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生理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2012-08-15寇正湧王仁俊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生理学实验课生理

寇正湧,王仁俊,李 华

(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借助科学技术手段特别是先进的仪器客观记录生命现象或测定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是生理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配合理论课教学,验证性实验偏多,缺少对学生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往的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相对固定陈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缺乏,严重制约了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表现为偏重共性,忽略个性;重知识传授,轻启发式和创新式教学等。验证性实验虽然可以保证学生都能看到实验的正确结果,增加其感官认识,但被动地接受实验结果往往造成学生只会机械地重复固定样式的实验,却放弃了主动思考。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忽视了“实验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中将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分析这些问题并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或者仅是灵光一现即被教条所杀。所以,教学改革的目的非常明确:要“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1]。

1 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科阶段是全面训练科研动手能力,掌握实验基本功的关键阶段。学生应在学好理论课的同时,学会真实的实验本领,以适应科技进步对学生的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目标应该是“打好基础,突出综合,体现探索”。但当前学生中普通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有的学生理论成绩好,但实验课并不十分认真,不能利用良好的条件发展自己科研动手能力,荒废了大好训练时机。造成学生考试能力强而动手实践能力弱的现象。

教学大纲已明确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生理学实验课要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工作。应按照“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改革的需要,以及新教学计划的要求,对原有大纲进行认真讨论、修改、优化,形成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目标的新大纲。在此基础上,对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选择实验教学内容中一些最基本、最具有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使之结构化,作为基础之基础,进而进入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训练。实验内容设置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逐步掌握科研方法,训练科研素质,强化科学思维、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2]。

教学重点应放在对实验科研背景介绍,对实验科学意义的理解等方面。在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开展创新性思维训练。在领会“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后,能开放思维,“举一反三”,逐渐成为一个独立开展工作的研究者。

2 加强多种科研素质的培养

完成动物学实验学习之后,学生从并不借助任何实验仪器,只是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近似纯解剖的动物学实验,走进了使用多种医疗器械及不同生理学仪器的复杂实验,学生对生理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教师演示实验所获得的生理数据和结果发出感叹。生理学实验充满了吸引力,他们非常盼望能马上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及时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他们带到独立完成和合作完成生理实验的学习中。要教会学生面对复杂的生理实验如何进行分工合作。定出实验的主术者、第一助手、第二助手、麻醉、护理、后勤供应等;传授面对突发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等。团队精神对于克服困难、完成实验非常重要。注重科研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中共同学习和进步。在主流人口是独生子女时代的中国,当代青年团队意识薄弱是目前阻碍科研发展的瓶颈之一。必须让学生懂得合作是他们从事科研活动获得突破的最佳选择。

注重创新能力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创新即不墨守成规,追求的是变化,最终目的是通过多种途径,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而科学研究又是一个严谨的过程,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必须尊重事实,来不得半点马虎。本科实验教学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影响实验的因素有很多,如实验动物、实验装置、操作的熬练程度以及环境因素等,都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或大或小的差异。有时候,实验结果可能不理想,但仍须要求学生尊重原始数据,不可随意编造。要抵制“科技造假”,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

生理学实验的特点是观察和记录活体动物的生理活动指标。接触活的动物是走进生理学实验的入门证。生理学实验涉及很多种动物:蟾蜍、大鼠、小鼠、兔子等。有的动物是学生不愿意接触的,比如,蟾蜍或大鼠等。但是这些动物又是生理学实验必须使用的实验动物。怎么办?没有什么条件可以谈判。每个同学都必须去独立地握持动物,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就像医生要上手术台一样,别见了血就不知所措。这也作为实验课成绩考核的一个方面。科研需要奉献精神。在统一要求下,每个学生都过了关。

再有,生理学实验使用的动物及药品花销不小。如何提高动物的使用率,也体现了爱护动物,勤俭节约的优良科研作风。并不是一提到科研,就有大把的经费等着去花。试想科学史上为了提纯某种激素,用去了数百万个羊头,经费巨大令人咂舌。而我们进行的还不是科研,仅仅是本科生理学实验,经费有限,节约意识也应在此强化。提高动物使用率是实验的一个课题,这也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真正投入生理学科研时的问题。实验课中所谓蟾蜍的一蛙多用实验,就把这一理念发挥得很好。“毁脑不同部位的观察”、“反射弧的分析”、“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的制备”等用同一只蛙完成,将这些实验有机综合起来开设综合性实验。学生通过这些实验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有,生理学实验使用多种生理仪器,这些仪器都比较贵重,保持设备的完好率是生理学实验课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学生在实验中要爱护仪器如爱护自己,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科研素质之一。

3 构建生理实验课成绩评价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科研素质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重视实验课成绩的考核,是生理实验课教学教育的重要一环。这不仅是对实验课时间、场地、设备和实验材料等教育资源的尊重,也是对教师自己和学生劳动的尊重。不可将实验课仅作为理论课的补充和附属,那是不负责任的,也是极其错误的作法。对实验课避重就轻、敷衍应付等现象必须纠正。对实验课成绩考核低门槛、低标准作法必须纠正。个别学校甚至还把生理学实验课作为考查课,成绩赋分很是宽松。这极大地损伤了广大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精神。

检验实验课的成果,最后都体现在考核上。各个学校在实验课成绩考核评价体系上各有千秋。但成绩赋分主要构成是:平时实验报告及课堂表现占分值;综合性、研究型实验设计及演示占分值;期末实验考核占分值。而期末实验考核采用“口试+操作”的方法。

设计性实验的评价与考核重点应该是:是否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多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成绩考核总的原则应体现出客观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公开性原则、鼓励性原则等。教师要把握教书育人的大方向。对于一贯上课认真积极的,实验报告写得仔细的,尊重老师积极配合实验的,出勤好、关心集体的,即使他的实验设计或操作有一些问题,仍可以考虑赋分优秀。因为这里考虑了更多学生品德的层面,这样的同学必须给予鼓励。一个科技工作者高尚的品格也是必须给予充分肯定的。

我们对实验课教学教育充满了期待,如何在有限的实验课计划时间内,有效地或者是高效率地完成培养科技型、研究型人才的任务,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和严峻课题。我们要不断反思,勇于实践,逐渐接近我们的理想目标。

[1]李芳菲,徐莎莉,徐昉,等,生理机能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5):541-742.

[2]汝海龙,刘传飞,林国华,等,改革生理学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08(1):104-106.

[3]管茶香,罗自强,易露茜,等,开设学生独立设计生理学实验课的探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4):152-154.

猜你喜欢

生理学实验课生理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PBL在《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