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度的提升

2012-08-15王永明夏忠臣

关键词:宿舍理论课社团

王永明,夏忠臣

(齐齐哈尔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论及责任时,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1]这里的使命和任务就是指人们所肩负的重大的、历史性的责任。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义不容辞的国家和社会建设重任,如何使其意识到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并提升其对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认知度就成为高等院校面临的迫切任务。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其社会责任感的养成主要受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来促进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储备、理解和内化,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作为社会的一员,哪些是自己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自己对自身、对家庭、对他人、对自然担负着什么责任,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度。

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加强学生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储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是一个时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却存在实效性差,脱离青年学生思想实际的状况,造成许多学生仅是单纯为了拿到学分而学习的被动局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与其他课堂教学不同,它担负着“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2]的授课任务,社会责任感养成的相关知识正是其授课内容之一,因此,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储备,促进其实效性的实现。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对学生爱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古人将教师比喻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就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爱体现出来的。教师爱学生的目的就在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提高教师对学生爱的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第一,爱学生要宽严结合。宽容是一种爱,同样地,严厉更是一种爱。宽容的目的在于给以学生改过的机会,严厉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放弃不道德的认知和行为。通过对学生宽严适度的管理和教育,学生就会真正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品行,在生活中努力践行。第二,爱学生要关心学生。爱学生除了要做到宽严结合外,还要做到关心学生,细致入微。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适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其身心发展规律,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扰,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师长的关心和爱护,并最终能够自觉地对这种爱进行回馈和传播。

(二)进行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依据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和计划地从转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做实实践课教学等三方面来进行。

第一,转变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设计者,在课堂教学之前必须充分理解教育目标,了解教育对象,设计教育内容,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要转变以往传统的灌输式、单向式的教学形式,采用科学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采用渗透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完善师生相互讨论、专题讲座、辩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方法相互配合,活跃课堂气氛,积极创造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并积极开发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注重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师生平等合作、良好互动的教学平台,实现师生共鸣、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另外,还要尽量采用青年学生喜欢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这些教学方法的承载,增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总之,教师转变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以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帮助学生从理论上逐步认知、掌握自身所负有的社会责任。

第二,丰富教学内容,将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充实进教学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实施,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8门必修课调整充实为5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过程中,要将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充实进这5门课程中,增加学生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了解。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应将马克思责任观充实进教学中,使大学生明确责任与权利,责任与自由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尊重他人的权利,自觉承担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自然的责任。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重点要将如何提高责任能力的相关知识丰富进来,使其掌握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方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则重点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讲解,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情感的形成奠定知识背景。

第三,做实实践课教学,从深度和广度上加深学生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储备。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学有所用,对于促进大学生锻炼能力,培养品格,认识社会,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道德本质上是实践的,大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对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产生切身的体验,并在社会实践中将课堂所学的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从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加深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储备。高校要积极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做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走访,观看影片、报告会,加深学生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掌握;没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志愿者服务、“义工(Volunteer)”等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储备。

二、以大学生校园生活为主线,加深学生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理解

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加强学生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大学生还要在校园生活中,在人际交往中加深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吸收。以大学生校园生活为主线,加深学生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学生宿舍的自我管理和学生社团的建设两个渠道来进行。

(一)在学生宿舍的自我管理中加深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理解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宿舍的卫生环境状况,宿舍成员的生活习惯差异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不同都有可能导致宿舍成员之间的矛盾。在宿舍生活中,如果大学生有意识地将课堂所学的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宿舍的管理和人际关系的协调上,就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首先,按照课堂所学的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的要求制定全体宿舍成员共同认可的宿舍行为规则,使全体成员就宿舍的日常生活管理、对他人生活习惯的尊重达成初步的一致意见,然后在实际的寝室生活中不断地进行检验、修正,最终克服掉自身不符合承担社会责任要求的思想、习惯,形成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理性认知,主动承担起对自己、他人的责任,达到人际的和谐。

其次,全体宿舍成员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寝室学术氛围。学生宿舍虽然是大学生休闲生活的主要场所,但在这里照样可以探讨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学术的交流和争论。宿舍成员要有意识地关注社会上的道德热点,并运用课堂所学的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展开探讨,在讨论中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讨论中对照自身,自觉地摒弃那些低级庸俗甚至消极没落的不负责任的言行。

最后,全体宿舍成员要勇于对违反舍规的同学进行共同的谴责和引导。宿舍成员可以运用课堂所学的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对违反者进行说服、教育。当不承担责任者成为众矢之的时,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自然而然地就已成为大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了。当然,责罚过后,全体宿舍成员还要以对舍友的真挚友谊引导其养成勇于承担责任的好习惯。

(二)在学生社团的建设中加深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理解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生社团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载体。如果将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融入到大学生社团的建设中,将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此概念的深入理解。首先,在学生社团创建时,学校要引导学生将社会责任的承担作为社团创建的目标之一。大学生社团都是基于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学生结成的一个团体,如果将这种兴趣、爱好与一定的社会责任的承担相联系,就会使大学生在组建社团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理解。其次,学校要引导学生多开展以承担社会责任为主题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组织、策划活动中加深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理解。例如,大学生环保社团就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环境保护活动,使大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的责任的相关内容;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老人院等社会福利机构进行志愿服务的活动,使大学生了解对他人的责任的相关内容;心理协会就可以通过举办心理教育系列讲座活动,使大学生了解对自我的责任的相关内容……最后,学校在进行先进社团评比中要将社会责任的承担作为考核内容之一,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理解。学校把社会责任的承担作为社团考核内容之一,就会使学校的各个社团组织以此为参照,在深入理解考核内容中社会责任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社团活动,从而将课堂所学的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在社团活动中加以深刻理解。

三、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着力点,促进学生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内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按照学校的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使在校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3]近些年来高等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发展,其中尤以“三支一扶”、暑期“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所熟知,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岗位上了解了社会,提高了自身素质,而且对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内化也具有重要作用。

(一)通过在实践中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运用来促进知识的内化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宋代诗人陆游也曾经写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因此,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内化还需要通过在实践中对其的运用才能够实现。例如,在大学生开展“三支一扶”活动时,本着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可以将对他人的责任的相关要求运用到农村支教过程中,对农村孩子在学习上耐心指导,在生活上体贴照顾……通过这些负责任的行为,大学生就会收获农村孩子对他们的认可和爱戴。当课堂所学的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在运用中给大学生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这些知识自然就会成为大学生发自内心的信仰,内化为其思想的一部分。

(二)通过与社会实践中遇到的不负责任现象的斗争来促进知识的内化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到社会的一些阴暗面,例如进行勤工俭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进行志愿活动却遭遇怀疑,甚至冷落。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会对课堂所学的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产生质疑。对此,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指导时,要注意及时组织学生对社会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和讨论,帮助大学生反思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使其意识到这些阴暗面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这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要适应和改造的。并尽量由学校出面,通过相关部门的协助和大学生一起将这些事情处理好,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这样,通过与社会实践中遇到的不负责任现象的斗争,使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后再碰到类似事件就会自觉地主张正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有了最基本的知识储备;以校园生活为主线,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加深了理解;以社会实践为着力点,促进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内化。通过这一系列的学校教育,提高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度,使社会责任的担当成为大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表现。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EB].2005-2-7.

[3]杨继瑞.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J].高校理论战线,2010(2):49.

猜你喜欢

宿舍理论课社团
缤纷社团
热得快炸了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热得快炸了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