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的思考

2012-08-15李海涛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人才

李海涛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的思考

李海涛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如何在大众化的背景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社会对学生个体的要求,是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需要高度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需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立足社会需求与办学实际,确立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考评机制,并以学校特色文化为依托,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整合、融通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产学研相结合等举措打造多样化人才培养平台,以适应新形势下专业教育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一、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研究的动因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动因

我国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历史性地跨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生源的类型和层次更加复杂,个体差异更大。与此相适应的是高等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必然更趋向多样化。

(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是我国社会经济现状及其发展的必然需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地理环境、资源优势、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和途径,及其相关的传统文化、生存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多样性与动态性,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建立能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体系。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与加入WTO,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对人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专业设置以及培养过程、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三)学生个性特点的多样化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加剧了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素质、家庭环境、社会经历、入学基础、发展潜力等的差异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不仅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等外动力的驱动,又受到自身个性发展、就业需要、提高综合素质等内动力的启迪,增加了对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需求。

(四)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是高等教育的特点和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等学校是分门别类的专业教育,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专业教育的多样性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我国高等学校数量众多、规模不一、目标取向和类型各异,其已有的传统、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以及所处地位,也有较大差异,国家、所在地区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也不相同。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单一雷同,必须明确目标,找准位置,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办出水平和特色,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二、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的思考

(一)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制度、培养方案和教育过程诸要素的组合与教育教学运行机制的总称,其特征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特殊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理想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可以通过目标与过程、制度、方案等之间的反馈调整,适当变换构成要素的不同组合就能够形成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内涵就是因地制宜地组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使之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需要的、适应不同类型和层次人才需要的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目标,以实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为契机,以切实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以合理确定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为前提,以优化调整人才培养实施途径为手段,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实施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成长规律、人才培养途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

我校在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指导思想之后,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目标转向工作,确立“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同时培养复合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主要培养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口径、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对基础教育改革、区域经济建设具有较强适应力并具可持续发展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根据学生的潜能和特点,培养一部分学科交叉、知识综合的复合型人才和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研究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的主要措施

1.清醒认识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建立人性化教学管理体制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人才培养质量观在不断发生变化。高等教育不但要培养适应现实社会需要的人,还必须使这些人能够面向未来,因此,人才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质量观的重要内容。根据我校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我们要积极开展高等教育思想研究,全面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瞄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既要成才更要成人”为标准,在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及适应性上下功夫,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及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综合提高,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使不同知识水平和智力的学生都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取向。

教学管理制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既注意发挥教学管理的规范功能,又注重教学管理的弹性,从制度上保障学生学习具有选择性、个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的成才需求。学校将逐步推行学分制、主辅修制、本科生导师制,增加学生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学业进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的灵活性,真正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的造潜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2.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学程分段、方向分流、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实行“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 + 实践教育”的“1+2+1”基本培养模式,即在第一学年进行通识教育,第二、三学年进行学科专业基础教育及专业方向(含教师教育方向)教育,第四学年进行实践教育。此外,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特质,结合本学科专业发展要求,充分论证,大胆创新,实施校地、校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外分段、国际合作培养模式,优特生培养模式及其它有利于突出学校优势学科专业、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辅修模式及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导师制模式。

3.狠抓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狠抓应用型实践环节是教学应用型大学突出本科人才培养特色的关键。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区(县)政府的联系,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主动与周边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技术交流与产学研合作,并借助战略合作基地,使学生实践更加贴近生产第一线,为学生就业提供便利,同时也为教师到合作基地锻炼并与基地联合开发科研项目,培养“双师型”教师和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创造条件。

为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突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各专业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方案中,各专业要精心设计“见习”与“实习”、“课程论文(设计)”与“毕业论文(设计)”、“科研活动”与“社团活动”、“实验”与“实训”等环节,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技能、实验动手技能和教师教学技能等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列入团学活动内容,增强团学活动的学术性和专业性,系统开设符合专业自身特点、参与面广、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丰富多彩且具有特色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并明确实践活动的考核方式和要求学生达到的学分,真正体现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

4.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各专业应积极开展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改革,拓宽评价思路,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强化学习过程考核,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改变考核方式单一、以考核识记目标为主、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习效果唯一标准的现状。各专业要有一定数量的课程采用课程论文、课程设计、发表论文(作品)、参与学科竞赛或科研等方式进行考核并加强考核管理,每学期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考核的课程数量不能超过4门。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指导、信息服务、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服务等多方面的工作。各部门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角度、站在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抓手,突破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按统一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念,克服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教学内容陈旧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遵循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思路,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真正做到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自觉成才。

[1] 季桂起.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J]. 中国大学教学,2007,(9).

[2] 陈艺.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9,(4).

[3] 张锡侯. 我国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

[4] 刘献君,吴洪富.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制约与出路[J]. 中国高等教育,2009.

[5] 潘懋元. 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与特征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2009.

Reform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s of Local Teaching-approached Universities

LI Hai-tao

Local teaching-approached universities should fix diversified professional talents cultivation standards and evaluation system by sticking to social wants and school-running reality; integrate class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Cooperation in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into one by featuring schoo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build up a talent cultivation platform, in order to cater to the market need of in the new situation.

local teaching-approached universitie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diversification

G640

A

1008-7427(2012)06-0112-02

2012-04-10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教学型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40122。作者系商丘师范学院教务处讲师。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