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探析

2012-08-15朱妍妍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文化校园

朱妍妍

(安徽农业大学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36)

我国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探析

朱妍妍

(安徽农业大学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36)

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体育文化属于重要的组成内容,它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起到思维创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的教育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在体育文化的价值观、内容形式上的选择、参与主体的目标取向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用创新的思维、先进的理念去指导我国在新时期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具有的特色,为培养出符合新大纲要求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起到独具特色的教育作用.

大学;体育文化;建设发展;探析

1 引言

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中,大学建设已经成为标志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发展高水平大学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国家高等教育更好的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优秀的大学建设不仅是需要有丰硕的科研成果及坚实的物质技术条件等基础硬指标,还应建设与之相匹配的校园文化.健康、积极的大学校园文化能够为自然学术的发展、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保障[1].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体育文化属于重要的组成内容,它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起到思维创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的教育作用.本文从我国当前大学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体育参与主体们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的价值观及取向,结合新时期新理念的创新应用把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从教育发展的全局出发考虑,思考我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思路和方向.

2 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现状

2.1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缺乏文化底蕴

目前,我国大学在学校的教学实施和管理过程中,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知识的讲授以及专项技术技能方面的训练得到相当的重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缜密,但却减少了对人文知识的教学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培养.大学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强调基础研究的专业科学技术文化上,形成了大学校园的主流文化,而其它社会学科文化,比如艺术、体育等文化则不被重视,成为了学校的小学科、末流学科文化,面临着学时数减少,课程内容的压缩等退步的境地.这对我们培养优秀的传统大学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极为不利的[2].体育理论在体育教学的工程中承担着引导的重要作用,但当前大部分高校的体育理论课程内容严重匮乏,实践技术的课时比重占绝大部分,而体育理论知识的课程安排只能流于形式,因为学校的知识技能教学安排场地已几乎饱和.学校里平时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基本与体育没什么关系,学生对于体育人文历史方面、如何制定平时参加体育运动训练的计划与体育健康自我评价、运动损伤的预防和保健等方面的了解相当短缺,基本没有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及锻炼手段.在目前这种环境下,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渴望的程度和锻炼目的必然受到不利因素的干扰,阻碍了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度,没有让广大学生从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得到知识的营养和受益.大学体育文化也没有发挥出其在对人的素质教育方面的强大优势和潜力,导致阻碍了当代大学精神的发展和传承.

2.2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投入失位、硬件设施保障不足

我国大学在对教育的投入上,重点几乎都是放在了学校的自然基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上,不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校园整体规划布局上.例如,学科资料的建设体系中,在学校图书馆里大部分的书籍都属于自然学科基础门类,而与人文社科方面及体育相关的资料却相对较少,大多数还是很早前的旧资料.学校的整体建筑与规划设计上也都是以中规中距的风格为主,缺少创新的人文精神与美的气质.而大学内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更是严重不足,人均的体育活动面积极其缺少.好的大学有会有一、二个体育馆,两、三个标准的田径场,但绝大多数都缺少体育锻炼场所.而发达国家的大学在体育设施投入上是我们没法比较的,它们学校有着充裕的场地设施,这对培养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他们的大学体育文化建设开展很好,形成了良性循环机制,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体育人才,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就是很好的例证.美国各所大学为职业联赛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高材生,他们不仅在体育方面优秀而且还有着其它方面专业的知识技能.而我们的大学还在为在什么地方修建体育场地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大学理应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非营利单位,建设体育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这迫切需要我们国家政府部门的大力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现在大学突出的体育教育发展的矛盾,培养起适宜当代大学发展的创新精神的体育文化.

2.3 校园体育文化组织建设缺少规范性

我们国家的大学体育文化的组织形式主义大都是以大学体育社团为基础.大学生是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参与主体,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开展主要是以各个体育社团、协会组织的不同体育活动、趣味竞赛、社区指导为主要内容.目前,现阶段国内大部分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成立程序都是十分简单的,学生自觉发起成立各种体育社团,到学校的主管相关单位申请注册即可,一般主管部门是团委、学生处等学校处级单位,基本不需要通过学校委员会的讨论.因为学校在社团方面的投入管理是非常少的,不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管理层面的规章制度.所以成立的社团相关规章制度都不是非常健全,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先天不足,造成了以后社团活动开展的困难,指导教师的缺失,活动举办的规模层次,宣传力度,活动开展的前期调查,活动影响力的意义等缺少足够的重视和开展,这些都缺少统一的要求[3].

2.4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缺乏保障机制

从大学本身学科设置上来看,学校政策和师资比重都是向自然学科倾斜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发展自然在这些方面上受到了发展的瓶颈.各个学校的领导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认识差异以及热情差异,重视的程度就各有不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扶持就会有所缺失.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的领导,会积极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来鼓励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加大体育锻炼场地及场馆的保障力度,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群体竞赛,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文化建设中来,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风气和工作作风.而如果当下任领导的管理理念与前任具有较大差异或喜好不同时,便会阻碍校园体育文化的正常建设,或减少对其的投入支持甚至弃而不用,这直接会导致前面的成果努力全白费.也就是说,如果学校在没有成文的相关规定和制度的保障下,学校领导制定决策的随意性往往很大,不能巩固和发展前任领导创造的工作成果,继续健康发展下去.这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不利的一面,也是从根本上影响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的途径选择

3.1 校园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取向

3.1.1 规范性.校园体育文化其实应属于集体性文化,它依赖于集体的共建,同时又反作用于个体,使个体行为被集体行为同化,以形成个体的行为习惯,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产生积极的作用,起到“规范”和“引导”的作用,这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个体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也就形成了集体方面的体育文化建设的丰硕成就.

3.1.2 文化性.文明滋养着体育建设,体育进而促进文明发展.校园体育文化除了对大学生个体思想及身体有着良好深远的教育意义外,还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传播,对社会、学校、社区体育以及大众群体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氛围产生直接的作用,并且以个体的体育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为媒介在社会上传播,终其一生.校园体育文化有着丰富精彩的内容及独特的影响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们的身体发展、言行举止,而且能培养其身心的全面发展,提高自己遇到困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通过校园体育文化的集体性强、互动性紧密的特点,起到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其课余文化生活,贯彻积极的思想,杜绝沉迷网络游戏,预防不良行为嗜好[4].

3.1.3 健康性.学生参与运动是体育的本质特点,健康理念是学生参与运动的主要目的,学生在身体运动的体验过程中,实现了校园体育促进学生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本质要求.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注重健康价值取向,健康性作为校园体育文化价值体现,使学生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仅能掌握专业的技术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而且还能通过体育锻炼来达到强健其体魄,提高其身体的健康水平,这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3.1.4 娱乐性.通过参与体育娱乐活动以及体育游戏过程中,学生身体以及精神上都得到了锻炼和满足、陶冶,消除了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上承受的紧张和心理压力,这体现出了体育的娱乐价值.参与体育活动的主旨是快乐、放松、高兴,大学生在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应当感受到这些情绪.愈乐于教,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而体育文化活动正是具有这样的独特特点,精彩高超的体育技能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投入其中感受快乐和放松的氛围.

3.2 校园体育文化的组织形式发展

目前,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仍是学校体育文化开展的基础重点,国内大数的高校体育教学,仍以施行必修课为主(一、二年级),选项课为辅(三、四年级).体育课程的设置限制了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来选择课程的自由.体育上课时间目前仍没有完全自由放开,教师仍然固定任课,这造成学生失去了自主选课、时间、地点的自由,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消极情绪.课余体育锻炼仍然处于放羊的状态,学校没有制定出调动学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课余体育锻炼效果没有与体育课程的进修、学分的获得之间挂钩评价.课余训练与竞赛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没有纳入到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当中,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体育建设还是以传统的体育教学为主,没有发挥体育赛事具有的巨大凝聚力、号召力来调动学生投入体育锻炼的兴趣.课余训练仍然是压在体育教师身上的义务责任,没有规章制度制度化,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从一定程度上讲,也制约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3.3 校园体育文化参与主体的目标取向

我国目前学校体育文化倡导以教师为主体的终身教育,应该向学生为主体的终身学习观念转变.前者产生的影响就是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被动锻炼”,学生自己没有认识到体育活动会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积极影响.学生对于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各类竞技比赛的积极性不高.受经济条件的影响,没有收入的学生大都不愿支出额外的体育锻炼消费,其主动锻炼的意识不强,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因素;而后者则影响学生建立“主动锻炼”的认知观,从而能够积极地快乐的加入到学校各种体育活动当中.各个学校体育社团、协会组织应建立起完备的组织规章制度,经常性地举行各种趣味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当中来,活动竞赛的经费来源应以个人消费为主,引导学生建立身体健康消费的先进生活观念.

4 结束语

体育文化的存在体现了人们对其精神及物质更高需求上的要求,体育不仅是简单的身体锻炼活动,更是人们精神得到陶冶和升华的有效方法.体育不仅具有锻炼性、娱乐性、教育性、更具有文化属性,使人们既能观赏又能参与,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5].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助推的作用.正确认识和理解当代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价值观和取向,对有力的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能够产生积极的有利作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统一平衡的,体育与文化也应一样,体格的强迫与人格的完美是人需不断去完善和进步的.大学校园的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创新精神氛围深深地影响着当代新时期大学生的成长,教师与学生通过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即增加了双方沟通和了解,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又实现了学生早早的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培养其艰苦朴素个性、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其冷静思维、尊重客观事物规律、坚持真理的精神风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培养出适合新时期社会的合格人才.所以,可以说是在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体育实实在在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在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能够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作用.

〔1〕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3.

〔2〕李真真,邓光庆.当代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和特征[J].辽宁体育科技,2005(8):13-14.

〔3〕胡斌.信息化与体育文化建设[J].广东体育学院学报双月刊,2004(4):45-46.

〔4〕赵夏娣.中日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2(4):96-98.

〔5〕刘铮,滕炜莹.论校园体育文化[J].体育文史,2001(4):43-44.

G807

A

1673-260X(2012)06-0046-03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校园文化校园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