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模式探讨
——以重庆文理学院计算机学院为例

2012-08-15余继军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顶岗毕业生学校

余继军

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模式探讨
——以重庆文理学院计算机学院为例

余继军

随着高校扩招,特别是当前金融危机之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为破解当前就业难的问题,重庆文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总结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道路。

实习;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就业能力;就业模式

一、高校目前就业的现状与就业难的原因

(一)毕业生现状

2000年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2000年为107万;2003年迎来了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当年毕业生212万,首超200万。接下来几年,毕业生人数一路飙升,2005年至2008年分别为338万、413万、495万、532万,而2009年突破600万大关,达到611万,加上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高达700万。然而,据教育部统计,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后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就业率却不断下降。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2003年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70%,高职专科为55%。2004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本科院校就业率为73%,高职专科学校为61%。2005年至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73%、70%、71%,而2008年不到70%。尽管如此,专家认为该数据仍存在“水分”。[1]

(二)就业难原因分析

1.就业观念转变不及时,学生和家长期望值过高。一是从“精英”向“大众”教育转变。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二是从“城市”向“基层”转变。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问题。三是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在大众化就业时代的环境下,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四是从“专业对口”向“通用人才”转变。很多大学生专业情节依然影响着求职的心理,实际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注重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至于专业是否完全对口,并不过分计较,而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毕业生,应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勇于进入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职业。

2.专业设置不合理,严重落后社会发展需要。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很多人甚至专家都认为是大学生过多的原因,其实我国大学生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社会的需求。那为什么大学生还找不到工作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专业设置极其不合理和教学与现实严重脱节。高校行政化和商业化,学校的学生人数直接影响学校的收益,而一些低成本办学的文史类专业,按照理工科专业一样的收费,但人才培养和教学环节中的实践教学很少,只有一个实习,四年来都是在教室度过的。然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属于制度本身的问题,不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实践和改革。

3.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岗位需求减少。200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仅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的一年,也是雪灾、地震、奥运会、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尤其是金融危机事件不仅影响到总体就业状况,也必然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中国社科院“2009年社会蓝皮书”显示,2008年,全国大学生失业率已超过12%。据调查,与2007年同期相比,2008年一些重点高校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数减少了20%—40%,学生的签约率和就业质量都有所下降。

3.就业重心下移,与农民工抢饭碗。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部分青年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较早,积累了经验技能,具备一定的就业竞争力,较好地满足了中国制造业发展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从而与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就业竞争关系。但这一因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才结构配置不合理。

4.就业指导课严重缩水,职业生涯规划成泡影。尽管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由于理论色彩过浓、内容枯燥空洞,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就业指导课基本上成了形式课。很多老师强调就业指导的理论依据,而没有社会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和求职经验,学生也希望、呼吁有一线人力资源或求职面试经理来指导就业课程。

5.用人单位过分看重文凭和工作经验,造成应届毕业生就业难上加难。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使得高学历的持有者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也相应水涨船高,大学毕业生的学历优势正逐渐减弱。用人单位认为,学历越高越好。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简单文字处理。可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

二、“实习+就业”的运作模式与运作实例分析

“实习+就业”的运作模式,即“顶岗实习”的延续,就是学生在毕业前到企业或用人单位进行2个月到1年时间的“顶岗实习”。实习结束之后,根据双方意愿再签订就业协调的一种工作方式。

传统的做法是学生在毕业前到事先联系的用人单位或企业进行实习两个月,实习结束后再回学校上课,毕业后再另寻工作。这种模式曾经盛行一时,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现在的做法是实习就业结合。

1.与北大青鸟、东方标准等著名企业合作,优先获得一线职业专业技能。我与北大青鸟的合作中,采取文化课程大学化,专业课程置换化,实践内容项目化,就业前顶岗实习化的方式进行。

2.与富士康合作,强化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我们充分利用重庆文理在永川职教联盟的区位优势,与富士康企业密切联合,达成共识,把企业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双方把学生真正的放在准员工的位置上,学生的实习是有偿的,使学生感到压力的同时又有自豪感,改变过去学生的实习观念和实习的单一形式,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学校实践教学的实施,保证学校人才培养的“适需对路”,也有助于学生所学专业和能力素质的扩展和锻炼。

三、推广“实习+就业”模式的具体做法

1.加强校企合作。所谓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主动与企业接轨,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合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即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校运行机制。校企合作的本质特征是学校与企业紧密接轨,双向参与,将职业教育融于现代经济生活中。

2.明确就业岗位,职业定位更加清晰。从学生就业的角度看,通过参加顶岗实习项目,毕业生经历了从校园生活到工作岗位的角色转变,对社会人才需求、职业定位、企业岗位设置、责任意识及团队精神等方面都有了深入直观的了解,同时通过实习,提前了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提高就业成功率和积极性,开拓视野,转变观念,提高了的工作责任感和钻研操作技术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习中的“内因”的作用,真正做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强化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优化师资结构,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顶岗实习,学校派出专业老师前往企业跟踪指导。在此过程中,校内教师通过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丰富了实践经验,强化了双师型队伍建设,反馈于教学中,提高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聘请优秀的有一线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到教学一线进行实作指导,极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更受学生欢迎。

四、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任何管理工作,制度是关键,只有拥有合理实用的制度且严格执行才能做到管理到位。教育部[2009]3号文件指出:要加强与企业顶岗实习、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确保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和岗位技能训练水平,确保学生的生产安全。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是抓好顶岗实习的关键。顶岗实习的制度主要包括学生、指导老师在实习阶段要完成的任务,达到的目标以及结束后的奖惩等制度。[2]

1.制定周密的切合实际的顶岗实习计划是做好顶岗实习的保证。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工作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顶岗实习计划在学校教务处指导下由专业教研室和院系制定,其内容主要包括各专业顶岗实习主要目的、时间、地点、方式、教学方案的实践与实施、指导教师的配备、学分、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和考核评价方式等。

2.做好组织与动员工作十分重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顶岗实习理念。根据每个专业的顶岗实习方式、实习地点的分布情况,把每个班的实习学生分成若干个实习小组,确定各个实习小组的组长和每个实习点或片区的负责人,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同时确定每个实习学生的指导老师,以便对全体实习学生实施指导和管理。

3.抓好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是实施顶岗实习的关键。一是学校要派出指导老师到合作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实行全过程指导。指导老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实习日记和完成作业情况,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报告。二是组织企业的指导老师共同教育培养学生。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可分为三个阶段:学习适应阶段、坚持熟练阶段、提高阶段。针对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不仅进行指导和思想教育,还要抓好安全教育和生活服务工作。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组织力量按区域划分到各顶岗实习地点进行检查和指导,向实习单位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听取实习单位对顶岗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要分析原因并及时加以解决。

4.做好考核与成绩评定工作。学生的顶岗实习考核可分两部分:一是由合作企业指导教师或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一定百分比(如60%)。考核时每个学生要填写“顶岗实习考核表”,并签字确认,加盖实习单位公章。二是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实习工作报告进行考核和评价,其结果也占总成绩的一定百分比(如40%)。考核评价方式为等级制,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5.搞好顶岗实习总结表彰工作。各个专业对每一期学生的顶岗实习要及时进行总结并写出总结报告。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典型,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今后加以改进。对顶岗实习的优秀学生和指导老师,要进行表彰和奖励。

总之,顶岗实习是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举措。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和教师提高思想认识,与合作企业一起健全顶岗实习的规章制度,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要以实施顶岗实习为契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1]赵小峰,闰斐,赵文熙.普通高校毕业生顶岗实习模式的探索[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9,(10).

[2]顾志明.顶岗实习的意义与管理问题的探讨[J].珠江职院周刑,2009,(12).

责任编辑:郭一鹤

G642

B

1671-6531(2012)07-0012-02

余继军/重庆文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团干部,硕士(重庆永川402160)。

猜你喜欢

顶岗毕业生学校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学校推介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最“叛逆”的毕业生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