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区域性本科院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思考
2012-08-15胡彩云
胡彩云
(三明学院逸夫图书馆,福建三明 36500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央和教育部为了丰富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高等教育布局,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经国家批准建立了一批地方本科院校。据统计,1999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已达314所。新设本科院校的主要类型为原来的区域性或是地区性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当地的教育学院(部分为中专学校)或是职业大学等合并组建并升为本科院校,例如福建省的厦门理工学院、闽江学院、莆田学院、三明学院、龙岩学院和武夷学院。基于几校合并后升本的现状,新设区域性本科院校图书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本科教学和科研文献信息需求对馆藏资源的挑战、读者数量剧增对图书馆专业队伍的挑战、分布各处的馆舍对管理模式的挑战等,也对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印度图书馆学专家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五定律”[1],即“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其中有三个明确提到了读者。而戈曼的“图书馆新五定律”,即“图书馆服务于人类文化,掌握各种知识传播方式,明智地采用科学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尊重过去,开创未来”,更是把读者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那么,新设区域性本科院校图书馆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读者服务工作呢?这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 建设一支专业的图书馆队伍,提高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区域性本科院校图书馆虽不作为一个教学单位,但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要求图书馆工作者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图书管理员的思想品德影响着读者文明、大学生良好阅读环境的塑造和构建。
图书馆管理员要讲究仪表、风度,在仪表、气质、言谈举止上表现出良好风范,所谓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图书馆员不以高的品德修养要求自己,在图书馆公共空间里着装不得体,大声聊天、打电话,势必给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造成负面的影响。读者在以后的入库阅读时亦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着装随便,随意大声喧哗,这将不利于读者文明阅读习惯的培养。另外,图书管理员对图书爱护的细小举动也会影响到读者文明阅读习惯的培养。工作人员在图书馆日常业务工作中的细心举动对在馆阅读、自习的学生来说起到了很好的言传身教的作用。这样读者在查找、翻阅图书时也会注意对图书的保护。同时图书馆管理员也应及时指出并纠正读者的不文明阅读行为,在归还图书时如有发现图书破损、污渍、笔迹时,除按照图书馆的规定处理外,还应提醒读者在以后的图书借阅过程中要爱护图书。
图书馆管理员在日常的业务工作中除了要保证图书准确归位上架、书架整洁、阅读桌椅的干净整洁等硬环境的要求,还要为读者营造宽松和谐的软环境。对于读者的咨询和疑问要做到细心、耐心解答,尤其是对刚入校的新生更要循循善诱,使他们了解图书大致分类和图书排列的规律。图书馆管理员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工作便利,不按图书分类规律排架,或是对于涨架的图书不倒架,而是把同一类书分几个书架排放,这样会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
2 树立新的工作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面对读者数量剧增的严峻挑战,新设区域性本科院校图书馆应在保持良好工作作风的基础上,树立“以读者(用户)为本”、“以馆员本”的工作理念,强化服务读者的意识,坚持做到“读者第一,服务于人”。这里讲的“以馆员为本”,主要是把馆员作为服务读者的主体。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以馆员为本主要强调三结合,即一为尊重人,就是说员工是图书馆的主体;二为依靠人,员工参与管理;三为塑造人,提高员工素质。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将其称之为“高等院校的心脏”。区域性本科院校图书馆在学生自主学习钻研、教师科学研究、区域信息搜集与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图书馆突破传统的以“藏书”为主的窠臼,注重图书的应用,做到每本书有其读者。图书的采购分编应以学校的学科设置和课程安排为依据,覆盖学科发展趋势和衍生学科。有的图书馆在图书馆主页或是OPAC检索台还会开设“读者荐购”页面,采购人员就读者推荐情况和现实需要采购相应的图书。在图书的流通管理方面做到“每本书都有其读者”,降低图书的拒借率,争取做到书尽其用。在每一个阶段要做好流通数据的统计,对于借阅率低、流通频率小的图书应建议减少复本数,对于需求量大、借阅频率高的图书则适当加大图书复本数,形成科学合理的藏书体系。在对流通数据进行统计之后应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读者阅读心理与个性需求,以更好地服务读者。在数字图书的建设与共享方面,图书馆要维护好数字资源的网络环境和数据安全,在电子书、期刊、学术论文的下载方面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同时在数字图书的远程共享方面也要开设相应的远程登录界面,让师生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资源。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牢固树立并强化服务读者的意识,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做到一切为了读者。
3 坚持读者服务工作的原则,灵活为读者服务
图书馆虽不作为教学机构,在实际工作中也应做到遵循原则、灵活运用。图书馆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服务的原则、区分服务的原则、科学服务的原则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同时也要遵循读者第一的原则、启发式原则和满足个性需求原则。读者第一的原则在前文中已经谈到。而图书馆的启发式原则具体表现为启发读者阅读图书,即图书馆的读者导读工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阅读已经超出了传统范畴,电子书、网络信息充斥着读者的眼球。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兼科普与阅读委员会主任王余光教授在其《信息时代的三个阅读问题》的演讲中指出,“越来越缺少深度阅读,越来越缺少对中国传统经典阅读”[2],“浅阅读”越来越为人们所担忧。面对当下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做好读者导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坚持读者第一原则的基础上,针对读者的阅读动机和兴趣,灵活采取服务方式,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个性需求。在满足读者个性需求方面,各个高校图书馆纷纷作出了尝试,例如在图书采访方面推行学科馆员制度和读者荐购,美国在满足读者需求方面更是“兴起一种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读者可以收到书商寄来的新书,包裹里的账单注明学校图书馆已为他们订购的图书馆付款,提醒他在看完后将图书还到指定地址,这就是美国大学图书馆兴起的基于读者需求的图书馆采购方式“读者决策采购”(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PDA),也称“需求驱动采购”(Demand-Driven Acquisition,DDA)。新设区域性本科院校由于其几校合并升本的现状,读者群体与传统本科院校有所不同,如针对新书型读者,图书管理员应向其阐明新的知识是在前人的知识基础上加以提高、发展和创新的,新书未必贴近自己求知的实际,从而纠正偏差心态;针对应试型学生群体、休闲型学生群体,应让他们知道知识是系统的,不是从某一个人编的书、某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书中得到的,应该兼收并蓄。馆员应积极引导学生放开眼界,多方求知,帮助读者形成正确健全的阅读心态。在对读者的启发式阅读工作上,主要是利用新书推荐,让读者第一时间看到与专业相关的新书,以便及时了解有关专题领域国内外发展水平、动向、趋势。通过导读宣传,可以使学生更多了解图书馆的藏书及内容,从而达到宣传图书、推荐好书、启发读者阅读的目的。
4 加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提升图书馆内涵,为读者服务工作提供坚实的文献保障
作为信息搜集与传播中心的高校图书馆,面临着几校合并、办学层次参差不齐的现状,应立足于原有的馆藏资源,加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提升自身内涵,构建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图书馆文化,为读者服务工作提供坚实的文献保障。其中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除了加大对纸质文献的采购外,还应加大对数字资源如电子书、数据库的购进力度,构建电子文献和印刷型文献结构合理的新型文献资源体系。随着中央“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现代高校的发展模式已经从规模扩张发展到更注重内涵建设。作为三明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三明学院图书馆勇于探索。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图书馆也提出了内涵建设,主要体现为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建设一支研究型团队,加强图书馆的研究能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资源。图书馆的服务突破时空局限,顺应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需要加强网络读者服务,营造良好的网络阅读空间。图书馆在研究能力方面更加注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除了形成老、中、青的年龄梯队,在学科分配上也注意文科、理科、图情专业的科学搭配,形成一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研究团队。
新设区域性本科院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校合并升本办学的模式下,还面临着教育部本科评估,对开展好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种考察指标如人均藏书量、生均图书册数、图书借阅率、图书流通率等,虽不直接考查读者服务工作,却是对读者服务工作的最好诠释。因此,开展好读者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
[1][印]阮纲纳赞.图书馆五定律[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2]王余光.信息时代的三个阅读问题[J].新世纪图书馆,2006(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