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发展下山西省农产品流通渠道发展探讨
2012-08-15李耀东
李耀东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经济转型发展下山西省农产品流通渠道发展探讨
李耀东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山西省目前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过去政府过多关注农产品的生产,但实际上,农产品的流通同样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省农产品的流通现状,然后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我省实际提出一些优化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流通效率的建议措施.
山西;农产品;流通渠道
山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特别是煤炭和重工业,结果是山西产业结构单一,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政府近几年提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其中就涉及到如何发展农业.本文主要从流通渠道角度进行探讨,通过全面梳理山西省农产品流通现状,找出制约农产品流通的问题所在,最后提出了一些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建议和措施.
1 山西省农产品流通现状
农产品流通是指农产品从农业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过程.对我省来说,农产品由田间地头到消费者的餐桌大概需要以下几步:先由大量的、分散的农户通过农村经纪人运送到一级批发商或者代理商手中,然后一级批发商或者代理商再转手到二级批发商手中,由二级批发商转手到零售商手中,最后由零售商销售给消费者.目前全省的实际现状是农产品流通渠道太长,利益的层层分配导致农产品始端销售价格低,终端消费者购买价格高,严重影响到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居民生活水平.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分析一下山西省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
1.1 农户+批发商.这种模式在我省许多农村普遍存在,农民作为农产品生产者,直接进入交易市场进行销售.这类批发市场一般位于某种农产品的产地,因此也称为产地批发市场.由于批发市场的开放性,农户通常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入或退出市场,与批发商的交易通常也是一次性的,现货现金交易,交易完成之后双方的买卖关系结束.由于农产品的季节性非常强,如果即期不能及时销售的话,可能会有损耗,农户的风险很大,并且农户的分散销售不利于价格的谈判,定价权往往掌握在批发商手里,因此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于是出现了下面这种模式.
1.2 农户+经纪人+批发商.这种模式较前面的模式加入了经纪人这一角色,经纪人一般是当地人,他们负责联系买卖双方,信息沟通,促成交易,依据销售额多少来提成.经纪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户和批发商交易的稳定性,并且有利于维护当地农户的利益.
1.3 农户+企业.这种模式通常也被称为订单农业,这种模式中的企业通常是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为了保证原材料供应的及时稳定低价,企业绕开批发商,直接与农户进行交易.为了保证合作双方的利益,契约签订是必须的,农户按照企业的要求生产符合标准的农产品,企业按照契约规定向农户执行收购,对农户来说只需关心生产,不需担心销路,对企业来说可以以较低的价格采购到深加工所需的原料,并能保证供货的及时稳定.这种模式虽然看起来对合作双方都有利,但企业往往处于更加强势的地位.因为单个农户的销售额相对于企业收购总额来说所占比例非常小,加上农产品的同质性,农户对企业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因此企业往往凭借优势地位压低采购价格,提高采购标准,甚至违反契约规定从其他渠道采购,这就严重损害了农户的利益.因此,出现了下面这种改进后的模式.
1.4 农户+合作社+企业.这种模式同样是分散的农户负责农产品生产,企业按照契约负责收购,但是为了保障农民的权益,出现了合作社这一中介组织.合作社是农民自发加入的一个组织,代表农民的利益与企业签订契约,在生产环节为农民提供相关服务,在销售环节为农民寻找信息,检验产品,达成交易.合作社的出现,可以凝聚分散农户的力量,在产供销各个环节维护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户与企业合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1.5 农户+供应商+超市.这种模式通常也被称为 “农超对接”,有些地方甚至省去了供应商这一环节.现在许多地方政府都在鼓励这种模式的发展,因为它缩短了农产品流通的渠道,保证了农民和消费者两端的利益.在这种模式下,超市利用自身在网点布局、市场信息、物流配送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农户与市场的纽带,将农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用流通带动生产,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一大创新.但是,农超对接目前在我省发展还比较缓慢,占全省农产品流通金额的比例有限,许多超市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原因是适合对接的农产品种类有限,超市销售面积有限,超市物流配送能力有限.
总的来说,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已形成由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经纪人队伍、批发商、零售商等参与的多元化市场交易主体,初步形成了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集市贸易和批零并行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形成了多种渠道并存的流通局面,为我省农产品流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面介绍了我省常见的五种农产品流通模式,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种流通模式,就在于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市场供应的集中性,农产品种类的多样性,农产品的强地域性.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应用的优越性,但每一种模式也有其弊端,总的来说,我省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 流通渠道太长,流通效率太低.近几年,政府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去我们只关注生产领域的转变,实际上,流通领域同样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流通效率的提高就体现了集约型的发展思路.农产品流通效率太低,不仅影响到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而且影响到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产不增收,市民买菜价格高的现象实际上就是流通渠道太长的结果.
2.2 交易市场配套设施不完善,职能单一.山西省许多农村有着优质的农产品资源,但当地批发市场的建设却满足不了农产品流通的需求,许多地方主要依靠集贸市场,地头市场,马路市场,一个简陋的交易大棚就是农产品集散地,几乎没有储藏保鲜和初加工设备,也没有农产品检验措施,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产品附加值低,流通时效要求高.
目前,山西农产品交易主要依靠批发市场,但许多批发市场特别是产地批发市场的建设比较滞后,往往是由当地农民自发聚集形成,即使有政府或企业投资建设,也只是坐收管理费,配套服务和市场管理几乎没有,职能非常单一,影响到农产品流通的健康发展.
2.3 市场信息不透明,政府职能缺失.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涉及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农产品加工企业,消费者等多个主体,会产生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特别是信息流.当今是一个信息社会,商流和物流的产生都离不开信息流,我们经常在媒体看到一些农产品销售难,价格过山车等现象都缘于信息的缺乏.在农产品流通的整个过程中,农民是信息资源的弱势群体,因此政府应当积极投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向农民提供及时的生产和销售等公共信息服务,帮助农民作出科学合理的生产和销售决策,满足农民对市场信息的需求.
3 山西农产品流通渠道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缩短流通渠道,大力推行农超对接.流通渠道是一把双刃剑,较长的渠道有助于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区域,加速农产品的流通,但较长的渠道可能导致农产品的自然损耗,较长的渠道会提升农产品的终端销售价格,增加消费者负担.因此,如何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设计,如何在保证农产品快速流通的同时降低流通成本就成为农户,商家,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
3.2 加强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化建设.近几年经常出现的销售难,供大于求,低价竞争等现象归根到底是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化建设没有跟上.农业发展的基础是生产,但市场和流通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而信息则是影响市场效率和流通效率的核心.一方面,政府应该利用媒体发布上市农产品的实时交易信息,确保农民获得及时准确的交易信息;另一方面,政府应该为农产品交易搭建电子交易平台.我省地域辽阔,依靠传统的市场模式是无法实现建立全省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的,因此必须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用电子信息集聚贸易主体,在统一的交易规则下实现农产品交易,建立科学的农产品定价体系,保证各地农产品销路畅通、供销协调,从而建立全省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进而与全国几大农贸交易市场对接,彻底打通我省农产品流通渠道.
3.3 通过产业链延伸来降低流通成本.纵观我省农产品的整条产业链,上游虽有合作社整合分散农户的力量,但我省合作社的数量非常少,农户参加合作社的积极性也不高.中游有众多的综合批发商和专业批发商,但这些批发商只负责农产品采购和下一级批发,从中赚取差价,很少进入上游生产环节和下游零售环节.在中游环节,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传统的加工企业从批发商手里采购原料进行加工,这实际上多了一层渠道,现在许多加工企业已经尝试着进行产业链的向上延伸,直接与农户或合作社进行农产品采购,既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又惠泽了农户.下游主要是以超市为代表,超市具有强的物流配送能力,而唯一缺乏的就是上游稳定的农产品供应,进入上游可以保证稳定的供货,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终端零售价格,这是现在许多地方政府鼓励发展的.
所以,农产品产业链延伸的实施主体应该是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实力较强的批发企业,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相关企业向上下游延伸,从而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
3.4 通过参加展会来扩大农产品的流通范围.山西省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特征造就了许多独特的土特农产品,像小杂粮,干鲜果,蔬菜等质量非常高,然而由于品牌影响力不够,流通渠道不畅,导致好的产品没有好的销路.2009年10月在我省太原举办了了中国首届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去年11月10日-15日,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在农展馆拉开帷幕,山西有11个市364多家企业的近600种特色农产品进京展销.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山西省政府共组织农民和企业参加举办各类国内外展会达30多个.通过展会这种独特的销售模式,不仅降低了农产品跨省流通的成本,更是将我省优质农产品推向了省外市场,扩大了市场范围,今后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主动牵线搭桥,助推我省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4 结语
农产品流通是新农村现代流通业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全省几千万农民和城市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农产品流通,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优化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农户都参与进来,需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优化流通环境,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这对于我省经济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韩一军.加快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刻不容缓[J].中国发展观察,2008(02).
〔2〕王颖.试论我国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及对策[J].农产品加工,2010(12).
〔3〕梁海红.渠道关系视角下中国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研究[J].南方农村,2010(04).
〔4〕赵锋.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商贸,2010(08).
〔5〕李泽锋.山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市场发展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6(02).
〔6〕王广平.山西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F304.3
A
1673-260X(2012)01-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