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的教学关系.
2012-08-15赵富学王发斌
赵富学,王发斌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体育系,甘肃 合作 747000)
论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的教学关系.
赵富学,王发斌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体育系,甘肃 合作 747000)
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模式是在体育教师培训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研修方式,教学关系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过程中起着宏观指导的作用,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理顺各种教学关系,以提高不断研修的水平和质量。
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教学关系;适应
为了进一步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于2009年启动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该计划涉及中小学各个学科。对于体育学科培训项目而言,这种大规模、高水平并且要求骨干体育教师全员参与的国家级培训,在建国以来尚属首次。这种培训形式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部门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有助于全面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对促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意义重大。而对于每一名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来说,学会经历从现职走向成熟、追求从经验步入卓越,科学遵循体育教师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努力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懈地地从体育教学实践经验中进行学习,都需要一套适合体育课程特点的研修模式与体系来指导。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是“国培计划”体育学科培训项目提出的一个新的课程研修方式,它没有具体规定,而是要求根据体育学科自身特点和实际组织与开展。对于体育课程“课例研修”而言,目前没有任何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使体育教师教学关系逐步适应这种新兴的课程研修方式,并在适应的过程中去寻求和整理方法与经验。
1.教学关系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过程中的重要性
课例研修以聚焦教学关系的改进为其主要特征。强调教学关系的改进,也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需要。[1]体育教师在日常业务学习中,可能听过不少讲座或报告,也接受过不少培训,但往往听时心潮澎湃,事后过眼烟云;可能读过一些书籍或论文,但往往读时击掌共鸣,事后了无痕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从理论到实践,从他人经验到自我经验,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在这其中,一些默会的体育教学知识极其重要,但难以言传,在备课或听讲时往往体会不到。如果没有相关教学关系的改进,就无法掌握这些默会知识。基于以上认识,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就要特别强调教学关系的改进。因为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不仅是文献研究,亦非理论研究,而是体育教师自己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由行动者研究,在行动中进行研究。[2]经过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体育教师的教学关系方面要充分适应“课例研修”对常规体育课堂的种种变革,从而扎扎实实服务于体育课堂教学。这是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根本宗旨,也是体育教师教学关系要适应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方式的重要性之所在。
2.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的教学关系改进
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模式主张在真实自然的体育教学情境中观察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关系,无需研究者通过人为控制教学环境来影响教师的教学关系。[3]在原行为阶段,体育教师不受他人意志的干扰,自主备课,从而在授课中自然呈现出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按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这是体育教师教育与成长的最佳时机;按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这就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最近区域。教师关注课堂,因为在课堂中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4]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关注体育课堂,因为只有在课堂才能有效改进教学关系。与一般的科学研究不同,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主要是在体育课堂中进行,从体育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关系改进去研究和寻找体育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追求体育课堂教学中行为的改进。
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提供了体育教师有效进行反思的模式。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体育教师在同伴与专家的帮助下,以课堂观察为工具,设计、反思,再设计、再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关注自身与他人的差距、理念与现实的差距。与一般的反思相比,这就将他人的经验也扩充进体育教师的经验范围,并且注重理论与现实的契合,避免了狭隘的经验主义。例如我们在“国培计划”培训项目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提出的“三课两反思”模式,如果单纯从该理论的书面理解出发,我们得到的只能是一些文本化的经验而已,这对于以教授技术技能为重点的体育教学来说,其效果是滞后的。比如“三课两反思”模式常用的方式是一位教师就同一课题上三轮课,实现教学关系在同一主线上不断改进。但由于研究者目的不同,条件各异,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过程中,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进行适当的变更。
3.教学关系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的阶段划分
3.1 原行为阶段的解释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授课教师根据自己对研究主题的理解,独立地进行体育教学设计。这个阶段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原行为来充分表现出教师教学思想的原生态,以便在下一阶段(即第一轮反思)发现教师的真实问题,为教学关系的改进找准起点。为了避免体育课程“课例研修”走弯路,保证研修的质量,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授课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自己对研究主题的理解。比如高中体育教研组将研究主题定为《什么是有效的体育情境教学——以(高三年级女生的篮球运球)为例》,那么,在教学设计中,授课体育教师一定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创设有效的和篮球运球有关的教学情境。第二,研究共同体应就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达成共识。比如说,大家共同商定,在进行高二年级男生的跨栏跑教学设计时,设计者应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节课学生的成长点是什么,这节课所体现的技术点是什么,这节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设计者在事先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第三,授课体育教师要完整、规范地进行教学设计。比如说,要有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研修主题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学业评价方式设计。第二轮课、第三轮课也要这样做,三轮课后进行比较,就可以清晰地发现教师在课例研修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从而提炼出问题解决的策略以及适合体育教师成长的规律。
3.2 第一轮反思阶段
在第一轮课结束后,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小组的所有成员应该根据课堂观察记录(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录像),进行第一轮反思。在集体反思的过程中,成员间应该有分工,如主持者、记录者。主持者应该让每位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针对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直观性的特点,记录的方式应以录像为主,记录要求完整、原始。
3.3 新设计阶段
授课教师参与集体反思后,还要撰写日志,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小组的成员要进行充分的集体讨论,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如果在新设计中体现出来的理念较之以前有比较大的变化,那么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就进入到了“新设计”阶段。授课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对研究成员提出的问题与建议进行认真的反思,从而建构出新的认识。例如将小学四年级的快速跑教学作为研修内容,如果授课老师借助原行为阶段的反思结果来修改教学设计,逐一考虑快速跑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分别制定解决方案,然后提交课例研修团队成员讨论审议通过,这份教学设计就是“新设计”。
3.4 第二轮反思
第二轮反思的程序和内容与第一轮反思基本相似。有所差别的是,第二轮反思侧重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案和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新设计阶段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反思。在反思成果推广使用之前,先在小范围内试用,以测定它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及其他情况,如有缺陷,则予以修正,然后再试用、再修正,直至满意为止。第二轮反思为体育教师教学关系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反馈信息,是提高教学设计质量、获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保障。
3.5 新行为阶段
授课教师根据第二次上课的情况和反思的建议,重新进行设计。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新行为阶段的体育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关系到能否促使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目标的有效实现,能否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否激发和保持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能否培养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目标、教学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特点对现有的、反思修改过的体育教学方法,按照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要求进行精心的设计,以发挥教师教学关系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4.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教学关系的方法
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过程中,我们要求选定研修主题后确定授课内容,并要如期完成三轮课实践。在三轮课的实践过程中,体育学科教研员、专家、授课老师和听课老师在完成“原设计阶段”(第一轮课)的教学以后,所有人员依据课堂观察结果展开讨论与反思,与授课老师一起找出主要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进人关注新理念的“新设计阶段”(第二轮课),通过再次研讨与反思,总结出变化特征。针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行为跟进;进入到“新行为阶段”(第三轮课)。这三个连续的过程都要有相应的方法来促进教学关系。
4.1 进行课堂观察
运用体育课堂观察技术,科学、有效地观课、议课,是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教学关系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教学前,课例研修小组成员要根据研修主题确定课堂观察的角度:观察教师,观察学生;根据研修主题中的关键词和教学中的关键性事件,确定并细化观察的维度和诸要素,并拟定出课堂观察用表。课后讨论时不再像以往那样凭靠个人感觉和经验泛泛评价一节课,而是根据表格内容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体育课堂教学,使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进行有效的专业探讨,寻找教学关系跟进的策略。运用体育课堂观察技术减少了教学关系评价上的随意,增强了教学关系针对性和实效性。
4.2 整理课堂实录
体育课堂实录是按照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的真实情况,以文字的形式进行的实际记录。现代技术手段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捷,针对体育教学直观性较强的特点,可将体育课堂录像制作成光盘,方便教师通过电脑观看教学视频。记录课堂实录的内容,根据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不同目的,整理课堂实录的形式可以采用全课记录,截取片段,梳理“流程”,凸显“回合”等。课堂实录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可以为教师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引起反思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为最终获取研究成果提供了素材,是改善教师教学关系的保证,也可以成为教师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分享智慧、共同促进教学关系逐步有效化的手段。
4.3 整理议课实录
议课实录是在每一次教学之后,针对小组成员议课活动的真实情况,以文字的形式进行的实际记录。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议课实录的记录者是研究者和参与者,记录中要尊重每位议课教师的谈话视角与看法,及时、准确地把理念更新、方法改进等观点与建议真实地记录下来。记录中还要在忠实于议课者教学关系的基础上,把记录语句梳理通顺、连贯。把每节课的存在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可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显示出来,使授课教师一目了然。议课记录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可以真实、客观地记录课例研修小组成员不断深入备课的过程,为后续的教学关系和跟进提供了有效的改进方案;一颗记录也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小组成员在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中,逐渐发展自我教学关系的适应能力。
我们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学做体育课程“课例研修”,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集体备课选择主题,实践探索课堂观察,评课分析不断深化,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断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关系新兴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能力。我们期待有一天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也会产生“蝴蝶效应”,能将这种教研方式推广、深入,成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常态,促使学校体育课例研修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那将会极大地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极大地丰富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内涵。
[1] 杨雪芹,刘定一.体育教学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高耀明等.教师行动研究策略[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4] 黎奇.新课堂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G807
A
1008-7427(2012)03-0152-02
2012-01-15
作者赵富学系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