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地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研究

2012-11-06陈杏莉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学时专业课程设置

陈杏莉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苏州地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研究

陈杏莉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课程设置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苏州作为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的试验区,在高职课程设置上体现了诸多先进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能力培养方面对苏州地区两所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作了调查研究,分析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引出几点思考,以期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苏州地区;高职生;课程设置

课程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1]。课程设置简言之就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份量和进程的总和。课程设置不仅把各科教学内容的进度变成便于教学的体系,而且是培养人的蓝图[2]。探讨苏州地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思考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课程设置的教学管理新模式与当地区域经济有机的结合对推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1 苏州地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本文以苏州市职业大学和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学校的机电系数控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这个专业在两所学校均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代表着学校专业建设的较高水平。采用网络资源搜索、问卷调查结合学生访谈的方法对这两个学校同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研,了解现阶段苏州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情况和课程设置方向。

苏州市职业大学数控技术专业自1998年开设以来,共招收了12届学生,培养出9届毕业生共858人,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在课程设置体系上按能力机构分为四大平台,包括通识教育课程、职业技术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能力课程和拓展课程。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含10门必修课程,除计算机基础课有34课时上机操作之外都以讲解为主。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含12门必修课程,实验课和上机实践课时分别占总课时的4.6%和5%。职业技术能力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均含5门必修专业课程。这5门课程按主要岗位职业特定能力,以项目要求和作业流程所涉及内容分模块制定,学生按不同专业方向选择模块进行学习,其中含有10周时间的综合实训课程。拓展课程包括专业能力选修课和跨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属于选修课程性质,总学时208。各平台学时数据如表1所示:

苏州市职业大学数控表1 技术专业课程内容分类及学时分布

从表中不难看出,总学时为1 752,符合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总学时数在1 600~1 800的标准。除实际训练课程外,实践课程比例偏低,素质拓展课程占总课时比例偏低。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开设于2006年,虽起步较晚,但随着近几年的大力投入,已经发展成为省级特色专业,目前在校生888名。在课程设置上按照知识结构构建课程体系,即公共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模式分成七大类:公共必修理论课程、公共必修实践课程、专业必修理论课程、专业必修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其中公共必修理论课程有10门课程,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践课课时比例为2.9:1;公共必修实践课程总学时206,主要包括军事理论、入学教育及社会实践,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践课课时比例为0.37:1;专业必修理论课程总学时688,其中实验实践课学时224,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践课课时比例为2:1;专业必修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制图测绘和专业实训课程,总学时300;专业选修课程有13门课可选修,规定必须修满6门课,总学时为192,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践课课时比例为3:1;公共选修课程分成7个类别,包括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和语言文化类、艺术素养类等,总学时128,规定要修满四门课;素质拓展课程包括学生听取学术报告、讲座,通过考试取得公共类或专业类技能证书,所得学分可折算相应公共选修或专业选修学分,不计课时。各课程种类学时数据如表2所示: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表2 技术专业课程内容分类及学时分布

从表中可知,总学时为2 198,略高于规定学时。总体来说,除选修课外,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在2.5:1,但素质拓展课程内容比较单一。

2 苏州地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情况调查研究

本调查以两所学校2010届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为对象,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能力培养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分,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率95.7%。

2.1 主要情况分析

课程体系方面,多数学生对课程结构、课程分类方面满意度较高;78%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现行课程体系能够满足学习的需要;67%的学生认为无论按照知识结构还是按照能力结构编排课程体系相差不大;83%的学生认为分模块教学能很好体现专业特点和学习方向,对上岗就业有帮助。

课程内容方面,多数学生认为校内实践课程比例偏低,82%的学生认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最好是1:1;在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学生对校外实训满意度高,感到能获得知识和必要的工作经验,但认为校内部分实训课程过分强调技能训练,对技术要求不高,没有创新性;87%的学生认为专业理论课程、基础知识课程有一定实用性,对工作有帮助;52%的学生认为文化基础课程、选修课程面不够“宽”,有必要增加选修课程的门类供选择。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回答的重要度和满足度结果(按满分100计数)如表3所示:

表3 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学生满意度调查

能力培养方面,只有37%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对“你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排序结果为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在工作能力培养方面,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工作能力排序依次为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2.2 主要结论分析

2.2.1 课程设置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按知识结构设置课程,要体现加强基础理论,突出核心课程,反映出一定的知识覆盖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按能力结构设置课程,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加强专业技术课程,开发隐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3]。“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块化教学正是基于就业岗位的职业特定能力设置的课程结构。

2.2.2 注重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学生对模块教学认同度较高。苏州市职业大学数控技术专业建立了“厚基础,分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对模块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强调知识的联系与衔接。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在学时上向专业课程“倾斜”,建成4项精品课程,保证教学效果。

2.2.3 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建设

苏州市职业大学数控技术专业与校外12个公司合作建成校外实训基地。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校外7家外资企业建成校外产学研基地,双方在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专家指导、订单式培养、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推广、教师培训、员工培训和科研开发等项目上展开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2.2.4 实践课程比例偏低,校内实践课程质量不高

无论是公共课程,还是专业课程,大部分课上还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影响教学效果。以本专业为例,两校校内实践课程学时都在300左右,其中钳、车、铣加工实习,MC加工实习等课程技术含量不高,学时长,与实际工作相关度不高,与企业需求脱节。

2.2.5 文化基础课程被“弱化”,选修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质量不高

在访谈中得知,高等数学课程从原来的128学时压缩至56学时,部分数学教师因学时不够而改上一些选修课程。李毳毳在硕士论文《因子分析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的应用研究》中认为:“高等职业院校的高等数学课,其教学质量对各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性方面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两校中,选修课程特别是公共选修课程随意性较大,课程质量得不到保证。而素质拓展课程要么是选修课程的另一种称呼,要么是为了凑学分而设立的考证和听讲座。在访谈中学生认为某些技能考证只是一种形式,与现实工作内容差距太大,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2.2.6 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足

课程设置在培养学生知识构建和技能培训方面起明显作用,但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还有所欠缺。学生对部分课程重要度和满意度显示,学校所教知识和技能对多数学生有用,能够理解关于经验层面的知识和技能,但这些知识和技能并不都能潜移默化为能力。就业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基本工作能力不够、知识迁移能力不足、自主创业能力不强。

3 苏州地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情况的思考与延伸

3.1 高职课程设置要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宽”基础。相比较而言,两所学校都更重视专业课程,强调 “基础课程要为专业课程服务”、“专业更专”。结果便是对文化基础课的删减,比如《大学语文》课程不用开设,《高等数学》课时压缩成原来的三分之一,没课上的文化课教师稍加培训即可转成专业课程教师等。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专业课程的重要性,缓解了教学中的一些矛盾,但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长期发展。学生需要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比如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是所有专业课程能涵盖的。其次,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实践课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经,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4]。所以要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理论联系实践。校内实践课程要注重内容的选择和更新,要与目前科学发展,技术创新产业紧密联系。再者,要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选修课是必修课的补充和延伸。目前,教师和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某些选修课程的设置单凭教师的个人兴趣或是为了冲抵课时,既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又保证不了课程的质量。

3.2 高职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人的能力为目标,要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除了职业培训的目标之外,还有教育的属性,而教育是要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必须满足职业变动的需要,必须满足个性发展的就业需要[5]。高等职业院校仅培养针对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必须着眼于受教育者的整个职业生涯[6]。学生不可能一辈子只从事一个工作岗位,要能胜任其他工作岗位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如:模块化课程设置方向性较强,一旦学生被固定在某一模块知识中而难以了解其他模块的学习内容,势必对学生将来从事该方面工作产生障碍,但如果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并且内化为学习新知的能力,那么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也就是说就业率高只是问题的一部分,我们更要看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前高职教育课程设置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最终目标。简单的说,就是要使学生具备不仅要有工作,而且要有好工作,丢了工作还要能找到新工作的能力。

总之,能力本位教育是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其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一致,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创新的精神,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保障。

[1]马燕.我国两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中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7.

[2]南京师范大学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416.

[3]何耀民.机电类专业五年制高职课程设置中的三大关系[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1).

[4]王明伦.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定位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6).

[5]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

[6]司妍方,王芳.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及其原则[J].宿州学院学报,2007(2).

A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for the Recent Curriculum Desig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uzhou

Chen Xingli
(SuZhou Industrial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Suzhou Jiangsu 215104,China)

Curriculum is the key to our teaching.Suzhou is considered as the experimental base of a modern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There are many advanced features of curricula design,but also some problems.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curricula design of students whose majors are figures simulated controlling in two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problems,and puts forwards some suggestion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education reform.

Suzhou;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design

G718

A

1674-5787(2012)02-0012-04

2012-03-05

本文系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经济转型升级视角下苏州地区高技能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相关性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ZYLX2011014。

陈杏莉(1978—),女,江苏南通人,硕士,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责任编辑 周丁力

猜你喜欢

学时专业课程设置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