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浅析
2012-08-15杨梦琪
杨梦琪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0135)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特别是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产业和企业受到了较大影响。但在此次危机中,也有很多产业和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风险规避机制与管理功能,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如有色金属、大豆等行业。理论和实践证明,期货市场为这些产业和企业平稳度过危机提供了“保险”,也为加快我国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市场的波动无疑会对人民的福利和生活稳定带来重大的影响。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将会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农产品市场是符合微观经济学蛛网模型的一个典型案例,由于农产品市场培育周期长、替代品少,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点,特别是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故而生产极不稳定,投资和收益极不平衡,因此适于通过期货市场这种新型的市场来弥补农产品现货市场调节的缺陷,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一、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产生的背景及功能
中国期货市场是在1978年以来的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背景下产生的。因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的取消和大多数农产品价格的灵活开放,市场对于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力度的弊端逐渐显现,表现为: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现货价格制定流程和依据不公开、不透明甚至失真,农产品产量忽上忽下、粮食生产企业缺乏保值机制等。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和有关学者的关注,能不能建立一种机制,既可以为未来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价格信号,又可以防范价格波动造成的市场风险?1988年2月,国务院领导指示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国外农产品期货市场,寻找有效方法,解决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1988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要积极探索和发展期货交易市场。此后,中国便踏上了对期货市场的研究和建设路程。如今,我国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都得到了正常发挥,并在指导现货市场生产、消费与流通以及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是指,通过期货市场,交易方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建立一种盈亏冲抵机制,例如利用农产品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帮助涉农企业规避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从而锁定生产成本和预期利润,保证生产活动持续稳定进行。期货市场发挥稳定价格及风险规避主要通过以下渠道:通过进行点价交易,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定价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点价交易是指以期货市场上的价格为参考,为现货交易定价,最终现货价格的制定具有高度的权威性、透明性、公开性,同时省去交易双方为收集价格信息产生的成本,进而提高交易效率。
二、我国农产品期货发展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有了显著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预测价格趋势、规避蛛网困境
农产品市场具有培育周期长,价格发现滞后的特点,因此农产品市场很容易陷入蛛网困境中。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个困境,期货价格是在一个自由、公开、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竞价,所以更真实,也更具有前瞻性,而且期货价格与未来时期的现货价格走势基本一致。因此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即通过分析商品期货合约未来的价格趋势及均衡价格得到现货市场农产品的预期成交价可以使农民提前预知农产品的价格趋势,从而使农民更好地避免陷入“蛛网困境”的被动局面。
2.调节农产品市场、引导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的生产也是借助有效的价格信号和市场手段来进行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上供求信息集中、流通自由,而且有各方投资和预测的专家的参与,这使得农产品期货价格成为未来市场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信号,农民就可以依据对市场走向的分析来制定未来的种植和生产方案。这样,农产品期货价格就成为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大连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交易品种是标准化的优质大豆,其市场价格与普通的混合大豆价格有很大差距,这就激励农民去种植优质大豆。近几年,我国辽宁省、黑龙江省等区域,大力推广种植优质大豆,大豆种植业有了很大发展。
3.促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过去几年中,按照旧有的粮食流通体制,我国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收购、储藏高达千亿公斤左右的粮食。巨额的资金投入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负担,据调查,粮食风险基金和超额补贴已占我国财政农业补贴的1/3以上。加之国际农产品市场上优质低价粮食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冲击,改革旧有的粮食流通体制已迫在眉睫。通过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我国粮储部门积极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机制,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上进行储备粮调换,从而促进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如今,一些粮储部门可通过在期货市场上卖出陈粮期货合约,同时再买入新粮期货合约,进行实物交割和套期保值。这样就避免了旧有粮食流通体制中经常会出现的财政资金运用紧张、粮食储存超期和陈化的现象。
三、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我国期货市场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小麦、大豆、玉米等期货价格,日益成为影响国际期货价格的重要因素。在农产品期货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种种益处的同时,我国在农产品期货发展方面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产品现货市场体制不健全
期货市场是以现货市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我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仅仅靠政府的推动发展建立起来,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和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都存在着“先天不足”的弊端。例如政府收购过剩农产品的保护价格不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现今农产品市场上供大于求,且优质产品仍大幅度依赖进口,这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
2.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缺乏
美国期货市场上有300多个商品期货品种,印度有100多种,而我国现在只有大豆(豆一、豆二)、豆粕、豆油、棕榈油、白糖、棉花等19个交易品种,与国际市场相比仍有很大差别,农民和其他投资者选择的空间较小,可利用的避险工具很少,不能满足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要求。如近几年来东北地区出现粳稻难卖的现象,正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期货市场价格引导,致使农民不能适时调整。
3.农业合作组织及中介机构发展滞后
现实生产过程中,由于单个农户的信息收集能力差、市场谈判能力弱,容易出现机会主义和搭便车行为。而我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也缺乏必要的宣传手段,无法有效地将包括期货信息在内的各种农业信息传递给千家万户,阻碍了期货市场交易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4.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
农产品来自于农业生产者,而我国的农业生产者极度分散,且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交易主体以自然人居多,法人所占比重不足20%。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各种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还受到国家政策及社会理念等多种因素限制。投资者的资金也大多来源于抱着投机的交易目的而来的中小散户,导致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资金规模有限、市场稳定性差,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
四、新时期我国农产品期货发展政策建议
1.创新农产品期货品种。
加大新品种的研发力度,改革期货新品种的上市机制,完善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品种结构。特别是对于那些市场化程度高、价格波动大的大宗农产品,如大米、肉鸡、油菜籽等,它们在国民经济中作用明显,关系着国计民生,应尽快上市,为更多的农户和企业提供规避风险的机会。
2.加强投资主体的培训。
在国外发达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中,投资主体包括各种形式的农户、企业及中介组织,市场活跃程度很高,这有力地保障了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因此,我国应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合理改善投资主体的结构。在扩大宣传、提高农民风险意识的同时逐步放开对国有企业参与农产品期货交易的限制,提高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引导农户学会用市场指导生产,用市场规避风险。
3.促进与农产品期货交易有关的中介服务的完善。
建立农民合作组织使更多的农民通过合作的形式间接参与期货市场,并利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提高农村经济对金融资源的吸纳能力,为农村信贷投放提供良好的载体,以便加快培育农业资本市场,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4.规范农产品现货市场。
期货市场是为现货市场的生产、流通、资源配置和分散风险服务的,规范、稳定的现货市场是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因此保持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良性循环,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应加大研发力度,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标准化,建立一系列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和市场监管准则,改变我国优质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国产粮食供过于求的局面。同时,政府应逐步减少对收购余粮的政策扶持,加快农产品和农业活动的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市场自主调节的能力,为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 2008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M] .学林出版社,2008.
[2] 康敏.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与现货市场关系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2005.
[3] 卢毓俊.我国农产品套期保值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价格月刊,2007(6):51-52.
[4] 郭晓利.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J] .中国流通经济,2009(1):71-74.
[5] 姚传江,王凤海.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效率实证分析:1998—2002[J] .财经问题研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