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与文化中断

2012-08-15段艳菊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中断日语跨文化

段艳菊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语系,湖北十堰 442002)

中日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与文化中断

段艳菊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语系,湖北十堰 442002)

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用日语交际的过程中,常会使用一些不符合日本人表达习惯的语用失误。产生这些失误的一个最主要因素就是中日文化差异引起的不适应。对此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无论是对汉语母语者的日语学习还是日语教学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日语教育;语用失误;交际;文化中断

交际是一种双边的、影响行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信息源)有意向地将信息编码并通过一定的渠道传递给意向所指的另一方(接受者),以期唤起特定的反应或行为。完整的交际必须是:意向所指的接受者感受到信息的传递,赋予信息以意义(破译编码),并受其影响而作出反应[1]。我们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思维和言行的程序,它始终以一种不可抗逆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一生。文化限制并规定着我们感受世界和形成观念的过程,以至于我们逐渐形成一些由文化决定的感知定式……我们交际的方式、交际的特定环境、我们所用的语言和语言问题以及我们的非言语行为,基本都是我们文化的反应或作用。交际是带有文化色彩的,因为文化有差异,来自不同文化的个人的交际实践和行为方式也就不同。文化和交际是不可分的。……实际上,我们的全部交际行为,几乎都取决于我们生长所在的文化。所以,文化是交际的基础。有不同的文化,就有不同的交际实践[1]。

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交际,而语言是交际的最直接手段。语言不仅是表词达意、交流信息的工具,更能体现一个族群的文化特征。日语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比如日语中关于自然现象的词语尤为丰富,在日语的俳句中季语是不可或缺的;和樱花有关的词就有:花便り(花信)、花時(开花的时刻)、花見(赏樱花)、花曇り(乌云遮日的樱花时日)、花盛り(樱花盛开之状)、花吹雪(樱花飘落如雪花纷飞)等;日本人见面时通常也以天气情况打开话题。这是因为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气象瞬息万变,自古以来自然条件恶劣,使得日本人对自然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关注与敬畏。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多变的气候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也使日语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与语言能力造成的障碍相比,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文化误读与交际困境更是不容忽视。中国学生在与日本人的交际中,有时会使用“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而造成的具有明显汉语倾向,但没有明显语法错误的、不自然的日语表达”,即“中国式日语”[2],就是由“中日不同习俗、观点和价值观的差异而引起的文化不适应——文化的中断”[3]造成的。

一、中日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中断的主要表现

在中日跨文化的话语交际中,文化中断又可分为浅层中断和深层中断两种情况。具体表现在:

(一)浅层中断

1.关于礼仪

中日两国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然而表达礼节的方式却各不相同。中国人习惯握手或点头,日本人爱鞠躬;中国熟悉的朋友之间可以用拍打的方式表示对对方的喜爱,日本人却难以接受。另外,日本的家庭主妇,即使是邻居到访,也很少让其进门,一般都是在门口交谈。所以与日本人打交道,如果不注意分寸,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快。

2.怪异的寒暄语

中国人如果在路上碰见熟人,可以通过喊对方的名字或职务表示问好。但学生碰见日本老师,如果用「先生」来与其打招呼,老师的反应可能是:「はい、何が?」。因为日语中直呼对方的名字或职位、头衔,是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必有后文要说。另外,中国人见面时的口头禅“吃了吗?”,不能直译成「お食事を済ませましたか。」,而应该根据情况用「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或「こんにちは」、「こんばんは」来代替。汉语中常用的“去买菜吗?”之类的问候语也不能直译,「野菜を買いにいきますか。」、「どこへ行きますか。」均是按照汉语思维习惯来说的,确切的表达应是「お出かけですか。」。

3.不习惯自我介绍

在汉语中,接电话或去别人家里拜访时,有许多人习惯问“某某人在吗?”,而不习惯自我介绍。这就导致有不少日语初学者用日语进行交际时也不习惯主动自报家门。所以也就有了「もしもし、××はいますか。」这样令人觉得唐突的表现。

4.敬语的使用

日语中与上司、长辈或公司的客人说话时,通常要使用敬语,而汉语中没有这样严格的区别;另外汉语一般用人称的变换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比如用“您”代替“你”,而日语是通过谓语的变化来达到这一目的。所以学生在与日本人的交流中经常会忘记使用敬语。

5.同形异义词

日语中汉字占有大量的比例,这为中国人学习日语带来了便利,但有时也会成为学习的障碍。尤其是同形异义词,如果望文生义,很可能会闹出笑话。例如:

お得意さん(おとくいさん) 顾客

愛人(あいじん) 情人

愛想(あいそ) 会应酬,恭维话,招待

案内(あんない) 指导,通知

暗算(あんざん) 心算

彼岸(ひがん) 春、秋分的前后三天

6.特定寒暄语的特定使用环境或回答方式

通常来说赞扬是打开话题、创造和谐交际氛围的有效手段,但如使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日本等级观念森严,在日语中将称赞语用于尊长是失礼的。譬如对老师的讲座表示“您讲的真精彩啊!”,不但不能使对方开心,反而有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因为作为学生是没有资格评判老师的。此时应当把对老师的评价转换成一种感激的心情,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或「大変勉強になりました。」是比较适宜的。

另外,某些约定俗成的寒暄,要避免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日本人常以关于天气的话题来作为寒暄,但只是一种交流手段。如对方说「寒いですね」,此时即使不冷,也不能回答「いいえ、寒くないですよ。」,否则会引起对方尴尬。正如汉语常用语“吃了吗?”,其目的并不是真正想知道对方吃了没吃。自古以来受自然环境影响,日本人喜欢谈论季节、气候有关的话题,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寒暄方式,交流一下彼此对季节的感想,能让人们之间产生一种连带感与一体感。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无论自己的真实感想如何,都不会反驳否定对方,而是不断地随声附和,以保证交际的继续进行[3]。

(二) 深层中断

日语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是多用试探、商量、附和及调节的语气,避免与对方造成矛盾或误会以创造和谐的交际环境。交流中尽量使用暗示或省略后半句话等模糊表现,期待对方察知自己话语的真实含义。日语之所以被西方传教士称为“恶魔的语言”,原因也在于此。

1.日语的省略结构

省略主语可以说是日语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成为外国人学习日语的干扰因素。对于日本人来说,“主语省略是文章精炼、格调高雅的表现……在日本人看来,那种每个句子里必有一个主语的表达方式,是机械僵硬、令人乏味的。”[4]这是因为日本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相对单一的民族构成,造成了日本人的强烈的集团主义,这使得日本人相互之间“以心传心”成为可能。所以日本人说话时即使不全部说出来,大家也会有共识,彼此之间可以互相理解。

2.大量使用被动句

日语中被动句式的使用远远多于汉语,有时甚至不出现施动者或无法指出施动者。使用这些谨慎的句型,一方面是谦虚的美德使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人讲究“以和为贵”,体现了他们期望避免矛盾、减少个人责任的心理。

3.频繁使用模糊表达

日语被称为“暧昧的语言”,因为日语中模糊、令人模棱两可的表达较多。如在被要求做某事时,日本人常使用「考えて見ましょう。」来作为回答。这其实是为了避免伤害对方的“面子”而做出的一种拒绝。日语初学者如果不了解这一点,迟迟得不到对方的答复,就会觉得日本人不守信用。同样表示委婉拒绝的还有「ちょっと」等。而「いいです。」、「そうですね。」等表面肯定的说法却不一定表示肯定,至于如何区分,就要看具体语境了。

4.大量使用辅助语言

日语口语中另一大特点是辅助语言的频繁出现。如「はい」 「ええ」 「あのう」 「ええと」 「ああ」「はあ」 「うん」等。日本人在说话时,另一方一般用「うん」 「はあ」等词来表示随声附和。在日常交流中,这种很难找到贴切的汉语译语来与之对应的随声附和,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和关注,有助于维持两个人之间积极的社会关系。这种辅助语言包含着文化动机,语气和语调要根据对方的地位进行调整,也是日本人等级观念的一种反应。

二、结论

语言的交际离不开特定的语境,日语是一种对语境依赖尤为强烈的语言。这里所说的语境不仅包括交际时的环境和条件,还涉及文化的关联。日本人所处的共同的文化语境决定了日本人的内部交流能够被理解。而中国学生在使用日语进行交际时出现的语用失误,主要是由于对日本文化的认知程度不够、文化中断所致。以上对这些文化中断导致的错误的表达习惯做了粗浅的分析,希望能对大家了解汉、日两种语言主要表达习惯的区别有一定的帮助。在日语教学中,更多地引进关于日本文化、中日文化比较方面的内容,对提高我们的日语教学效果将会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1][美]萨姆瓦,等.跨文化传通[M].陈南,龚光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15.

[2]杨晓忠.“中国式日语”的类型与成因探析[J].西安外国语学报,2005(3).

[3]李朝辉.中日跨文化的话语解读[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38.

[4]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274.

On Pragmatic Failure in Chinese-Japanes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Discontinuity

DUANYan-ju
(Department ofForeign Languages,Hubei UniversityofAutomotive Technology,Shiyan 442002,China)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in Japanese,Chinese speakers often make pragmatic failure which does not match the Japanese expressions.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is is the shock caused by the Chinese-Japanese cultural differences.Analysis and studyofthis issue ha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native Chinese speakers learningJapanese,as well as Japanese teaching.

Japanese teaching;pragmatic failure;communication;cultural discontinuity

H36

A

1008-178X(2012) 05-0061-03

2012-02-23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一般课题(2011B070)。

段艳菊(1977-),女,河南荥阳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语系讲师,从事日语教育和日本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中断日语跨文化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跟踪导练(二)(5)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FPGA内嵌PowerPC的中断响应分析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