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

2012-08-15邓素霞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课程体系

邓素霞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10)

高职院校是培育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是中小型企业选择员工的的主战场.良好的就业指导能给学生更多的帮助和启迪,让学生在就业大潮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更快的融入社会.因此,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要改变观念,把就业工作当做学校的生命线,切实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高到议事日程上来.

1 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

(1)就业心态不乐观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就业问题和生存压力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流话题.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生活质量.竞争压力大,优胜劣汰的职场生活让人们需要不断充电,不断进步,无暇顾及太多,在这样快速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中,应届毕业生刚踏出校门,一下子很难适应这样的节奏,难免紧张不安,惶恐焦虑,出现消极悲观的态度.目前,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方面的压力,没有较多的社会经验和实际体验,对未来充满期待却又同时茫然,是刚出社会的学生的普遍状态.这些都属于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各种挑战和机遇的到来.高职毕业生在心理状态上的缺失常常会造成他们做出错误的决定和选择,可能在踏入社会之初会碰壁,造成心理打击,对就业问题的看法和就业心态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因此,良好的心理调试和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是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2)就业环境不乐观

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流向十分单一,大众化就业趋势越来越明显.较高级别的工作岗位,例如教研单位,公务人员,国有企业等对于人员的硬性要求越来越高,岗位需求呈下降趋势,岗位有限,竞争激烈.相反,一般的中小型企业,私人企业,岗位需求越来越大,占了整体就业的近60%.应届毕业生一般对工作有很多美好的向往和很好的期望,把目标都放在国企,外资等大型企业上,导致大众化就业岗位虽需求量大,但不能满足,造成人才的流向不均衡,岗位需求不均衡.让学生充分认识就业环境、就业形势,面对现实,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就业岗位,克服好高骛远的心理也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重要任务.

(3)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

高职毕业生知识储备不足,综合素质较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在选择员工时,是根据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定的,个人的知识技能,自我管理能力和可迁移能力都是用人单位考虑的标准,相对于知识技能而言,用人单位可能更在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可迁移能力.很多高职毕业生掌握了专业的相关知识,认为就能够胜任相关行业的任何工作,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综合素质、稳定性和可塑性才是一般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中,除了关注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

2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更多关注学生的就业需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以求给学生更多的帮助,这是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育中心的价值体现,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程怎么上、上多少、谁来上等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1)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管理不规范

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涵盖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内容.十几年来,就业指导教材内容几乎一成不变,内容陈旧,没有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和毕业生特点适时修订教材,增减内容.教学管理上也不够规范,学校不重视,课程设置具有很大的临时性和随意性.基本上是利用周末或者课余时间,几百人聚在一起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缺乏必要的教学评价与监督,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课时也没保障,虽然上级要求把就业指导课设为必修课,并且规定了具体课时数,但很少有按要求执行的,在既有时间又有任课教师的情况下就上几节课,否则就一节不上,缺乏全程就业指导意识.高职院校没有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整个学校的教学计划,没有统筹安排,就业指导课的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整天疲于应付上级部门的各种检查.

(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缺乏实际训练

就业指导课基本采取单一的讲授方式,而案例教学、模拟情景训练、师生互动较少,更谈不上因人施教了.单纯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对就业情况的认知停留在想象阶段,而不能与实际择业就业结合起来,没有真正起到就业指导的作用.

(3)教学队伍力量薄弱,学历低、专业性差

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按着上级要求或多或少地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在任课教师的选择上,存在门槛低、专业性差的问题,用“杂牌军”来形容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的状况虽然有些调侃,但也耐人寻味:有些是刚刚毕业没有任何经验甚至是没有教师资格、没上过一节课的辅导员;有些是其他专业精简下来的富余人员;有些是转岗的工勤人员.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少之又少.同时对这支队伍的培训力度也不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质量和效果.

3 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1)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管理

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高职院校根据自己地域特色、专业特色及时组织就业指导教师修订或自编教材,更新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有所侧重地选择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可以把企业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主管请进学校给学生做讲座,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求职应聘的程序、技巧及应该具有的礼仪.

规范教学管理,首先学校要从思想上重视就业指导课程,不能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东西,要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真正当做一门必修课程排在课程表中,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足够的重视.其次,树立全程就业指导意识,把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对学生不同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调试.比如有的人目标不明确,有的人心理亚健康,有的人社会适性差,有的人心态不端正.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克服学生这些不良就业心理,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再次,健全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评价与监督体系.把就业指导课程同其他课程一样,纳入学校的考核评价系统,对不认真上课、随意缺课的教师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引起任课教师的足够重视.同时,就业指导课程的成绩也要列入学生毕业成绩单,对于无故不上课、缺课达到一定课时的取消该科成绩.通过这样一些措施,既可以有效地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与择业,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能力.

(2)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际训练相结合

要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是必须的.要把课堂教学与实际的模拟情景训练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深刻体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较多采用课堂教学方式,介绍职业生涯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除了介绍当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岗位需求信息、求职技巧、求职礼仪、协议的签订等相关内容外,应该侧重学生的模拟情景训练,分组进行模拟招聘,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现场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机会,从而让学生找到差距,不断调整方向,使自己的职业目标更加适合自己.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见习实践机会,这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了解企业、了解职业最好的机会.

(3)打造一支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结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打造一支学历高、就业指导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关键.

首先,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这是健全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保障机构,组成人员有:就业指导中心教师;有经验的各系辅导员;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等相关专业学科的专职教师.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互相听课,观摩教学,取长补短.

其次,要加大对这支教学团队的培训力度.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培训任课教师,使任课教师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可以送专职教师到权威的就业指导培训班学习,也可以聘请人力资源专业和就业指导咨询老师,来学校进行指导,通过开展专题训练、课堂模拟演示等活动来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

再次,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要持证上岗.专职教师要获得高级就业指导师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培训任课教师,以确保就业指导课程系统性和有效性.

4 结语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意义重大.但多年来在课程建设上仍不尽人意,要想提高就业指导的系统性、时效性,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在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提高毕业生适应社会、适应岗位、参与就业竞争的能力.

[1]何洁.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J].交通职业教育.2010,(1).

[2]马飙.高校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刍议[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1).

[3]梁业胜.高职院校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8).

[4]黄牡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参与式教学法运用的探讨[J].职业时空.2011,(4).

[5]侯静.健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2).

[6]雷光.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几点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2).

[7]李凯.“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设计——基于杜威民主教育思想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

[8]张倩,张莹,白雪杰.就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2).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课程体系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