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时期致使义处置式研究
2012-08-15楼枫
楼 枫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安徽合肥 230022)
近代汉语时期致使义处置式研究
楼 枫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安徽合肥 230022)
本文通过对近代汉语时期致使义处置式这一特殊处置式的描写,概括了致使义处置式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总结了致使义处置式的特点。根据对致使义处置式谓语动词的分析,探讨了致使义处置式的来源。
近代汉语;处置式;致使
一、致使义处置式的历时发展情况
致使义处置式可检到的最早用例始见于晚唐五代。在南方文献《祖堂集》和北方文献《敦煌变文集新书》中均检有例句,但数量不多,既有“把”字句,亦有“将”字句。如:
(1)如斯数满长无倦,能把因缘更转精。(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九,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二])
(2)学得修行力未充,莫将此身险中行。(祖堂集,卷七,雪峰和尚)
金元时期,致使义处置式在整个处置式中所占的比重还是较小,在南北方文献中依然能检到这类特殊的“将”字句和“把”字句。如:
(3)但恐屠岸贾得知,又要杀坏,若杀了这一个小孩,可不将赵家真绝了种也!(元刊杂剧三十种,赵氏孤儿,第二折)
(4)宁可将伊脚骨跌折。(张协状元,第四十出)
与前代不同的是,在这一时期还检到了处置式谓语是形容词的用例。如:
(5)我到不合娶媳妇儿与孩儿,只得六十日,便把我孩儿都瘦了。(元本琵琶记校注,第四出)
处置式谓语由于肩负处置的意义,需要动作性强的词语来担当,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以动词或动词性结构为主。金元时期形容词也可进入到处置式谓语这一位置,应该说是处置式的一个新发展。
在明代,我们选取了南方文献《初刻拍案惊奇》和北方文献《金瓶梅》作为考察对象,发现了谓语动词后带补语、宾语的例子,并且形容词作谓语的例子依然可见:
(6)却不把人间向上的心都冷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7)将奴这桃花面,只因你憔受损。(金瓶梅,第八十三回)至清代,我们选取了南方文献《九尾龟》和北方文献《红楼梦》进行检索,致使义处置式的使用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多:
(8)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红楼梦,第三十回)
(9)凭着邱八怎样温存,怎样追问,只是漠漠无言,直把个邱八哭得急了,恨不得自己替他。
(九尾龟,第二十三回)
通过分析检得的例句,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一些现象:
(一)从历时角度看,致使义处置式自晚唐五代出现,一直发展至清代,其在整个处置式中所占的比例总体上呈逐步上升趋势。
(二)从共时层面看,由于受文献统计的局限、当时通语的影响、个别模糊例句的干扰,致使义处置式在南北方文献中的使用比例势必会出现一些小范围内的波动,但并未呈现出严重的南北不对称现象。
(三)一般处置式在刚出现时,其谓语动词比较简单,光杆动词较多,然后渐渐地在谓语动词前出现状语,在其后出现补语甚至是宾语,这也符合新兴句型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但致使义处置式从出现一开始就显得较为成熟,光杆动词较少见,谓语动词前或后常有状语或补语、宾语。
(四)从谓语的类型来看,致使义处置式的谓语大部分是介词宾语自己能发出的动作,而非施加给介词宾语的动作。另外,金元时期出现了形容词作谓语的情况,这在以前的处置式中是没有的。
(五)致使义处置式的处置介词只限于“把”和“将”。处置式出现之初,其处置介词还是比较丰富的,除了“把”和“将”,还有“以”、“持”、“捉”、“取”,但这些处置介词在致使义处置式中却未有发现。
二、致使义处置式的特点
(一)不能跟被动句进行同义转换
普通的“SVO”句和处置句、被动句之间可以进行同义转换:SVO=S把OV=O被SV。但是这类含有致使义的处置式不能和被动句进行同义转换。比如:
一般处置式:
(10)太师把政上座耳拽。(祖堂集,卷十五) 政上座耳被太师拽。√
致使义处置式:
(11)我的新裙子也脏了。(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我的新裙子也被脏了。×
例句(11)中没有主语,所以不能与被动句进行转换。但是一些有主语的致使义处置式依然不能跟被动句进行转换。如:
(12)此时林黛玉只是禁不住把脸红涨了。(红楼梦,第二十五回)此时脸只是禁不住被林黛玉红涨了。×
(二)多数致使义处置式无主语,即使有也非施事主语
一般处置式的主语位置是谓语动作的发出者或情状的表现者,但是致使义处置式的动作发出者或情状表现者出现在了介词宾语的位置上,由于主语表施事的功能转移到介词宾语的位置上,主语这个位置就不那么重要甚至羡余了。如:
(13)当日将兄立其六日,却交托生耶输腹中,六年不见光明。(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三,二,悉达太子修道因缘)
(14)忍将父母饥寒死,博取得孩儿名利归。(元本琵琶记校注,第四出)
(15) 妇人认了半日,问道:“是什么东西儿?怎的把认半边胳膊都麻了?”(金瓶梅,第十六回)
(16)又想梦中光景,无倚无靠,再真把宝玉死了,那可怎么样好!(红楼梦,第八十二回)
以上这些例句,前三个例句主语是可以根据文意补出的,补出的主语是致使者,但是例句(16)中的主语却不好补出。
三、致使义处置式的来源
关于致使义处置式的来源,蒋绍愚已经有过论述,我们在这里还有一些补充。处置式具有致使义主要由于谓语动词的诱发。在汉语中,动词可以分为自动词和他动词。我们来看以下三个例句:
a.把他打了。 打他≠他打
b.把钱包掉了。 掉钱包=钱包掉
c.把他病得不轻。 他病 病他×
a句中的“打”是他动词,“打他”和“他打”都可以说,但意思不一样,所以一般来说不会混淆。b句中的“掉”,我们可以说“掉钱包”,也可以说“钱包掉”,表达的意思差不多,所以自动他动不容易分清,属于两可的情况。c句中的“病”是自动词,我们只能说“他病”,而不能说“病他”。
我们在检索近代汉语文献时,也发现了处置式中谓语动词自动他动两可的情况,比如:
(17)红娘闻语把牙儿咬,怎得条白练,我敢绞煞这神脚。(董解元西厢记,卷五)
(18)每日我绿窗前不整闲针线,不曾将眉黛展。(元刊杂剧三十种,拜月亭,第四折)
(19)休呆,如何子女前,将此口乱开。(元本琵琶记校注,第六出)
上述例句中的谓语动词既可以看作他动词,也可以看作自动词。如果看作他动词,那么介词宾语是受事;如果看作自动词,那么介词宾语是施事。所以致使义处置式中的介词宾语是施事,其实是由谓语动词的变化决定的。谓语动词的自动化,需要将其前的宾语施事化,于是就出现了施事宾语。施事宾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机会进入处置式这一格式中,于是谓语动词的位置上完全的自主动词也就随之出现了。施事宾语自己可以发出动作,实际上跟主语差不多。那么主语后面的谓语可以是动词,自然也可以是形容词,所以形容词也就可以进入到致使义处置式的谓语位置上。
[1]冯春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555-580.
[2]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5-235.
[3]吴福祥.再论处置式的来源[J].语言研究,2003(3).
[4]袁宾.近代汉语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46-268.
[5]张云秋.现代汉语受事宾语句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43-62.
H109.3
A
1008-178X(2012) 05-0041-03
2012-02-01
楼 枫(1983-),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助教,硕士,从事汉语词汇、语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