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篮球训练运动生理学知识的应用
2012-08-15马峰
马 峰
高校篮球训练运动生理学知识的应用
马 峰
随着人们对于身体健康认识的不断加深,国家对于当代青年的身体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对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而针对高校的篮球训练这一专项训练内容,运动生理学知识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因而,如何处理好此类问题,并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对于我们高校的篮球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高校教学;篮球训练;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主要是在体育训练过程中,根据其机体本身结构和机能的变化揭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而篮球作为现代大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体育运动,其发展与普及有着较为广泛的接受群体。因而如何通过对篮球运动的教学和训练,给予大学生更好的生理负荷以及在此过程中给予身体各器官增强的刺激,从而可使其能够拥有更加健康、强壮的体魄是我们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篮球这一大家喜闻乐见的专项运动方式入手,探讨怎样将运动生理学运用到篮球教学中,并且列举出运动生理学知识的其他应用,从而使更多高校能够接受这样一种更好的教学模式。
一、篮球专项训练的概念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来说,专项训练就是机体根据比赛或教师的要求的需要,在特定的环境或模拟环境中,通过表现出其机体本身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探讨其训练强度、供能方式、所适应的教学模式等问题的一种有着较强针对性的训练模式。而篮球专项训练就是指在特定的篮球赛场上或者训练的环境中,通过对其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的反应的考察,来表现其运动状态的一种训练。又因为在高校中,有大量的青少年学子对此项运动非常喜爱,享受此项高强度的对抗性运动,并且我国对于篮球场的建设的力度相对较大,其所占空间普遍能够符合高校的标准,因而对于篮球训练的探讨显得更加的有针对性、时效性。
二、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看篮球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一)减少教学上的盲目性
1.神经系统。高校篮球运动员由于年龄段的原因,神经系统活跃性较强,因而在训练时能够更快地进入状态。容易兴奋、兴奋强度较强的特点使得篮球教学更加容易展开。但也由于其易冲动、兴奋的特点,往往对于教师的一些示范性动作急于进行尝试,而缺乏对动作细致的观察,导致其对动作的细节掌握不够扎实,容易产生错误动作。一旦错误的动作形成习惯,就很难再改变过来。这就在无形中降低了篮球运动的运动效能,也潜在地增加了该运动受伤的几率。
2.生理系统。高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处在18至22岁这个年龄段,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骨骼的发育基本停止,并且肌肉发育还不能达到相应水平,因而对于篮球这一对抗性和协调性要求较高的项目而言,学生机体的锻炼有加强大肌肉力量、注意肌肉爆发力、练习无氧运输系统、加强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切换、适应高强度的节奏感、加强对呼吸系统、血液和心血管系统组的锻炼上狠下功夫。因此在身体机能上,要提高学生有氧运输的能力、提高氧的贮备能力、提高吸氧量的最大值、减少呼吸当量以增强耐力、提高负氧债能力以提高无氧运动能力,还有提高机体运输氧的能力等。总之,只有高校体育教师掌握运动量和负荷的关系,找到有氧与无氧、速度与耐力的最佳契合点,才能使该阶段的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有更加充足的能量,以延缓疲劳的产生。
(二)全面提高人体机能
1.重复循环训练法。为了提高机体在特殊状态下的极限对抗能力,应该对学生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在加强大肌肉力量、注意肌肉爆发力、练习无氧运输系统、加强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切换、适应高强度的节奏感、加强对呼吸系统、血液和心血管系统组的锻炼等方面,就可以采用不同的专项训练对其进行提升。通过不断的反复与循环,可以加强机体对于该种运动剧烈程度的适应能力,也能够强化学生的运动机能。而在篮球教学训练中,可以多次重复地练习同一个动作或者在同一个位置对投篮角度、力度进行练习。在这样大容量的重复可以培养其对于运动的感觉,久而久之,形成生理的运动条件反射,从而提高投篮的准确性。
2.持续连续训练法。这是篮球运动生理学训练中的一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在持续连续的练习中,较长时间的不间断练习,可使机体运动机能在较长时间的刺激下产生稳定的适应,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以及该供能状态下有氧运动强度。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量和运动负荷的关系,从而找到自身有氧与无氧、速度与耐力、力量与技巧的最佳契合点。
3.分组对抗训练法。通过在班级内对学生进行分组,以比赛的形式来完成预定的训练指标,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够使其正视此次训练,并努力将其所学运用到比赛中。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合理有效地安排战术,有意识地节省体力,运用技巧,挑战生理瓶颈,从而在这个节奏感较快、运动负荷较大的训练中,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浪费,使机体更长时间处于一个非常好的条件下。除此之外,一个较好的团队协作、沟通的机会,也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实际的环境中彼此切磋,取长补短。
4.间断训练法。间断训练法通过严格的规定训练与休息的间歇时间,使机体每次都处在一个尚未完全恢复又投入下一次的反复练习中。这样的状态能够使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供能能力、糖酵解与有氧代谢混合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和提高,使学生较省力地完成更大的运动量,并且对于其加强对呼吸系统、血液和心血管系统的锻炼都大有裨益。
(三)运动量必须适度
教师要想使学生在高校的体育学习中,能够学有所获,不仅需要要求学生有一个刻苦认真的态度,也要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注意运动量的把控。比如,对于不同的机体,有不同的运动瓶颈,不能概而求之,应该因材施教。而即使是对于一些有较好体质的学生,也不能过于急功近利。过高的运动量会导致学生机体的损伤,从而得不偿失。
三、高校篮球基于运动生理学的训练方法
(一)力量训练
大强度的力量练习是提高快肌纤维中ATP含量和无氧供能酶活性的有效手段,对于学习篮球的学生,每周应进行不少于2次不多于4次的大强度负重练习。在训练中宜采用重、轻相结合的负荷递减训练模式,即在高强度的训练后,应在较短的紧接着的时间里,迅速完成一次至几次与较为基础、简单、消耗体力不大的快速练习。在力量训练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应尽量使全身力量在训练中得到最大的协调和均衡发展;二是应尽量快速地完成动作;三是高负荷训练不应超过最大承受能力的80%。除此之外,深蹲练习、纵跳练习等也应符合相应的体力训练方法。
(二)速度训练
在较短(10s)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的速度训练也是提高肌肉中ATP、CP含量的有效手段,并可有效改善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常用的训练手段有30m冲刺跑和跨步跳。30m冲刺跑是典型速度训练手段,可以改善大脑神经中枢兴奋与抑制相互换的能力,并提高肌肉收缩速度。3跨步跳最大缓冲时,其膝角一般都大于135度,这时屈膝肌群中股二头肌、半腿肌、半膜肌和胖肠肌起协助伸膝作用,膝角越大这种作用越明显。这些特点与篮球的弹跳特征相吻合,对提高篮球弹跳能力有非常好的效果。
四、运动生理学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其他运用
(一) “条件反射”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运动中所宣传的一切运动技能,实质上都是通过复杂的链锁,模拟出机体本体感受的运行条件反射的过程。例如,在教学生学习跳马动作时,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使学生产生了对动作的印象和概念。这使学生在最初即形成对于跳马的一个基础认识。之后,学生会对学会的基础动作,在互相的帮助下反复比照老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模仿练习。这样便使学生从视觉上能够判断助跑和马的高度,感知到踏跳后身体空间方位,让皮肤触觉地面硬度和推马力量,让本体感觉肌肉、关节活动幅度以及内脏活动的刺激等引起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相应代表区,按严格的时间和顺序产生兴奋和抑制,经过反复强化,使学生各感觉中枢都与运动区的动觉细胞发生暂时联系,建立一连串阳性和阴性条件反射系统,使学生学会掌握跳马动作。只有把学过的运动生理学知识充分运用到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去,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极点”现象在中长跑项目教学、训练中的运用
许多学生在进行长跑锻炼后,起初开始跑时,速度加快,身体机能非常好。然而在跑了一段时间之后,会快速或者是越来越快地感到呼吸困难、胸部发闷、肌肉无力、四肢酸疼,从而进一步发展成为动作缓慢、精神低落、简直不愿再继续运动下去的情况。甚至有的学生因此而中断练习和比赛。有些学生认为这是一种病理现象。经过研究证明,它完全是一种生理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极点”产生的原因是开始运动时过于激烈,超出了身体所能承受的短期极限,从而导致内脏器官的活动跟不上肌肉的需要,造成氧气供应不足,大量乳酸性代谢物堆积在血中,从而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暂时失调,机能下降(呼吸太快、心跳太急、血压上升太高等)。这些暂时失调的强烈刺激传入大脑皮质即引起动力定型的暂时紊乱,使运动中枢中抑制过程占优势。
(三) “超量恢复”这一规律在教学训练中的运用
“超量恢复”规律指的是:在运动训练中机体各组织的物质含量逐渐消耗,但在运动停下来以后的短暂时间内迅速恢复,最后逐渐波浪形复原到原有水平的一种现象。这个规律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运动量愈大,物质消耗就越多,而运动后超量恢复出现的时间就越晚,而且超量恢复的效果更显著,持续的时间也更长。因此对于一部分学生,应采用大运动量的训练法,探索其生理恢复曲线,并且必须在恢复的过程中,再次进行进一步训练,从而延长其运动基线水平。许多高校通过超量恢复理论,使得很多学生在长跑、篮球、足球等激烈运动中突破了自我的极限,也有一些学生在有氧运动中找到了其理论的支撑点。总之,超量恢复能够使学生的生理曲线在一个比较好的时点通过切入训练得到更好的提升。
运动训练的科学化、完善化、成熟化、创新化都是我们高校体育运动教学发展的一个大趋势。虽然我国篮球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但是通过对篮球运动的不断探析,我们一定能够在高校篮球教学中更新观念、改革创新、科学训练,尽快提高我国高校篮球运动的竞技水平。最重要的是,通过对篮球运动生理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相信会有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学生能够从中受益。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高校体育教学更加卓有成效,使得更多学生学有所获。
[1]黄远旺.高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1(33).
[2]乔诚,薛可.比赛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3).
[3]钱华伟.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技术课“领会教学式的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4]朱亚明.对篮球技术能力教学中对抗练习方法的实验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责任编辑:郭一鹤
G641
B
1671-6531(2012)04-0118-02
马峰/集宁师范学院助教(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0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