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大学生和谐交往意识的缺失

2012-08-15夏素荣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意识大学生生活

夏素荣

浅析当代大学生和谐交往意识的缺失

夏素荣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就业的压力、生活的艰辛、情感的渴求等,导致其和谐交往意识严重缺失。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相互联系的一种行为,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交往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创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人际交往;和谐;大学生

一、当代大学生和谐交往的内涵

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的心情得到疏导,朋友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人际交往是交朋择友的基础,彼此沟通与理解是通向友谊的桥梁。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交往、友谊、情感等需要;能提高当代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和交友中的自信;能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满足感;能降低当代大学生对生活和交友的挫败感,缓解内心矛盾冲突,减少孤独、空虚与对未来生活的恐惧等。

据估计,大学生每天除了睡眠外,其余时间中有70%左右用于人际交往。有人对成功人士进行调查,85%的成功人士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和谐交往意识。

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师生关系和谐、民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群体凝聚力,可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使班级的人际关系更加密切。其次,生生关系和谐。班中学生的关系良好,他们之间的民主合作意识浓厚,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团结。生生之间没有拘束感,彼此之间能够相互选择、相互吸引、相互体谅、相互关心,他们的和谐交往更频繁,学习的积极性更高。第三,班级氛围民主、和谐、温馨幸福。班级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是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自由、民主的基础,大学生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教师的坦率、民主,班干部的理解、真诚,会使班级成员在这样的氛围中没有压抑感,人际交往轻松愉悦。

二、当代大学生和谐交往意识缺失的原因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是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前提。但是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当代大学生因种种原因导致和谐交往意识的缺失。

1.和谐交往观念功利化。心理学家霍曼斯(1961) 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人们希望交换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得至少等于失,不值得的交换是没有理由去实施的,不值得的交互关系也没有理由维持,所以,人们的一切交往行动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刚入校的大学生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校园内,交往圈子较小,其交往对象主要就是老师和同学,主要任务是学习,因而他们人际交往非常单纯,如切磋学习、信息交流、沟通感情等,没有带太多的功利色彩,最基本的动机就在于希望能从交往对象那里得到自己需求的满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主择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必然趋势,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大学生的和谐交往观念也出现了新变化。新生入学之际,很多父母在入校前开始向他们灌输“人生经验”,有条件的还亲自到校前后打点,以便他们在校不会“受委屈”。学生间的交往出现了功利化的倾向,很多人是为了有利于将来的发展、“朋友多了路好走”、拓宽自身的就业渠道,交往中不再是单单为了学习、结交朋友或相互切磋学问,大学生的和谐交往中开始出现了等值互换的意识,并且在相互交往中有了猜疑、保留,具有明显的轻情义、重物质、相互利用的倾向。

2.和谐交往认知偏差。认知是个体对人际关系的知觉状态,是人际关系的前提(相知相识)。人与人的交往首先是从感知、识别、理解开始的,彼此之间不相识、不相知,就不可能建立人际关系。大学生刚刚结束比较单纯的高中生活,他们的认知观也仅仅停留在高中阶段,很少去考虑复杂的人生。由于大学被认为是社会的缩影,大学生活也开始出现比较复杂的一面,因此,他们在交往中会产生一系列的认知偏差。

首先是自我认知偏差。这种偏差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对自我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认识,很容易导致自我拔高或自我贬低,还有因为家庭经济背景导致大学生和谐交往过程中出现“趋利性”、“物质性”等不良现象。其次是对他人的认知偏差。家庭教育的重视、现实生活的残酷、社会文化的变迁、学校教育方式的转变,让当代大学生都有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意识,但同时缺乏与他人合作的观念及换位思考的能力,从而导致人际交往的不和谐。第三是人际交往认知偏差。当代大学生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占多数,大部分从小都生活在娇惯、迁就甚至纵容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长辈的呵护、溺爱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使他们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经验和技巧,面对人际关系较复杂的大学生活,很多学生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而感到不适应,继而产生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

3.性格缺陷。性格缺陷就是指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和适应等平衡能力,心理特点明显偏离心理健康标准,但尚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与别人的积极交往,缺乏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这个人往往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在同宿舍里,同伴之间的心理交往状况,往往决定了一个大学生是否对大学生活感到满意。那些生活在没有形成友好、合作、融洽人际关系的宿舍中的大学生,常常显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难于合作的特点,情绪的满意程度低;在融洽的宿舍里生活的大学生,则以欢乐、注重学习与成就、乐于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为主流。可见,人的心态与性格状况直接受到与别人交往和关系状况的影响。

目前,据了解很多大学生在和同伴群体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适,如羞怯、自卑、猜疑、自负和狭隘等性格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和谐交往。过于羞怯的学生在交往中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很容易给别人造成误解,影响正常交往;有自卑感的大学生,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与人交往时往往缺乏勇气和信心,也就限制了自己交往的圈子;容易猜疑的大学生,对人处处设防,常常会拉大自己与他人的距离,造成心理隔膜。

4.和谐交往技巧缺乏。人际交往是和谐相处的一部分,是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影响。人际交往是为了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必要的生活协作的手段;是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的方式;同时,也是获得安全感的需要。可见,人际交往在当代大学生生活中非常重要。

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平时在生活中“自我中心”,对于集体生活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沿袭着在家中当“小皇帝”、“小公主”的习惯,觉得周围的人都应该顺着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顾忌他人的感受,不会观察别人的表情;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手势、动作、表情的运用缺乏技巧,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愿意信任他人,对人不会宽容,尤其是不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等。还有的大学生在社会活动、集体活动中自以为是,对同伴指手画脚,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和想法,总希望别人依照自己的“吩咐”去做。因此,当代大学生在和同伴交往时往往因缺乏应有的技巧而导致交往不和谐。

5.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及家庭背景,而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1世纪,人的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生活水平、经济状况、家长思想观念的变化下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家庭教育。家长都很重视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什么都好,因此,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有时候甚至剥夺了孩子娱乐、交往的权利,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而孩子也在父母的陪同下忙于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很难有时间和父母谈心,和同学沟通。因此,独生子女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异,强调自我为中心,不愿主动和他人交往。

三、当代大学生和谐交往意识的培养

1.增强和谐交往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大学生获得自由与发展的基础。当代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要遵循彼此尊重、信任、宽容的原则。尊重是和谐交往的基础,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得到心理上的认同,和谐、融洽的关系便会油然而生;当代大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一定要有相互宽容的意识,也就是在交往中能够宽以待人、求同存异,胸怀坦荡地去对待交往的同伴及关系,要做到真正地理解对方、相信对方;与人交往时要真诚,与人相处时要宽容,接受对方的差异。

2.掌握和谐交往技巧。第一,要善用语言艺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如果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就能优化人际交往。称呼得体、说话礼貌能够缩短大学生之间的距离,而在交往过程中运用生动、有感染力、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增添大学生的和谐交往气氛,增强双方的心理相容度。第二,要善用赞扬和批评。心理学家们认为,“赞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变得强壮,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真心诚意、适时适度地赞美对方,往往能有效地增进彼此的吸引力,同时,善意的批评及落落大方的“谢谢”、诚恳的“对不起”等语言的运用,也会为自己迎来好的评价。第三,要培养交往能力。善于交往的人,往往善于发现和承认他人的价值并尊重他人,愿意信任他人、宽容他人;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要学会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会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懂得多交友、交好友;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态度真诚、热情、积极、友好。

3.促进和谐交往中的自我认识。俗话说得好: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对自身的个性特点、知识水平、理想目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处理好各种问题和矛盾,建立稳定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处于统合阶段,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建立自我认同感,即将自身的情感与态度、需要和能力、目标和价值观等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正确认识自己是和谐交往的前提与良好的开端。因此,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做到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做到既不清高,亦不妄自菲薄,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在交往过程中,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学会通过各种活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总结和反省等途径认识自己的优势、特长以及缺点,学会从纵、横比较中定位自己,抑制自己的高傲感,才能和谐发展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并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1]曾蓉.大学生和谐人际交往模式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7).

[2]乔长水,侯东喜.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途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3]韩东才.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标志及其协调方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

责任编辑:贺春健

G444

B

1671-6531(2012)02-0096-02

夏素荣/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硕士(四川宜宾644000)。

猜你喜欢

意识大学生生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