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按摩在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中的应用
2012-08-15林楠楠
林楠楠
(东北石油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大庆 163318)
运动按摩在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中的应用
林楠楠
(东北石油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大庆 163318)
运动按摩是以调整和保护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激发运动员潜在体能,达到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科学手段[1].竞技健美操这一运动对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及研究,论证了运动按摩对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训练效果的改善及运动成绩的提高的作用.
运动按摩;青少年;竞技健美操
1 前言
随着竞技健美操运动的蓬勃发展,竞技健美操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同时该项目的高强度、快节奏、大运动量对于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的青少年运动员来说,在训练及比赛中的身心压力巨大[2].长此以往很可能影响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竞赛成绩,甚至造成身心疾病.运动按摩是以调整和保护青少年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激发运动员潜在体能,有效调节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状态,达到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科学手段.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数据库查阅有关运动按摩及竞技健美操训练方面的论文30余篇,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 逻辑分析法
本文研究过程中,通过文献资料及观察所得结果综合运用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结合本人个人经验及体会得出分析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运动按摩在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中的作用
运动按摩是以调整和保护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激发运动员潜在体能,达到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科学手段.在竞技健美操运动中,排除场馆,音乐等因素外,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有运动员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运动按摩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起到改善和提高作用,
3.1.1 在运动前进行运动按摩,刺激人体体表部位或穴位提高或改善人体生理功能,可以增强韧带的柔韧性和加大关节的活动范围,使韧带及肌肉的拉伸及关节的活动范围程度大于运动员自我拉伸的程度,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节约运动员的体能,防止运动员在热身期间耗费体能过多,并还可以增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灵敏性,促使运动员身体机能尽早进入工作状态,神经亢奋,对于过度紧张的运动员可以通过按摩调节神经兴奋程度,使运动员镇定,有助于运动员正常或超常水平发挥.
3.1.2 由于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功能方式以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为主,所以在运动中乳酸大量堆积,在运动后对运动员充分的按摩可加速疲劳肌肉中乳酸的代谢排出,达到帮助青少年运动员尽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同时有助于减轻肌肉酸痛、防治疾病和暂时提高运动员免疫力等功效,而针对有伤病的运动员还可以通过运动按摩达到促进伤病恢复,缓解疼痛的作用,对体育运动都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运动竞赛不仅是运动员之间机能和技巧的较量,而且也是运动员心理能力的交锋.临赛前或比赛较长时间后,由于运动员强烈的竞争心理和激烈竞赛导致体能大量消耗,运动能力下降.赛前的环境刺激也会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扩散和抑制扩散,使中枢神经的控制协调能力下降.此时运动员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异常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对比赛不利,应予以调整.本人通过对按摩机理的探讨,结合赛前准备按摩、赛中调节按摩和赛后恢复按摩的反复实践,证明采用有效的按摩方法是调节赛前异常心态和提高竞赛中人体生理功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3.2 运动按摩针对于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作用的生理机制
3.2.1 从中医学理论角度来说中医按摩疗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颇有特色,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保健和康复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中医学理论认为,按摩具有调理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利关节,改善血液、皮肤和肌肉的生理变化等作用.
3.2.2 从西医学理论角度来说,运动按摩是一种良好的物理刺激,运用不同手法作用于机体,以提高身体机能,按摩作用于皮肤和肌肉,使皮肤和肌肉中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提高了能源物质和氧的含量,同时加速了疲劳肌肉中乳酸的排除,减轻、消除身体的疲劳.同时有关实验证明:对人体进行按摩能暂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是消除疲劳和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合理的按摩对身体各系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2.3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按摩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尤其是大脑的调节支配机能,对神经系统可起兴奋和抑制作用,可以提高人体运动感知的敏锐性和内在表象的清晰度,稳定情绪,克服消极心理状态.改善运动员动作反应和自控能力,形成积极心理状态,提高运动效能.实践表明,按摩有利于调节人的身心潜在能力,可让运动员摒弃潜存的闲思杂虑,使寓于身体的心理活动获得具体的理疗,有利于运动员从身心结合的角度适应比赛要求.
4 建议与方法
建议将青少年竞技健美操项目的运动按摩分为运动前和运动后两部分,然后根据不同的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按摩,以达到预期目的,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及体能的快速回复和疲劳的快速消除.
4.1 运动前运动按摩
4.1.1 训练前运动按摩
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训练的能力,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利于预防疾病,促进人体各系统的器官都动员起来,这时可以用较重而快速推和按的手法,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提高皮肤温度,增强肌肉和关节活动功能,以适应即将参加的运动训练.在具体操作上,必须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以及运动员的个体特点进行.由于竞技健美操运动是消耗能量较大的运动,因此可以采用运动前按摩的方法,来代替需要消耗部分能量的准备活动,这就为运动提供了更多的能量.操作方法:坐位(屈膝屈髋各90度),用手先对大腿前面的,侧面的和后面的肌群自远而近地施行揉捏按摩.此后,再对小腿的肌群和跟腱进行揉捏,约需10分钟.可在运动之前进行.训练前的按摩运动员可以相互进行,也可以自我按摩.充分的运动前按摩对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成绩是重要的,尤其是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的多发部位.对这些部位的按摩,对于预防运动性伤病具有积极的意义.赛前按摩通常是在比赛前15-30分钟完成.
4.1.2 赛前焦躁反应的按摩
由于青少年运动员心智发育尚不完善,心理不够成熟,抗压能力较差,而且竞技健美操运动比较激烈,动作幅度比较大,变换节奏快,所以竞赛前,青少年运动员容易过分紧张,晚上不易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易醒,或噩梦不安等,影响运动员的睡眠休息.由于夜里休息不好,白天会出现精神不振,烦躁不安,食欲不佳等症状.这将影响运动员参加竞赛时所必须的良好竞技状态.出现这种情况时,就应该进行镇静安眠的按摩.此类运动感员除用上法按摩之外,还要按摩气冲穴,掐、揉神门穴,掐行间穴等.用力都不要过重,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度.通常要进行2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在赛前状态,运动员在起赛前过度兴奋,坐立不安,情绪激动,脉搏升高,呼吸急促,甚至出现多尿,运动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也受到不良影响,其结果是妨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充分发挥.对于青少年运动员应在按摩的同时与其在语言上交流沟通,帮助其缓解压力,为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按摩.
4.1.3 赛前冷淡反应的按摩(赛前抑郁)
运动员在比赛前出现情绪低落,抑郁不振,四肢疲乏无力,自感动作别扭,无劲,活动不开,脉搏缓慢,出现这样的症状必会导致运动员运动成绩不理想,可在准备活动后,先用重推和按摩3~4次后,接着做1分钟左右的重手法揉捏,然后再做切击,轻拍等兴奋性手法.按摩后再做专项准备活动.不能发挥平时的运动成绩.此时要进行按摩,主要采用点揉风池、太阳、内关等穴位,采用手法较重,频率较快接触面积小的局部按摩.强烈刺激运动员的神经系统,使运动员自感神经振奋,头脑清醒,体力充沛.在运动场上竞赛时,能够充分表现出他最佳竞技水平.
4.2 运动后运动按摩
运动后的按摩,也叫恢复按摩,一般在训练的结束部分或比赛后进行,也可在洗澡后或晚上睡前进行.当运动员十分疲劳时,需让运动员休息2~3小时后再进行按摩.在按摩时,关节和躯干部以揉为主,四肢肌肉以揉捏为主.先按摩大肌肉,然后按摩小肌肉;一侧按摩后,再按摩另一侧.臀部、大腿后侧等肌肉丰厚的部位,可用重力按压,使肌肉放松,消除疲劳.在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足三里、昆仑、三阴交、风池、太阳、大椎、内关、肾俞、内外膝眼等穴位处点穴也有助于消除疲劳,减轻肌肉的酸痛反应.搓、抖动、叩打等按摩手法,也有助于放松肌肉,消除疲劳.一般在晚上睡前进行全身按摩,按摩时间需0.5~l小时,肌肉酸痛部位按摩时间可长些[3].
4.3 注意事项
4.3.1 按摩时要严肃,认真,手要保持清洁,指甲剪短,手上不带金属物.
4.3.2 为了保证按摩的顺利进行,按摩者和被按摩者姿势要适宜,被按摩者肌肉要全身放松.
4.3.3 按摩的方向,一般沿着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的方向进行,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5 结论
本文通过了对运动按摩在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同时针对运动前、后的情况提出了运动按摩的方法和手段.实践表明,针对青少年运动员采用运动按摩的手段,可以达到调节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状态,提高神经兴奋性,减轻赛前心理压力、增强人体机能,促进机能的恢复、预防伤病和提高免疫力都有显著的效果.且运动按摩具有操作简便,易行,不拘场所,便于接受,见效迅速等优点.特别是针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运动按摩,还可以使其感到人文的关怀,是消除比赛紧张情绪的最佳途径之一.教练员和运动员只要合理的运用以上方法对提高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防止运动损伤都有重要的意义.
〔1〕林新利.按摩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1(6).
〔2〕钟进,吴洁.健美操踝关节损伤及防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0(1).
〔3〕刘玉超,严隽陶,房敏,方磊.推拿中的主动运动[J].按摩与导引,2007,8(23).
〔4〕曾播思.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1).
G831.3
A
1673-260X(2012)06-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