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汉口译教学中的难点及应对*
2012-08-15糜玲
糜 玲
(常州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100)
日汉口译教学中的难点及应对*
糜 玲
(常州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100)
从日语自身的特点入手,分析日汉口译教学中的难点。具体从日语语音特点、日汉汉字差异、日语谓语后置的特殊性以及日语表达的暧昧性这几个方面说明日汉口译的特殊性。并且,针对这些特点,指出在日汉口译教学中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口译;干扰;谓语后置;暧昧表达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方式,将所听到或读到的信息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从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行为。因为其即席性、限时性、交互性的特点,所以对口译人员在听力、记忆、口头表达、知识面、临场应变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日语作为国内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不断深化,日益凸现出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当前,随着中日之间的商务谈判、贸易谈判、国际会议等活动的增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呈逐渐扩大的趋势。而日语,属于黏着语,和我们的母语以及平常接触较多的英语,在语音、词汇、句子结构以及表达方式上均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在日汉口译教学中,除了要教授一般的口译技能之外,也有必要单独针对日语的特点进行学习和训练。这些训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日语语音特点与听力
口译,尤其是外文→中文的口译,首先要过的就是听力关。而日语由于其特殊的发音特点,如音节单纯、元音少、发音简单、没有卷舌音等,所以才有人说,日本人说话时感觉嘴巴都不张开,可一点也不影响说话。正因为这些特点,所以日本人说话的语速相对较快,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听力的难度。
日汉口译,首先译者要过日语听力这一关。这一点要求口译教学上要对听力有所侧重。但是,口译课上的听力训练和传统的外语听力课在教学模式上又应该有所区别。口译课上的听力训练应更侧重于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这些技能包括口译准备技能、听力技巧、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四个方面。
这里所说的口译准备技能,主要是指学生在上口译课之前打下的日语基础。包括词汇量、语法、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些都与口译中的听力息息相关。这些基础的培养除了靠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外,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在口译课之外的课余时间,关注新闻报道,收听NHK等日本电台的节目,或上网了解各相关领域的最新信息。
有了基础,就是多听多练。课堂上,教师要就听力技巧、方法及策略,按步骤、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与指导。作为口译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声像资料,适时采用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将视听结合、听读结合、听说结合的训练加强于口译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汉字差异与母语干扰
众所周知,日语也使用汉字,而且日语中的汉字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但是,中国的汉字传入日本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两国的汉字随着各自国家历史文化的发展,在书写、意义等方面发生衍变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些同形或类似的汉字给日汉翻译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便利,但也正因为这种便利,容易形成惰性,最终导致很多“望字生义”的错误发生。
在做口译训练的时候,要让学生对这类词汇有一定的认识,做好防范。日语语言学上把中日同形词大致分成了三类,即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和同形类义词。
(一)同形同义词,顾名思义,即中日文的含义是完全一致的。这一类词在数词、动植物名称及学术用语中居多。比如:五月一日、犬、猫、国家、科学、改革、感动等等。这部分词在同形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口译翻译上,相对比较简单。比如,以“感动”一词为例,“浜崎歩の歌を聴いて深く感動した。”可以直接翻译为“听了滨崎步的歌很受感动。”当然,考虑到翻译效果,有时候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稍作调整,比如“人を感動させる”译作“动人心弦”,“深く感動させる”译作“感人肺腑”,虽然没有用到“感动”一词,却更贴近中文。
(二)同形异义词,即同形但意思完全不同的汉字词。如日语的“娘”,实际是女儿的意思,日语的“汽车“,指的却是火车。类似的词,比如手纸(书信)、下流(下游)、一同(大家、全体)、心中(殉情)、勉强(学习)、老婆(老太婆)等等。这部分词所用的汉字跟中文相同或相近,但是意思截然不同。所幸这类词在同形词当中所占比重较小,而且因为其“徒有汉字之表,却无汉字之义”的特点,对于口译者来说,只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记忆,出错的几率并不大。
(三)同形类义词,这一类词是同形词中最复杂、最难掌握,也是最容易出错的词,对同性词的误用大多出现在这一类词上。
同形异义词,细分起来包括:
1.中文词义范围大于日语词义,如对象、学生等。以“对象”为例,中文的对象有两种含义,“行动或思考作为目标的人或事物”或者“特指恋爱的对方”,而日语只有前一种含义。也就是说,中文词义范围包含日语。
2.日语词义范围大于中文词义,比如国、人间、全体等词。比如,“国”在中文里是“国家”的意思,而在日语里除了有国家的意思外,还有故乡、家乡的含义。所以使用起来,要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语义。
3.日汉语词义范围相互交错,即中日文含义既有相互重合的部分,又各有自身的含义。比如可怜、意见等词例。以“可怜”为例,汉日语当中都有表示同情的含义,但汉语还有“少得可怜”表示数量少的意思,日语还有“可爱”的意思。所以,“子供の遊びを見ると可憐となる”这句话应该译为“看到小孩子玩耍的样子觉得很可爱”而不能以偏概全,将“可憐となる”误译成“觉得很可怜”。
综上所述,日语中大量汉字词的存在,有时候反而会成为口译中的陷阱。因此,在口译训练中,要加强对汉字词的学习,特别是要弄清楚日语汉字词和中文汉字词在意义、用法、结构、形态、表达上的根本差异,尤其是那些与汉语貌合神离的日语汉字词汇,作为重点,精确掌握,才能有效地排除干扰,快速而准确地做出翻译。
三、日语的谓语后置
谓语是句子的心脏,是信息传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说话人对问题持肯定还是否定态度,都要由谓语来决定,所以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准确,不能模棱两可。但是,日语谓语后置的特点给口译,尤其是同声传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必须要等到说话人整句话说完,才能明白他的态度。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要要讲究技巧。
如:日本の科学技術水準がすべてに渡って進んでいるということではありません。
译文:日本的科技水平在所有领域都是领先的,其实并非如此。
这个句子在翻译的时候很容易被前面的信息误导,因为大家知道日本的科技水平很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其实说话人想说的是:尽管如此,日本也有不足的地方。可是“ということではありません”出现在最后,翻译的时候就不能按照汉语的语序,只能按原语语序,在最后说,“其实并非如此”,把前面的信息否定掉,才能准确译出。
考虑到日语谓语后置的特点,日语口译者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日语每一句话的结尾,这一点很重要,在口译教学中要作适当的训练。
四、暧昧的表达
所谓暧昧,指的是不清楚、不明确的意思。暧昧文化是日语语言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主要体现为以委婉、含蓄的表达来代替直接吐露心声。在日本,暧昧的语言被认为是最优秀的语言、最受重视。日本人写文章或者说话时,通常都喜欢使用一些听起来模棱两可或者似是而非的表达。这一习惯增加了口译的难度。比如,日本人在拒绝别人的请求时,一般都会顾及对方的感受,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方的不快,所以很少使用“だめだ(不行)”“いやだ(讨厌)”“できない(做不了)”这样直截了当的拒绝方式。难以启齿时,含糊其词的暧昧表达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比如:“それじゃ、一応考えておきましょう(那我考虑一下吧)”,“もう結構です(已经可以了)”,这样的表达其实是一种委婉的拒绝。虽然,“考えておく”有倾向于同意的意思,而“結構です”也有赞成的意向。而日本人却常常使用这样的词去否定,以一时应酬对方。作为口译人员,在进行贸易谈判或者交流时,最好能明确点出这些句子的隐含含义。
不仅是拒绝,很多场合,日本人都喜欢用暧昧的表达,这一点跟欧美直来直去的文化特点相差甚远。作为翻译,不仅语言要精通,对日本的文化、日本人的心理等各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才能胜任口译的工作。
五、结 语
综上所述,日语在语音、词汇、句子以及表达上都有其不同与其他语言的独特之处,这决定了日汉口译课程既要教授一般的口译技能,也要针对日语本身的特点进行学习和训练。口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日汉口译过程中,译员对日语特点的熟悉和把握直接关系到口译的效果。除此之外,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日语口译员,不仅要精通日语,还要对日本人的表达习惯、文化心理等各方面均有所了解。
[1]周殿清.同声传译(第五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永秋.口译听说技能训练[J].中国科技翻译,2001,(4).
[3]梁丽娟.日汉同声传译中常见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8,(4).
[4]黄遥.词汇翻译的干扰素:母语[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8,(4).
[5]孙苏平,袁秀杰.商务日语口译的特点与策略[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0,(11).
H36
A
1006-5342(2012)03-0155-02
201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