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速记创始人:蔡锡勇

2012-08-15湖北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陈元芳

财会通讯 2012年1期
关键词:簿记连环学堂

湖北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陈元芳

一、个人生平简介

蔡锡勇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出生于早年离闽经商客居广州的一个殷富家庭,1864年(同治三年),考入当年创办的广东同文馆,成为我国第一批正规学习近代外语的汉人子弟。1867年广东同文馆毕业并赴京应试,以考试成绩第一名获授监生称号,并准许充任翻译官差使,成为我国第一位由官方批准任命的翻译官。1872年被选送免试入扩充后的同文馆深造,1874年以各科俱列优等毕业,获清末废科举以前的第一名“洋状元”。这一经历,按照当时的学历与深造课目的考试成绩,相当于现代高等学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

1875年(光绪元年)清政府开始对外派出使节,蔡氏以最佳英语翻译官随陈兰彬(字荔秋,1816~1894年)出使美国,任驻美使馆翻译,开始了长达9年外交官的职业生涯。不久,以成绩突出,升任候选通判衔参赞。期间,先后随使秘鲁、西班牙等国,学习和掌握了当时流行于美国社会的凌士礼(Lindsley)英文速记,并因解答某一世界数学难题而被哈佛大学授予博士学位。1884年回国丁忧,结束了海外漂泊的外交官生活。

1885年,被两广总督张之洞延揽入幕,任洋务局委员,派充广东洋务局总办,负责办理交涉事务,开设银元局、枪炮厂、水陆师学堂以及制造兵轮等事,开始了其长达13年的幕府生涯。1890年由张之洞调任湖北铁政局总办,先后筹办湖北炼铁厂、枪炮厂、银元局、织布局、纺纱局和缫丝局。

1893年,蔡氏为当时我国仅有的一位学贯中西、精通外语,于数理化等自然科学有浓厚造诣,且在西方国家做过多年职业外交官,熟谙西方政治社会情况,被任命为以“能察临国之政,能殊方之学”的高级人才为目标的近代高校——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校长(时称“总办”),成为我国近代高校校长第一人。

1896年,撰写成我国第一本采用速记符号式汉语拼音文字方案《传音快字》在武昌出版(后于1956年9月由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并用于自强学堂教学,为日后中文速记投入使用奠定了基础。同年,兼任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以培养新指挥官为主的武备学堂校长(时称“总办”)。

1897年11月,蔡氏在大冶视察后,从汉口渡江赶赴武昌参加武备学堂开学典礼,“不意船至中流,陡起大风,几将覆溺”,救起后得“类中风之症”,但仍“力疾总理各局厂事务……,不遗余力”,终因“百务从集,劳瘁过甚旧疾复发”,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2月猝患脑溢血不治而亡,享年51岁。一代大儒英年早逝,给中国会计界留下多少遗憾与不幸!

2001年,被列入19位世纪中国会计人物收录于《中国会计的世纪决算(世纪凭证——人物)》(王建忠,《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1期),排第1位。

二、《连环账谱》及其理论贡献

蔡氏出使期间,以其坚实的外文根底,一直与洋人打交道,接触西洋文化的机会颇多,特别是对当时在西方已普遍推行的借贷复式记账法极为推崇,于是萌发向国人介绍与推广这种先进记账方法的念头。他从钻研到执笔,数经寒暑,终于写成《连环账谱》一书,但在生时未能将其付梓。之后,其子蔡璋赴日本考察对该书进行增补后与兄弟蔡琦一道对全书加以校订,《连环账谱》才得以在1905年由湖北官书局出版发行。

1993年,杨时展教授将该书与谢霖与孟森先生合著《银行簿记学》(1907年)、杨汝梅(众先)先生著《无形资产论》(1936年)一并选入其主编的《中华会计思想宝库》第1辑,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重印。百余年后的2009年,立信会计出版社将其列入“会计经典丛书”再次印刷发行。2001年,该书作为20世纪12部中国会计名著被收录于《中国会计的世纪决算(世纪凭证——著作)》(王建忠,《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1期),排第2位。可见其学术价值及在会计学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全书分上下两篇、共设3例、5部分、13卷。上篇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平江吴绩凝所作《连环账谱序》和《连环账凡例》;第2部分(共5卷)设例1,以“陈李号”所办工厂2~5月的经济业务为例,用60笔业务介绍簿记记录处理方法,研究工厂账目的处理方法,说明复式簿记记账原理;再通过流水簿、汇清簿、总账簿,研究复式簿记的账簿设置,并结合中式簿记实际进行比较研究,研究“期票表”与“汇票表”的编制,阐明如何依据两表进行银钱清算。即卷1设题60则,卷2流水簿,卷3汇清簿,卷4总清簿(附总结单),卷5期票表、汇票表。下篇分为3部分,除最后第5部分为花县汤金铸所作《连环账谱跋》和蔡璋所作《连环账谱后述》外,第3部分(共4卷)设例2,第四部分(共3卷、附2卷、3表)设例3,两例均为某一经营棉花、棉纱、棉布的商号正月至3月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通过流水簿、银钱簿(钱款杂用簿)、汇清簿、总账簿、汇票表、期票表和薪水表等,继续说明复式记账原理,并阐明“多种日记账”核算形式。第3部分依次是卷1流水簿,卷2银钱簿,卷3汇清簿,卷4总账簿(附总结单);第4部分包括卷1流水簿,卷2银款簿,附上卷银款杂用簿,卷3总账簿(附总结单),汇票表、期票表和薪水表。

该书对会计理论的主要贡献,一是以改良中式簿记为出发点,建立了中西结合、适用于中国工商企业的“原始凭证(票据、货单)——备忘录(买货单、卖货簿)——日记账(汇清簿)——分类账(总账簿)——试算表(总结单)”的账簿组织系统。二是立足西为中用,将西式簿记原理与中国固有复式簿记相结合,用国人熟悉、易于理解接受的“有该(收)必有存(付),该(收)存(付)必相等”,解释西式簿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三是定期编制“有该必有存、存该必相等”的“总结单”,并用“资产负债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编制原理进行解释。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连环账法选用的记账符号是“存(付)/该(收)”,而非“借/贷”,这本来就是中式簿记传统“龙门账法”中“进、缴、存、该”的用语,不仅对国人理解上没有心理障碍,讲解起来也颇为顺当;而且对促进“独上高楼”晦涩难懂的借贷记账法,向中国化、大众化的普通商业语言转化,起到了示范作用;对改良中式簿记的基本观点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对后人探索创造增减记账法、出入记账法与中国流复式簿记发挥了重要的引领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连环账谱》可称为改良中式簿记及会计改革的先声。

尽管《连环账谱》“设例详备而释理不足”,且出版后也未曾在实业界产生影响(潘序伦,1941)。但它的刊印是中国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开创了中国会计专著撰写与出版之先河,从根本上改写了中国几千年来,会计无专书、专文问世的历史,是国人用中文介绍西方借贷复式记账法的第一部会计著作,也是一位非会计学者编撰的第一部会计著作,给沉寂几千年的中国会计之海荡起层层漪涟,为后世的中式簿记改良与改革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对此,杨时展教授称:“蔡锡勇的《连环账谱》,为中国之有会计学术著作,破了天荒!……如果说,帕乔利的书使帕乔利成为目前世界公认的会计学的鼻祖,则蔡、谢两位的书当然也使他们成为我国会计学术的鼻祖。”郭道扬教授评价道:“《连环账谱》是中国第一部研究西式复式簿记的专著,作者是引进西式簿记改良中式簿记的先导者。……在改良中式簿记发展史上具有首创性,是改良中式簿记的先行者,……对推动中国近代簿记或会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其后改良中式簿记运动的发起产生了直接影响。”

三、洋务实业与高等教育的主要贡献

1860年(咸丰九年)后,清朝统治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他们在与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这部分人就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从事一系列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的洋务活动。时任两广总督、后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致力推行中国后期洋务新政,力主改造旧式书院、创办新式学堂、改革军政与振兴实业。

从1885年开始,蔡氏被张之洞延揽入幕后的13年,他和张的关系,有如CEO和董事长一般。在张的领导下,他直接参与湖广地区洋务实业和近代高等教育的组织与实施活动。

张之洞调武汉任湖广总督,蔡氏随任洋务局委员、湖北铁政局总办,督率购机设厂、采铁开煤等事宜。之后,又受命筹建湖北枪炮厂(即汉阳兵工厂),两年后落成。他还参与张在武汉兴办的湖北织布官局、湖北纺织官局、湖北缫丝官局、湖北制麻官局等创建工作,并兼任湖北织布官局总办。通过几年艰苦奋斗,终于在湖北建立起包括冶金、矿业、军工、纺织等行业的近代大工业体系,从而使武汉一跃成为晚清全国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

蔡锡勇一贯清廉公正,作风严谨,在中外员工中素有良好声誉。他是官至“二品顶戴”的道员大臣,又是统管华中地区财政大权的江汉关监督及数所近代大型企业总办,却始终清廉自守,不为私利所动,这在腐败成风的清王朝官吏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蔡又是张之洞督办教育的得力助手。他直接参与创办的有两湖书院、自强学堂、算学学堂、工艺学堂、武备学堂、矿业学堂、工业学堂、铁路学堂等,其中自强学堂更是倾注了他的大量心血。

蔡氏自担任自强学堂总办(校长)后,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重订学堂章程,率先实行分科教学,内设置方言、格致(近代物理)、算学、商务4门。1896年,又进行了重大改革,强化外语人才培养,开设英德法日俄等外语;改格致门为化学门,开创自然科学专门教育。值得一提的是,自强学堂还提出格致一门“须兼通声学、电学、光学等事”,其对近代科学之崇尚,实属近代官僚少有。此外,学堂还增设翻译出版机构,探索产学结合之路,提高办学效益。

自强学堂的办学方法和成绩,在当时就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著名的湖南东山精舍,即“仿湖北自强学堂成法”而建。著名维新人士李瑞棻(1833~1907年,字苾园,清朝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著名维新派大臣)在《请推广学校折》中认为自强学堂与各同文馆、实学馆、水师武备学堂一样“皆合中外学术相与教习,所在皆有”,尤其对自强学堂率先实行分科教学倍加赞赏。著名维新人士梁启超在其著作中也多次提到自强学堂,对这类新式学堂寄予殷切厚望。

蔡锡勇,曾创造过我国近代史上“十个第一”、“赏二品顶戴”、身后被朝廷追赠“内阁大学士”、1917年民国政府追授“有功艺林”匾额的一代大儒(葛继圣,1999),为中华民族的外交、洋务、速记、会计及近代高等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的英名和《连环账谱》将永远镌刻在会计学人心中。

[1]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人物》(上),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汪一凡:《蔡锡勇的〈连环账谱〉》,《中国会计报》2009年第8期。

[3]王碧滢:《老武大的外籍教师》,《武汉大学校报网络版》第1088期第4版。

[4]蔡锡勇:《连环账谱》,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年版。

[5]汪一凡:《蔡锡勇剪影》,《新理财》2007年第9期。

[6]黄维政、蔡锡勇:《志操廉正的洋务总管》,《中国会计报》2009年第7期。

[7]葛继圣:《蔡锡勇在中国近代史上的10个第1》,《珞珈》1999年第10期。

[8]潘序伦:《论连环账谱》,《立信会计月报》1941年第3期。

[9]温庆友:《蔡锡勇从未出使日本》,http://wq0768.blog.sohu.com.

猜你喜欢

簿记连环学堂
什么是簿记建档
五连环(三)
恼人的连环信
三连环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法国紧急搜捕连环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