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词汇教学中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运用

2012-08-15杜辉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语言学英语词汇隐喻

杜辉

英语词汇教学中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运用

杜辉

隐喻认知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进行隐喻教学时,教师应特别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异的隐喻,多培养学生尽量学会挖掘语言上下层的思维模式,从而透过现象发现隐喻本质,加强词汇深度学习。本文以隐喻认知理论为例,简述英语词汇教学中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运用。

隐喻;认知;词汇教学

语言是多层次语码系统,其结构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物质外壳”与“建筑材料”相组而成的。其中,语言的“物质外壳”就是语音,而“建筑材料”就是词汇,如何把这些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组织成一定的结构形式,就需要依托语法,语法就是组织构建“物质外壳”与“建筑材料”的规律和方法。语音、词汇与语法这三者,构成了音义结合的多层次语码系统,即语言。词汇是构成语言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而词汇知识不仅是一个人语言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现阶段各大院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主要内容。本文试从分析隐喻的认知理论入手,探讨英语词汇教学中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运用,深挖隐喻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基础理论的相互联系,并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适当的教学策略。

一、隐喻认知语言学与英语词汇教学

只要诞生新的语言学理论就会引起语言教学的改革浪潮,认知语言学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各大院校已经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运用在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词汇教学工作中。这一跨越式的发展将会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认知能力。以下就从我国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入手,提出隐喻认知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全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积极性,促进英语词汇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英语词汇教学一般只局限于教科书词汇表进行教学,简单的根据教科书里的词汇、音标和词性,没有根据一定的语境进行简单的英汉互译的释义。这种机械式的词汇记忆方法不利于学生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及灵活应用词汇,从而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极大的阻碍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新形势下的英语词汇教学中对沟通与合作的新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启迪学生通过隐喻认知语言学来掌握英语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

隐喻认知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近年来发展得非常迅速,在国内外都有比较系统的论述。在2002年我国第一届认知语言学术研讨会上,外语界对外语教学和隐喻的关系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林书武认为语言教学和隐喻研究的关系作为隐喻研究中的七个主题之一,它应该包括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隐喻研究的成果来解析隐喻过程和抽象思维、词汇教学、隐喻与识字、青少年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的关联等。隐喻理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指导作用,就在于英语教师可以运用隐喻理论对语言意义变化过程和词汇意义相互关系进行解释。当然,也可以利用隐喻理论这一概念,来解释语言中的不同形式的隐喻的系统性及相互关系。而语义突出是产生隐喻的基本条件之一,可以发生在句子的内部也可以出现在语境之中,但隐喻的实际含义是语义突出的回应,并不是语义冲突本身。可以把隐喻分为辨认隐喻和推测隐喻两个阶段来理解。辨认隐喻阶段主要是指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明确讲解某一词汇,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辨认该词汇在此处的具体含义。推测隐喻阶段是根据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所提出的词汇所包含的多方含义进行推测,理解教师提出该词汇的真正意义所在。

当今语言词汇在教学发展方面的方向之一,就是使所学词汇具体化和意象化。隐喻的工作体制就是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也就是说从一个大家都很熟悉且容易理解的具体的源域,映射到一个陌生的或难以理解的比较抽象的目标域,以实现重新了解目标域的目的。所以说,隐喻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抽象性非常强的概念,变成形象性比较强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隐喻就是使一些抽象的词汇概念变成形象化词汇概念的重要认知工具。认知科学理论和实践表明,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类认知语言能力中最具有语言生成能力的力量之一,也是发展词义的重要手段,是人类进行新词创造的重要方式。隐喻的运作方式表达出隐喻的实际意义。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满足我们交际中所表达的不同意图。因此,将隐喻的手法应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将语境与隐喻的相似性基础理论引入教学

目前,我国各大院校英语教学大纲针对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词汇量有明确的要求:四级阶段的大学生必须掌握的词汇量是4200个,六级是5500个,六级后词汇量大约还有1000个,在整个大学期间所需要掌握的词汇量大约为6500个。怎样在英语教学的有限时间里,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么多的英语词汇是目前各大院校在英语教学方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将语境与隐喻的相似性基础理论引入英语词汇教学,使当代大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英语词汇的学习策略,对于破解英语词汇教学这一重点和难点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中,主要认为语境与词汇含义之间的关系是完全相同的,对英语词汇的认知和理解存在很多误区。导致大多数学生只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而不能从认知角度学习英语词汇。这不仅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应将语境与隐喻的相似性基础理论引入英语词汇教学,来指导学生学习英语词汇。

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隐喻认知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还是人们在生活过程中不断认知世界的一种认知途径。从一个事物去理解另一个事物,从一种经验去领会另一种经验。而在隐喻认知中语境是不可或缺的,忽视语境,那么隐喻的产生就无从谈起,也就没有什么功能了。因此,在理解语境与隐喻的关系后,才能很好的将二者的相似性基础理论引入英语词汇教学。

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某些词语采用了创新隐喻法,而这些词语在词典中很难找到。不论是在词语理解中的创新隐喻意义,还是对词语的多个固定的解释,他们对语境知识都应有一定的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该词的含义,能在一词的众多解释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词语在创新隐喻的情况下,具有灵活性和不特定性及不穷尽性,这就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不大不小的麻烦。创新隐喻中,两种平常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被合为一体,主要是人们平常在认知领域的相提并论,进行相似联想,也就是说通过二者的相似性联系起来。

三、利用不同语言隐喻的异同解读词汇深度意义

隐喻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认知方式,更是一种语言现象,是对文化的有力反映。不管是原始思维时期,或是后来的隐喻,作为一种生机勃勃的语言现象,不可避免地隐含了众多的文化信息,通过自己奇特的表达方式充足地体现出来。隐喻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文化知识的熟悉和掌握有一定的要求,具体来说,掌握的越多,那么对隐喻的理解就越透彻。而源于文化的不同及经济体制的不同,隐喻通常体现不同民族或是同一民族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性,然而不同语言文化在交流时,概念隐喻层仍有很大的相似性。又由于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英文中所隐喻的喻义不仅要考虑字面意义上的相同,也要关注因中西方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对隐喻的理解。另外,我们人类的语言行为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对我们理解和使用词汇有着直接的关联,平常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物,其实都是可以用隐喻的手法来表达。平常所遇到的每一个词汇也可能包含着隐喻意义,将其运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隐喻作为主要的认知手段,体现出人类的思维共性,因而在不同文化中,隐喻很有可能重合。例如,用“绵羊”来比喻“温顺”、用“狐狸”来比喻“狡猾”、用“猪”来比喻“笨拙”、用“桂树”想到“出人头地”“荣誉”等、用“桃”来隐喻“皮肤白皙、脸蛋透红的少女”也就有了相似性。另外,教师在利用不同语言隐喻的异同讲解词汇的同时,还应通过拓展隐喻的语义功能解读词汇的深度意义。隐喻与各种动态发展的语言和创造性的运用尤其重要。也可以说通过使用隐喻认知理论使语言变得生动活泼。目前我国很多院校的英语教学都对拓展隐喻的语义功能认识不足,主要是因为隐喻认知理论的运行是没有什么驱动的,往往是隐喻认知理论本身就存在语言当中。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应通过对词汇含义的引申和演变,巧用隐喻的认知理论把表面看似没有任何关联而实际又有关联的词汇进行多含义的连接,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受到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隐喻映射效应,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还能加深他们对词汇的印象和记忆。

例如,用“spring(春天)”比喻“精力旺盛时期,青春年华”,用“hand(手)”隐喻“人”———Many handsmake light work(人多好办事)。但是,隐喻作为认知现象又体现着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民族文化沉淀必然在隐喻上打下深深的烙印。例如,东、西风就是一例。东风在中国人的概念中是和煦温暖的,代表着春天和美好事物。李商隐《无题》诗云:“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是催开百花的使者,所以才有百花残而怨东风之感慨。有英译法为:It’sdifficult for us tomeetand hard to part;The eastw 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这种译法在西方人眼中无疑失去了那种淡淡幽怨之韵。因为英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东风是凛冽刺骨的寒风,而从大西洋吹来的西风则是和煦的暖风。又如,“龙”在汉语中是“英雄才俊,蓬勃向上”的象征,所以才有“望子成龙”、“龙的传人”之说,而“龙”的对应词dragon在英语中则是指能喷水的怪兽,是“凶残、贪婪”的象征。所以亚洲四小龙,英语不译为“four dragons”,而译为“four tigers”(四小虎)。再如,英语中brass(黄铜)喻指“厚脸皮”,也就有了brassy,brazen-faced,asbold asbrass等表达方式,而汉语“黄铜”就没有相应的隐喻意义。“领袖”一词在汉语中喻指“为人表率的人”、“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的领导人”;而英语中的“collar”、“sleeve”却没有这样的隐喻意义。尤其在隐喻习语表达中,汉语往往使用双源域来映射同一目标域,而英语往往只用单源域对应映射一个目标域,如心惊肉跳(tomake flesh creep)、交头接耳(to whisper into sb’sear)、撕心裂肺(to tear heart)、如花似玉(as pretty as a flower)、狼心狗肺(w ith a heart of a wolf)、烟消云散(to end up in smoke)等等。

总之,在进行隐喻教学时,教师应特别注意中西文化差异的隐喻,多培养学生尽量学会挖掘语言上下层的思维模式,从而透过现象发现隐喻本质,加强词汇深度学习。

[1]谢美蓉,李科.基于隐喻认知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2).

[2]蒋樱.隐喻的认知及其汉英翻译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7).

[3]任卓平.浅析英语中隐喻及其翻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9).

[4]刘海清.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07,(47).

[5]刘海清.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初探[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7,(04).

责任编辑:何岩

H319

B

1671-6531(2012)07-0088-02

杜辉/宿迁学院英语系讲师(江苏宿迁223800)。

猜你喜欢

语言学英语词汇隐喻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之我见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扩大英语词汇量的实践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