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社会阶层变化及其话语体现

2012-08-15申丽红

关键词:板结社会阶层流行语

申丽红

(1.中国传媒大学 文学院 ,北京100024;2.河北联合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063009)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曾经是我国传统的“两大阶级和一个阶层”。但是经过近三十年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阶级和阶层已经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各家学者先后就中国的社会阶层区分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有“四大阶层”(康新贵,2006)[1];“六大阶层”(孟令伟,2006)[2];“十大阶层”(陆学艺,2002)[3];“五大阶层”[4];“十五大阶层”(姚余芳,2005)[5]等。不论上述研究中哪家的见解和看法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性,仅仅通过这些研究,我们便可以真切感受到当今社会,在当今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下中国社会阶层的复杂性。

在如此复杂的社会阶层结构下,阶层之间的流通渠道是否畅通呢?有学者指出:“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社会转型中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的阶层差距也逐渐扩大,并且业已成为显著的问题。”[6]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这种在高校学生中突显的阶层差距在他们毕业步入社会后持续突显。较低阶层的子女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而改变他们父辈在社会阶层中的位次的机会逐渐减少。来自较低社会阶层的子女游入较高社会阶层的通道已经障碍重重。如此种种促使了中国社会阶层趋向板结化。从而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两极分化形成。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载体,以极其公平和平等的方式为社会中的各个阶层服务,反映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变迁。社会阶层板结化的社会现实也不例外,在语言的变化当中已经有其话语体现。当下一些“流行语”或“热词”即反映了这种社会现实。

一、社会公平失衡和社会阶层板结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并没有自动解决好社会公平问题。进入本世纪以来,公众的社会公平感在减弱。”[7]由此“社会公平”成为公众呼声最高的时代诉求。在种种的“不公平”的刺激下,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渐渐突显,阶层板结化趋势渐趋形成。

列宁曾经这样给“阶级”下过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8]长时间以来,我们认为“阶级”在我国已经消失。我们用“阶层”取而代之。但是更为严重的是“上位阶层”不仅占用了“较低阶层”的劳动,而且攫取了更多的社会资源。“上位阶层”利用自己手中的财富和权力资源,几乎可以为所欲为。而“较低阶层”在被剥夺种种资源的同时丧失了话语权和申诉权,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由此失衡。

因此,很多专家学者呼吁要建立“橄榄形社会”,也即在整个社会阶层构型中处于中间状态的中产阶级人士应该占大多数,最高位阶层和最低位阶层人数应该在少数的两端。这种“橄榄形”的社会阶层构架模式是所有社会阶层构式中最为稳定的一种。但是社会的公平失衡造成了处在下位阶层的人数连年攀高,“金字塔形社会”并没有改变。学界所争论我国当今社会结构类型呈“橄榄形”也罢,呈“金字塔形”也罢,这样一个事实都不能忽视:阶层与阶层之间的流动通道已经基本阻塞重重,中国的社会阶层已经呈现板结化趋势。

由社会公平失衡而带来的社会阶层板结化趋势使处于社会上位阶层的子女相对垄断和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财富资源,下位阶层子女根本无法得到相应的社会资源和财富资源,这样使得阶层与阶层之间的纵向流动倍加艰难。

社会按照人们占有财富和社会资源的多寡自动分成若干群体。不管把这些群体称之为“阶级”也好,“阶层”也罢,这些群体的分化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关键是这些“上位阶级”或“上位阶层”在获取这些社会和财富资源的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公平的社会准则。如果“上位阶层”的子代依赖不公平的社会规则持续攫取社会的政治和财富资源,社会阶层板结化就会逐渐形成。

在阶层板结化的情况下,中间阶层的数量日渐减少,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基尼系数连年攀高,突显的社会矛盾集中在高位阶层和低位阶层的两端。作为人类社会主要和独特的交际工具,语言会把社会政治生活中深刻的社会变化表现出来。当下风行一时的流行语便反映了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集中体现了这种板结化的现实以及下位阶层的无奈。

二、中国社会阶层板结化的话语体现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无疑会“记载”和“反映”各种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理现实。如果说社会阶层板结化还只是一种抽象的论点的话,其话语体现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社会阶层板结化的存在。

(一)流行语:聚焦中国社会上位阶层

1.“四大名爹”之“拼爹”时代

面对日益板结化的社会阶层,某些阶层的表现或言语被浓缩从而变为流行语而流传开来。

在流行语中,我们不时会听到“官二代”,“富二代”等词。就“官富二代”而言,其字面意义并无贬义,无非是做官为商的子女而已。但是近段时间以来却成为贬义词的代称。“官富二代”可以世袭公职。社会财富和权力的分配不公,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上的漏洞,导致了某些群体“抢占”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并且依仗这些资源“霸气十足”,飞扬跋扈。“官富二代”往往凭借其显赫的身世,占有的巨额财富以及由此带来的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彰显其固化的“阶层优越感”,从而引起公愤。

阶层的优越感使颇具中国特色的“四大名爹”应运而生。“四大名爹”从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实指“王军,卢俊卿,李刚,李双江”等“四爹”,而是特指了中国的上位阶层“爹们”特权的存在。以及“名爹”之子女或炫富或炫“权”的种种社会现象。

有了“爹们”积攒的社会和财富资源导致了“官富二代”的“拼爹”和“炫富”。“拼爹”,“炫富”形象地“描述”了“官富二代”的专横跋扈。“我爹是李刚”,“我爹是李双江”等流行语反映了“官富二代”“炫权”,“拼爹”且目中无人,无法无天的恶劣行径。不管人们把这些行为归结为“少不更事”,“家教不严”也好,网民对“名爹”事情反应过激也罢。这些充分显示了,在社会阶层板结化的社会现实下,既得利益者及其子女有着比低阶层子女无可比拟的优越感和狂傲感。网民及社会对这些话语的过激反应也正反映了当今社会现实下,阶层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阶层之间潜藏的矛盾日益加深。

2.“史上最年轻某某官位”彰显“拼爹游戏”

“史上最年轻县长”,“史上最年轻……”的相关消息总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引来网民们的“围观”。如果史上最年轻的某些官员,确实凭真才实学而得,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往往是这些“史上最年轻的精英们”其档案往往被列为机密。如此年轻甚而年轻的不可思议的各类“长”们大多皆有一定的家世背景。来自低阶层家庭的优秀子女却很少几乎是没有可能得到这种机会。“拼爹游戏”可以使上位阶层子女很轻易的得到一份职位。很多用人单位也注重上位阶层子女背后深厚的社会资源,甚至给上位阶层子女预留位置“吃空饷”。“最年轻的某官位的官二代们”以及能够“吃空饷”的官二代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板结化。从而使得“吃空饷”入围反映阶层变化之流行语。

(二)流行语:聚焦社会低位阶层

相较于“官二代”和“富二代”,相应的下位阶层也有自己在话语上的“归属”。

1.“贫二代”与“新生代农民工”

三十多年来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达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的目标,但是“先富者”并未带动广大贫困群体一起“后福”。虽然“先富者”中也包括部分农民和工人,但是大多数的下位阶层人士似乎并没有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受益,他们并没有渠道去获得高额的财富,也没有厚实的社会资源为其子女打造“美好”的未来,所以他们的后代自然成为“贫二代”。

农民工远离自己的家乡,在所在的城市打工多年后,发现他们的后代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打拼和执着而改变他们在社会阶层金字塔底下的命运。他们的后代只是被冠以一个比他们的身份特征还“动听”的名称“新生代农民工”而已。他们融入这个城市,融入高位阶层困难丛丛。板结化的社会阶层催生了“贫二代”与“新生代农民工”两词的产生和流行。

2.“特困生”“被就业”

教育体制的不公平进一步催化了阶层的板结趋向。高等学校的“特困生”群体是蛰伏于低位阶层的子女。他们试图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他们发现,以父母的血汗钱为学费的大学生毕业以后会“被就业”。不管他们甘心还是不甘心,“贫二代”便是他们未来的命运。在很多贫困子女发现即便接受高等教育也未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时,他们开始考虑放弃高考,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于是农民工的子女依旧是“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的身份和地位由此固化。

与此相对的是,在高等教育连年扩招的政策下,我们的大学教育已经不是精英教育。高位阶层的子女可以凭借父代的财富和社会资源轻而易举拿到入职的“敲门砖”——高等文凭,甚而是留洋文凭。他们可以凭借所谓的“文凭”轻松进入高位,并且在父辈的荫护下官运和财运亨通。因此“不同社会阶层子女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出身于较高阶层的子女拥有比出身于较低阶层子女更多的入学机会;高等教育系统客观地进行着淘汰,阶层地位越低,这种淘汰越严重”。[9]

3.“蚁族”与“北漂”“蜗居”“胶囊公寓”

“蚁族”这个词形象地描绘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有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在大城市中谋到一份工作,但为了节约生活成本而群居在城乡结合地带。有报道称很多步入而立之年的“蚁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无房可居。作为“贫二代”,在社会的不公平秩序下,如果他们无“老”可“啃”,无“爹”可“依”,就要“蜗居”于“胶囊公寓”。

4.裸婚”“低碳青年”“逃离北上广”

“裸婚”是指没房,没车,不办结婚宴请等简单朴素的结婚方式。“蚁族”艰难的生活处境很难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除了“蜗居”外,选择“裸婚”。或者干脆做“低碳青年”(无房、无车、无媳妇)。在生存维艰的情况下,选择“逃离北上广”,另谋出路。近段时间有新闻报道,曾经“逃离北上广”的“蚁族”重返“北上广”,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中小城市,没有所谓的人脉资源,生活并没有预期的那么美好。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低位阶层子女发展生存环境的逼仄,反映了当今社会现实下社会阶层的固化。

三、打破阶层板结 亟需社会公平

笔者曾经走访过北京的“蚁族”居住区。这些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天之骄子”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父母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前程。他们的父母大多为农民,下岗工人等在整个社会阶层构架中位置比较低的人群。社会阶层的板结化导致他们在受教育之初就没有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凡此种种,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工薪阶层、农民家庭的优秀子弟通过自身努力‘鲤鱼跃龙门’、入职高薪管理机构和行业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不仅削弱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人力资本的效率,也导致收入阶层的不断分化与强化——富者愈加富有,贫穷家庭延续贫穷。”[10]日益坚硬的阶层板结化如果不能够得到遏制,社会的公平秩序将会被打破,将会极大地威胁未来中国的社会稳定。

四、结 论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生活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社会上并没有建立起公平的规则和秩序。上位阶层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了自身阶层的利益并试图把这一利益固化,继而“世袭”于自己的子代,形成阶层板结化。这种社会阶层板结化的现象已经反映到当今的社会语言生活当中。

[1]康新贵.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分析[EB/OL].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Info.asp?News ID=96029,2006-09-27.

[2]孟令伟.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EB/OL].http://www.66wen.com,2006-08-24.

[3]现阶段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EB/OL].http://www.whblog.com.cn/user1/Idm166/archives/2007/9076.htm,l 2007-01-05.

[4]陆学艺.当代中国十大阶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姚余芳.和谐社会与政治观的转型[J].探索与争鸣,2005,(6).

[6]高等教育如何实现公平(热点对话)[N].人民日报,2005-2-21.

[7]郑功成.中国社会公平状况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2):20.

[8]《列宁选集》第4卷第10页.

[9]王伟宜.不同社会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05,(4):80.

[10]秦川.“身份决定收入”必然导致阶层板结化.中华工商时报[N].2010-5-28(010)版.

猜你喜欢

板结社会阶层流行语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中量元素(钙)水溶肥板结影响因素分析
流行语大盘点
某选厂大型自磨机板结物料的判断和处理方法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V型砂滤池滤料清洗方法的探讨
巧借 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