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琦 《藏云室诗集》的文献描述

2012-08-15熊飞宇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杂诗民国

熊飞宇

(重庆图书馆 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重庆 400037)

□诗歌研究

曾琦 《藏云室诗集》的文献描述

熊飞宇

(重庆图书馆 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重庆 400037)

曾琦,四川隆昌人。其 《藏云室诗集》,有 “小诗史”之称,1937年私家铅印。有照片六帧,刘豫波题词,朱青长、常乃悳、景耀月序。《自序》录存。诗集共两卷。其目录亦抄附。重图藏本系曾琦赠陶闿士的签名本。

曾琦; 《藏云室诗集》;陶闿士

曾琦是民国时期毁誉交集的政治人物,善诗,作品曾结集为 《藏云室诗集》,系 “蜀南曾琦慕韩氏未定稿”,民国二十六年隆昌曾氏藏云室铅印,线装。作品多记民国时期的人与事,对当时世界风情亦有涉及,堪称 “小诗史”。重庆图书馆藏其一,现据此藏本,略作描述。

《诗集》前有铜板纸照片六帧,兼有文字说明:1.作者二十年前在日本东京,与亡友陈愚生、雷眉生合照小影。2.赠亡友雷眉生小影,丁巳七月摄于江户,并题小诗一首:“误堕尘寰廿五春,天将何地置斯人?放歌漫拟遗山意,沧海横流要此身。”3.赠亡友王建陌小照,作者十五年前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4.作者编 《醒狮周报》时摄影。5.作者家庭小影。6.作者最近游滇摄影。陈愚生与雷眉生,俱为曾琦留日同学,曾共创 “少年中国学会”。王建陌,1923年12月,在巴黎参与创建“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即后来的青年党)。其人热衷暗杀,每日练习射击,后在住处玩枪走火,命中自己。家庭小影中的女士,当为曾妻宋静芳。“丁丑秋九月”,成都 “五老七贤”之一的刘豫波先生,为 《诗集》题词:“文章自得江山助,百变风云诗如故。写将天地圣贤心,一枝瘦笔垂秋露”。跋曰:“慕韩仁弟别来二十余年,诗仍正义,作诗赠之,更望将来之有功名教也。友兄刘咸荥并跋,时年八十”[1]。

序言有四。其一为 《朱青长先生序文》,“丁丑十月还斋老人叙于锦官城之咏庐”。网传 “军队”所藏 《藏云室诗集》,“朱青长”作 “朱长青”,而“刘咸荥”作 “刘咸荣”[2],刻误较多,或系早出。朱青长 (1861-1 947),名策勋,字笃臣,号还斋、天完、天顽。蜀学耆宿。江安县城人。曾为朱德手书一联:“硬着肩头担过去,放开心胆做些来”。有《东华学派全书》传世。序云:“今古兴亡之乱之际,其有说乎;当风云诡变之会,其人才林林多于蒿莱,而君子则曰仅仅二三人而无所取乎!”[1]“天地之生才也难,吾盖约眸沉念,觅之物之。今乃于曾生慕韩之诗乎见之矣。慕韩之志,若良工蓄药待病,而今则呻吟大作时也。慕韩当别有所事诗云乎哉!”[1]其二为 《常序》,“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仲夏,愚弟常乃悳谨序”。常乃悳 (1898-1 947),字燕生,山西榆次人。曾任青年党中央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部长、青年党中央常务委员兼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序者以为:“古之伟人,若韩吏部、王荆公,近世若顾亭林、曾滌生诸公,其学问事功,皆卓然有以自立。初不必耑耑然以诗名,然其偶发为诗,实大而声宏”[1],盖因 “情郁于中,理极于内,则烂然自著于外”。而 “蜀南曾慕韩先生,以天下为己任,辙环四国垂三十年,近乃出。其吟咏之余,将以问世”。但曾琦本不必以诗名,“以彼其人,使得行其志于今日,则拨乱反正,出生民于水火,虽荆公、湘乡不能远过,乃其棲遑半生,席不暇暖,穷于吏部而劳于亭林,胸中所蓄,百不得一试,而徒发之于诗”。其 “虽撄党锢之禁,削迹投荒垂十载,然其诗惟指陈家国,未尝有叹老嗟卑之意。其迹益艰,其气亦厉”,“及其云之未出于岫,盘纡舒卷,示人以百态,是则虽国家生民之不幸,而又未始非诗人之幸也”。序者独对曾琦 “平居志业”,叙其所见,其旨在 “使夫世之览斯编者,不复龂龂于字句之末,若执一草一木之微,而论夫泰山溟渤之大”[1]。其三为 《景序》,“共和开国二十六年国历七月一日,芮城景耀月序于旧京之三立堂”。景耀月 (1881-1944),与景梅九有 “山西二景”之称,又与黄季刚并称 “北景南黄”。“旧京”即北平。“曾慕韩先生家世习诗,迨慕韩弥劭家学”。“披而览之,五言体邻工部,七言亦往往神肖义山”。虽其 “自谓初不深习义山,然则辄神似之者”,乃 “才藻与情绪驱遣之效”[1]。“慕韩诗自有其真,就此葆其所有,亦卓尔足立。家数畅,作风敦,诗旨合雅道,不待外求”[1]。“观慕韩所述,有嘅然于年来金瓯碎缺、国势凌夷之愤,具此作旨,殆与时俗兮迴异。凡今之人,生非殊世,予因慨焉于人之度量之悬越已”。“慕韩列名党籍,尝播越流窜,行如墨翟之繭足,而志有贾谊之叹老”。 “平昔所树趣,既卓异于恒流”,“固冀其志之如其诗,必有所以成就之日”[1]。

其四为 《自序》,“民国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蜀南愚公自序于藏云室”,叙其身世家学,难得一见,兹照录。“已作唐衢哭,还为屈子歌。平生忧国泪,孰与海潮多”。此予曩作杂感百首之一也。予自髫龄即嗜韵语,弱冠以后,益躭[耽]吟咏,忧愤所集,悉寓于诗。情意是摅,未遑雕琢;唐宋之别,更非所计。殆亦劳者自歌,匪求倾听之意云尔。吾家位于川南隆昌富顺间,距隆邑五十里,富邑七十里,即离乡镇亦十余里,盖纯然一独立之乡居也。宅后有竹林,门前有小溪,宅内有花园暨藏书楼。登楼遥瞩,则天峰山之诸峰,罗列如儿孙焉。云霞明灭,动人幽思,所居俗名曰 “涟渔荡”。予曩尝有句云:“残月晓风归梦紧,涟渔溪畔是吾家”,盖纪实也。今虽三径就荒,犹复时萦梦寐。惜予半生作客,无福归田,回首故山,未免有辜松菊耳。吾家父母兄弟姊妹,皆能诗。父诗初学刘随州,晚年颇喜吴梅邨。予犹忆其哭二伯父云抟公 (庚寅进士,山东知县)诗云:“枉陟高岗十五年,忽闻凶耗泪潺湲。鹡鸰有难谁能急,征雁传书事渺然。无术招魂浮北海,何时收骨返西川。文章经济沈埋久,痛哭无端欲问天。”其性情之挚,工力之深,盖可想见。所著有 《非非斋诗集》,未刊行,其中如 《巫山天下奇》、《瞿塘天下险》、《剑阁天下雄》、《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诸七言古诗,颇传诵一时,极为张南皮、王湘潭所赞赏。母诗以才华胜,其脍炙人口者,如 《咏秋芍药》云:“异卉连枝闘晓霞,红云绿叶实堪夸。秋风莫等常娥识,妬杀人间并蒂花。”又和清代名媛吴学素夫人 《闺怨》诗云:“十里桃花三两溪,春风廿四六桥西。九秋五夜闻征雁,七夕双星怕晓鸡。二八佳期愁易结,万般幽怨恨难齐。霜纨一丈情千缕,百尺楼高半懒啼。”于一首七律中,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两、丈、尺、半、双十八字,论者谓其工稳不减原诗,所著 《荫远堂诗草》待梓。予兄曼公,幼承庭训,长受业于新城王晋卿、胶州柯凤孙诸先生之门,亦颇以诗名世,居京师太学,时尝与当代名流唱和,其 《咏竹筒》诗云:“直节空疏未足奇,不堪廊庙栋梁资。惟留一片虚心在,赢得生花笔几枝。”予极喜诵之 (注:“家曼公兄”,“名昭琪,号錫光,工诗,富才华,为新城王晋卿先生、东海徐菊人先生门人,曾任四川永宁道尹,后为仇家戕害于重庆”[1])。堂妹淑蓉,亦号吟哦。予曩岁留学法京,妹曾以诗见寄,云:“浣花数纸倩人封,寄向云山几万重。书到大雷休堕泪,好将消息托归鸿。”用典亦殊妥贴。举家尽耽于诗,予亦习染成性,独愧资质鲁钝,重以事务拘牵,未遑深造,不克承父兄之教而光大之耳。然自志学,迄于不惑之年,足迹几遍寰宇,所至触景生情,时复形诸篇什,尤以感事、书怀、纪游诸作为夥,风花雪月殆无一字。赵瓯北谓 “杜陵诗句只牢愁”,予其庶几近之。曩以出关所作五律诸什呈于余杭章太炎师,极蒙赞许,谓为 “近杜”。新城王晋卿先生评语亦同。予自此益肆力于杜,然以工部之广大精深,殊未易窥其堂奥,则姑从五言律诗入手,庶几万一之似焉,然后乃渐及于他体。工部不云乎 “庾信文章老更成”,又曰 “老去渐于诗律细”,予意亦期晚年诗稍有进境,庶有以副父兄师友之望。顾以亡命四方,转徙流离,所作大半散失,其存者类凭记忆补录,或已刊诸报章杂志,友人代为搜寄,乃以暇时编成初集,付诸剞劂,以谂同好;或有爱予者见告曰:“子诗多感事抒怀,不免有忤当世,盍留待晚年归隐后,始公诸世,如何?”则应之曰:“诗以兴观群怨为主,予之诗,虽不敢仰跻古人,然自信无背于斯旨,故虽少作,亦并存之。工拙且不暇计,宁复计人之毁誉乎?且诗者一时兴会之所寄托也,其中情感胜于理智,自与政论迥乎不侔,予虽名列党人之碑,身世有同于玉局,而国家已定民主之制,诗案讵虞乎乌台?抑予重有感者,昔读饮冰室题陆放翁诗集,有云:“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予自揆诗才远逊放翁,而怀抱则当仁不让。年来金瓯忽缺,胡骑纵横,国势凌夷,略同南宋,忆放翁当日怆怀国事,慷慨激昂,其诗句之最悲壮者,如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如 “阴平穷寇非难御,如此江山坐付人”,皆令人千载下读之犹有同感。予今年垂半百,虽报国之志弥坚,而知命之年将届,后之所遭,其果同于放翁乎?抑稍稍有以自见于事功而不仅以诗传乎?是则诵工部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之句,而有不胜其感慨欷歔者矣[1]。太虚法师《佛教访问团日记》1939年10月13日载:“午后,导师与李协和先生话别。黄斐章、曾慕韩 (琦)两先生,送来和协、印二公送别诗各二绝。导师旋转访黄斐章军长,围棋一局;再偕访曾慕韩参政员。曾君出示近作诸首,并以所著 《藏云室诗集》和《荫远堂诗存》相赠。”[3]不过,据 《自序》,《荫远堂诗存》为曾母所著,并非曾琦的作品。

《藏云室诗集》共分两卷,其再版尚无可见之期,故将目录附于后,供有志者参考。目录与正文已作校雠。卷一为中国少年歌 (民国十一年作于德国佛朗克福尔);中华航空歌 (民国十年作于巴黎);醒狮歌 (民国十三年作于上海);海寇吟 (民国十四年作于上海);蜀难行 (民国六年作于东京);湘友行示某君;浪漫行 (民国十一年作于柏林病中);风波行 (民国十六年作于昌升轮中,此诗目录缺,见正文);背水阵歌 (民国二十四年秋作于华北危急声中);宁为一日狮 (一九三五年作于意阿战事初起时);月夜渡黄河 (民国二十二年春,作于长城战役时);杂感五十首 (民国六年作于日本房州海滨);感事抒怀偶成七绝 (民国十二年作于巴黎);都门感事怀人集定公句十二首 (民国四年集于北京);将出都门取道上海之日本留别曼公及诸友 (丙辰春作,时袁氏叛国,正僭帝号也);重游金陵登雨花台;太平洋舟中口号一绝;自题小照二绝;游济南大明湖泛舟,登历下亭北极阁感赋;述志;自题饶舌录集定公句一首;留别内子集定公句;晓发江阳;沪上送友人归里;书怀;永夜 (刺某名流入阁也);弃妇 (刺袁氏取消帝制,尚冀留任总统也);游济南趵突泉 (作此诗时,正当袁氏称帝,予偕七兄叔丹赴鲁,奉先伯父灵柩归川);寄淮安周蔚林;寄成都文宏谟 (正文作“模”);欧战纪事诗;寄巴黎段调元;扶桑寄内;自题小照寄内;丙辰七月避暑日本房州那古町海边游泳感赋;续杂感二十五首 (民国七年由日本归国作);归国;东京赠石醉六少将;次韵答易君左;题蒋百里 《军事常识》二绝;日本竹枝词二首;谒向陵朱舜水先生墓;挽湘潭王壬秋先生 (先生于十月二十号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自题扶桑泛棹图;重阳节后三日,游上野公园妇孺博览会,登富士山口号;闻国内政变,欲归不能,慨然赋此;续杂感三首;续杂感十首;续杂感二十四首 (民国八年游欧洲作);由德返法,留别柏林诸友;重游德国得烈斯登之那当山顶,归途感赋一律;游中德意志阿尔兹山顶口号一绝,仿定菴体;巴黎遗失书籍日记感赋;残冬穷居自遣二绝;观巴黎影戏演 《膜外风光》一剧感赋;一九一九年十月,带病出国,抵巴黎车站,口号一绝,寄国内友人;赴德旅行,留别巴黎周太玄、李幼椿两君;赴德杂咏;戏赠梦九;揽镜书怀 (柏林病中作);登巴黎铁塔最高层,与友人罗季则乔装飞行家,口占一绝,示季则,时一九二一年九月六日,旧历八月初五日,为予三十初度日也;病中杂感;圣克鲁公园闲居杂咏;巴黎病院口号五绝;予近来对于政治上有八字之主张,曰“毁党造党”“裁兵练兵”,对于道德上亦有八字之主张,曰 “自信信人”“自爱爱人”,朋友有以 “人心难恃”为戒者,因赋一绝以答之;巴黎赠中国女飞行家;东归舟中,奉酬侯保三先生;初入国门感赋;过台湾海峡,见日本舰队感赋;编 《醒狮周报》讫,口占一绝;哭王建陌君;书怀;感怀;泗英赋诗见赠,有 “隆中高卧士,投笔意何如”之句,次韵答之;沪案作后,偶冒风寒,卧病在床,感而赋此;呈曼公兄一首;送友人之巴黎;流言;五卅述怀;送赵铁肩入湘;病愈杂感;感怀二首;西湖杂诗;丁卯八月初五,为予三十六岁初度,陷身囹圄,感而有作;狱中示汪洋同志;狱中寄示诸同志;亡命口号;第三次出国,舟中感赋;海上怀宏儿;八月十五日闻雷 (正文无 “日”字);中秋日,与长崎同志聚饮会乐园,即席口占二绝;门司登岸;送李荫侬同志归国;国庆日与东京同志聚饮;游日光杂诗。

卷二为南游杂诗 (民国十六年作于赴港途中);赤祸 (民国十六年冬作于香港);俄患;赠关楚璞同志;赠黎工佽同志;赠洪兴锦;赠王德光;赠刘德谱;游九龙宋王台;谒中山墓;晓发塘沽;闻北方政局将变,急由香港命棹赴津,舟中口号一绝;重入都门口占二绝;清明将届,寄迹香江,得曼公自京寄诗,依韵奉酬一律 (附原诗-戊辰仲春得愚公海南书,询行止却寄);送杨叔明君归蜀;忧患 (津门病中作)。《己巳杂诗》(民国十八年夏作):发天津;出榆关;次沈阳;过大连;憩上海;蒞香港;哲佛生JEFFERSON总统舟中口占四绝;题黎工佽画菜;书怀;三十八岁初度 (八月初五日香港寓中作);成败;读 《论语》;读 《陆宣公集》;过青岛吊某将军;穷居自遣 (庚午四月);《游晋杂诗》(民国十九年作):(一)蒞石家庄,(二)经获鹿,(三)过乱流,(四)次太原;书愤;赠周孝怀先生 (无正文);赠曹叔实君;赠熊公续君;某星相家谓予宅心忠厚,必待天心厌乱,始可出而问世,爰赋一绝以示之;辛亥三月,重过大连八幡町周善亭旧居感赋;吊秦懋叔墓;祭宏儿墓;偶有感示填海;津浦道中;重游济南,口占一绝;津门感事;津门杂感。《壬申杂诗》(民国二十一年冬作):过临城;渡浦口;观闸北;吊吴淞;当局以国难会议见招,辞不出席,赋示诸友;黄海舟中寄内;十哀诗 (民国二十二年夏作于长沙):马致祥、赵登茀、邓孝情、李天佛、梁思忠、梁荣滔、许步魁、王育生、胡钟麟、刘百昭。《湘游杂诗》(民国二十二年作于游湘途中):过汨罗;次长沙;登岳麓;过时务学堂旧址;赠长沙某法师;赠湘南某中将;德业一首朂同志;养心一首眎潜恒;白沙井;界岭道中;桃源吊宋渔父先生;四十一岁初度日,夜宿南岳山下,赋柬赵芷 (正文作 “祉”)威同志;次宁乡;所居多鼠,夜间尤肆纵横,感赋一绝;抵上海 (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作于长沙轮中);自题一年行踪图;巷战 (民国二十年十一月八日晚作);斗室 (辛亥孟冬作);游龙洞遂及佛峪,偶题四句;史凤儒先生赠诗;游龙洞佛峪归,凤老以诗见贶,走笔奉和;将发济南,留别凤老;次韵留别之作 (凤儒);叠韵敬酬凤老和作;去齐;史凤儒先生和作;游劳山华严寺,次憨山大师原韵 (附憨山大师原诗);中国青年党建党十周年纪念日,舟中述感 (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二日作于沪港途中);游香港芙蓉山竹林禅院,步任菴原韵;并简融秋法师;初见白须有感 (赴海防舟中作)。《桂游杂诗》(民国二十三年夏,作于游桂途中):经镇南关,车中赋示梅景同志;过宁明;游武鸣;次柳州;抵桂林;宿梧州;登独秀峰,和唐张固原韵 (附原诗);和明将袁崇涣 《独秀峰》诗原韵 (附原诗);书愤;述感;读 《国际名人传》,率题一首朂同志;养生;远东大战将起,步杜工部 《诸将》五首原韵,寄怀华北各军军事领袖:(一)于孝侯,(二)韩向方,(三)张汉卿,(四)阎百川,(五)宋明轩;南宁赋赠白健生将军;漳州赋赠蔡贤初将军;雅州赋赠刘自乾军长;幼椿四十生日,同人讌集曾家岩陶园,泗英有诗,依韵和之;海棠溪观李花,口占二绝;与友人谈佛有感;南来二首;香江杂诗;入夏多雨;悼叶翠微上将二首;上海别张闵生;乙亥冬,北上,舟中赠王岚僧君;闻墨梭里尼进兵攻阿,赋此讽之,盖断其受制于英,终不得逞也。《晋北纪游》(民国二十四年冬作):(一)过雁门关,(二)过滹沱河,(三)过桑乾河,(四)过金沙滩,(五)次大同,(六)陟云冈,(七)返太原;大同游眺;重过津门;重有感;叠韵奉酬王君實;再叠前韵;三叠前韵;敬和 《重有感》一首 (王君實)。《游鲁杂诗》(民国二十五年春作):曲阜谒孔庙;谒颜子庙;游孔林,夜归兖州;挽王晋卿先生;步李协和将军 《云南纪念日感怀诗》原韵 (附李烈钧原诗);夏日北行,舟中偶感。《北游纪程》(民国二十五年夏作):汕头;马尾;青岛;威海卫;欲游刘公岛,阻雾不果;烟台;津沽;自朂;海上观日;清明将届,春寒如冬,临去旧都,慨然赋此;闻报载许俊人大使东游赋诗,即次其韵,并柬仲苏、若飞 (附原诗);黑水洋舟中感赋;国手;感事 (十月二十六日晨作);阅报载李任潮将军近作绝句,即次其韵却寄 (附原诗);叠前韵柬德邻、健生、贤初、照垣诸友;红叶诗三首 (游济南龙洞佛峪作);重游龙洞佛峪,见旧题在壁,叠韵复缀一绝 (附旧作,民国二十三年春作);秋日放舟,重游济南大明湖;绥远杂诗四首 (民国二十五年冬作);由归绥抵汕头,与经国、谱林游公园,小池弄舟,口占一绝;并门感事 (丙子冬作);读 《穆天子传》;千佛山看落日;丁丑三月十五夜,偕立山、伯山泛舟,游济南大明湖,望月;兰邨即事(邨在并门北郊,有大夫祠与晋祠,同为太原名胜);燕生赋诗见赠,次韵奉酬,并示太原同志(附常乃悳原诗—感事赠曾愚公同志);牡丹开时,内子北来,同游赏玩,赋示二绝;金陵秋,感用王渔洋 《秋柳》韵;秋兴八首,步杜工部韵;庐山杂诗 (正文作 “杂咏”);燕京即事 (七月八日作);三峡舟中忆内;刘泗英兄为其太夫人八旬寿辰徵诗,敬赋一律志庆。《滇游杂诗》:(一)游圆通山吊唐蓂赓先生墓,(二)游昆明西山,(三)浴安宁温泉,(四)游海源寺灵源别墅,(五)游大观楼,(六)游黑龙潭,(七)游鸣凤山,(八)游蒙自南湖,次周楚之见赠原韵 (附周楚之宝珩原诗),(九)滇池月夜泛舟二绝,(十)渔生宗兄邀赏豹园茶花,口占一绝。《黔游杂诗》:(一)初入黔境,(二)游扶风山,谒王阳明先生祠,(三)登黔灵山绝顶,望阳明祠,用鄂尔泰 《游甲秀楼诗》原韵,(四)题黔灵山畔叫亭,(五)登甲秀楼,(六)过乌江,(七)由黔抵渝;六月感事;南泉杂诗;游小温泉步泗英原韵;闻我军津浦大捷,口占一绝,贺李德邻上将,用李义山 《复京》原韵;答易君左(附易君左原诗—寄曾琦);题刘文渊 《江村秋霁图》;沈钧儒先生惠赠斑竹,并媵以诗,即赋二绝志谢 (附原诗);和纕蘅戊寅九日诗;云南起义纪念日,任监察使志清,谒会泽唐公墓,赋长句 (正文作 “长诗”)见寄,即次原韵奉和[1]。

郑心南曾有 《题 〈藏云室诗集〉》一绝:“廿载大[天]涯遇故知,客牕话雨读新诗,殊途救国同归日,应是藏云出岫时”。郑心南 (1891-1 969),名贞文,化学家、编译家、教育家。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厦门大学首任教务长,曾代理校长。福建省教育厅长。又有由夔举先生 《题 〈藏云室诗集〉》一律:“执别是何日,重游岁月增。歡觞温[舊]梦,诗卷壮行勝。献策陈同甫,忧时杜少陵。开篇吟讽罷,意气一飞腾”。由夔举,即由云龙 (1877-1961)。云南姚安人。光绪举人。民国时期 《云南日报》创办者[4]。需要说明的是,重图藏本原系陶闿士所有,有藏书章和赠书章两枚。扉页则有曾琦的题签:“闿士先生郢政,曾琦敬赠”,并有印 “曾琦慕韩”。陶闿士 (1886-1 940),名闿。一字开士,号天研,别署天倪阁居士。原籍四川江北县,后过继本族,遂著巴县籍。1933年受县长唐步瀛之请,为 《巴县志》编纂,负责编写 《市政》、《物产》。1940年1月去世,终年54岁。陶曾从宜黄欧阳竟无学佛,大师有遗稿 《蜀儒陶闿士墓表》[5]叙其生平较详。

[1]曾 琦.藏云室诗集[M].隆昌:藏云室.1937.

[2]军 队.藏云室诗集9[EB/OL].http://blog.tianya.cn. 2006-0 2-0 8.

[3]太 虚.佛教访问团日记[EB/OL].http://read.goodweb. cn.2012-02-1 6.

[4]沈云龙.曾慕韩(琦)先生遗著(附曾母宋太夫人诗稿)[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5]欧阳竟无.蜀儒陶闿士墓表[J].理想与文化.1942,(7).

[英文编辑:曾文武]

Literature Review of Zeng Qi’sCangyunshiPoetryAnthology

XIONG Fei-yu
(Historical Document Center of China Rear Area of theWar in the Anti-Japanese war,Chongqing Library, Chongqing 400037,China)

Zeng Qiwas born in Longchang,Sichuan Province.HisCangyunshiPoetryAnthology,called“a minor poetry history”,was published at his own expense in 1937.The anthology,which included six photos,was inscribed by Liu Yubo and prefaced by Zhu Qingchang,Chang Naide,and Jing Yaoyue.It comprises two volumes with table of contents attached.The copy stored in Chongqing Library was originally owned by Tao Kaishiwho was bestowed the anthology by Zeng Qiwith his own signature.

Zeng Qi;CangyunshiPoetryAnthology;Tao Kaishi

I212/217

A

1674-3 652(2012)09-0 133-0 5

2012-06-28

重庆市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课题“重庆辛亥革命历史研究”(2011WTA16)。

熊飞宇,男,四川南江人,主要从事重庆地方历史研究。

[责任编辑:曾 超]

猜你喜欢

杂诗民国
杂诗四首
中国画《杜甫秦州杂诗-七》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花样年华 民国之恋
杂诗六首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杂诗的形成
《杂诗荟萃》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