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会计大监督体系”的思考
2012-08-15李宇翔
李宇翔
(湖南商学院会计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当前,会计监督还存在诸多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依然存在。要实现会计监督的高效运作,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构建新型会计监督体系是关键。
一、当前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虽然《会计法》赋予了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权,但由于受种种原因的制约,会计人员作为内部监督主体并不具备独立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会计人员身份的双重性:作为内部监督主体,必须不留情面,严格监督;而作为单位员工,其个人利益关系依附于单位,碍于情面和个人利益,又不能严格监督。这种尴尬境地,严重制约了会计人员监督的能动性,挫伤了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的积极性,导致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形同虚设。
2.会计监督活动困难重重。表面看,会计监督过程并不复杂,只要严格把关,一切按照财务制度行事,即可避免多数违规行为,达到监督之目的。但在现实工作中,做到这一点可谓困难重重。因为财务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它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方式、方法的正确与否问题,而是牵涉到一部分人的特权与利益问题。特别是在一些扩大自主权后的企业里,领导对财务支配的自由度更大,受利益驱使,他们往往指使会计人员作假账;迫于各种压力,会计人员很难抵御,从而导致内部监督功能荡然无存。可以说,在外在权力控制与干扰下会计监督是难以发挥其有效职能的。
3.没有形成会计监督的外部环境。从理论上讲,一种制度能够有效运作,必须有一个适合该制度存在的社会大环境。当前,全社会对会计监督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还没有真正理解会计监督的重要意义。一些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甚至会被认为办事太死板,工作不配合,不为本单位谋福利等。会计监督职能能否有效发挥不仅关系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行业,更关系到全社会。但在现阶段,还没有形成这样的共识,缺乏监督社会氛围,广大公民还没有积极参与到会计监督活动中来。
4.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由于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会计从业人员法律意识、职业意识、保密意识淡薄,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有增无减。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是会计监督的根基与先决条件,如果根基出了问题,就等于监督源头出现了问题,这必然导致会计监督的有名无实。上述种种现象的存在,造成当前我国会计监督体系处于低效运转状态,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二、我国会计监督问题产生的原因
1.会计监督体系运转不畅,各监督环节经常出现脱节现象。新《会计法》出台之前,我国会计监督理念上处于较低的层面,主要表现在缺乏完善的体系。新《会计法》出台后,明确了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弥补了监督理念上的不足,但问题在于虽然会计监督的骨架构建起来了,但可供操作的标准化模式还没有形成,致使具体运作不够顺畅,经常在某一个监督环节出现问题,最终导致监督的失灵;内部监督不充分,外部监督还没有真正形成,内、外监督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不够顺畅,操作过程不够细化、具体化,导致监督体系没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内部监督主体地位不明确,监督行为屡受羁绊,内部监督主体自我角色认识不到位。当前,我国会计内部监督人员与被监督对象经常处于同一利益链条上,造成内部监督者身份、地位的不明确,这种“双重身份”的尴尬境地,经常受到人们的误解,导致监督群体在行动过程中左右为难,顾虑重重,难以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由于监督风险过大,监督者担心自己利益受损,害怕打击报复,无法真正做到从内部实施监督。
内部监督主体自我角色认识不到位,主要关涉会计人员自我意识问题。会计人员处于市场经济管理活动的各个层面,工作形式复杂多样,专业性极强、地位特殊。但目前社会对会计人员及其所从事的业务工作,在认知上存在一些误区,总是认为会计不过就是写写算算,不是什么专业人员。这影响了会计人员对自己职业重要性的认同,有时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的职员。会计人员不应该是被摆布工具,而应该是经济和社会的高级管理者。
3.对违法者的惩治力度不够。会计监督的主要机制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制衡与牵制作用,二是来自外部强大的威慑力,目前,两者都处于疲软状态。内部制衡与牵制最难实施的是对单位负责人的监督,也是当前中国会计监督体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究其原因在于对特殊的违法者,监督人员有法难依或有法不依,个别会计人员甚至屈服于压力,帮助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加之对单位负责人违反监督行为的处罚较轻,难以起到震慑作用,导致一些人敢于肆无忌惮地顶风作案。
4.尚未建构出标准化监督“样板模式”。当前,为会计人员行使监督权时提供参照,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监督“典型样板”或“模板”尚未建立起来。从理论上讲,一种业务活动,不管怎样复杂,也不管怎样调整,其总体结构、运行理念是不会改变的。从此意义上讲,设计一种可供会计监督行业参照使用的操作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三、关于“会计大监督体系”的构想
1.构建监督“结构系统”,形成“监督的循环”。尽管当前我国会计监督体制业已形成,但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现象严重存在,利用率较低。应该构建一个综合监督体系,即把各种监督机制调动起来,形成综合性监督体系,不是孤立地强调某一种形式的监督,而是把监督看成一个完善的“结构系统”。
首先,使现有的监督体系的功能最大化、最优化、最强化。挖潜措施就是优化监督过程,形成“会计监督的良性循环”。具体做法为:细化已有监督过程,不留死角;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不仅监督别人,也要监督自己;同时,会计监督主体自身也要成为被监督对象。如此环环相扣,形成会计监督的良性循环;其次,将“宏观—中观—微观”监督体系看成一个活的循环系统,强化其自我完善、自我调节功能,防止脱节现象发生;突出系统的协调性、衔接性、有效性,避免监督机制的空转。再次,在结构体系中,监督管理力争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突出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做到让制度管人,防止脱管、漏管现象发生;最后,发挥监管体系里的多主体监管功能,强调透明化、多层次、立体化;将内部财务监督和外部财务监督、国家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由会计监督走向监督会计,由机构监督走向社会监督,真正形成“监督的良性循环”。
2.构建“会计大监督”模式。将“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放置到更大的“社会监督体系”中,使“会计监督”走出会计行业,让全社会都明白其重要性。通过法制教育,使每一个公民认识到经济活动中数据信息的有效性,不仅仅是会计机构与企事业单位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是关系到每一个公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会计监督不仅维护的是国家、企业的利益,更是在维护每一个公民的利益。
3.开发会计信息管理软件,确保信息公开透明,为“会计大监督系统”提供软件支撑。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拓宽会计监督思路,寻找会计监督尽可能多的“突破口”。目前,主要从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加快会计电算化步伐,设计出功能完善的会计业务电算化体系,使会计监督程序化、透明化,减少人为干预,规避人为操作风险,提高会计监督质量。加快电脑应用会计软件开发,这些软件应具有实时查证、网络查证等功效,会计信息录入一旦确定,有效存储后予以固化,凭借个人权限不能修改,杜绝人为销毁和做假账的可能性。
4.构建会计监督样板,使“会计大监督系统”具有操作性。根据不同监督客体对象,通过科学合理分级,尝试建构一种标准化的样板监督,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监督、控制“样板体系”。该“样板体系”应具有可操作性、公开性、透明性、简便性。会计监督人员看过该样板之后,有所吸收,有所借鉴,可以“照着做”。操作样板既具有标准化特点,又具有开放性和适应性特征,它把所有能够标准化、固化的地方都予以标准化、程序化,若不按程序运作,整个体系就不能运行,迫使从业人员照程序办理,以起到强化内部监管的作用。
5.强化法律体系,加大会计监督力度,为“会计大监督体系”提供法律保障。从目前效果看,新会计法对违法者的制裁力度还不够强,对违反会计法的行为,大多以罚款了事。针对这一现象,国家应抓紧调查研究,作出具体的定量、定性分析,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适时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一旦违法,予以重罚。另外,还应制定严格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信用档案,不给违法乱纪者留有生存空间。
6.加强会计文化建设,为“会计大监督体系”提供文化平台。大力弘扬会计职业道德,培养坚韧不拔的会计人格。主要做法是营造有利于会计监督实施的人文环境。会计人员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其监督行为如果不被人们所理解,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要培养业务精通、原则性强、性格坚毅、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会计队伍,就要建构一种“会计文化”,通过文化濡染,培养会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依法正确行使监督权是法制社会赋予的一种高尚权力。有了这样的精神人格,在遇到监督冲突时,就能有效规劝地位高于自己的人放弃僭越会计制度的想法。
四、结语
会计监督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不能有“短板”出现,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先期的监督也就前功尽弃。因此,会计监督应拒绝单一体制,提倡复合监督体制,既不能只强调法制,也不能只强调人治;既要重视内部监督,也要积极构建外部监督,营造良好监督氛围。应针对不同监督主客体,设计出不同的监督方案,做到持久恒常,相互衔接,讲究实效。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态度,立足现实,全面、均衡地进行监督、控制,就一定能构筑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的“会计大监督体系”。
[1]赵保卿.论会计监督系统及其运行[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
[2]钟希余.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04(3).
[3]刘小玉.关于完善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5(10).
[4]乔建荣.加强会计监督遏制财务造假[J].商业会计,2007(3).
[5]王韵.论会计监督的现状与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