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双主动模式”探索
2012-08-15王宝林
王宝林
(河北工业大学 社科部,天津 300401)
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最重要的两个主体性因素。但是,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却不容乐观,其中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的为难和畏难情绪,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的模糊和轻视现象。怎样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积极性,这是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关键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本文初步探索和构建了一套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双主动模式”。其中以优化师资队伍、双选教学内容、研究式教学方法、数字化教辅平台、跟踪式实践教学及科研型教学活动等为其六大核心要素。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双主动模式”对于调动和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主动性,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优化师资队伍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1]所以,优化师资队伍,这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首要问题。
首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必须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的、高学历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大力引进真心愿意长期从事并热爱形势与政策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法学等专业高级人才(博士),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的骨干作用;另一方面,优化整合学校现有潜在的教师资源,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对部分思想政治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适当的专门培训,从而使其转变成形势与政策课的专职教师。有了一支“优良、高效、精干、稳定”的形势与政策课的专职教学团队,就一定能把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次,遴选一批德才兼备的兼职讲师团队是必须的。兼职讲师团队成员可由三部分组成: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工干部,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党政领导或特约报告员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工干部主要负责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授课内容的实际需求的调研,组织学生进行跟踪式实践教学等工作;主要通过考察的方式遴选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部分优秀教师,根据每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机构组织这部分教师进行授课。此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机构可会同学生处、宣传部等职能部门,定期和不定期聘请相关专家、学者为全校师生做专场形势与政策报告、讲座。对于兼职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准入,这是增强他们任教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根本。首先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一个不能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教师,是不可能得到学生信赖的;其次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如果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不广,那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最后,不断提升教师的现代科技素质,教师只有能够娴熟地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始终保持鲜活的气氛。
二、双选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增强适应能力与分析能力,坚定其信念和立场。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学术专长,精选教学内容这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核心问题。
教育部社科司每学期都印发了教育教学要点,时事报告杂志社也适时地编撰了一些可选用的教学材料,不同地区和部门、高校也出版了相应的系列教材等。此外,高校每学期应派教师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普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实地获取最新、最权威的教学内容信息。教师根据以上相关材料同时依据自身的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精选教学内容,自编讲义。这样就能使教学内容既符合教学大纲又能适应教师的学术特长,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从而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固然,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来选择教学内容,这对于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是必须的,但是这样选出的教学内容所能呈现出的最终实效性,并不是教师单方来决定的。当代大学生在接受国内外各种思潮和思想的熏陶时,他们不再是冲动和盲从的一代,而是崇尚理性,善于思考,追求自主,对新事物和新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所以,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还应是来自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所得到的能够适应他们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欲求,同时又是他们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此外,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学期间四个年级的学生状况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差异较大,如果四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是“一刀切”,显然是有缺陷的。可行性的做法是各年级讲授的内容有所侧重,如刚走进大学的一年级新生,对他们侧重进行形势与政策课基础理论和知识的教育,而对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来说,他们会更加关注就业、宏观形势等关系到把握自己未来种种选择的重要现实问题。所以,对于毕业生的教学内容必须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实践证明,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双选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
三、研究式教学方法
研究式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一种教学方式,只要能够形成研究气氛,达到教学目标,无论案例式、情景式、互动式、对话式等都属于研究式教学方法。这就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研究式教学方法具体表现为教师发挥教学活动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精”讲理论,使学生准确把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内容方面的逻辑关系;第二,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引导其透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三,做好总结,对学生关注或者提出的疑惑问题在理论与学术层面给出具有一定深度和新意的阐释。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深度参与。教师可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提问、设置悬念、质疑、讨论等多种互动方式,激发学生求知与探索的内在力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第二,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情境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已有一定认知但又不完全解惑的一种心理困境。要摆脱这种心理状态,就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意识地把一些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困境的问题添加给他们,从而把被动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过程;第三,营造和谐氛围,促使学生快乐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乐之”才能“乐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励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善于倾听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意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教师因材施教、因人施法,的确能够引导和激发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中来,但是,因为多数高校师生数量比例悬殊或实行大班授课等原因,这种研究式教学方法在大多数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上的推广是有非常大的难度。所以,增加教师数量实现小班教学,这是落实研究式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的重要保障。
四、数字化教辅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高等教育毫无例外地也应该广泛普及数字化教学。而且,网络化正日渐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运用多种数字化教学手段,可以极大地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有效性。
一是多媒体课堂教学。鼓励教师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PPT课件,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将教师枯燥的讲授过程变成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盛宴”。
二是适时组织电视教学。在重大节日、重大事件纪念日和重大事件活动之日,及时组织学生收看相关的电视新闻报道,或是组织学生收看那些思想性和教育性强的电视节目,如焦点访谈、防务新观察、新闻直播间等,使学生第一时间了解重大事件,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从而强化了教学实效性。
三是网络化教辅平台。创建网络信息化平台,设计功能不同的模块,主要包括三块:教师教学模块,上传教学的有关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学生可根据需要进行自由选择、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师生讨论专区,师生可就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其它热点问题进行实时互动,有效地克服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对多而不能个体交流的缺陷,有利于差异化教学,特别是师生的网络在线交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导;教学管理模块,学生可以通过成绩管理系统适时地了解自己的教育记录和成绩状况,及时主动地补充学习。网络化教辅平台上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也被系统同步自动保存,使教师工作现实了信息化管理。
当前,部分高校有效地抓住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契机,已全面启用了网络化教辅平台。实践证明,网络化教辅平台有机地实现了课堂教学和课后教育的互动与对接,增强了形势与政策教学教育的持续有效性。网络化教辅平台一方面深化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调动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下学习生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双赢”的实效性。
五、跟踪式实践教学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是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的事情,形势与政策课必须抓住这一机会,把实践教学有效地延伸到这一领域。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安排,跟踪式实践教学将是提高其教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跟踪式实践教学就是要把大学生在校的四年看作一个整体,从大一开始就对每个大学生要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大一第一学期可广泛征求、听取学生意见,不同班级或不同群体甚至不同的个人可紧密围绕一个社会重大问题、焦点问题或大学生关注的问题作为主题,在大学期间持续性地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当前大学生认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缺乏社会实践,为应付考试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阅历相对简单,大学虽然拆除了物质的围墙,而精神篱笆依然存在,缺乏对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而形势与政策课的现实性与实践性的特点,使它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会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2]大学生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实地参观考察、亲临社会实践活动等,要比教师在课堂上天花乱坠地讲授有效地多。而且,大学四年不间断的就某一个主题及相关内容进行追踪调查研究,这种“糖葫芦梯形递进”式实践教学,使大学生能够对社会某一领域的深度和广度的认知较之一般的实践活动要深刻的多。
当然,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不能单打独斗,而应该和其它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也可以与所学专业课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大学四年坚持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让大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了解基层,在亲身经历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当然,与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课堂教学体系相比,高校的实践教学尤其是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并且还要对相应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才能形成有效的跟踪式实践教学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取得真正的实效性。
六、科研型教学活动
“科研予教学以创新支持,教学反馈科研以灵感驱动。”[3]实践业已证明,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教师以教学活动为素材,在科研上取得的成果直接或间接地反哺于教学活动,这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环节。
科研型教学不是从书本到书本、从问题到问题、从原则到原则、从理论到理论,而要使自己的授课内容具有一定的学术含量,侧重于理论的突破和运用理论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两方面的教学目的。对于形势与政策课来说,虽然中宣部、教育部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倡导开设,但是由于“形势与政策”的极特殊性,至今仍不被多数高校视为一门真正意义的学科,导致许多教师无意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但是越来越明确的形势与政策趋势和导向显示,形势与政策课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势在必行。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的科学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课程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方面,包括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以及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保障机制研究等。教师对形势与政策课主动地研究,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参编教材等,并将其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活动,必然加快推动形势与政策课学科规范化建设进程,多方面变革过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例如教学内容不够深刻、不具吸引力,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教学管理政出多头、不顺畅等。科研型教学可以有效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但是这项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外部保障机制才能真正落实。例如,高校要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课科研激励机制,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进修、培训、查阅文件提供方便;要鼓励和组织教师开展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设立相关研究的专项科研课题并予以经费支持等。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但是,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特殊的动态性,这使它比任何其它课程对教学的管理和统筹的要求都高,既要求有像其它课程一样的自上而下的教学管理体制,又要求不同平行部门的统筹工作机制。就是说,高校必须建立和健全一套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双主动模式”的成长机制,才能真正落实“教学双主动模式”,从而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例如,高校要理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牵头负责,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等。
注释: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3.
[2]王敬泽.教学与科研关系初探 [J].学理论,2009,(2):172.
[3]刘敏.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定位于方法选择 [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88.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 [2004]13号)[N/OL].百度百科,2012-05-12.[2012-12-07].http://baike.baidu.com/view/85641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