]还有研究认为,根据大学生在人口特征和专业、家庭及政治背景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大学生群体又分化出就业困难群体、心理困难群体、经济困难群体、行为困难群体等等。[4]概言之,客观上的性别、生源地、家庭背景、文化背景、所在学科专业的不同会带来大学生内部的群体差异;主观上的兴趣、爱好、人格差异、人生追求、能力素质的差异等也会造成大学生内部的群体差异。从应然角度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充分考虑上述大学生内部的群体差异,采取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或使大学生内部的差异群体都有适合其需要的形式可供选择,但就实际实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常态化运行而言,优先考虑不同年级的群体差异应是最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的选择。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需求、思维方式、知识水平、实践能力的差异,采用的实践教学形式也当有所区别。
低年级学生特别是新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需要了解学校、了解他人、了解改革开放的时代,了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以前多以学校、书本、考试为中心,社会经验较少,独立活动能力相对缺乏,世界观和人生观还在形成当中。因此,可组织开展一些参观活动,如参观革命纪念馆或革命老区感受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参观文化古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参观工厂感受国家工业的发展、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参观现代化的农村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参观偏远山区以更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国情;也可开展义务植树、美化校园、争做青年志愿者等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还可开展化装舞会、兴趣小组活动、心灵沙龙等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快其对大学生活的适应。
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已然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较多,可适当组织他们进行或者参与一些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也可组织学生以辩论赛、演讲比赛、专题论坛等形式激发其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其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还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具有劳动收益的活动,如家教活动、促销活动,帮助企业、学校、机关做些宣传、咨询活动,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而且可以部分改变一些学生的经济状况,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高年级的学生,具备了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处在即将踏入社会谋职就业的转折点上,急待增强实践能力,可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以往的实践实习经验进行职业规划并可举办交流会或研讨会以集中宣讲并交流职业规划,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还可组织学生结合本专业学习或研究中发现的有关思想政治问题、道德伦理问题、法律问题等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并撰写高质量研究报告,并通过赠阅、网络论坛或公开发表等方式争取在本校、同城高校、本地区甚至全国产生影响力。此类实践活动形式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本专业及其发展前景,还可锻炼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深切地体会到理论指导实践、指导人生的作用,为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种种实践教学形式的适用范围并不是绝对的,而往往是交叉使用,综合发生作用的。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团队因时制宜、因生制宜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组织实践教学,制定出最优实践教学方案,力求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4.实践教学过程有资料可考,实践活动考评有章可循
实践活动结束,由课外转到课内或由校外转到校内,但教学过程并未结束,教育者要有意识地把实践教学内容与相应的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是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规范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使实践活动过程有资料可考(可以是书面材料,也可以是音频、视频资料),实践活动考评有章可循,保障实践教学质量。例如,教务部门可考虑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的次数,并建立专门的实践活动档案,实践成绩合格,方能获得实践学分,得到学分方可拿到相应的实践证书,并可将之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的一项指标,学生也可以将之作为求职的参考。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述要
为更好地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的具体过程,概要举例如下:
1.演讲比赛形式。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均可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开展演讲比赛。(1)每位学生都应准备演讲稿参与初赛,经过复赛、决赛,评选出各等级奖项并颁奖。同时,在学生当中遴选初赛、复赛、决赛的主持人,在演讲比赛准备、进行的同时,主持人也有一个选拔评优的过程。(2)撰写演讲稿要求主题鲜明、思想健康、内容充实、逻辑清晰、富有文采。(3)演讲时要情绪饱满,富有感染力;语言准确、生动,普通话标准流畅,语速适中,抑扬顿挫;仪表大方,仪态自然,修饰得体。(4)比赛之前,教师要进行认真的指导;比赛进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协调小组负责做好会场布置、设备调试及现场协调工作;比赛之后,教师应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讲评,特别是要与课堂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强化影响学生思想体系建构的目的。
2.诗词朗诵与赏析大赛形式。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可以举行不同主题的诗词朗诵与赏析大赛。学生既可以自己根据大赛主题创作诗词,也可以用现成的经典的切合主题的诗词参赛;既要进行朗诵,又要围绕诗词背景、内容及时代意义等进行赏析,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分析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采取这种形式具有天然的优势。如,为了使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让学生走进毛主席诗词,从诗词看伟人的人生态度,领略伟人的风采,从而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塑造新世纪大学生的人格魅力。具体运行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诗词朗诵应语言连贯、流畅,有抑扬顿挫;普通话清晰标准,富有感染力;充分理解诗词内容,充分表达自己或本小组的感悟或观点;朗诵时可制作配套的幻灯片或播放背景音乐烘托效果。在比赛中,也可穿插一些有关伟人事迹的音频、视频资料让朗诵者、现场观众、评委等共享;也可在朗诵间歇开展相关的有奖知识问答,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再现或深化课堂教学所涉知识或理论。
3.实践论文大赛形式。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类主题的实践论文大赛。如,可以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尚德守法,成才之道”等为主题开展实践论文大赛。操作过程为:(1)将学生按一定数量分组,各小组围绕主题自拟题目,拟定调研提纲并设计调查问卷,利用实践教学时间及课余时间展开调查,然后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既要呈现本小组实践过程,又要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还要给出对策和建议;调查报告提出的论点必须有本小组的调查数据支持,对数据分析要力争准确、全面,视角独特新颖;应体现清晰的思路、严谨的逻辑结构、较强的可操作性和一定的创新性。(2)各小组成员根据本小组的调查过程及调查报告答辩。(3)在答辩的基础上选出部分小组将调研成果报告制成幻灯片,各小组推选出一至二名代表参与调查成果的大会交流。(4)考评主要依据调研报告、各组答辩情况和现场交流情况,此外,还要考虑各组在调查的准备和开展以及撰写调研报告时全员参与情况。(5)评选出优秀成果给予奖励,颁发奖金和获奖证书。
四、结语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学界已经达成普遍的共识,而对于实践教学如何运行才能更有效、高效,则是见仁见智。而归根到底,这是一个只有在长期的实践和不断深入的理论研究中才能逐步解决的问题。妄求一种统一的运行模式或许是徒劳的,也许“百花齐放”亦会“殊途同归”。
[1]左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进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8~32.
[2]丁怀超.理念应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范畴[J].江淮论坛,1984,(6):70~74.
[3]毛成.大学生生涯决定的群体差异及教育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09,(3):74~77.
[4]夏小华,周建华,吕卫华.大学生群体差异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7~81.
G641
A
1006-5342(2012)04-0033-03
2012-01-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10025);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1SB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