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社团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以湘粤两省为例

2012-08-15张晓春邓珠丽江木芳

关键词:社团体育活动

张晓春,邓珠丽,江木芳

(1.湘南学院 体育系;2.郴州技师学院体育部,郴州 423000;3.广州体育学院,广州 510500)

创新是灵魂,发展是硬道理。新的时期,体育社团在高校重新成长起来,并代表着大学生的体育诉求,成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学生素质的培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强国都很重视高校体育组织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把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体育社团的主要目的[1]。新形势下,本课题拟借鉴一般体育社团研究的经验,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文化的结构分层,主要从文化的视角分析高校体育社团建设发展现状;以科学发展观及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探讨如何推动体育社团外、中、内层文化的协调发展,以增强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空间,为高校体育的社会化和人才培养服务。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湘粤两省13所全国普通高校近20种大学生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数理统计(常规及SPSS)、比较等方法,对高校体育社团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向其社团成员和管理干部采用通信的方法,发放有效调查问卷248和101份,有效回收各215份和94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6.69%和93.06%,符合本研究要求。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外层物质文化建设

1.社团项目与规模。湘粤两省高校体育社团种类发展日渐齐全,已有20多种。其中以武术、街舞、羽毛球、健美操、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为多,包括键球、定向运动、轮滑、营养健康、台球、自行车等新兴项目协会,并且仍然在开发,项目及活动内容上仍然还有较大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体育爱好人群的需求。体育社团组织人数以50人占27.0%,50—100人占35.3%,100—150 人占17.2%,因此,50—150人中小规模社团为主占据近80%,这种“项目多样化,规模小型化”的组织,有利于丰富活动开展、组织便利,开源节流。

2.经费活动。据调查,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有:会员会费、学校拨款、社会赞助、学生勤工俭学等途径,其中,前三项为主,经费来源中会员会费比例最大,为43.3%;其次是学校拨款、商业赞助所占比例分别为32.7%和24.0%。体育社团年活动经费一般在3000元左右。会费以每次交纳20元以下的社团组织为大多数(广东稍微高)占60%以上更具有象征意义,其他为50—100元不等,据项目不同有所不同,地域影响不大。会费交纳方式自然形成了学期或学年交纳的模式。开展项目与活动是社团组织建设的生命力与价值所在,经费不足为许多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阻碍之一。不少社团为维持生存需要筹措经费,在此过程中自组织能力得到提高,也积累社会交往经验[2]。广东发达地区高校体育社团在会员会费交纳、学校拨款方面做得好些,而湖南内地的在争取社会赞助方面更积极努力。从总体上看近年来高校体育社团外层物质空间文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需要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才能跟上新形势的要求。

3.场地器材供需。学生是被消费者,高校体育社团的非赢利性,活动以学校范围为主。大多依赖使用学校免费场地,其次是租用学校或利用校外免费的活动场地。高校体育社团组织通过主管部门和单位提供免费活动场所,获得稳定固定的活动场所是追求方向。据调查,有14%的能较好的满足体育社团活动的场地器材需求,44%的能基本满足,25%不够用,17%非常欠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高校体育场器材使用的合理性规划、对体育社团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场地器材设施总体还不能较好地满足高校体育社团的需求。

(二)中层制度文化发展

1.组织的发展文化。管理者认为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处于初期、快速、和稳定发展阶段的,比例分别为29%、34%和28%,以快速发展阶段为主,而认为其发展处于成熟和下降期的各5%和4%。社团成员参加组织的主要源于海报、传单、同学朋友的宣传与推介共占83.5%,其他动因为校报、广播、网络信息。85%以上的学生认识到参加体育社团是一件有意义或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后加入到组织中来。根据有关规定,要成为登记注册的合法社团,须得到校团委等主管部门的批准。目前,高校体育社团没有注册所需要的办公场所、经费等条件的要求。组织成立66%完全自发,约30%属行政指导型,其余两者兼而有之。一个管理部门无论对哪种社团都应负有管理、监督和业务指导的职责,因此,有的学校部门批准成立新的学生社团比较谨慎,特别是一些自发性强的学生体育社团组织还需要得到主管行政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形成规模。

2.组织的规章文化。高校体育社团组织自发自主性强,主要体现在组织制度建设、干部竞选、指导者聘请,活动举办及活动效果的提升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文化发展较快。87.2%的社团制定了自己的规章制度,67.4%的制定了其活动章程。但不足方面是管理的合理性只有26.6%,管理普遍较松散。管理赶不上组织的发展,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后于其制定。以校团委—社团联合会为主要管理部门,需协调多头管理的问题。只有51.2%的社团干部及管理者认为体育社团具有组织的合理性,约50%成员评价社团自组织结构合理性一般。有社团管理者、指导者的分别占61.7%、41.4%均有所欠缺。组织活动每周1—2次、每次1—2小时为主,次数和量较少,社团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属“传统型”。高校体育社团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管理、指导制度,因此,应该设立督促执行各种规章的督促机构、人员和办法,以体现其中层制度文化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可行性[3]。

(三)内层精神文化建设

1.参加组织的文化动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动力,内因通过外因起主导作用。高校体育社团经过以上基本的宣传发动,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组织积极性提高。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目的性增强,含有多种动因,通过其分析,有利于加强社团内层精神文化建设[4]。调查结果显示,成员参加社团动因,按高低强弱排序低依次为:喜欢运动、强身健体、结交朋友、减“压”,听从同学建议、赶时髦等。以运动与健身为其本质最高的第一层次需求;玩、交友、提高运动能力等生活性需求为第二层次;以减压、赶时髦等为第三层次动因。湘粤两省高校体育社团成员参加组织的动因存在差异。湖南内地高校更注重“运动与提高”,占多数的63.2%;广东高校则更讲究“健康与休闲”,占多数的49.3%。而一项对体育社团成员“参加组织一段时间后的感受”问题的调查显示,排在前两项的分别为“课余生活充实”和“综合素质有所提高”或“体质有所增强”也与之前的情况相呼应。

2.组织活动中的主体意识文化。高校体育社团开展活动是其生命力所在,活动的主题是“运动、健康、休闲、提高”。由于大多数会员都认识到了参加体育社团的重要性,因此,社团在组织开展活动时其成员都有很强的自主参与意识。自发性的体育社团比较注意以人为本,培养人的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这使得成员在对待社团活动的态度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一般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和内容。其次,还表现在社团自组织以竞选的主要方式选择负责人,以聘请的方式选择指导老师,以申请承办(承包)的形式开展活动并提供多种不同的奖励方式等多个方面。成员在积极参与、认知体育,经费筹措、规章制度建设、自我管理以及追求活动成效过程中体现其参与价值和主体意识,这既增强了社团的内部凝聚力和动力,又在活动的过程中积淀了社团内层精神文化[5]。

(四)评价环境方面

1.文化发展总体程度评价。社团成员或管理者对两省高校体育社团文化总体发展的评价处于中等或偏上的位置,且评价结果高度一致。其中评价体育社团开展较好和一般者平均占41.3%和43.7%为多数,其次发展水平处于高位的多于处于低位的。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具体体现在体育社团发展的5要素:重视(程度)、管理、经费、指导、活动都表现出一般化情况,占调查有效总数的比例均为16—24%的范围。

2.评价的内外文化环境。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在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走访调查发现,由大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社团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引发了某些负面效应,虽然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但获得学校支持有限[6]。如仅仅获得56.3%的支持度以外,有23.3%为只赞同不扶持。另外,社团内干部的责任心、工作的方法和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正确引导;社团宗旨不明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内部文化氛围,加上外层物质文化赶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以及自尊心等等,造成了评价环境的不理想。

(五)阻碍因子及发展对策

对社团干部和其他社团管理人员就权力配置不明确、资金短缺、群众基础薄弱等阻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10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关于很大、较大、一般、较小、很小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因符合条件,进行了因子分析并计算出其重要性),对其权重排前9位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如下。第一层次因素(7.3—8.2%):场地器材、经费缺乏、交流机会少是阻碍高校体育社团外层物质文化发展的首要因素。学校应科学合理规划,想方设法满足社团的合理诉求,尽力帮助社团解决场地器材经费方面的问题,把这真正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7]。第二层次阻碍因素(6.0—6.6%):行政干预多、群众基础薄,反映出新时期,高校体育社团组织需加大内层精神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团地位,吸引各种优秀学生人才充实队伍,以重点解决全面“群众基础薄弱”的问题。第三层次阻碍因素(5.0—5.7%):人事管理不适、奖罚不完善、活动单调、效果不明显,反映出社团应建立健全更加完备的符合实际的组织规章、以及相应和有效的监督执行机制,以提高社团自组织能力;在人员构成、提升影响力、组织公关等方面加强文化建设。

按以上分量的分层,相互之间互为关联。如解决第一层问题是社团正常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解决第二层问题是社团发展的灵魂所在;解决第三层问题是组织的发展逐步完善成熟的保证。

三、结论与建议

1.新的时期,高校体育社团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条件不完善,地区差异,缺乏良好稳定的运行系统和机制、内外文化环境等,影响了其组织的正常发展和活动的举办和功能的充分发挥。

2.高校体育社团也面临许多新的机遇。高校体育社团在外、中、内层文化发展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合理规划、内部挖潜、改革创新体制、改善组织的“软”“硬”文化环境,将提升体育社团的动力与活力,推进高校体育社团整体的建设和发展。

3.在新的机遇期面前,社团应以发展完善稳定为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理论为基础,重点解决外层物质文化和内层精神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进一步完善中层制度文化建设,为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4.应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应该从思想意识上、从根本上重视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并不断促使其外、中、内层文化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合力,让更多的人享受参加社团带来的实惠和好处,在参与中享受和提高。

[1]马新东,高前进,周越,等.对当前我国大学体育社团功能的调查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227-233.

[2]高芳放.高校学生社团经费开源与管理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9):178-179.

[3]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应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5):39-41.

[4]任远金,陈双.论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1):23-24.

[5]许仲槐,等.广州体育社团实体化之路[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98-202.

[6]李小莉.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和谐互动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0(6):34-38.

[7]欧阳秀雄,史辉.高校体育社团的困境与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110,116.

猜你喜欢

社团体育活动
缤纷社团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2016体育年
K-BOT拼插社团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