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级日语教学中日本文化的导入

2012-08-15赵晓杰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能力

赵晓杰

初级日语教学中日本文化的导入

赵晓杰

摘 要:语言学家R.Lado曾说过,“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在进行日语教学时,教师不能仅仅重视学习者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需要渗透日本文化、日本人的习惯、思维方式等,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以达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初级日语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日本文化因素导入的重要性以及导入的方式与内容。

关键词:初级日语教学;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能力

赵晓杰/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日语系教师(辽宁大连116024)。

目前在初级日语教学过程中多数采用的授课模式为:当堂课的目标提示→导入→句型讲解→基础练习→应用练习→确认复习六个阶段,围绕着“基本文法知识点”进行讲授,这也是翻译法所体现的教学方式。但是随着国内日本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对日语人才的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探讨在初级日语教学中,以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日语人才为目标,如何有效进行日本文化的导入。

一、初级日语教学中日本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任何一门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是离不开孕育它的文化环境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而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能够架起一座交流的桥梁。因此,外语学习者不仅要掌握该语言的语法、词汇等知识,还必须了解反映该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并不是掌握了一门外语就可以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对于对方发出的信息也能够准确无误地接受并理解。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需要了解日语背后所蕴含的日本人的社会习惯、价值观等。如果只是单纯地去强调表达能力,而忽视了“文化能力”的话,那就会出现很多因不同文化而产生的摩擦。学习日语的过程,本身也是与不同的文化相遇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在国内学习日语的学习者来说,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在初级阶段,如何通过教室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对日语的兴趣爱好,增强语感,准确地运用日语,这就需要日语教师来研究解决如何导入日本文化这一项重要的课题。

二、初级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需注意的问题

对于国内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日语使用的环境有限,对于日本文化的认知往往来源于书籍、电视剧、电影、新闻报道等媒介,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会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因文化差异容易出现问题,这就对教师的知识范畴、授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在日语教育中谈及日本文化,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茶道、花道、歌舞伎等传统文化,或者是历史、文学、思想等方面,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问题,往往是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所以在初级阶段,就应开始注重一些日常文化的导入。还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导入的内容不宜喧宾夺主。初级日语阶段,教学目标是明确的,过度的引入文化内容,就会影响教学进度,所以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进行合理安排。

三、文化导入的内容

(一)导入的方式

目前所关于文化导入的研究很多,在具体的教学中相信很多教师也在尝试,但是如果不是有意识地、系统地进行组织的话,未必能够得到预期的效果。笔者通过国内多年的日语教学,进行了三种方式的尝试。一是通过教科书中的知识点,教师进行问答。二是利用教科书的场景进行表演。三是题目自拟,以小组为单位定期发表。前两种方式,主要是根据每课会话文中的知识点为中心进行的。第三种形式并不是为了特定的学习目标而设定的,而是要求学习者总结以前学过的所有知识或者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发表。

第一种方式,在进行教科书中的知识点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采用中日比较法进行对比,使学生意识到文化差异,避免误用引起的摩擦。

a.寒暄 “こんにちは”同一天第二次见面后还可以使用吗?

b.自我介绍 和第一次见面的交谈的时候,什么样的问题属于隐私问题,什么样的话题受到欢迎或者需要避开的呢?

c.邀请 当对方拒绝的时候,需要再邀请一次吗?比如“暇な時、遊びに来てください”当这样被邀请的时候,是否真的直接去对方家中拜访呢?

d.打电话 晚上几点打电话合适呢?当对方接电话后,自己需要首先说什么呢?

第二种方式,在教科书中,每课都会有一篇以日常生活为背景的会话。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影音内容,介绍其体现的日本文化,然后由学生根据场景设定,课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改编,上课时,由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表演之后,由老师进行点评总结。这种方式既可以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要点,也可以体验日语的实际运用场景,同时,教师对于容易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现场指导。

第三种方式可以由教师定题目也可以由学生拟题目。一周一次,一次1课时或者2课时。需要注意的是,涉及到的专业术语等新单词,就需要发表前进行提示,或者穿插解释。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图文解释等,笔者通过一学期的尝试,发现既可以调动学习者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资料搜索能力,又可以增加学习者对日本文化的兴趣,扩展知识面,增加课堂的活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有效地调控。各种不同的方法,量要适度,有重点,讲策略,有系统地进行导入。不能影响教学目标与教学进度的完成与进行。

(二)导入的内容

在初级阶段,日语学习者已经拥有基本的日语会话能力,但有时候表达的不够自然或者不够礼貌,无法完全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就会让对方产生“违和感”,甚至被对方误会,这样就会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产生摩擦。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这往往就是不了解日本文化产生的结果。

1.注意亲疏远近、内外关系。众所周知,日语从语体上可以分为简体、礼貌用语和敬语。除了词语本身的活用形式不同外,根据对象的不同,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对朋友家人等比较亲近的人说话时,相对直接;对关系较远的人时,就需要注意说话的技巧。比如说,根据在初级阶段学习的关于“邀请”的表达方式,以下说法是否合适呢?

田中同学和李同学是同学关系,李同学在路上偶遇田中同学,想邀请她去看电影。

李:田中さん!

田中:はい?

李:あのう、今晩、暇ですか。

田中:え?まあ……

李:じゃあ、いっしょに映画を見ませんか。

田中:…

以上表达方式如果从语法来看,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两个人是用非简体的表达方式,说明关系并不是非常的亲近,这种情况下,如何用“暇ですか”就显得不是很合适了,因为这个词是指“很闲,没有事情做吗?”,而在日本社会,忙碌是被认为是一种美德的,所以如果对象是朋友家人以外的话,听起来就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了。这时候就应该说“今晩空いていますか。”或者,“時間がありますか”。并且,“いっしょに映画を見ませんか”虽然表示邀请的意思,但是这个表达方式听起来是说话人已经决定要做什么事了,并不是把选择权交给对方,所以,有时候会让对方觉得有点强人所难。而“映画なんかどうですか”的表达方式就会更加贴切些。如果在询问前加上一句“もしよかったら”会更显得尊重对方。但这些表达方式所体现的日本文化,教科书中却很少进行解释。因此,教师在讲解时,需要结合其文化背景,使学习者了解其如何正确运用。

2.“察文化”。我们经常说,日本人说话很暧昧,很多话不完全说完,所以关于“句尾省略表达方式”的研究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日本人之间非常注重“察する”、“空気が読める”(察言观色)的能力。而这是需要观察说话人说话的时机、语调、表情以及周围的情况,来判断说话人的用意的。比如,某个深秋的早上,上课时,教室的窗户开着,非常的冷,日本的老师会对学生说:“今日は寒いですね。”其实,老师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把窗户关上,而学生的回答是:“ああ、全然寒くないですよ。”这种情况下老师也只能苦笑着直接询问学生是否可以把窗户关上了。如果是日本人会怎么做呢?

主人:お茶をお替えしましょうか。

お客さん:あっ、もうこんな時間になりました。つい長居してしまいました。そろそろおいとまします。

主人:まあ、いいじゃないですか。ゆっくりしていってください。

通过这个简短的对话可以看出,主人利用重新添茶的契机婉转的表达了想结束见面的意思,而客人的敏捷反应使对方的意图完美的达到。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主人的挽留只是客套话而已。

初级日语教学阶段,并不是单纯地进行词汇、文法等基础知识的灌输,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地导入日本文化,使学生通过教室里的学习活动,不断地培养对不同文化的感受性,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准确地运用表达方式,从而提高日常生活的交际能力。

[1]张韶岩.中日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户田一康.日本语达人之道[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久米昭元,长谷川典子.ケースで学ぶ異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 [M].东京:有斐阁选书,2011

[4]余建平.文化导入模式的日语教学策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5]松本久美子.初級日本語コースにおける異文化教育導入案 [J].长崎大学留学生中心纪要,1997

中图分类号:H36

B

1671-6531(2012)12-0088-02

:何 岩

猜你喜欢

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能力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探析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
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调查及能力提升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
提高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途径
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浅谈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中的文化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