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峰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学生消极情绪产生归因分析

2012-10-16张晨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6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体育锻炼情绪

张晨光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赤峰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学生消极情绪产生归因分析

张晨光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体育教学是师生为了同一目标而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情绪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过度焦虑、过度紧张、胆怯与恐惧、逆反与对立等消极情绪,会明显地影响和推延动作的完成,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可见,消极情绪在体育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体育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赤峰学院;体育教育;消极情绪

随着我国“阳光体育”的提出,我校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说明我校更加重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体现了一种新的健康理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坚持完美的状态”.然而,在我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学生中存在着厌学体育的行为倾向,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理上严重失衡,产生了许多的心理障碍,心理素质低下.他们适应不了当今竞争激烈、快节奏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一系列的消极行为,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怕出汗等这些消极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阻碍了我校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对消极情绪进行分析与研究对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1 结果与分析

学生在体育学习时出现消极情绪类型调查表

1.1 畏难情绪

通过调查表明,在体育学习中有36.8%的学生出现畏难情绪.畏难情绪是害怕困难、躲避困难,而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实质就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过程,即克服外在客观条件的障碍和主体自身障碍的过程.造成学生畏难情绪的原因主要包括学生本身原因和教师原因.学生的原因:表现在有的学生由于身体原因怕吃苦、胆怯等一些现象,主要表现在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教师原因: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激发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如果动作不能初步掌握,就会使学生难学的思维定势进一步得到强化,出现情绪低沉,热情不高的心理状态.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动作太难了”我们学不了的畏难情绪,会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不耐烦,厌烦体育学习,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1.2 过度紧张

通过调查表明,在体育学习中有37.3%的学生出现过度紧张的消极情绪.过度紧张是指情绪的紧张度超过了体育学习活动的需要,产生的阻碍作用状态,在正常的情况下,适当的强度的生理活动量是必要的,它是保证体育学习的物质基础,但在过度紧张情绪支配下,这些超强度的生理活动量,不仅无助于维持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反而会使人失去控制能力,并容易引起伤害事故,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学生过低的体能水平、技术动作本身所具有的一定危险性或比较复杂时,容易失误或受伤,是形成过度紧张的重要原因,过度紧张还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关,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一遇到稍有难度的动作时,就会过分担忧、顾虑重重,害怕自己练不好掌握不好动作,这样就会使自己的情绪更加紧张,甚至手足无措、动作不协调,这种情绪会给学生的体育学习及身体带来一定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发挥.

1.3 恐惧情绪

通过调查表明,在体育学习中有15.0%的学生出现恐惧的消极情绪.恐惧是惧怕的激情或是指不应该有的惧怕,学生对某种事物或情境发生恐惧时,伴有相应的生理变化,如让一个从来没跑过5000米的学生去跑5000米,结果就会出现学生心率加快、四肢无力、甚至大量出冷汗等.体育学习恐惧情绪形成的客观原因是由于项目的特殊障碍所造成的,主观原因则是多方面的,并起制约行为的作用,如学习动机、兴趣、身体条件、运动能力、意志品质、发生伤害事故的情绪再现等.生理学研究证明,危险可怕的情境通过人的认知引起定向反射,如果人不了解危险的性质,范围和程度,就会焦急不安,产生恐惧心理.

1.4 胆怯情绪

通过调查表明,在体育学习中有22.8%出现胆怯情绪.体育学习胆怯的主要特征是对某个动作容易产生害怕感情反应和退缩的行为动机,练习动作时畏首畏尾感到紧张.导致体育学习胆怯的原因有:首先是父母对他们的娇惯、过分溺爱使他们缺乏独立能力,因而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容易消极;其次是体能条件,跟不上学习的要求,在体育学习中遇到困难较大,失败的体验也多,深感痛苦;再次是教师只见他们掌握动作差,形成动作技能缓慢,而不分析其原因,不肯定他们所做的努力或取得的微小的进步,一味训斥,因此同教师和同学保持很大的心理距离,有困难不敢说,而自己无法处理困难去学习技术,使胆怯状态成为其体育学习困难的主导因素.

1.5 对立情绪

通过调查表明,在体育学习中有7.8%的学生出现对立情绪.学生的对立情绪主要表现在学生和老师在言行上起到对抗甚至拒绝教师的指导,之所以造成学生对立情绪,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育不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据调查越是成绩差的学生,越容易受到老师的批评,这就会使受到批评的学生感到老师对学生不公平,于是就会产生对老师的对立情绪,还有的教师不大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的对立情绪.有的学生对于批评过于敏感,受到一点批评就对老师强烈不满,甚至产生报复心理,用不好好学习或干脆不学习的方法和教师赌气,学生如果具有这种对立情绪,将会大大减弱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热情,甚至失去自信心.

2 对策与措施

2.1 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当代学生在逻辑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方面都有了较高的水平,通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教学,学生会明白体育对增强体质的科学依据和作用,以及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学生体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 [2007]7号)、《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教体艺[2006]6号),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了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在教学上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审美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如果教材内容贫乏、单调或是简单的重复,往往会由于缺乏技术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甚至反感的消极情绪,这样就不能产生主观能动性.运动技术是体育锻炼的基础,没有一定运动技术的人是很难体会运动的乐趣的.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中,应该有一定的知识性、技术性和增强体质的实效性,以利于发挥技术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产生兴趣.

在体育学习中,美感既决定于事物本身的客观属性,也决定于人的审美能力,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中运动技术、技能的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表现力和动作过程的自我欣赏能力产生审美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大力发展运动俱乐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大学生思想积极,充满活力,在走入社会之前,他们对各类有意义的活动都有强烈的参与欲望.运动俱乐部无疑是一种良好的校园团体,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他们有计划、有目的、有发展的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很有利.运动俱乐部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创造了良好的体育环境,对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着越来越深远的意义.

2.4 充分搞好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

意识是人类的认识活动,它依赖物质条件,学生主动性的形成和增强必须要有体育场馆设施作保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由于场地缺乏,而导致他们体育锻炼激情熄灭了,因而我校应根据学生的人数,新建或补充更多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等,满足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

2.5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教师那获得的,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课技巧、组织能力、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和深度决定着学生接受信息的范围,因而,必须加强教师的本身素质的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学生消极情绪的及时消除在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增进学生健康、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都有深远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从教与学两方面着手,有效的排除学生的各种消极的情绪.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建议

(1)在教学中,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2)加强学生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教育,以促进学生良好的体育心理形成与发展.

(3)加强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尤其是根据个体差异,安排有效的身体练习,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信心.

(4)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法要科学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强其学习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5)教师应该用自己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以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给学生创造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增加他们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减少畏难、紧张、胆怯等消极情绪的产生.

〔1〕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美]K.T.斯托曼.情绪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3〕卢家楣.情绪发生机制及其对教育的启发[J].教育研究,1995(02).

〔4〕陈大为.体育活动对情绪健康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02(02).

〔5〕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J].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6〕纪和江.内在动力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J].体育学通讯,1998.

〔7〕张晖.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8〕高宏存.成功素质教育[M].北京:新华出版社.

〔9〕张行涛.新课程教学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0〕曲宗湖.学校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1〕石正伟.浅析情绪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0(4):49—90.

〔12〕韩喆.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情绪的调控策略与方法 [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6)71—73.

〔13〕吴永胜.情绪状态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影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G807.4

A

1673-260X(2012)08-0114-03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体育锻炼情绪
静心
幼儿消极情绪的表现及家长的应对策略
——以三门峡市H区幼儿为例
测试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孩子的消极情绪需要用心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