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2012-08-15姚景源
姚景源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2012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就是稳增长、稳物价和稳社会大局。因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就中国经济来讲,现在最突出的复杂性就是我们经济下行的压力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并存。
从2011年开始,整个经济处在下行的状态。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是9.8%,2011年一季度9.7%,二季度9.5%,三季度9.1%,四季度8.9%,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连续5个季度下降。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2011年第一季度的增速是14.4%,二季度14.0%,三季度13.8%,四季度12.8%,2012年1、2月份只有11.4%。工业增长速度也是处于下行的状态。
发电量是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一个指标,2011年12月我国日平均发电量是130亿千瓦时。到了2012年1、2月从130亿千瓦时降到120亿千瓦时。粗钢的产量2011年6月份是200万吨,也在往下掉。2011年12月底,水泥的日产量是565万吨/日。到2012年1、2月份降到360万吨/日。
用支出法来看经济也是很清晰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的拉动力都遇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2011年1月份中国出口增长37.7%,到了2011年12月是13.2%,2012年1、2月份是6.9%。所以可以看到外需处在下行的状态,从而也导致了我们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下行。
然后看投资,投资是分三块,基础设施投资,企业更新改造扩大再生产的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过去是整个投资当中增长幅度最高的,都是20% ~60%的增长,特别是2008年、2009年为了战胜世界金融危机投入了几万亿的投资,投放在铁、公、基。但这个基础性投资增幅到2012年1、2月份是-5.4%。所以,投资增长速度回落得这么大,会使整个经济下行。
企业更新改造投资,2011年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企业更新改造的动力不足,致使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动力也不足。2012年1、2月份这块投资也出现了回落。当然,这块投资跟改革也是有关系的。所以我始终讲打破垄断,应该用适当的竞争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中国经济10年来有这么好的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消费结构升级进入重要阶段。2000年之前中国人消费主要放到衣食上,2000年以来,中国人的消费更多是转到住和行。这个消费结构升级对中国宏观经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由于我们走到了由衣食向住行阶段升级这个历史时期,所以两大产业业绩辉煌,一个是汽车,一个是房地产。这两个产业产业链条长,相关行业多,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拉动大。比如汽车行业可以拉动150多个相关行业。一部汽车就是几吨钢铁,可以拉动钢铁行业;一部汽车就是电子产品的集大成,所以拉动了电子行业;汽车的玻璃可以拉动玻璃工业,汽车的轮胎拉动橡胶工业。这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各省谁当省长,谁抓汽车,我们现在31个省市自治区,除了西藏都生产汽车。所以中国的汽车行业神话般发展。1978年我们的年产量是15万辆。10年前我们加入了世贸组织,下了很大的力气谈汽车工业,怕受到冲击。加入世贸的时候,中国汽车年产量是200万辆,谁预测到10年后从200万辆上升到1800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汽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一,没有一个人预测到,于是问题就出来了。
一是堵车。现在中国的堵车已经堵到了县城。到处停车难、行车难。二是空气污染。现在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中汽车排放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三是能耗,这十来年我国新增加的炼油能力都被汽车给喝了。这么多的问题出来,北京开始摇号,上海开始拍牌照,一个牌照现在是5.8万,已经顶一辆车了。这些对汽车工业都有影响。比如说2011年中国汽车日产量是5万台,2010年12月日产量是6.3万台,一天掉下来1.3万台,再把汽车相关150多个行业算进去就推出来为什么经济下行了,汽车是一个问题。
再说房地产业,它是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这个产业也是上游拉动钢铁、建材、水泥,往下拉动家电、家具,一直关联到纺织品。还影响到就业,跨省流动的农民工中男性的一半在建筑业。小平同志1979年讲过西方国家把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是有道理的。说这个产业重要,越重要、越支柱就得越健康。但我们的房地产业是不健康的,不健康的标志是房价疯长。这次调控之前,在北京买房子已经没有看房这个阶段了,所以这确实是疯了。
房价疯长的原因一是有相当数量的投资和投机的资金进到里面了。这么多钱进入,就推高了房价,就导致了真正需要房子的人买不起,买得起的还不住,结果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这样经济问题又演化成社会和民生问题。现在显然最管用的办法就是限购,限购的本质就是阻止投资和投机的钱进来。二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卖地的钱和预算内收入基本上是1:1了,有的地方更高,助长了房价。这还是制度的问题。
对经济下行要有两个认识:
第一,这不是坏事。这次两会定的是7.5%的增长目标。2005年到现在一直定在8%。当初定8%的目的是给大家一个信号,中国经济主要矛盾不是速度问题而是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问题。结果给了这么多年的信号,没有一年低于9%的,2007年达到了14%。这回定到7.5%,确确实实就是希望给我们一个更强烈的信号,就是一定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结构调整和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甚至过热,会一再贻误结构调整的时机,这是大事。
第二,适度回落也有助于我们稳物价。物价问题大家是高度关心的,2011年特别是上半年是一路攀升。2011年我们目标是4%,实际上是到了5.4%,群众反响特别大。上涨存在结构性的特征,主要是食品类的增长,这些东西都是每天、每个人都要消费的,波及面广。肉禽类占了CPI上涨的60% ~70%。2011年下半年物价增速是回落,2012年2月份的物价指数回落的幅度相对大一些。但2012年仍会有挑战,物价当中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12年4%的期望是有可能的,不会像2011年那样冲高,但是结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即使总指数不高,但对民众的冲击还是不小。所以还是要把稳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
稳增长、稳物价、稳社会大局,重要的是前两个,如果说经济增长稳定了、物价稳定了,社会大众自然就稳定。尽管我们说物价适当回落,但也不能再往下掉。历史的教训我们仍然记忆犹新,2008年、2009年中国经济季度增长最多的时候掉到6.2%,当时15%的企业关门倒闭,20%的企业减产,上千万人失业,所以还是要稳住。
稳是三稳,稳中求进,进主要以改革开放作为动力。所以稳中求进还是要在结构调整上、在改革开放上下更大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