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习俗看日本民族文化的双重性特征
2012-08-15秦颖
秦 颖
(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
从“水”习俗看日本民族文化的双重性特征
秦 颖
(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
日本水资源丰富,特有的自然环境在日本人身上烙下了明显的自然映像,也带来了观念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在日本人的生活文化和精神世界中。本文通过对日本文化中有关水的生活习俗及精神信仰等方面的表现的归纳和总结,力图说明日本民族文化的双重性特征。
水习俗;日本文化;双重性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它对人类社会及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的国土是由以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屿为主的6000余个沿海岛屿组成的。整个日本列岛成狭长的弧形,从东北向西南延伸,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日本位于北纬45°到北纬24°之间,跨亚寒带、温带、亚热带,属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受地形、海流的影响,日本列岛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1800mm,国土南部甚至可达到2500mm,水资源可谓丰富。特有的自然环境在日本人身上烙下了明显的自然映像,自然资源的特色也给日本人带来了观念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在日本人的生活文化和精神世界中。
一、日本社会生活中“水”习俗的表现
日本哲学家、伦理学家和辻哲郎曾经说过:“我们在风土中观察自己,在了解自我的过程中使我们本身得以自由形成”[1]。可以说,构成人类生活基础的衣、食、住等生活文化,多受自然风土的限定和影响,“起初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并为满足生活需要而生产出来的东西逐渐形成一种文化模式”[2]。日本的风土造就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富饶的水资源在日本人的社会生活中繁衍出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生活文化,水的澄澈也由此深入了日本人的生活习俗与道德观念之中。
(一)洗浴之水
日本人爱洗澡,举世皆知。许多日本人一日要洗两次澡,早上淋浴,晚上泡澡。不知从何时起,“朝香”已经成为了日本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所谓“朝香”就是指早晨起床后用香波洗头。眼下比“朝香”更进一步,每天早晨上班之前先洗个澡的“朝风吕”也在日本开始大行其道。
在古代日本,人们相信佛教所宣扬的入浴能够洗去七种病灾而获得七种福气的说法。寺院里的澡堂对公众开放,并作为寺院布施的一种方式而被称作“施浴”。在平安时代,普通百姓洗澡主要是依靠寺院的施浴。而到了镰仓时代,施浴的次数和规模大幅增多,虽然施浴是免费的,但普通民众一般会以布施的方式相应地付一些钱,这就促成了日后收费公共澡堂的出现。在17世纪早期对江户有过记述的三浦净心写道:“大街小巷都有公共浴室”,很便宜,他认识的人个个都去那里洗澡。在明治维新时期,洗澡已经是全体日本人民的日常功课。而在西方,浴室和固定的浴缸直到19世纪末才问世。
另外,日本从北到南约有2600多座温泉,有7.5万家温泉旅馆。每年日本约有1.1亿人次使用温泉,这相当于日本的总人口数。由此看来,日本的“温泉王国”美称绝不是浪得虚名。
(二)饮食之水
日本的饮食文化非常讲究保持食物的原味,不提倡加入过多调料。山珍海味经过清澈充沛的水的洗净,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貌,形成了观赏性的日本菜肴。同时,日本料理的味道也在淡泊、尽量保持原味方面下功夫。日本料理的代表——生鱼片、寿司等,无不体现日本饮食文化的这一特色。
(三)仪礼与水
水在日本人的人生仪礼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若水”、“产汤”、“末期之水”等词汇了解一二。
据日本《年中行事辞典》,所谓“若水”最初是古代宫中在立春之日从井中汲水,后来逐渐演变为新年元旦的早晨举行这一仪式,借此驱除一年之中的邪气。“产汤”是为新生儿出生时洗净身体所用的水。“末期之水”是日本人临终仪礼中的重要一环,与死者进行最后的诀别之时,生者用棉签醮一点清水在死者的嘴唇上象征性地点一点,以期盼他的重生。
无论“若水”还是“产汤”、“末期之水”,都是由于水能够使生命延续的朴素世界观所延伸的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
(四)语言与水
在日本《类语实用辞典》 (三省堂)中,与水有关的词条达到40多种,其中包括社会、俗信、健康、地理、渔业、信仰、葬送等多个类别,可见水在日本社会的影响之广。
日本的水资源丰富,因此有关“水”的谚语也就常见。如“水は方円の器に従う”这句谚语就形象地表现出水的包容性,无论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容器,水都可以顺从其形状,承载于其中;“流れに耳を洗う”这句谚语利用水的洁净,比喻远离俗世,用清澈的水洗去被世俗污浊的耳朵。
二、“水”在日本精神信仰中的表现
日本传统神道中有一种仪式,称作“禊”,《广辞苑》解释为:背负罪恶、污秽之时,或是有重大神事活动,在河川、大海中洗净身体。可见,“水”在此时已经作为“圣水”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其说是一种物理性质的去除污垢的洁净作用,不如说是一种心理上的精神作用更为恰当。
(一)最初的祓禊
祓禊,最早见于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女神伊邪那美死后,其夫伊邪那岐追到“黄泉之国”想见她一面。可是伊邪那美因为已经服用了黄泉之国的饮食,所以要求伊邪那岐不要在她去向黄泉国主禀告的时候偷看。但伊邪那岐没能抵抗住自己的好奇心,偷看到了伊邪那美那爬满蛆虫的腐烂尸身。惊慌失措的伊邪那岐甩开气急败坏的伊邪那美的追打后,跳入水中洗去身上的污秽。
日本传统习俗认为,污秽之首为“死亡之秽”。这种污秽具有传染性,随与死者的血缘亲疏而有差别,必须通过祓禊等仪式驱除。直至今日,参加葬礼的人们为了驱除死亡的秽气,都会在进入自家门前撒盐或在家门口放上一小撮盐,这是因为盐象征着具有祓禊作用的海水。
(二)年中行事与水
水在日本的民俗活动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日本年中行事中多见一个环节,那就是往往在仪式的最后,将某种寄托物放入河流或海中,使它顺水漂走。
3月3日是日本的“桃の節句”,俗称女儿节,因为旧历3月是一年之春的开始,又称桃花节。春季万物复苏,也是流行病极易泛滥的季节。自古以来日本就有在这一天到水边祓禊的习俗。人们为了除去自身的污秽,用纸做成人形,对着纸人吹口气,相信由此可以将自身的所有病痛以及灾祸都转嫁给纸人,然后将纸人顺流漂走。
“ねぶた祭”是一种大型的灯祭活动,是日本东北地区的三大祭之一,每年的7月末到8月初都要举行。据说是为了驱赶夏季到来的瞌睡虫,以此预示农业丰收,是体现日本稻作文化的一项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祭祀活动结束后,人们都要把纸灯放入河中,期望这样就可以把秽气、晦气、疾病带走。
(三)神事活动与水
日本绳纹时代以来,就有以自然万物为崇拜对象的原始宗教,属于多神灵信仰。这种信仰原本没有固定的称谓,也没有一定的祭拜场所,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显得较为随意。自佛教传入日本,为了突出日本原有宗教的地位,便借用了中国汉字“神道”一词来与佛教加以区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演进,如今的神道教已成为日本最重要的宗教,信仰者占总人口的80%。神道教的祭拜场所——神社也成为了日本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地方。
神社中的水也是一个重要的符号元素。一进神社的大门——鸟居,就会看到有一个潺潺细流不断的注满水的水池——手水舎,这是为了参拜神社的人行祓禊之礼用的。人们来到神社,首先要用事先准备好的盛水器——柄杓舀水漱口,然后再次舀水依次洗左右手,只有这样才具备参拜神灵的资格。
三、水与日本民族文化的双重性
一个民族、国家诞生的时候首先深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影响,然后再经过历史的提炼,最终形成较为固定的文化体系。日本人、日本文化对水的清澈、洗涤功用的朴素的感悟在道德要求和面对罪过的态度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这是日本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的最直接、最明显的表现。
一方面,日本人从水的洁净的直观反映中获得了清爽、清洁、纯洁等对自身道德的要求,如凡事力求洁净,乃至心灵的清纯、洁净也极其受到日本人的尊重。而另一方面,一旦违背了洁净感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面对所犯下罪恶与过错,日本人往往采取如流水一般的态度,即“水に流す”。无论什么事情,不管善恶,对已经过去的事情不深究、不拘泥、不执拗,认为过去的事情没有办法更改的这种行为模式在日本社会中居支配地位。日本人宽容他人的过去和过失,并注重现实的生活态度和准则是极具现实性、功利性的,这种行为方式对维系温和、宽松的人际关系非常合适。
但是,在现今世界上,随着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每个国家、民族都不能固守自己的生活而不与其他国家、民族交往。在与其他国家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势必主动或被动地接触到不同的文化、生活习惯,也一定有价值观的碰撞。在这种时刻,日本人如果面对重大责任问题时,依旧采用如流水一般的态度,不假任何思索或反省地忘记过去的错误,没有深刻的、触及其本质的忏悔,就很容易重蹈覆辙。如日本对于曾经在二战中的战争罪行的态度就是典型的“随波而去”的价值观的表现,当然会引起遭受战争迫害的东亚各国的担心与不满。
日本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所形成资源匮乏、孤悬于海等的岛国特征,为了民族生存的需要,必然会产生一种较为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并形成较为功利性的、没有绝对标准的暧昧的价值观。水在日本人生活文化中的表现就是日本民族文化双重性的一个极好的例子。
[1]和辻哲郎.风土[M].陈力卫,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7.
[2]源了圆.日本文化与日本人性格的形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48.
On the Dual Feature of Japanese Nationa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Water-related Customs”
QIN Ying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116600,China)
Japan has abundant water resource,and the specific natural environment has a significant reflection on Japanese thus subconsciously influences on their concept.During the long historical evolution,the effects manifest themselves in people’s life styles and their spiritual world in various ways.Summarizing and concluding the aspects like water-related customs and spiritual belief in Japanese Culture,this paper aims at explicitly illustrating the dual feature of Japanese national culture.
water-related customs;Japanese culture;dual feature
G03
A
1008-178X(2012)08-0187-03
2012-02-27
201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0BGJ012);2011年度大连民族学院教改校级重点项目。
秦 颖(1967-),女,吉林长春人,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从事日本生活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