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2012-08-15孔养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理念管理

孔养涛

(陕西教育学院 长安校区,陕西 西安 710061)

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孔养涛

(陕西教育学院 长安校区,陕西 西安 710061)

本文提出了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路,包括: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细节,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重视鼓励教育,树立学生学习积极性;转变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本文拟面对新时期的新局面,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提出相应的工作思路,推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人本理念;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也在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生数量已经突破700万,专任教师数量达134.31万,毛入学率已经创下26.5%的历史新高,专家预计202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按国际标准规定,毛入学率超过25%即代表该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名副其实的进入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1].伴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逐步推进,教育理念从“精英式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伴随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学生整体素质下滑、学生性格多元化、师生比不足、教学场地、实践场地、实验设备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正在越发严重的制约着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正确面对这些问题就成为发展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

1 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及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过于注重刚性管理模式,在对学生的管理中突出以制度约束、条例制约的方式纠正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但随着教育背景与社会发展情况的不断转变,传统的以制度约束为主的教育管理工作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高等教育迫切需要有新的管理理念融入进来.“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个体与集体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很多典籍中都有所提及.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其思想内涵是不一样的[2].但是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融入到现阶段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对于改变以往以制度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来说,无疑是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巨大进步.本文拟面对新时期的新局面,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提出相应的工作思路,推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2 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路

2.1 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公园中有很多植物,但不同植物之间的差别都很大,因为他们分别属于不同的科属,生长习性、花期、成熟期、环境要求各不相同,需要的是不同的栽培管理方式.高校中的学生也是一样,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经历、兴趣爱好、智商情商、个人理想各不相同,相互之间的差异很大,我们没有理由强求让这些原本就千差万别的学生一定要经过管理发展成一种类型,达到一样的效果[3].结果很明显,采用同样一种教学管理方式或者课堂教学方式,对于有的学生来说则很适应,但有的学生则感觉授课内容太简单,或者管理方式太粗放,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授课内容太复杂,或者管理方式太细致,无法接受,最终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收获,结果还让很多学生产生了明显的厌学倾向.因此,新时期的高等教育管理,应该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从课堂教学管理来讲,教师可以尝试分层教学,即在每一门课开学之前,教师先调查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能力、区分出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打乱传统自然班授课方式,改成“按课程分班”的方式.这样一来,每个教学班的学生水平就很相近,教师通过调整授课思路和内容,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取得成功,慢慢的就能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对学习也产生了兴趣.从学生的管理来讲也是一样,不同学生性格不同,有的学生外向,有的内向;有的直爽,有的委婉,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也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这样才能把工作真正做到学生的心里,比如,有的学生一直很内向,那么我们做工作就不能在直接,就应该以更加委婉的方式单独交流;有些学生则很开朗,善于言谈,那么教师则可以选择开诚布公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在不同学生类别上的划分也要有明显的区分,对于党员或者学生干部则要高标准、严要求;对于普通学生,要采取适合其学习与生活习惯的方式,适当降低要求,但却要更有针对性,解决学生的思想包袱.

2.2 关注学生细节,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表现,而且往往是这些表现,最终将成为决定学生成长的关键.但是在现阶段我们的很多高校中,教师都没有充分的重视对于学生的这些细节方面表现的关注,往往导致学生心理受挫,各方面表现不积极,而且还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比如有些学生不愿意同辅导员对话,平时见了辅导员都躲着走,很多辅导员可能就会认为,学生就是这种性格,不爱说话.其实,学生很可能就是心理方面有某些阴影,很自卑,或者因为外表,或者因为家庭,或者因为学习等等,而如果辅导员可以及时的关注,并与学生做积极的沟通,也许就可以将学生心中的问题解决,这样学生也会感觉自己和辅导员的关系拉近了;课堂上也是一样的,很多教师只管授课,学生听不听,听的怎么样那是学生的事,与自己无关.一方面这是一种责任心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也是教学方法不科学的问题.其实,学生在课堂上是一个可变的,有生命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包括表情的、神态的、甚至动作的、延伸的,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动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进行重组与调控,以便及时改变策略,生成真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4].比如有的学生听完课后一脸迷茫,有的学生听完后总是可以会意的点头,有的抓耳挠腮,有的表情凝重等等,这些看似不重要的表情,其实很可以反应学生听课的进展,如果我们可以有效的把握这些课堂上的变化,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完全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2.3 重视鼓励教育,树立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基本都喜欢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赞美和鼓励.当他们受到老师的肯定时,就会在情绪上得到满足,在心理上产生快感,在精神上受到激励,能产生一种自我优越感.这样,积极的内心体验就会逐步丰富和加深,从而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产生再进一步获得教师青睐的欲望[5].但在很多教师眼中则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学生做的好的就不用再说了,关键是要让学生把做的不好的纠正和改进,于是专挑学生的毛病.我们并不能说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很多学生的确也是有很多毛病,但如果教师一味的就是批评,部分学习也许能接受,但还有很多学校性格非常敏感、自卑,教师越批评,他就越找不到自信,反而影响了成绩.因此,教师都是不能一味的坚持通过一种单纯“严厉”的管理方式,甚至就是一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坚持这种“有教则无类”的思想,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同样的一种效果.总体来说,教师适时的给与学生肯定和鼓励,可以在精神上让学生感觉到一种支持,这是一种精神动力.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从内心深处来说,都有渴望得到赞美的潜意识,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赞美学生、鼓励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断的树立自信心,让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拉近.师生关系近了,沟通多了,交流多了,知识在师生之间的传递也就更加顺畅了,高效课堂必然就有了构建的基础.而且这给于学生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对于未来情绪和人格的完善都大有裨益.

2.4 转变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教育背景的不断转变,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使得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人性化管理的模式已经逐步的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并正在逐步的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6].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推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摈弃过去单独以提高成绩为目的开展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趋势.在这种教育转变中,有一种教育理念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给于加强,那就是教育的方式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结果的评价、学生思想行为的管理等等,都要融入如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理念.比如,以往很多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时,就是围绕教学大纲开展,而其实一门课给不同专业开设,不同专业的专业知识背景、专业发展需求是不同的,那么教室就应该结合不同专业的发展需求来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思路,考虑到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等;另外,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兼顾,尝试使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不但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而且还锻炼了信息资源搜集、统计分析、集体协作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包括学习成绩、情感等个性品质的发展).

3 结语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而大学生做为未来国家发展的最主要人才资源,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高,强烈的成长欲望与个体心理发展不成熟的矛盾决定了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最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压力,而产生很多不适应的表现[7].另外,我们的高等教育目前自身发展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学生数量增长过快,就业竞争压力过大,师生比失调,教育功利化等问题.同时,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协调和完善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融入更多人本化的理念加快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因此,人本理念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融入已经超越了高校自身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是已经上升为全社会的需求,上升为国家发展的需求,需要家庭、学校、学生个人、以及全社会都给于更多的关注,最终推进人本理念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1〕付静.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J].才智,2011(9).

〔2〕杨大成,朱启满.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J].中国集体经济,2011(24).

〔3〕李玲.以人为本,注重差异[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10).

〔4〕郑菁.课堂教学的“动态调控”[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0(3).

〔5〕王素丽.赏识:在平时教学中多赞美学生[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

〔6〕黄百顺,刘军号.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J].文教资料,2011(11).

〔7〕孟凡志.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J].成功(教育),2011(16).

G471

A

1673-260X(2012)06-0201-02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理念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