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视的角度看《回家》栏目的观众情缘
2012-08-15贾旭丰
贾旭丰
(吉林电视台总编室,吉林长春 130033)
从收视的角度看《回家》栏目的观众情缘
贾旭丰
(吉林电视台总编室,吉林长春 130033)
吉林电视台《回家》栏目九年来,从收视的角度经历了高速成长期、发展成熟期和创新竞争期三个阶段。《回家》栏目以人物的真情实感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多元化的艺术手段打造吸引观众收视的兴趣点、兴奋点和悬念点,借此抓住、抓牢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观众建立和保持了良好的情缘,栏目的收视表现和观众有明显的特点。
《回家》;观众;收视;情缘
综观我国当前的电视节目,受观众普遍追捧和喜爱的莫过于三大类:电视剧、综艺娱乐和新闻类节目。《回家》栏目的定位、风格迥异于这三者,也与其他以名人、明星等人物为叙事核心的电视文化节目有明显区别,它融合了纪录片类节目的真实、人物访谈类节目的情感互动和文化类节目的人文内涵,将栏目定位在“纪实手法、深度挖掘、真情实感、艺术再现”。
《回家》栏目中精英人物的人生经历、悲欢离合、成功失落的真情实感,离普通观众很近,因而人物形象饱满、鲜活、真实、可亲、可敬,在彰显其高雅一面的同时,又有其独特的艺术品质和思想境界,给观众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回家》栏目以多元化的艺术手段,打造吸引观众收视的兴趣点、兴奋点和悬念点,借此抓住、抓牢观众,充分互动观众的情愫,进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观众建立和保持了良好的情缘,栏目的收视表现和观众有明显的特点。
一、《回家》栏目历经九年,收视可圈可点
从电视节目的发展周期来看,对于《回家》这样的文化纪实类栏目而言历时九年,已属罕见。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九年间栏目屡获国家级大奖,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18项。截止到2010年末,《回家》栏目创造了连续获得中国电视文艺政府最高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的“七连冠”获奖记录,是目前国内获得国家级奖项最多的电视文化栏目,在全国乃至华人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从收视的角度看,《回家》栏目九年间经历了三个阶段:
1.高速成长期 (2002.9-2003.12)
按常理,《回家》这种窄众的文化纪实类栏目的收视效果不会“太火”,但是栏目开播第一期《冯骥才·故乡情节》却出人意料地创下吉林省收视率10.7%,市场份额21.3%,同时段频道排名第1;长春地区收视率7.1%,市场份额13.0%,同时段频道排名第3的收视纪录,创吉林卫视文化栏目收视率最高水平。
截止到2002年末,《回家》开播仅4个月的时间,当年度取得了吉林省平均收视率6.8%,同时段排名第1;长春地区平均收视率4.2%,同时段排名第4;全国平均收视率0.2%,31家省级上星频道同时段排名第14的骄人业绩,并以此为起点进入了高速成长期。
《回家》栏目的出现,在文化节目稀缺的电视节目市场中独树一帜,在电视剧、综艺娱乐等大众化、泛娱乐节目的夹击下,能出人意料地走红并高速发展,得益于独具匠心的栏目定位、前期精心的策划筹备、纪实手法的人物刻画以及人物的人格魅力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2.发展成熟期(2004.1-2008.12)
《回家》栏目通过精心选择和策划选题人物,为栏目稳定传播效果,提升影响力注入新的元素,节目品质和收视稳步提升。这期间栏目捷报频传,连续荣获中国电视文艺政府最高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2005年《回家》摄制组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摄制组;2008年获选美国《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专家评审团评出的首届“中国(文化类)标杆品牌”等奖项。
从2004至2008年度收视率来看,《回家》栏目虽然历经多次播出时间的调整,但收视率稳中有升,全国年度平均收视率在2006年达到最高(《回家》栏目全国平均收视率:2004年度为0.0695%,2005年度为0.0595%,2006年度为0.1507%,2006年度为0.1507%,2007年度为0.0730%,2006年度为0.0678%)。2006年7月9日播出的《杨贵·春去冬来》,全国收视率0.20%,为当年收视表现最好。
3.创新竞争期(2009.1-现在)
随着近年来电视媒体的激烈竞争,荧屏上多是为追求收视率和广告创收回报的电视剧、娱乐选秀、婚恋交友等大众化、泛娱乐的节目。《回家》栏目虽然执着地追求高雅品质,不断创新提高,但是与众多大众化的节目相比,收视率明显不占有优势,收视波动起伏较大,观众流失明显,竞争力有所下滑(《回家》栏目全国平均收视率:2009年度为0.0655%,2010年度为0.0588%,2011年度为0.0381%)。虽然在收视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传播效果也明显受播出平台、观众规模的影响,但《回家》栏目仍以其“创新能力、文化品位、社会价值、人际口碑”的特质,在“弘扬电视节目的人文精神,唤醒媒体的社会责任”方面获得业界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并摘得中国电视领域的最高学院奖——中国电视博雅奖。
二、《回家》栏目较为典型的观众特征
《回家》栏目九年来共拍摄、记录了400多位华人精英人物。由于这些人物个性、人生经历、思想情感以及所处历史文化背景和取得的成就等方面不尽相同,对观众而言关注度、知名度、吸引力有较大差异。《回家》栏目在选择、策划、拍摄时,挖掘这些人物的共同点,以“家”为情感的符号关联,实现了与观众的情感沟通,最终达到在情感、理性、意识认知上的共有性,求得个人情感体验的外界认同,强化了群体相互认知的效果[1]。栏目中用一条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明显感受到的思想主线串联起来,这条思想主线就是提炼出这些人物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思想情操等诸多方面的更高层次的精神归宿——“回家”,同时造就了《回家》始终如一的优秀品质和极高的思想性。
从电视观众层面看,在观众众多的收视需求中,电视剧、综艺娱乐、新闻类节目是我国电视观众目前的首选,吸引了大量拥趸。相对而言,《回家》栏目的受众群体相对较小,在以普通大众为主体构成的观众群体面前虽处于弱势地位,但仍凭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和丰富人文内涵伴随和影响着一大批观众,并培育成为忠实观众、核心观众。
《回家》栏目自开播以来,虽多次调整播出时间,但因其一贯的风格和优秀的品质,忠实观众和核心观众却比较稳定,观众特征更趋明显。表征“什么人在看这个节目”和“什么人更爱看这个节目”的观众构成和观众集中度的收视数据显示,连续九年来,年龄在35岁以上,大学以上学历的中高端观众忠实度稳步提升。这也反映出《回家》栏目走出了一条电视节目将高雅文化大众化,并能拥有忠实观众、核心观众,实现有效传播的成功之路。
三、《回家》栏目与其他同质类栏目观众特征比较
近年来,国内电视人物谈话、人物纪实、人物讲座等文化类节目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比较有影响力、具有代表性的栏目还有《鲁豫有约》、《艺术人生》、《百家讲坛》和《人物》等等。这些栏目或谈话或讲座或纪实,栏目的定位、立意、思想性、艺术性有所不同,拍摄和纪录的手法也各有所长,但选择、策划的主题人物都是名人或是公众人物,栏目的看点大都集中在主题人物曲折传奇的经历、刻骨铭心的爱情、魂牵梦绕的故土、终身难忘的亲情等等,这些栏目的观众特征有很多相似之处。
通过《回家》栏目与这4档栏目的观众对比,女性,年龄在35~65岁,初中以上学历人群是此类节目共同的忠实观众群体,其中55~64岁观众特征较为明显,低年龄段的观众特征较弱。这说明观众年龄越长,经历、阅历越丰富,对栏目中人物、文化、历史等方面就有更多的了解,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较高的学历也有利于理解节目中丰富的内涵,更容易产生收视行为。与《鲁豫有约》和《艺术人生》相比较,《回家》栏目在女性,45~64岁优势观众方面与这两档栏目完全吻合,并且在此年龄段观众的集中度更高。
对几档同质类栏目进一步细分还可以看出一些差别,《鲁豫有约》和《艺术人生》属人物谈话类节目,《百家讲坛》属于讲座类文化节目,《人物》、《回家》同属人物纪实类节目,相比之下《回家》又艺术地表现“家文化”的丰富内涵。这几档同质类节目形式、风格、内涵的差异,也使得栏目的观众特征在细微处有所不同。
从观众年龄层面看,《回家》与《艺术人生》、《百家讲坛》和《人物》较为相似,优势观众群体多集中在35~65岁以上人群,《回家》在这个年龄段的特征最为明显,而《鲁豫有约》由于访谈人物多为文娱明星,所以优势观众群体更加偏向年轻化。从观众性别层面看,《鲁豫有约》、《艺术人生》观众偏女性特征,《百家讲坛》和《人物》偏男性特征,相比较而言,《回家》观众的性别特征最弱,男、女观众喜爱栏目的程度更为均衡。从观众学历层面看,《回家》与《鲁豫有约》、《艺术人生》观众特征较为相似,多集中在初中及高中学历,而《百家讲坛》和《人物》则在大学以上学历人群方面为突出。
四、《回家》栏目主题系列化的形态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由于《回家》每期人物都具有迥然不同的人生背景,每个人物身上都折射着的一段历史、一段故事,极具眼球效应[2],而相同历史、文化背景下众多同时代人物的身上所共同经历的历史沧桑,所呈现的时代精神,以及人物不同的生活、情感、命运,把他们集中在一起更能反衬出人物的个性,也更能激起观众的万千思绪,给观众更多的思考和启迪。
基于此,《回家》栏目将曾宪梓、萧军、杨虎城、梁思成、常香玉、老舍、曹禺等19位有影响力、有代表性和有时代感的文化大师、文坛巨匠、戏曲大师、著名历史人物拍摄成上下集、多集共计40余期,使得节目内容更加饱满和翔实,栏目更具备张力,也贴合观众的收视习惯;《回家》栏目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推出了《异乡天空》——庆回归系列特别节目;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家》连续推出十集系列特别节目——《春天,我的1978》;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回家》连续推出10集系列特别节目《大中国1949》;在中国共产等成立90周年之际,《回家》制作了13集特别节目《光辉岁月》等等,共计13个主题系列,共计98集。这些主题性系列节目深入、透彻、品质高、影响大,以重大节日、纪念日、历史事件等为契机重磅推出,更具时效性和可视性,进一步提升了社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回家》栏目观众情缘的思考
一档优秀的文化类栏目,不仅要品位高、文化雅,更要传播广。《回家》以坚持打造电视精品、弘扬先进文化为己任,取得了巨大成功,收视观众特征显示出其独特魅力,但同时也反映出受众群体较窄,传播规模小、效果不甚理想,尤其是远离年轻观众的现状。虽然不能以观众收视为标准衡量文化栏目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影响力,但广大电视观众是电视节目的最终消费者,要更好弘扬先进文化,倡导民族精神,实现其价值,就要有好的传播效果,就离不开更广范的受众。
1.培育更广泛的电视观众,扩大影响力
从人物的收视效果看,演艺明星、体育明星因观众熟知,收视率明显高于学者、文化名人等等。《回家》栏目除大量选取文化名人的心路历程外,也较大篇幅引入了演艺明星和体育明星作为纪录对象。《张学友·歌神乡情》、《斯琴格日乐·草原之恋》、《任贤齐·星光心语》以及《蒋大为·桃花依旧》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其中2010年1月10日播出的《蒋大为·桃花依旧》,是2010年度收视表现最好的一期节目。这些明星节目除栏目的共性特征之外,尤以年龄25岁以下,学历初高中,偏女性更明显。因此节目内容立足贴近性、大众化,吸引和培育更广泛的电视观众[3],扩大影响力,在栏目嘉宾人物中适量增加演艺明星、体育明星的比例不失为一种办法。
2.拓展多元传播渠道,延伸影响力
电视媒体是当前传播最为广泛的大众媒体之一,但是与书刊、报纸、网络等媒介相比,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稍纵即逝。书刊、报纸、网络等媒介的优势,弥补了电视媒介传播功能的不足。因此,拓展更多的传播渠道,优势互补,共同传播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可以提高在大众中的传播效果,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随着《回家》栏目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同名主题曲《回家》也在网络媒体上热传。主题曲《回家》能勾起人们淡淡的思乡之情,与栏目意境高度吻合、画龙点睛,在电视荧屏之外,无疑对栏目的影响力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九年来刊载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多家海内外著名媒体的《回家》节目评论、推介文章达数十万字;依据《回家》栏目精选编辑的同名电视文学丛书和DVD结集出版发行,将《回家》栏目的精彩华章固化为可经久流传的文字和光盘,伴随着文字和光盘,也将栏目的影响力不断延伸。
3.在更专业的传播平台增强影响力
2011年7月、9月,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两度播出《回家》栏目制作的《老舍传》和《曹禺传》,观众收视率、观众忠实度明显高于其他播出平台,在全国的传播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主要得益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的专业、宽广的传播平台。在此之前,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及全国多家省级卫视,展播、转播《回家》节目200余期(集),广泛地为《回家》栏目塑造品牌、提升影响力助推升级。
目前,我国文化类节目整体上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回家》栏目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不懈地坚持和努力,不断创新提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和战略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必将为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带来更多的机遇,相信《回家》栏目会迎着中华文化繁荣复兴的美好前景,永葆青春,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精品目标再上新台阶。
[1]高峰.在创新中摸索电视文化节目的传播规律——评文化纪实节目《回家》[N].《人民日报》,2003-08-28.
[2]杨威娜.寻求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契合点[J].才智,2010(7).
[3]迟秀才.涉深水者缚蛟龙-对《回家》节目题材的历史与现实的思辨[J].当代电视,2003(10).
Audiences’Love to the Television Column“Go Home”——On the Perspective ofthe Audience Ratings
JIAXu-feng
(ChiefEditor’s Office ofJilin Television Station,Changchun 130033,China)
“Go Home”is a television column that has been created for nine years by Jilin Television St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udience ratings,the program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namely the high-speed growth stage,the maturity stage and the innovation competition stage.“Go Home”reveals the true feelings of the characters with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In the mean time,it creates interest points,excitement and suspense byusingdiversified art means to hold onto the attention and evoke feelings of empathy from the viewers,thus 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a good affinity with the audience.The ratings performance and the audience of the program have distinctive features.
“GoHome”;audience;ratings;love
G229.27
A
1008-178X(2012) 05-0188-04
2012-02-15
贾旭丰(1969-),男,吉林东丰人,吉林电视台总编室主任编辑,从事电视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