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视角探讨儒家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2012-08-15庄萍萍
庄萍萍
(泉州师范学院 应用科技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
基于发展视角探讨儒家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庄萍萍
(泉州师范学院 应用科技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
传统的儒家文化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仍光芒万丈,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对教育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今教育体制进一步改革,素质教育正逐渐的替代应试教育长足发展.儒家文化对现如今的素质教育具有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基于发展视角对其进行浅谈.
儒家文化;素质教育;发展视角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文化的形成、延续和发展,固然离不开教育.教育作为一种手段,将文化更好的传承,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同样教育也深受文化的影响,积极的文化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消极的文化阻碍教育的进步.目前,相对于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素质教育正逐渐的取而代之.何为素质教育,简单的说,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下面就给予发展的视角探讨儒家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 传统儒家文化的德育
儒家文化注重的是伦理道德观念,无论是在治国、齐家、处事、修身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道德思想.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便是为政的思想,统治者要广开言路、实行贤人政治,通过表率引导属民,同时,通过教育将这种爱民求贤的属民思想纳入到统治阶级的道德规范,进而使之甘于受治.进而使得社会长治久安、天下太平,达到了统治的目的.这便是治国的方案,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想天下太平,首先要具备亲民的思想,这样才能安抚民众,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
“父为子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便是齐家重道的思想.“父为子纲”体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子女要要听从父母的教导管理,大的方面说,就是要求晚辈一定要遵从长辈的意愿,做到长幼有序,既是无“序”便无“德”.虽然,在现代社会,父母的思想有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趋势,所以,重长辈的人格和经验,使孩子在思想上被管教束缚,这样轻视了孩子的个性化和创造力的发展,但是,这并不能代替“孝道”的思想,即便是在现如今的社会及教育中,都应提倡“孝道”并将此发扬传承.同样,将齐家的思想与教育相连,不难发现,传统的师徒如父子,严格遵从教师的思想,在当今社会现代教育中,虽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对新课标的实施还有一定的阻碍,但是这并不与尊师重道的思想相悖,只是要改变片面强调“师道尊严”,以长幼来判定是非的思想.所以,在现代的教育中仍要发扬传承“孝道、尊师重道”的思想,这种思想更是我国现代教育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便是儒家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儒家思想注重的是对别人要以礼相待,宽以待人.这种优良的美德置于当今社会,应受用终身.在现如今的教育中,教师只专注于知识文化的灌输,对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教育日渐短缺,现如今,教育体制的改革,使教师改变了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样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达到了情感的交流,进而在交流中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的教学模式正与儒家思想不谋而合.
“人之有的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这看起来像是处世之道,但是,实际是修身之道,修身才利于处事,儒家思想注重个人涵养的自修.所谓,君子无能怨自修.在现如今的社会,工作压力大,每个人都在抱怨,但是抱怨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在现如今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教导学生要懂得自律、自爱,在教学体制中要求学生达到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精神,这些提高自身能力的思想,正与儒家思想相匹配.所以,在现代教育中,教师要把自修的思想灌输到教学中,让学生在提高自身修为的同时,感染身边的朋友,这样才能将传统文化发扬传承.陶行知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所以,学问是其次,道德才是的根本.
总之,在道德领域,儒家思想是一种入市思想,它不注重神鬼之说,而推崇人事之举,要诚恳待人、善待他人.所以,在现代德育教育中,要在取其精华取其瑕疵的基础上,对儒家思想进行继承,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和平共处,睦邻亲友,还要教导学生尊师重道、孝义为先.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讲真理、讲原则,学会依法处事,注重团体意识,驱除个人主义思想.
2 传统儒家文化的智育
儒家文化的中心是道德,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三纲五常”都是道德之言,无不体现着道德理论.所以,在封建社会,学生学的知识主要是道德方面的知识,尤其是科举考试的实施,让学生变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了考试,学生死记硬背的来学习书本上道德化的知识,求得功名.科举考试在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积累了不少学习经验,选拔出大批人才,就现在的应试教育而言,古代的科举考试就是地道的应试教育.所以,现在学校普遍偏重于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进而来追求升学率,这些弊端不能说与传统的文化毫无关系.在历史上虽然有一些教育者提倡“思”和“行”的重要性,但是,在儒家思想领域,对智力的培养还是处于短板.儒家思想忽视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极大的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但是,随着中国大门的打开,外来科学思想的涌入,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进而自然科学逐渐的走入课堂教育中,这样迫使儒家思想让步,对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教育进行了一次重大变革,这无疑也是一大进步.
但是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一直是束缚女子智力发展的客观因素,在我国很常见的是,学生年级越高,女学生的所占比例越小,这是由于家庭的原因,重男轻女的思想所致,女子入学的机会少于男子.还有一种说法,女子的智商低于男子,这样的说法,也是由于思想禁锢导致的,并不是女子的智力天生步入男子,而是,思想观念被阻碍,女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也逐渐加强,逐渐的开始注重自身的装扮和自我设计,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认为,干事业是男人的事,女子只要做好贤妻良母就足够了.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自身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使女子智力的发展受到局限的桎梏.这些思想都是在儒家文化的气氛中形成的.所以,在古代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女子凤毛麟角,根本不能与男子相提并论,这都是儒家文化对女子聪敏才智的扼杀,在现代教育中,虽然早就摆脱的这样的现象,但是,现在许多女学生仍把学习上的阻碍认为是智力上与男子的差别,所以,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为她们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在智力的国度,与男子平分秋色.
3 儒家文化与现代学校体育
我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在这“六艺”中,尽管“射、御”二艺是专属今天体育类的教育,但是,在孔子时期,“射、御”也只是在礼仪范畴内的一种修养,隶属于道德的一种点缀罢了.而且,随着科举考试的深入,儒家更是倡导皓首穷经,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修为”.在当时看来,精神是凌驾于物质之上,生命只不过是心灵和道德的附属体而已.所以他们但求修身养性,净化心灵.忽略了强身健体的重要性.孟子曾说过:“养心莫过于寡语”,孔子的“杀身成仁”及一些成语“白面书生”、“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等等,无不将修心作为养德及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而且,将体形魁梧,身材健硕、皮肤黝黑的人视为粗人,看作是没有文化及道德素养的人.甚至将人体的大幅度动作称为不雅之举.尤其是在宋明理学兴起后,所谓:“半日静坐,半日读书”,读书人更是将“静”作为了读书养心,静修养精的一种经验和方法.虽然,静坐读书对记忆知识有一定的经验道理,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凸显出中国在当时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极其低,以至于对现如今的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仍存在着一定的阻碍.即便是解放后体育被视为必修课,但是,诸多学生仍改变不了静坐读书的思想,尤其是一些女同学,思想还是受到一些传统文化的冲击,羞于室外体育锻炼.甚至有些学生会认为体育锻炼会影响到文化课的学习.而且家长的思想也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故此也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增强了一道枷锁.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事业上的压力,家庭的负担,让更多的人都无暇顾及体育锻炼,从而导致身体健康程度欠佳,进而影响了工作,给家庭造成负担.所以,在教育普及的今天,如若学校不加强对体育的重视,学生阶段不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那么国民体育运动的总体水平很难提高.所以,现如今,对于教育来说,儒家文化给我们敲醒了警钟,为了学生的未来,同时也为了国家的未来,一定要重视体育教学,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大力提倡“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想观念.
4 儒家文化与现代学校美育
在儒家看来,道德才是政权得以长存,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一切均以道德为中心.所谓:“乐者,通伦理者也”,所以,在儒家文化中,即便在“六艺”中有“乐”之说,那也只不过是用来服务于道德罢了.所谓:“文以载道”,在儒家文化看来,文学的教育才是正道,因为,文学要服从于政治和道德,继而培育出的是官僚.所以对于美育教育也只是当时社会的附属品.“扬道德绝情欲”也是当时的主张,这样对于艺术来说,是绝对的限制,因为,艺术需要的不仅仅只有灵感还有情感,这正是儒家所反对的.并且,重道德,重人事,太过于理性化,这样严重的削弱了人的想象力,没有了想象哪来创作之源,更何谈精美绝伦的艺术.所以,中国的古代学校是不重视艺术美教育的.即便是在本世纪初蔡元培所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及后来改革开放大力提倡学校的美育,但是,对于现在的人们对美育仍认识不足,一些学生把美育作为升学的一种捷径,还有一些学校把美育作为提高专业文化课的一种精神刺激形式,在一些学校,美育可谓可有可无.但是,对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所以,要提高美育关键在于,学校的领导、教师及家长的思想转变.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精神文明建设,为了学生的未来,现代的学校一定要重视美育,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氛围和情感基调的校园中健康的成长.
5 儒家文化与现代学劳动教育
“劳动”不只是束缚于体力劳动,还有脑力劳动,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脑力劳动,但是又不能摆脱体力劳动,所以准确的说,劳动就是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起来.儒家教育从来都不提倡劳动教育,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所以读书人总是温文尔雅,衣冠楚楚,手脚不粘泥,毛孔不出汗.追求的是仕途,所以,在古代出现了类似范进的实例不胜枚举.即便是考不上一官半职,至少也得找个私塾教书.这种思想还桎梏着现在人的思想,一些家长认为学习就是为了摆脱体力劳动,而且一些家长一旦认为子女升学无望,就立刻辍学,认为既然做不了劳心者,就只能做个劳力者.这样严格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割裂开来.所以,随着现如今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注重共性和个性的结合,所谓,共性是构成社会的基础,而个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一个人的素质是由共性和个性组成的,尤其是当今社会,更应该将共性和个性有效的结合,使其达到和谐发展.
所以,综上所述,教育体制的改革,追求的素质教育,素质是通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来体现的.所以,对于儒家思想,我们要取其精华,注重道德品行和精神领域的教育.同时也要做好其他领域的全面培养.这样才能将传统文化继承并加以传颂.而且,为社会培养出新型的创新人才.
6 结束语
儒家文化虽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但其精髓确历久弥新、源远流长.为现代教育事业提供了丰富且宝贵的经验.虽然儒家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偏颇,但是,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或多或少而已.所以,我们要集儒家思想的精华,将其有效的置于教育事业中,更好的服务于教育事业,同时将传统的文化广为传承.
〔1〕林浩亮.传统儒家文化的现代教育演绎[J].教育评论,2008(04).
〔2〕刘秀岩,汝秀梅.儒家文化教育在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0).
〔3〕向春玲.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06).
〔4〕罗景旗,钟启顺.略谈儒家文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5).
〔5〕毕诚.儒家文化与礼仪教育[J].中国德育,2008(02).
〔6〕孙有祖.谈孔子及儒家文化[J].椰城,2008(10).
〔7〕王钧林.儒家文化:定位、定义与功用[J].孔子研究,2008(05).
〔8〕高媛.儒家文化对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影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03).
〔9〕王永利.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J].科技创新导报,2008(33).
〔10〕陈饶.传承儒家文化 充实青少年德育教育内涵[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02).
G40
A
1673-260X(2012)02-01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