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2012-08-15奔1宁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

牛 奔1,李 宁2

(1.吉林体育学院体育系,吉林长春 130022;2.长春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1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1 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需要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教育领域内普遍存在重理轻文,重知识轻能力等现象,以致人文价值流失,人文教育不受重视。尤其是一些综合性高校,对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情有独钟,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办学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设置以实践性为依据,教学以有没有用为选择,对于体育课教学则更是能简则简、能删则删。即使是一些专业体育院校,也存在过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技巧而忽视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

就教师而言,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师绝大多数是在以竞技体育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中培养起来的。这些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偏重于竞技技术,对健康体育和健身教育了解的比较少。在具体教学中,就容易出现只注重教师教和学生练的过程,而忽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习惯的培养以及合作分享意识的养成的现象,这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及发展。

就教学评价手段和方式来看,高校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技术达标和程度水平,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和创造力的培养。老师是为了评而去教,学生是为了考而去学。这种用统一标准检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让原本生动有趣的体育课变成枯燥单调的训练,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应付心理,甚至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要进行适时改革,要“从生物体育转向人文体育,复归现实的人与其生活世界相统一的人文教育,将体格训练、人格培养融合于体育文化”[1]。

1.2 新课程改革要求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例如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也就是要将体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树立“健身育人”的思想,以培养完美和健全的人格。高校体育教学既需要基础设施等硬环境,也需要人文精神等软环境,两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2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体育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个体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性作用。高校体育之根本,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各项身体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将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思维方式、体育伦理、体育精神等进行传输和培养,这些恰恰是体育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简言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是非常必要的,要通过体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2]

2.1 树立以人为本,“健身育人”的教育理念

体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标志着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充分体现了现代体育教学的新使命。高校体育教学应以人文为基础,注重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以学生实际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力求达到“健身育人”的教学目的。为高校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和理解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途径和独特价值,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体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融合。

2.2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首先,要优化教师的学历、职称和性别结构,打造科学合理的、有活力的教学梯队。其次,要重点培养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在专业知识领域,不仅要强调专业学科知识,更要掌握多学科的相关知识,要敢于创新,敢于探索和专研;在专业能力方面,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更需要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评价能力,能够从学生的心理和实际出发解决现实问题,能够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在专业精神方面,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精神,更要树立体育教师的伟岸形象,用言语和实际行动来感染和影响学生。

2.3 调整课程结构,加强人文素质课程建设

课程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当属课程改革。以往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陈旧,基本上都是运动技能的介绍和掌握。尤其是专业体育院校,课程设置主要是竞技类教学项目,很少涉及新兴运动内容,一些人文科学内容则是少之又少。部分社会人士甚至直接评价体育生“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缺乏人文知识和素养。因此,要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将人文素质课程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人文素质类课程开设比例。这样可以使大学生通过人文素质课程学到更多关于文化和审美、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关于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等人文科学内容,提升个体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2.4 创设人文化的环境,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优化教学环境,创建人文化的体育教学环境。”[3]高校体育教学要想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不仅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根本性变革,而且需要积极创设人文化的校园体育环境。如呈现反映人文精神的名言警句、名人雕像,通过宣传栏和板报形式向学生宣传体育卫生知识、培养体育卫生习惯,举办多种多样的集体项目,鼓励学生参与、互助和合作。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形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觉乐意投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去。这样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将人文素质教育切实的融入到学校体育文化中来。

3 结论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知识的逐渐渗透和不断更新,人们已经越来越注意到人文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高校体育教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情感保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事实上,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人文精神的培养既是个体不断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

[1]冯海峰,刘志刚.我国高校人文体育及其实践[J].体育与科学,2010(4):105-108.

[2]秦广智.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2):87-89.

[3]吴亚娟.关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2):131-132.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