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与路径的多维思考
2012-08-15杨均华
杨均华
(西京学院,陕西 西安710054)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纵观主要国际货币的发展轨迹,每种主权货币成为世界货币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条件的构成也是多样的和复杂的。当今作为国际货币的英镑、美元、马克、日元和欧元的国家或经济体都拥有强大的经济规模、先进的技术、一定规模的国际贸易额、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及良好的国际机遇,甚至强劲的政治和军事保障。我国拥有上述条件越充分,人民币国际化道路就越顺畅。
(一)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
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直接决定一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直接决定和制约一个国家其他实力的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获得极大的解放和发展。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仅为3%,2009年以后,我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50%,“十一五”期间,GDP平均增长超过10%。截至2010年底,高速的经济增长积淀的经济规模达到39.8万亿,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当前我国的GDP规模已占世界GDP总量的7%~8%。2010年第二季度我国的经济规模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经济实力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现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推动力。这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又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客观必然。经济实力增长的构成涵盖了实体经济增长和金融经济增长,而现代经济实力越来越体现在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融合。在后工业时代,金融经济对国家经济实力的贡献已经超过实体经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是中国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共同发展的结果。而英镑、美元、马克、日元等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之前,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实力都曾位于世界经济前列。
(二)领先全球的制造业产能和贸易地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物质条件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不仅是世界分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很多种类的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有些产品的产能超过世界的2/3。从加工工业品、多种类的轻工业品,到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品的生产份额都居世界前列,比如,中国是钢铁、化肥、电冰箱、电视机、通讯设备,汽车、电脑、微波炉等产品全球市场的最大供应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贸易份额和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和提高,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和第二大贸易进口国,对外贸易占全球份额从2006年的7.3%提高到现在10%左右。过去10年中,我国平均每年进口额近6700亿美元,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70%。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物质条件,换言之,人民币国际化已具备了现实贸易条件。但从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计价和结算的状况看,有数据显示,我国国际贸易中超过90%的商品和服务都是以美元来定价和结算的,仅有2.5%的进出口贸易用人民币结算。
(三)完善和稳定的金融体系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经验表明,实现货币国际化的国家都非常注重发展和壮大本国的金融业,完善和健全本国的金融体系,其建设健康和稳定的金融体系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独立的货币发行机构;稳定和审慎的金融监管机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金融管理机构;开放、发达、高效的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决定;具备现代金融专业知识和熟练应对国际金融业务的专业人才;政府行之有效的主权国际化推进措施等。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来讲,只有在上述各方面不断加强和推进建设,才能形成成熟、安全、可靠和高效的金融市场,才能增强国外投资者的信心,才能在计价、结算、投资和储备中保持人民币坚挺的地位和国际社会的认可。
(四)适时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是人民币国际化外部机遇条件
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对货币国际化进程有重要影响,有利的外部环境可促进主权货币国际化发展,这可以从现行的主要国际货币得到印证。英镑国际化时面临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处在上升阶段,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后盾和世界上还没有出现一种国际性货币的有利时机,英镑顺势而为地成为国际货币,并且英镑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遇到的阻力很小。美国依靠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高速发展的经济奠定了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远离一战和二战战场、持续发展经济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际金融货币的制度安排使其一跃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国际货币。日本利用二战后和平时期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在短短二十多年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是在其他欧洲主要国家也致力于本国经济发展而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和牙买加体系确立之际,日本不遗余力地推行日元国际化并成功。从这些主要国际货币的成长来看,一种主权货币的国际化发展要有具体可依赖的国际经济和金融背景,较好的国际环境影响主权货币国际化是否顺利进行并决定其发展速度、国际化深度和广度。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也需要一定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总体来说,当前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首先,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当前由美元主宰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广泛质疑和不满,同时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给予极大关注和期待;其次,人民币在历次的地区和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中表现坚挺态势,赢得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和信任。因此,我国应不失时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五)有效的货币国际化战略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条件
在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政府可以扮演导向和推进的角色,这是主权国家发挥管理本国金融和货币职能的直接体现,货币国际化是政府倡导和促使国内货币职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实践表明仅靠市场和外部条件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而政府的货币国际化战略可以起到“有形之手”的作用和效果,尤其是后进国家的主权货币国际化发展更加依赖本国政府行之有效的各项货币金融政策和具体措施。日本在经济实力大增的过程中就不失时机地推动日元国际化,并采取了许多积极和有效的措施。1964年日元实施并实现在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保持了日本对外贸易实现长期顺差,大大加强了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促使本国资本输出步伐加快,很快成为世界重要的资本输出国。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经历危机,日元表现坚挺,成为公认的硬通货,受到国际社会的青睐。1980年,日本放开和实现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加快了日元的国际化进程。日本政府采取措施,发展以日元计价的金融市场,比如,在国外发行日元债券、以日元计价的中长期对外贷款和允许国际投资者投资日本的股票市场等;将日元纳入外汇储备,成为重要的储备资产;在国际贸易中促进日元成为计价结算货币等。正是上述有效的政策措施,日元很快成为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在日元国际化中,日本政府扮演的积极角色告诉我们,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政府可根据本国的经济实力状况和金融运行形势推行一些符合国情的货币金融政策,推动和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一)稳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路径
从当今世界国际货币的发展进程看,每种主权货币都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成为国际货币。即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已非常雄厚,已有国际金融中心,军事政治实力也足够强大,但其主权货币也并不是在短期内就可以转变为国际货币,这表明主权货币成长为国际货币相对于其综合国力而言具有滞后性。美国在1894年经济规模就跃居全球首位,美元真正成为世界最强的国际货币,足足花了大约50年的时间,日元成为国际货币花了大约40年的时间,欧盟各国通过长期谈判达成共识,建立中央银行发行欧元建立区域货币,依靠区域货币来实现货币国际化,用了51年的时间,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是在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外各界才提出来并受到普遍关注。根据我国自身的实力,许多专家和学者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观点,但依据一国货币国际化的时间经历看,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大约得用30~40年的时间。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应积极利用国内外双重有利形势和条件稳步推进,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二)难易结合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路径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路径的进程中,现已存在的观点是:首推在“大中华”圈内实现在相互贸易、投资和储备中主要使用人民币;其次是中国同周边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中开展人民币国际化,集中体现在与东南亚、南亚、中亚和东北亚地区,贸易和投资的实践表明: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朝鲜、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家已经把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孟加拉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等已经开展人民币相关结算业务;再次在贸易逆差国家和地区,中国的援助国等的贸易和投资中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凭借这一战略可以把人民币国际化的地域范围逐渐扩张到全球,最后就是与美国和欧盟等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尽可能签订一定额度的货币互换协议,双方都在经贸、投资中使用各自货币。该战略应该是所有路径中最艰难的,中国处于顺差地位,在双边谈判中处于下风。人民币空间路线图有的已经在实践中开始推行,有的需要尝试,有的推广起来比较容易,有的理论上可行而实践起来困难较大。然而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已是必然趋势,各种路线图要根据形势做到难易结合,时而分层次推进,时而可以综合整体推进。
(三)层次有别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功能路径
1.国际贸易结算
国际贸易结算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石,依仗对外贸易让其他国家与地区接受本币,通过国际贸易树立起其他国家对本币的坚定信心。结算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目标,也是成为国际货币的第一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2009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第二大贸易进口国,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97万亿美元,不难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具备雄厚的经济基础。但2010年,我国仅有2.5%的进出口贸易用人民币结算,比例微乎其微,因此近期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应首先放在贸易结算上。人民币贸易结算货币的宗旨就是人民币可大规模流出国境支付进口,也可大幅度流入国境接受出口支付。
2.国际投资
国际投资是货币国际化的支柱,现代经济越来越依赖投资,越来越被金融化,资本跨国跨地区流动成为常态,投资已经是国际货币的载体,因此,人民币成为国际投资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中坚功能,关键问题在于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从国际经验看,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是逐步放开的,从可兑换到完全放开存在相当长的历程。我国在资本项目放开方面已经推出了一些积极措施: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规定:实施依据市场供求,参照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市场化是人民币决定机制改革的取向,建立起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起基础作用的机制,又要防止其他投机等因素抬高人民币币值。到2011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五年升值了22%并未遏制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有关国家贸易不平衡并非是人民币汇率高低引起的。2010年8月,央行发布《关于持有境外人民币的相关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试点》;2011年1月,央行又发布《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这些都是人民币资本项目放开的进一步突破。“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已经写入“十二五”规划,扩大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但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不能全部依靠松动政策限制因素,问题的症结在于能够在我国建立起像纽约、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性资本市场,实现本目标应分“离岸”和“在岸”市场两步走,即当前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下一步目标旨在把上海建设为国际性金融中心的“在岸”资本市场,允许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企业和个人持有人民币到“在岸”资本市场投资人民币产品,境外的经济主体可以在“在岸”市场上发行“熊猫债券”、国债、金融债券等产品,提高持有人民币交易的收益动机。我国境内的经济主体也可以到境外主要国际资本市场发行人民币产品,如人民币债券、H股、N股、S股、T股和L股,并尽快推出A股国际板,打通人民币流出流入的渠道。推动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对外援助、信贷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提高本币流出的层次和水平,树立起实业资本流出和金融资本流出的双渠道格局。持续推广现行的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签订互换协议,把人民币推广到全球范围,坚定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持有人民币信心的制度保证。
3.储备货币
储备货币是货币国际化发展的终极目标,是确立国际货币坚挺地位的核心保障。储备货币就是发挥货币的储藏功能,国际货币发挥储藏作用是基于把本币当作财富加以储存。国际货币往往担当IMF组织的储备基金,世界银行等国际性银行机构信贷和投资货币,企业和个人的储存财富。现行的主要国际货币在国际储备中都占有一定比例,IMF《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的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大约占到61%,欧元的比重约占27%,日本的比重约占10%。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后一环就是能让人民币成为外国政府的外汇储备、IMF的储备基金、世界银行等国际性银行机构信贷和投资货币、企业的储备资产和个人的储存财富。长期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来保证持币者的信心,保证持币者利用人民币投资确保财富的保值和增值。人民币储备货币也需要在世界货币储备体系的份额中占有一席之地,根据各经济体的实际状况和有关国际社会的期待,人民币国际储备份额达到30%,这一比例可以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基准线。从国际储备结构比看,那就要使美元的优势下降一半,给人民币留足空间。美元储备比下降有一定的可能性:一是靠我国自身的实力增长和有效的推进措施,进一步增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二是广大对美元失去信心的国家主动持有和增进持有人民币,目前著名标准普尔和穆迪评级机构对美国国债下调一级,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比例下降,但目前美元作为国际主要货币仍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国际货币制度的有效安排,把人民币份额增加一定额度;四是要得到新兴经济体的坚定支持,尤其是新兴经济体支持改变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力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
[1]石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现实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8(64).
[2]马荣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9(4).
[3]李靖.人民币汇率制度与人民币国际化[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2).
[4]穆西安.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推进人民币国际化[J].南方金融,2009(3).
[5]孙时联.美国债务上限的由来及发展趋势[J].国际贸易,2011(8).
[6]王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和收益研究[J].国际贸易,2011(8).
[7]谭雅玲.人民币汇改——内忧外患[J].国际贸易,2011(8).
[8]张红莲.基于国际货币职能谈人民币国际化[J].商业时代,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