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式”公民教育研究综述

2012-08-15黄杏芝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参与式公民民主

黄杏芝

(浙江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参与式”公民教育研究综述

黄杏芝

(浙江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公民教育在促进我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方面以及小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实施公民教育的关键时期。现有研究对小学公民教育的内涵、课程、教学和方法的发展重任已做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当下积极探索小学“参与式”公民教育的实践模式,摸索公民教育师资培训的有效路径等是促使我国的小学公民教育走向科学化、常规化的重要保证。

小学;公民教育;内涵;课程教学

所谓“参与式”公民教育是指学校在教学、管理以及引领学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中,创设公民生活,给予学生参与民主实践和公民生活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公民生活中获得公民身份知识,锻炼公民能力,养成公民品性。“参与式”公民教育随着公民教育内涵的更新而不断受到重视。在欧美国家,公民教育的内涵正从传统的“公民教育”或“公民”逐渐被“公民身份教育”或“民主的公民身份教育”等新术语所替代,且其使用频度不断增强、意义上呈现越来越宽泛的发展趋势[1]。显然,“公民身份教育”和“民主公民教育”不仅涵括传统“公民教育”关于政府和政治制度的知识与信息的学科,还包括参与民主进程的技能、态度与价值等。学者Audrey与Hugh Starkey指出,新的术语包含了学校教育的要素,并跨越了正式的课程,如社区服务和课外活动等[1]。

公民教育内涵的新发展对其教育手段也提出了新要求,即如何创设民主实践场域,提供给学生参与公民生活的机会。而教学过程贯穿民主原则被认为是提供民主实践的有效方式,即教师与学生都有自由表达权,通过民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使学生能够公开表达和讨论不同观点,形成公平和公正的民主教学氛围[2],且让学生参与到公民教学与学习的策划、实施与评估中去[3]。欧美等国自20世纪末期以来实施的新公民教育正是强调民主教学理念的体现。在英格兰,演讲、讨论、辩论、调查、项目、角色扮演、团队协作(包括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合作)等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共识[4];在美国,人们同样可以看到类似的问题解决方法、资源管理、行动策略、领导力实践、模拟议会等[5];在法国,公民教育的学习计划由对学校规则的关注开始,再转向实际的活动,如学生会代表的选举等。由此,学校以正规的参与民主体系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民主概念的机遇[6]。

当然,民主实践的机会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还体现在参与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华盛顿大学国际研究小组通过2003年到2004年对多元民主政体中公民教育的考察发现,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就是:学生应该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区,公民教育要在教给学生关于民主和民主制度的知识的同时,给其提供民主实践的机遇[7]。美国学者 Syvertsen,Amy K.,Flanagan, Constance A.以及Stout,Michael D.等通过对80个中小学班级中1 670名学生的调查,提出了“公民教育的最优实践方案”,认为公民教育中需要加强三类教育实践活动,分别为:(1)公民能力培养,包括交往技能、民主评议及对政治信息的批判分析;(2)公民参与意识,包括模拟选举、参与选举及替代参与;(3)对公民议题和观点的了解,包括本地问题、青春期问题、公民教育观念、国际问题、争议问题及当前国内事件等[8]。可见,提供民主实践机会,在参与公民生活中培育公民意识是西方国家实施新公民教育的有效路径。我国“参与式”公民教育运作模式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然而,公民教育由于体现着特定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特征,无法完全效仿,而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合适的 “参与式”公民教育模式。

在我国学界,对小学公民教育的内涵已有探讨,王凯松认为,现代小学生公民教育应涵盖自由意识的启蒙教育、平等意识的教育、民主意识的启蒙教育、法律信仰教育和环境教育[9]。然而,在理解公民教育目标时,主要还是涵盖在德育范畴中,缺乏现代公民身份理论视野。例如有学者认为,公民教育关键的问题不是提倡什么样的道德理想,而是什么样的道德要求既能够使个体转化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又能够在实践中切实产生这样的转化[10]。公民教育目标隐身于德育目标使基层公民教育实践中存在道德化倾向。例如,南京市鼓楼区南昌路小学认为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耐挫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同情心、公益心等多方面的素养,即是达到了公民教育的目标[11,12],从而影响了对小学公民教育内涵和目标的全面把握。

公民教育如何进行?我国学界对中小学公民教育须建立在参与实践基础上已形成了较大共识,即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引导、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介入学校管理、国家事务和城市生活中,在行动中体会自由与平等,民主与法治,权利与义务,国家与民族的应有之意,在参与中培育公民意识[9,13]。而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参与学校管理被认为是小学公民教育实践的有效模式,例如举行各种争章达标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11,13,14];班干部竞选、维护交通秩序、参与社区服务、对公共政策公开谈论、模拟选举之类的活动都是既受学生喜爱又能培养公民意识的好举措[13];主动利用好当地资源,如博物馆等公共设施等,在社会上开展各种公民教育活动,其中重点突出要充分利用社区的作用[8];成立“娃娃参议院”,并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体系[15];成立“学校发展委员会”,让学生代表参与其中,享有对学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督促学校有关方针、政策的落实[13]。不仅如此,学者们还对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尤其是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流程进行了理论概括,并提出了公民教育实践流程的 “六步骤说”[12,15,16]、“三步骤说”[17]。

综上所述,我国学界就小学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的探讨成果已较为丰富,这些成果对小学“参与式”公民教育模式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但总得来说,还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缺乏公民身份理论视角,在公民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界定上存在道德化倾向,使基层公民教育实践隐身于小学德育中,民主的公民身份意识不突出。(2)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的探讨大都还是停留于课外活动、学校管理和社会实践上,课程教学作为公民教育不可否认的基本渠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公民生活,贯彻民主原则,引导小学生有效参与的探讨较少。不仅如此,各种参与公民生活实践模式的探讨较为零散,且主要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有效的理论整合和比较研究。(3)关于各种“参与式”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公民意识养成实际成效如何,影响其成效的因素有哪些的探讨较为缺乏。(4)对于如何培训教师,形成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且具有成熟公民身份意识教师队伍的探讨也较为欠缺。(5)从研究方法看,我国目前对小学公民教育实践模式探讨主要还是思辨分析,缺乏实证研究,尤其缺乏实验研究。为此,系统探索小学“参与式”公民教育实践模式,运用实证方法分析各种参与方式的实效和利弊,摸索公民教育师资培训的有效路径是当务之急的课题。

[1]Osier,A.,Starkey,H.Teacher Education and Human Rights[M].London:Fulton,1996:183.

[2]Osler,A,Starkey,H.Study on the Advances in Civic Education in Education Systems:good practices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M].Viola Espinola(ed.).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and Democracy in a Globalized World: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Washington,D.C:Regional Policy Dialogue of the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2005,.

[3]Birzea,C.Education for Democratic Citizenship Activities 2001-2004:all-European study on EDC policies[M].Strasbourg:Council of Europe,2004,.

[4]Wales,J,Clarke,P.Learning Citizenship:practical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secondary schools[M].London:Routledge-Falmer,2005.

[5]Drexler,K.M.Strategies for Active Citizenship[M].Ohio:Pearson Education,Inc,2005:3-7.

[6]Martinetti,F.Enjeux civiques:education civique college classeur+cederom[M].Nice:CRDP de Nice,1999,.

[7]Banks,J.A.et al.Democracy and Diversity:principles and concepts for educating citizens in a global age[M].Seattle,WA:University of Washington,2005,.

[8]冯青来,汪春艳.小学公民教育的问题探讨[J].基础教育,2009(9).

[9]王凯松.浅议现代小学生公民教育 [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6).

[10]朱力.小议实施公民教育的必要性 [J].安徽教育,2003(9).

[11]华萍.乐乐娃走进大社会 小公民健步成长路——南京市鼓楼区南昌路小学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掠影[J].江苏教育研究,2010,(12).

[12]范云良.推进公民教育 丰盈德育内涵——力学小学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回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0(12).

[13]陈芳.浅谈如何在小学中开展公民教育——以长沙市岳麓区溁湾路小学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3).

[14]郭瑞燕,王芹娟,沈玲芳.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彰显生命活力的舞台[J].江苏教育研究,2010(12).

[15]孙双金,唐隽菁.小小公民大作为 参政议政我能行——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娃娃参议院”实践与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0(12).

[16]陆敏.南京市中小学生凭学生证免费进入公园的可行性研究——宁海中学分校公民教育实践探讨[J].生活教育,2011(08).

[17]李志侃.农村小学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举措[J].考试周刊,2011(44).

Research Summary on “Participatory” Citizenship Education

Huang Xingzhi
(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s,th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Zhejiang 321004,China)

Citizenship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China’s democratic system’s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ng students’overall growth.The primary school is the key period of implementing citizenship education.Current researches have discussed the connotation,curriculum,and the development.So the writer in the paper actively explores the practice mode of “Participatory” citizenship in primary school to seek an effective path to make citizenship education scientific and conventional.

primary school;citizenship education;connotation;course teaching

G417

A

1674-5787(2012)02-0089-03

2012-02-21

黄杏芝(1985—),女,广东茂名人,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民教育。

责任编辑 闫桂萍

猜你喜欢

参与式公民民主
论公民美育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
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制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研究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