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012-08-15邹巧妹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12期
关键词:控制组义项范畴

邹巧妹,刘 丽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将时间更多地花在培养阅读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上。虽然外语教师和学习者都知道词汇的重要性,但词汇教学一直面临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词汇储备”不足和“一词多义”的记忆是目前这个群体学习外语的最大障碍。因此,提高词汇教学的理论认识,并且找到一种有效的词汇习得策略以增加词汇有效储备量是当务之急。

课堂教授是语言学习者获得词汇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教师们对词汇的学习一直都停留在表面、机械的理解和解释上,使语言的形式、其内在意义与客观外界之间的关系等多个环节脱离。因此,大量单词的记忆与运用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成了外语学习的“鸡肋”。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在国内外发展尤为迅猛,已逐渐成为语言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原型范畴理论从认知角度分析与理解语言内在联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本文着重探讨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习得研究中的影响。

一 原型范畴理论

自21世纪70年代以来,Rosch,Labov,Lakoff等语言学家对一些最基本概念(如杯子cup,鸟bird,水果fruit等)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原型(Prototype)”在范畴化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范畴(Category)指的是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或分类。客观事物固有的类别特征经过认知中介在思维和语言使用中渐渐固定下来,这个归类的过程就是范畴化(categorization)。在范畴化过程中人类学会了形成概念的能力,让语言符号也有了特定的含义。

随着原型范畴理论的确立和发展,它被用来解释词的意义形成过程和机制。Mark Turner(1996:57)曾经指出,意义不是限定在概念容器中的心理物品,而是投射、关联、将多个空间进行融合的复杂运算。Taylor认为一个词的多个意义是建立在基本意义或多个基本意义基础之上的,词的多个意义以某种方式发生联系,构成一个意义范畴,并体现在不同意义链(meaning chains)中。这些词义的范畴特征都拥有一个“意义核心”(meaning core),使得不同的义项附着在同一词上。

根据以上观点,我们不难看出一个词的所有相关义项中,有一个意义是其他边缘意义的原型,而边缘意义又是在该原型意义的基础上投射、关联、扩展和辐射得来的。范畴化最直接的对象就是语义范畴,而认知语言学把原型理解为作为范畴核心的图式化的心理表征。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习者构建一个以原型意义为中心,与边缘及其他意义相联系的语义网络心理图示,有助于学习者对语义形成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可以使学习者在复杂词汇网络中找到与实际语用中相匹配的义项。另外,在原型义项向其他非典型义项扩展的过程中,隐喻和转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原型范畴理论对于词汇习得有指导意义。

二 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英语词汇意义的习得应以原型意义为中心,再向边缘意义扩展,加强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注意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词汇联系,重视隐喻学习以及创建语境学习单词等等。

(一)实现词汇范畴的向心性

许多语言学习者为了应试或者盲目记单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记忆和背诵GRE和TOFEL词汇,其结果是能识别和辨认的难词多,但基本词汇却掌握不牢,反而影响了基本的日常交际能力。如果我们重视学习基本词汇,重视对基本词汇的多义和其搭配,那词汇基础知识会更扎实。在此基础上扩大词汇量,才符合人类认知和思维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对单个基本词汇而言,在充分理解其基本词义的基础上,再探讨基本词义和各个衍生意义之间的心理图示关系,保持词汇基本意义的中心地位,实现整个词汇范畴的向心性,从整体上把握词汇词义。实际上,学习基本词汇的过程也是对基本范畴的认知过程。基本范畴再继续往细分,然后形成范畴等级结构。因此,掌握基本词汇是扩大词汇量的必要前提。我们应重视基本词汇教学,并遵循“先基本范畴词汇,后上、下位范畴词汇”的原则。

(二)一词多义的原型论解释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可见一词多义现象是围绕原型范畴词汇的词义,向外(上位或下属义项)进行辐射后形成的关联范畴。具有明显区别特征的词义范畴的不同子范畴(sub—category)就是该范畴所代表的词的不同义项。义项成员包括核心的、典型的义项和边缘、非典型义项。其核心义项,即原型义项是语义范畴最具代表性的义项。

其他子范畴以家族相似性方式通过特定的语义引申机制(如隐喻、转喻、联想、义域的转移等)从原型发展而成,并围绕原型意义向外辐射、扩展、关联,构成一条或多条意义链。因此,教师在讲解词汇时,应首先教授学生重点记忆其原型义项,引导学生找出其引申含义与基本含义之间的联系,如此帮助学生形成词汇范畴的心理网络图示,便于学生记忆。

(三)培养隐喻思维能力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隐喻性也是人类思维的基本特性,人们的概念体系也可以说是靠隐喻方式建构的。人们认识事物一般由“自我”开始,由近的到较远的,由熟悉的到不熟悉的,由具体的到抽象的。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我们重视词汇的基本意义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词语的隐喻意义。当语言习得者清楚了隐喻词汇和基本词汇之间的语义深层联系,包括它们之间的相似性链接,隐喻扩展的关系等,便能使各个词汇个体形成一张排列连贯,各“词汇”节点相互关联的词汇网络。也就是说每个词汇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学习者的大脑里,而是“以点促面”,每个词汇都处于联动的“待命”状态。如,Life is a day。根据这句话,我们就会排列出:“Baby”“adult”“old”和与之相映射的“morning”“noon”“night”。这样两个不同基本范畴词汇,“life”和“day”也联系在一起。这样在学习者的词汇心理图式中,这个词汇网络会越来越大,越来越立体,各个词汇成员间联系就越来越紧密。关键是运用过程中,只要“触及”某词汇成员,心理图式中与之相关联的所有词汇都会被激活。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隐喻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

三 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果将原型范畴理论应用于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中,能否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记忆和运用英语词汇?

(二)受试和研究工具

本次实验主要选取了某高校英语专业1年级学生,随机选取2个班级,分别为本次调查的实验组和控制组。所用教材相同。前测和后测都设计了36个试题。测试中的目标词汇就是本学期教材中6个单元课文的目标词汇。第一部分包括30个词义选择题,每题2分。其中15题要求受试选择合适的词填空,使句子语义完整。另外15题要求受试选择与句中划线部分词汇意义相近的词。第二部分要求受试分析单词语义之间的关系,仔细观察图表中词义的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然后将所提供的单词填入适当的空。总共5个图表,5组词,每一组计分6分。第三部分为写作。要求受试运用所提供的10个单词写一篇200词左右的短文。每正确使用一个单词记1分,共10分。整套试题满分100分。这样,从词汇意义的认知、记忆、到运用都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在语言的“输入”到“输出”两个过程中观察受试的对英语单词的习得情况。

(三)实验步骤

1.前测

开学1周后,2个班的受试参加了前测。测试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表1 前测词汇量统计表

2.实验教学

在控制组,课堂上教师主要采用传统词汇教学策略和技巧,如固定搭配讲解、用翻译和举例的方法解释生词等。实验者领读全部单词,讲解一些多义词的用法,并在黑板或屏幕上逐一列举例句说明它的每一义项及其用法,同时要求受试做笔记,然后要求受试课后抄单词、背单词、背课文、做练习。

在实验组,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进行词汇教学。如上文所述,首先词汇学习以基本范畴的词汇为中心。然后,实验者利用原型理论讲解一词多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汇各个义项,并能利用各个义项的内在联系来记忆和运用词汇。最后,重点掌握词汇的核心意义的同时重视词语多义词之间的深层关系。根据范畴的不同分类方法,积极引导受试对词汇的语义进行分类,将所学的词汇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受试自己概念域、认知域,便于记忆。

3.后测

词汇教学3个月后,对2个组的受试同时进行后测。测试前没有事先通知,要求受试者在60 min内完成并收回试卷,实验者对试卷进行了记分,收集了测试成绩。实验者对受试在测试中的表现进行了记录、收录、统计。测试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表2 后测词汇习得统计表

4.延迟测试

后侧结束1周后,进行了半开放式访谈。从2组受试中分别抽取8位同学进行访谈,并笔录访谈内容。

四 研究结果与讨论

前测中,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词汇检测中平均分相差不大,分别为42.315与41.055。实验组平均分略低于控制组,但控制组的离散程度大于实验组。t检验 P=0.523>0.05,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没有显著差异。即两组受试在进行试验教学之前的词汇知识水平相当。

而实验教学进行3个月之后,两组习得词汇效果都明显提高。使用SPSS 13.0对受试词汇平均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41<0.05,表明实验班和控制班有显著差异。进而表明,实验组对实验教学采用的词汇教学方式,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效果都明显好于控制组。

这是因为词义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来自于对语义的认知联想并合乎语境,从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有规律的多义范畴。原型意义是该语义范畴中最清晰、最突出,也是最典型的成员。通过原型意义,验组受试能更准确地进行逻辑推理。而控制组不仅不能从衍射意义中正确猜测词义,反而受其误导,从中推出不符合语境的语义。访谈中,还有受试谈到了分析词汇意义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联想帮助记忆词汇。说明受试可以自主分析词汇各义项之间的联系,已经开始将原型词汇学习的方法内化。

五结语

原型范畴理论在解释语义发展的过程和各个义项之间关系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词汇意义的认知规律,对外语教学可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要先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区分词义的基本范畴、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然后在掌握基本范畴词汇的基础上扩大词汇量。在分析词汇之间关系时,注意保持意义的向心性。对待一词多义现象,注意分析引申意义和基本意义之间的联系,找出词汇意义之间隐喻和转喻的衍生机理,以便理解并轻松记忆,从而提高词汇教学的教学效率。

[1]Lakoff 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2]Lakoff,George,& 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Taylor J.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Research Press.2001.

[4]Turner M.The Literary Mind[M].OUP,1996.

[5]Ungerer E & Schmid,HI.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6]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控制组义项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给商品起名字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Enhanced Precision
不能把范畴不同的两个问题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