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里看花论姜夔——《人间词话》中的姜夔

2012-08-15王正刚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人间词话王燕姜夔

王正刚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揭阳 522000)

雾里看花论姜夔
——《人间词话》中的姜夔

王正刚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揭阳 522000)

姜夔是南宋大词人,一生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作格律严密,素以空灵含蓄著称,然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他评价不高,其原因在于姜夔其人其词离王国维推崇的“境界”相去甚远。

姜夔;空灵含蓄;境界之真;不隔之辨

姜夔是南宋一位工诗词、精音乐、善书法的大词家,作品以空灵含蓄著称。然颇为吊诡的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送他四字:雾里看花!不屑之情溢于言表。“美成[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王国维看轻姜夔词,觉其有隔雾看花之感,只因为姜夔其人其词离王国维推崇的“境界”相去甚远。

一、何为境界

境界一词,古而有之。《说文》中提到:“界,竟也。注释云:竟,俗本作‘境’,今正。乐曲尽为‘竟’,从音,后人会意,引申为凡边竟之称。‘界’之言介也,介者画也,画者介也,象田四界。”[1]

境界在中国古代由边界之意逐步升华为一个审美范畴,到王国维这里则被推崇为文学艺术的生命精华,是《人间词话》的核心基点。《人间词话》开篇即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于独绝者在此。”“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2]

境界成为诗词之本源,也成为王国维推断诗词演变,评价词人得失、作品优劣和词品高低的标杆。

王国维曾直接讥嘲白石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一句,语出《点绛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此作为姜夔自湖州往苏州,道经吴松凭栏怀古而作。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却对此作评价甚高:“《点绛唇》一阕,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倡,‘凭阑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但细品之下,“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用拟人手法刻画湖边山峰,三三两两正在酝酿雨意,意思虽不含糊,形象却不鲜明。“清苦”“商略”这两个比较抽象的字眼来形容山峰,生僻少见,不能在读者心头即现生动鲜明的山峰形象,作者虽用心良苦,全诗格调高绝,语意冷峻,读者品之却因模糊失真,“隔”而不自然,雾里看花之感由此而来。

“有境界”是王国维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尺,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之真,则是王国维对“有境界”的作品的总体要求。“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文学之工与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3]或以意胜,或以境胜,或意与境浑则是有境界的作品的表现形态,要求作品做到真、自然、不隔等,而姜夔词在这几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失位。

二、境界之真

美在自然真实,在我国古代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庄子所强调的“天籁”之美,六朝的“出水芙蓉,自然可爱”,钟嵘的“即目”“所见”;唐代皎然赞美谢灵运之诗“风流自然”、司空图在《诗品·自然》中提出的“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予不夺,强得易贫”;从苏轼的“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到严羽的“镜花水月”,从元好问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到王渔阳的“神韵自然,不可凑泊”,他们都把自然真实作为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而王国维则明确将它作为艺术境界的基本美学特征。

“真”的艺术,出自创作主体的忧生情怀,并非无病呻吟之作,亦不受现实功利的干预。“真”包括创作主体感情之真(情)和艺术表现内容客观之真(景)两方面,即情真和景真两个方面,而只有“情”、“景”二者相辅相依方有真正的境界。“意境的本质事实上是人生意义的一种表达,意境体现了个体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对人类最高存在状态的渴望,意境的创构同时也是对这种状态的体验,创造和体验意境是一个由形象而激发情感和意志的过程……使物质性的对象和人的身体进入一个不断回旋、交融的过程中去,从而达到对现实的超越。”[4]

艺术之真的反面即对人对事的不真实,王国维称为“游词”。“词人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5]治“游”之病,需词人大胆表现个体之真实感情,他称赞花间词人牛峤之“甘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顾夐之“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周邦彦之“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晌留情”。这些词有着生命力的冲击,主体的感情纯真而不作假,使人读后感到“精力弥满”,“亲切动人”,不是在为赋新诗强说愁。

姜夔其人一生没有官禄,始终以清客的身份屈居于当时文人名士的檐下,过着仰人鼻息而又不甘心的生活,曾多次把自己的作品送给达官贵人品鉴以求其赏识。生活决定品格,他的经历注定他难有超越凡俗的高洁,终其一身,姜夔都迷茫于塑造自己高雅的品位、清虚的名声和穷困无聊而不得不依附于权贵困顿中,这些都会使他的词缺少一点深刻的给人震撼的东西。“东坡之旷在神,白石之旷在貌。白石如王衍口不言阿堵物,而暗中为营三窟计,此其所以可鄙也。”而周济也曾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提到白石和稼轩,认为他有刻意经营个人形象的动机,“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

在姜夔的文字中,记录了太多太多的别人对他的称赞,甚至有故意夸耀生怕世人不知的嫌疑,这种“暗中为营三窟计”在姜夔令人称道的精心的创作词前小序显露无疑。如其名作《扬州慢》词序:“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扬州慢》写景抒情,虚实相生,沉郁蕴藉,韵味无穷,是姜夔的代表诗作。但他在小序中洋洋自得地声称千岩老人说这词写得有多好多好,有《黍离》之魂。千岩老人是指萧德藻,杨万里将其和范成大、尤袤、陆游并称。清代大学者阮元也说:“南宋诗人称四大家,曰:尤、萧、范、陆。”作品能得到当世大诗人赏识自有其过人之处,但也没必要在词前小序中特地声明,以此自夸如人吧。此类情况在姜夔小序中多次出现,如其咏梅的名作《暗香》《疏影》也是如此。其序云:“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石湖把玩不已中的石湖即范成大,姜夔写了首好词,却念念不忘有个大词人对他的作品高度赏识,在小序中以闲笔逸出,以示世人。难怪王国维会说他姜夔之旷在貌,暗中却用经营三窟,诗词在姜夔那里,更多的是求名得利的工具而已,如此热衷功利,看重蜗角虚名,难怪为王国维不喜。

三、不隔之辨

境界给人的外化形式,即美感,必需是“不隔”,这一点,姜夔的作品却是另一种审美趣向。所谓“不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6]‘闹’、‘弄’二字把自然之物(眼中之竹)“红杏”、“云、月”拟人化了,并融通了人类(作者)的多种感觉于笔端,使创作主体头脑中的意象(胸中之竹)充分、完美地表达出来,并能让他创作出的喧闹的红杏、弄影的云月(手中之竹)在读者头脑中直接引出鲜明生动的花、云之象,使读者能因此而脱离物我利害关系的束缚,得到审美的享受,这就是不隔的有境界的艺术创作。

那何为“隔”呢?王国维是这样说的:“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调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7]雾里看花、格调高绝之作画,虽作者的手中之竹看上去美轮美奂,却因创作主体内在的忧生情怀感悟——胸中之竹的缺失,依然在读者心中不能直接引发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姜夔的词,有着文人化、典雅化、清雅派的特点,在词中喜用代字,讲究字面的典饰雅洁,重视协律,反对直露而力求意味深长、浑厚,主张柔婉密丽,结果导致浮薄纤巧,不真切。清代词人把清雅派抬高到豪放、婉约两派之上,奉为词坛正宗。王国维则在《人间词话》突破其樊篱,提倡不隔,强调写真景物,真感情以纠正流弊。由此出发,王国维也反对在艺术创作中使用“隶事”、“代词”,因为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同客观物象强行拼接,导致无病呻吟。王国维以《长恨歌》为例,认为全篇中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而有“孤篇盖全唐”之誉的《春江花月夜》,则一个字也没有。对于“代词”,王国维说:“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8]秦观的《水龙吟》原话是“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东坡笑之曰:十三个字只写了一个人骑马楼下过,即为此类。

情不真则游词多,意不够就用典来凑,读这种作品,大多言之无物,晦奥难懂,读者很难从中体会到艺术境界的美感。

[1]许慎,段玉裁,注.说文解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89.

[2]姚金明,王燕.王国维文集(第一卷)·人间词话·九[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143.

[3]姚金明,王燕.王国维文集(第一卷)·人间乙稿序[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150.

[4]王杰.现代美学原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77.

[5]姚金明,王燕.王国维文集(第一卷)·人间词话删稿·四十四[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168.

[6]姚金明,王燕.王国维文集(第一卷)·人间词话·七[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143.

[7]姚金明,王燕.王国维文集(第一卷)·人间词话·三九[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150.

[8]姚金明,王燕.王国维文集(第一卷)·人间词话·三四[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149.

I206

A

1671-2862(2012)01-0036-02

2011-11-23

王正刚,男,揭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人间词话王燕姜夔
南宋姜夔《白石诗说》诗法属性新探
Optical simulation of CsPbI3/TOPCon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advanced light management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Plasma activation towards oxidized nanocarbons for efficient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hydrogen peroxide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acupoint injection for back pain in patients w ith primary osteoporosis
陆明君
姜夔,你咋这么牛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人间词话》视角下的聊斋词
论《人间词话》境界说“真”之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