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网络微博平台,为高校学生工作助力

2012-08-1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6期
关键词:学工团学学生会

占 成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借助网络微博平台,为高校学生工作助力

占 成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当代,“微博流”的出现无疑对于接受和追捧新鲜事物极快的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对于高等院校团学工作来说,面对网络微博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本文从提高青年学生的认知能力、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开展学生会工作、开展爱心支教工作、提升学工人员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等五个方面,说明借助网络微博平台,积极为高校学生工作助力,这是一个因势利导做好学生工作的极好广阔空间和不可或缺的前沿阵地.

网络微博;学生工作;助力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全面闯入人们的生活,网络所带来的交互与渗透,共享与参与,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也在不经意间影响着网民的情感、心理、认知与价值取向,成为影响人们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重要因素.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获取的平台,用户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以内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自2009年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以后,这种简单的信息传播方式立即获得了空前发展,一时间成为最受人们热捧的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微博效应可见一斑.从网络时代角度出发,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微博时代.微博拥有紧跟时代、适应大众心理的特点,又能满足当代青年追求个性、追逐潮流、抒发情感的需求,因此深受青年学生欢迎.高等院校团学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学生,他们处于思想和心理变化迅速、情感丰富的时期,“微博流”的出现无疑对于接受和追捧新鲜事物极快的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对于高等院校团学工作来说,面对网络微博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这是一个新的挑战.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使网络微博成为促进青年学生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成为为青年学生提供服务的直接窗口,成为为高校学生工作助力的有效平台,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借助网络微博平台,积极为高校学生工作助力,这是一个因势利导做好学生工作的极好广阔空间和不可或缺的前沿阵地.

1 借助网络微博平台,提高青年学生的认知能力

据统计,在所有微博使用者中,30岁以下的使用者占总数86.1%以上,其中18—24周岁年龄段的使用人群为主流,占50.5%;在校学生占总数的55.1%.可见,青年学生群体是微博使用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比普通网民更偏爱使用微博,可以说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网络微博使用群体.而当代大学生个性突出,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心理变化迅速,作为网络微博的使用者和受众,在用网过程中会呈现出一定的受众心理现象,如认知心理、从众心理和移情心理等.在网络普及的大学校园里,如果能以微博等新媒体作为平台开展学生工作,加强正确舆论引导,发展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可引导青年学生学会正确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形势.指导他们正确接受网络舆论、氛围、潮流和导向的影响,引导他们学习了解新知识、新信息,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能正确判断是非.通过网络微博引导,提高青年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洞察社会的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 借助网络微博平台,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

微博以其交流的民主性、平等性、匿名性的特点使广大参与者摒弃顾虑,能够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信息、观点和思潮不可避免地会对青年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高等院校从事团学工作的学工人员长期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多,是团学工作的主要力量.网络微博是学工人员与青年学生之间进行思想和知识交流的一个全新平台,是学工人员开展团学工作的新阵地.学工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微博对青年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可对青年学生进行访问和评论,与青年学生进行探讨,了解学生最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及时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青年学生有理想、有热情、有思想、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敢想敢做,有开拓创新精神,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但青年学生中也有少数人理想信念出现了偏差,有的以个人主义取代集体主义,信奉个人利益至上;有的以物质享受代替精神追求,信奉及时行乐;有的因理想信念的动摇,带来社会责任感的淡化甚至于缺失;有的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上出现的矛盾问题,出现了焦虑、浮躁的心理和心态.对于通过微博发现的青年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学工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理想信念,也可与他们研讨热点问题和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国情,认识社会,认识形势;引导他们学会适应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范,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矛盾,并学会处理各类矛盾.学工人员可通过网络微博,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宣传进步的思想文化,传承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塑造纯洁美好的心灵.引导青年学生不断成熟,健康茁壮成长.同时,根据青年学生对团学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有效地、及时地调整团学工作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使高校学生工作真正发挥教育和引导的作用.

3 借助网络微博平台,积极开展学生会工作

高等院校学工部门可借助网络微博平台,积极开展学生会工作.如: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团委根据新形势,积极引导学生组织和学生团体开通网络微博,作为院团委开展团学工作的辅助平台,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1年,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会人人网公共主页创立.院学生会微博通过新浪微博加V认证,致力于发布学校和学院的重要信息,如校级、院级、院团委、学生会、社团等各级组织正在开展的各项活动和举措,提供温馨提示,并根据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学院正在进行的重要事件发展过程进行主页和微博内容的更新.致力构建团学工作各层面之间交流的平台,加强学工人员与学生干部、学生组织和普通学生之间的交流.院学工部门还通过微博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学生组织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兄弟院校学生组织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学生组织的完善,促进了学工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让青年学生了解兄弟院校和本校、本学院开展的工作和各项活动的情况,进一步促进了青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院学生会通过微博开展的活动备受兄弟院校关注,其中不乏华东师范大学、江苏大学等重点高校学生组织的关注.外国语学院学生组织则充分发挥微博的共享作用,从兄弟院校的微博平台中汲取经验,进一步丰富了本院团学工作的内容,促进了团学工作的开展.

一年来,外国语学院以学生会为代表的学生组织通过微博开展学生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浏览网页,同学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院的动态,对于饶有兴趣的活动或者举措,也可以转载和点评.利用人人网的留言功能,同学们能直接与学生会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反映相关问题.也可以用“悄悄话”的形式留言,既保护了隐私,又实现了与学院工作的互动.同学们既可以转帖或讨论时事信息,也可以分享和探讨学习心得,还能够交流时尚物语或实用信息,形成了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微博文化氛围.随着后续工作的不断完善,院学生会微博将联合人人网公共主页,让更多的青年学生感受到学生组织在网络上的真切存在,从而进一步自主参与到学院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中来,使学院团学工作的开展更有效率、更广泛全面、更加深入人心.

4 借助网络微博平台,开展爱心支教工作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学工部门还积极利用网络微博平台,开展对江西上坳小学“为了山那边的等待”爱心支教工作.

江西上坳小学位于江西吉安市遂川县大汾镇滁洲乡上坳村,地处罗霄山脉深处,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国家级贫困县的特困地区,全村100多户共400余人,散居在方圆50平方公里20多条沟垅山谷里,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上坳小学现有学生54人,三个年级两个班,学生最小4岁,最大12岁,住校学生38人.该校仅有的两幢木结构教学楼建于20世纪60年代,而任课教师仅有1人.2008年以来,外国语学院连续四年组织青年学生支教小分队,到上坳小学开展爱心支教活动,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科技博览、创意手工、人文地理、户外拓展、基础教育、音乐欣赏和趣味益智等课程.同学们一边上课、一边对小学生进行家访,访谈老师和村民,对上坳小学的生源、师资、办学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对上坳小学所在山区的交通、生活和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积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外国语学院团委积极指导小分队设立了江西爱心天使微博和人人网公共主页.并同时利用QQ群、QQ说说、飞信等渠道,广泛筹集善款,指导小分队运用新媒体开展支教工作,通过网络微博为公众互动交流提供平台,从而吸引更多的公众关注,吸收更多的青年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通过种种宣传方式,并通过捐款、义卖等多种途径,面向社会募集爱心资金和捐赠物品累计近五万元,帮助上坳小学建立图书基金2000元,志愿前往上坳小学支教29人次,招募爱心天使300人次.该支教活动不仅得到当地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重视,同时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光明日报》、《扬子晚报》、《南京晨报》、《江苏工人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东北新闻网等二十多家媒体和各大网站对该活动进行了报道,支教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支教活动顺利开展,网络微博所起的作用不可小靓.

5 借助网络微博平台,提升学工人员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工人员在广大青年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是由其品德、知识、才能、气质、作风和亲和力等因素构成的,这种影响力建立在敬佩、信服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成才是对学生最直接的关爱,关爱学生表现在师生交流中就是顺应性情,鼓励兴趣,激发创造,人文关怀应体现在学生工作的始终.学工人员利用网络微博,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以学生为本,凸显人文关怀,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结合起来,把人文关怀送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在交流中,学工人员心胸豁达、自信乐观、激情活力、沉着冷静、处事严谨,良好的品质会对大学生有明显的示范作用.开朗、积极、乐观、宽容,良好的性格会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形之中,青年学生会受到学工人员的言行、价值观念和处世态度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自己的健康人格.只有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尊敬和拥护,才能巩固学工人员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威信,才有利于加强对青年学生群体的教育和管理,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网络微博作为青年学生受教育的一个载体,它可利用微博即时交流模式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能将学工人员要传输的信息即时地传递给学生,达到了随时随地都能开展教育的目的,扩大了教育的影响面,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借助网络微博平台,也提升了学工人员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

G645

A

1673-260X(2012)08-0172-02

猜你喜欢

学工团学学生会
“三全育人”背景下团学组织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
群团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高校团学工作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安徽师范大学学工系统战役工作纪实
学工团队自省:解决校园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研究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高校学工事务管理流程标准化及教育路径初探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学组织建设创新性思考
基于Grails的学生会工作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