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

2012-08-15李晓宇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学院心理分析

李晓宇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

李晓宇

独立学院是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创办成立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特殊的办学模式与性质,导致了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心理的特殊性。本文旨在了解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及其独特现象,分析其主要心理特征,探索心理发展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为自己树立信心,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对做好独立学院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构建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心理与择业就业相接轨的有效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独立学院;就业心理;就业择业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各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独立学院是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创办成立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关系着毕业生个人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质量。因此,研究独立学院学生特有的就业心理状态,把握他们的就业取向,对促进就业指导工作更加有效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心理状况调查

(一)调查方法

2010年5月,笔者对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07级150名本科生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关于就业方面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6份,(其中男生72份,女生74份),回收率为97.33%。同时根据问卷调查的内容,与个别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独立学院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态度。该项调查共有4个选项,其中选择“比较有信心”的有36人,占24.66%;选择“信心一般”的有71人,占48.63%;选择“没有信心”的有19人,占13.01%;选择“无所谓”的有6人,占4.12%;选择“不知道”的有14人,占9.59%。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就业前景充满信心,这与独立学院紧密围绕就业市场行情设置专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符的。

同时,调查结果也反映出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对就业前景持悲观、迷茫甚至是无所谓的态度。通过个别沟通笔者了解到,这与独立学院学生的自卑心理有很大关系。他们认为独立学院属于三本院校,按照民办的收费标准,因此学生入学门槛低,生源质量同公办高校比起来相对较弱。当然它又具有可以依托母体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因此,社会对处于夹缝中的独立学院的看法不一,有的单位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存在偏见、歧视,甚至公开表明不要独立学院的学生,使独立学院学生目前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更加重了学生的自卑心理。也正是由于这种自卑心理以及对独立学院的认同感不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萌生了混文凭的想法。另外,在部分学生看来考上大学便是万事大吉,于是也开始浑浑噩噩混日子。

2.独立学院学生择业因素分析。该项调查中,选择“实力因素”对自己就业影响最大的有56人,占38.36%;选择“家庭(父母)因素”对自己就业影响最大的有51人,占34.93%;选择“个人理想(志向)”对自己就业影响最大的有28人,占19.18%;选择“朋友同学”对自己就业影响最大的有11人,占7.53%。数据表明,独立学院学生在择业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独立思考与判断,有一定的自主择业意识和倾向。

同时,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在求职择业时对家庭依赖心理较重,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意识有待加强。目前,在校的独立学院大学生一般都是90后,他们从小受到家庭的呵护、学校的关怀和社会的爱护。其中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的过度保护,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性很强,缺乏独立意识,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就业竞争中缺乏进取精神。例如,有些学生就业时不敢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与用人单位洽谈时希望同学、家长陪伴;有人缺乏独立性,不能主动寻找机会,依赖学校推荐或父母的社会关系来谋求就职机会。不可否认的是在学生择业的过程中,家长的意见确实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家长的意见是否就一定是正确的,大学生们必须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3.独立学院学生价值取向分析。在该项调查中,37%的被调查者认为“个人价值的发挥”是选择职业的主要依据;42%的被调查者认为“个人职业上的发展”是就业时最应关注的问题;而认为“该职业的社会评价”是选择职业时的主要依据的仅占7%;选择“其他”的占14%。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90后的独立学院学生更善于展示自我,更关注自身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在自我价值至上的同时,他们很少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周围、投向社会,不注重社会价值的创造。7%的“社会评价”便向我们说明了这一点。而实际上,在现实社会允许我们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更多地是要求个人按照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社会贡献,这就是为什么招聘单位在招聘时,总要对应聘者的价值进行评估,用雇员创造的价值与自己所提供的待遇进行比对。但随着就业市场的供大于求,应聘者的价值在不断缩水,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往往过高地评估自己。

4.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期望值分析。在“你首选的就业单位”调查中,选择“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学生有35人,占23.97%;选择“国有企业”的有48人,占32.88%;选择“民营企业”的有39人,占26.71%;选择“学校或科研机构”的有13人,占8.9%;选择“自主创业”的有11人,占7.53%。在“未来期望薪酬”调查中,选择“月薪1000元以下”的有4人,占2.74%;选择“月薪1000—2000元”的有56人,占38.36%;选择“月薪2000—3000元”的有67人,占45.89%;选择“月薪3000—4000元”的有12人,占8.22%;选择“月薪4000元以上”的有7人,占4.79%。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去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有近50%的学生期望月薪在2000—3000元左右。这些都说明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偏高,凸显出职业价值目标的功利性。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受其影响,在择业心态上部分学生受到了利益驱动和拜金、享乐、功利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存在将大学教育当成个人的跳板和个人的智力投资的心理,学习带有浓重的功利性。而在就业过程中,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地域选择和社会地位,强调自我发展,关心经济收入,忽视才智发挥、事业成就、社会需求等。其次,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经济转型和国企改革等大的变化。在此期间,很多企业由于各种原因破产或倒闭,部分学生的父母也经历了下岗再就业,这些都给部分家庭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故在学生心中对存在经营风险的职业留下不良印象,因而对于某些行业仍存在“铁饭碗”的旧观念。另外,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学费相当于一般本科的2-3倍,自然希望能有高的回报,因而他们普遍的期望值过高。

二、构建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心理与择业就业相接轨的有效模式

本模式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出发,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构建与新形势下的择业就业现状相匹配的自我认知、就业心理模式。

(一)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要改善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的尴尬处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是根本。因此,独立学院要找准办学定位点,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把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突出应用性人才培养,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二)开展就业心理辅导,转变就业观念,找准就业定位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独立学院要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树立自主创业和多元化就业意识,以平常心面对择业与就业,摒弃自卑、从众、攀比等心理。注重开展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抗挫折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消除就业恐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全面分析就业中的机遇与挑战,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悲观失望。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使学生确立起可行的求职目标。例如通过心理测评或专家咨询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理想、能力做客观的测试,再结合霍兰德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科学分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逐步清晰自己对择业的态度、对就业的理想和对成功评价标准的理解。在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按照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的人才市场的供需规律,合理定位求职目标,适当调整对就业地区、工作岗位、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期望值。

(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就业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只有发挥好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树立切合实际的就业观。因此,独立学院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为他们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共同帮助学生做好就业规划,同时也请学生家长提供更有效的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

就业,乃民生之本。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了解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及其独特现象,从就业心理特点出发,分析其主要心理特征,探索心理发展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为自己树立信心,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就业竞争,提高就业率,这对做好独立学院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构建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心理与择业就业相接轨的有效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王金会,况广收.挖掘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探索学生管理新思路[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2).

[2]王君君.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探析——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毕业生心理状况调查[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2,(01).

[3]胡利勇.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对策研究——以之江学院为例[J].高教与经济,2007,20,(02).

[4]周笑妮,汤燕妮.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07,(25).

[5]张翠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以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为例[J].法制社会,2008,(11).

[6]楼锡锦等.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特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 8,(12).

[7]陈素红等.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以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责任编辑:何岩

D64

B

1671-6531(2012)07-0020-02

李晓宇/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讲师(辽宁大连116600)。

猜你喜欢

学院心理分析
初等教育学院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心理感受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