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乌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2012-08-15燕学军
燕学军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民族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一、中乌两国经贸发展现状
1.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中乌双边贸易稳步增长。200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830万美元,略超过1992年的5251万美元,此后中乌两国贸易平稳增长,每年都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2009年虽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新疆“7.5”事件的影响,中乌贸易额仍比上一年增长了18.9%,达到19.1亿美元,2010年双边贸易额为24.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对乌出口13亿美元,同比增长29.2%,进口11.8亿美元,同比增长270.6%,中国是乌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2.经济技术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形式多样,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技术合作是中国同乌国发展经贸关系的重要内容。2004年开始,中乌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相互投资额迅速增长,合作水平逐步提高。到2010年底,中国对乌直接投资项目35个,投资总额近40亿美元,成为乌国第一大投资国。驻乌国的中资企业由2005年的83家增加到200多家,当前中国在乌投资合作的主要企业有中石油、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中信国际合作公司、中国机械集团公司、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中国水电集团公司、中国南车集团、华为公司、中兴公司、新疆特变电工等。新签大型项目包括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承建WKC2WKC3压气站项目,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承建乌兹别克斯坦电信项目,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乌兹别克斯坦电气化铁路项目等。除投资外,中国在乌国还进行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0年中国企业在乌新签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40份,合同金额5.85亿美元。合作涉及石油、铁路、电信、水电、农业、化工、机械设备和地铁建设等多个领域。
随着乌国经济逐步好转,乌国有实力的企业开始投资中国市场,并于2000年7月在上海注册了第一家合资企业——乌兹别克斯坦博览会。截至2006年底,乌兹别克斯坦在中国的投资项目已达22个,达成协议的项目投资额1853万美元,已在实施的项目投资额为132万美元。投资领域涉及石油化工、农业灌溉、水电站建设、化工厂建设和食品工业等。
3.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目前中国出口乌国的商品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电力设备、钢材、运输工具、化工品、光学仪器、药品、茶叶、交通运输服务等;自乌进口商品主要包括:皮棉,植物编织材料,化肥、建筑材料、石油及化工产品等。2009年中国出口到乌国的商品中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占34%、金属及其制品占35%,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占6%,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占5%,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占4%,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占4%,其它占12%;中国自乌国进口商品中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占53%,化工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占23%,矿产品占13%,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占5%,植物产品占4%,毛皮制品、箱包线制品占1%,其他占1%。从进出口的商品结构看,中国对乌出口机电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大,出口产品种类较多;自乌进口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原料进口比重较高,2005年进口棉花占进口总额的84%,2007年占比为72.8%。
二、中乌经贸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相近
由于中国,特别是中国新疆和乌兹别克斯坦,在自然条件、气候和纬度上相差不大,物产比较相似,所以产业结构也相近。我国和乌国都是世界棉花生产大国,纺织品生产加工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乌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引进大量先进技术设备,棉花出口将逐步减少。2008年乌国棉花加工量约30万吨,到2010年底皮棉年加工量已超过40万吨。2010年乌兹别克斯坦第六届国际棉花展览会上,ShavkatMirziyayev表示,到2015年以前,乌的棉花加工能力预计将达到70%,这将对中国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与棉花相关产品的国际市场竟争也将更加激烈。在汽车和飞机制造业方面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由于2007年中国对乌出口轿车猛增至2282辆,同比增长46倍,2008年乌国表示将对自中国进口的轿车进行反倾销调查。
2.交通运输不畅通
中乌两国没有领土接壤,经贸往来需经由第三国。目前中乌交通运输可以通过航空、铁路和公路进行,但航空运输存在运量小、成本高的问题,而铁路运输又要通过哈萨克斯坦,由于哈口岸硬件设施落后和人为等原因,造成货物积压时间长、口岸通关慢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许多客商不愿使用此运输通道。公路运输方面,2004年6月开工建设的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公路已经通车,近两年又对该公路进行了维修,但在吉国境内公路长280公里,治安和道路条件较差,借道哈萨克斯坦的话,距离较远且入哈货运汽车必须用哈汽车把货物运到目的地,再加之哈萨克斯坦与乌国协调不善,货车到哈后,哈方收下自己货物,却不顾乌国滞留的货物,以上诸多因素制约了中乌贸易的发展。
3.乌国投资环境较差
在乌国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工程承包,工程量的30%必须分包给当地公司,并对入乌国务工人员在办理相关手续时附加多项条件,办理和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刁难。我国在乌企业利润微薄且风险较高,投资回报率低,换汇难也是我国在乌国企业经常遇到的难题,如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约合900万美元的当地货币无法在乌国中央银行兑换成美元汇回国内,尽管我国驻乌使馆多次交涉也无法妥善解决。此外乌执法人员有法不依、肆无忌惮地逼税、罚款现象时有发生。2010年7月乌方声称对中亚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的管输费收入收取30%的消费税、对南航驻塔什干办事处罚款970万美元,后经我方大力交涉,已驳回其无理要求。此外乌方在海关程序、标准一致化、商务流动和监管环境等方面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壁垒。在美国传统基金会与华尔街日报共同发布的2010年度经济自由度指数,对全球179个国家进行排名,乌兹别克斯坦以47.5分排名全球第158位,低于50分属于“完全不自由”国家。
三、中乌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1.两国经贸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5年5月乌国总统卡里莫夫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了《中国和乌国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条约中双方除强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安全和司法等领域的合作外,加强双边经贸合作也是两国关心的重要内容。并明确提出将“科技、能源、资源、矿产、制造、基础设施、金融、农业、信息技术”等作为经贸合作重点领域,还把“交通运输领域合作视为优先发展方向”,该条约的签定在中乌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中乌关系迈上更高水平。2010年中乌两国共同发表了《关于全面深化和发展两国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中双方认为“建立持久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是两国经贸合作的优先方向”,并将全面落实2009年签订的《政府和乌国政府长期贸易协议》及其《商品清单》,还把非资源和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作为以后“中乌务实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等。2011年两国领导人会晤中达成中国对乌50亿元优惠贷款,并就制约双边经贸的铁路直通问题进行磋商,有望在近年内得以解决,更重要的是在此次会晤中,两国将双边关系的定位由“睦邻合作关系”、“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双边互信程度进一步加深,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和持久的动力。
2.乌国国内经济平稳发展
自2005年安集延事件后,乌国国内形势相对平稳,此外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乌国的各项体制和配套措施逐步完善,国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07年乌国GDP增长9.5%,2008年经济增长9%,2009年和2010年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GDP增速仍高于8%。2010年乌国GDP总量为38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全年通胀率为 7.3%,工业占乌 GDP比重为 54.3%,农业占26.3%,工业产值增长8.3%,农业增长6.8%,建筑业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消费品生产增长12%,国家预算盈余占GDP的0.3%。预计2011年乌国GDP增长8.3%,工业增长9.3%,农业增长5.8%,零售贸易增长15.4%,居民有偿服务增长16.1%,出口增长10.3%。
3.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维护成员国共同利益和推动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
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加强成员国在安全和反恐领域的合作,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经贸合作已成为成员国合作的“三驾马车”之一。各成员国先后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关于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及启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程的备忘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经贸合作纲要》和《综合行动计划》等文件,极大促进了各成员国间贸易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以及在长期内实现货物、资本、技术和服务的自由流动,也为其开展长期互利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中乌与其他上合组织成员一道为推动彼此间在经贸领域合作作出了不懈努力。2004年9月中国政府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总额达9亿美元的优惠商业贷款,乌方使用优惠贷款已超过6亿美元。2010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会议又向上合组织成员国提供了100亿美元信贷资金。在银行联合体的框架内,2011年4月中乌两国银行在北京签署了金额为7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为进一步加强两国企业交流与信息共享,2011年5月中乌两国就在新疆建立电子交易终端事宜交换意见。
4.中乌双边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性
乌国能源储备较为丰富,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2005年5月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和2005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先后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斥资6亿美元,投资当地23个油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欲投资1亿美元,用于石油勘探以及对现有油田进行恢复建设,此协议的签订,为中乌两国“几乎所有能源部门的合作”提供了可能。2010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时,中石油集团与乌国家油气公司签署了《关于天然气购销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乌国将向中国每年供应天然气100亿立方米,该协议的签订,将进一步促进中乌在能源领域的合作。
此外技术及产品合作也存在广阔的前景。乌国在机器制造业、采掘业、化工和农牧业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但也存在设备更新慢、技术落后和资金不足等因素制约。乌国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而中国在纺织品、食品加工、家用电器和机械电子等轻工业方面占有优势。2011年6月胡锦涛主席在塔什干访问期间就中乌扩大在石油和天然气、天然铀、金融等领域的合作达成十多项协议,双方一致同意采取措施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提高双边贸易额,并将非资源和高科技领域合作作为下一步双边合作的主要方向,会谈后乌总统对中乌两国经贸合作的未来表示乐观。
目前,中乌经贸合作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双方的政治诉求相同,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双方都有发展双边经贸合作的强烈愿望。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中亚地区的大国之一,无论是在地缘政治上还是在未来的国际能源市场上都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对于中国而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市场,更需要稳定和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渠道。中国的发展壮大,将令包括乌国在内的周边国家都从中受益,这“不是麻烦更不是威胁”,而是“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只要中乌两国抓住机遇,排除干扰,深化合作,未来中乌两国关系将会继续沿着健康的轨迹发展,“两国贸易投资合作潜力巨大”。
[1]杨建梅译.中、乌经济贸易合作展现新前景[J].中亚信息,2008(2).
[2]秦放鸣.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9.
[3]王志远.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6).
[4]赵华胜.中国的中亚外交[M].时事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