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园林园艺类学生就业工作探索
2012-08-15梁建军
刘 杰,孟 飞,梁建军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一、园林园艺类高职生就业教育内涵
(一)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理念
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就业形势,学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理念。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在求职过程中应保持客观现实的心态,不妨采取“骑驴找马”的对策,放弃“一步到位”的就业追求。刚毕业缺乏经验者,可以尝试先端饭碗吃饱肚子,充实自己的力量,留意身边的岗位,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实现自己理想的就业岗位和人生目标。
“先就业,再择业”并非是件坏事。先就业的人,也许并不适合或满意目前的工作,但至少解决了生活问题,同时还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即便以后跳槽,那些通用能力也能受用一辈子的;短暂的“先就业”也能使自己逐渐了解自己真正想从事的工作和能胜任的工作,有助于下一步的“择业”。
(二)树立“服务社会,成就自我”的发展理念
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大背景是分不开的,只有对社会有用的成功才是可取的。因此,在毕业教育中,应充分强化毕业生的“服务社会,成就自我”理念,指导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展现脚踏实地的作风,热情高昂的精神,乐观向上的心态和浩然高远的志向。面对激烈的竞争,稳扎稳打,处处以人为本,发挥团队精神,将个人的成功融入到集体的发展中去。
(三)树立“和谐共处,乐观自信”的生活理念
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工作岗位中,毕业生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意调整心态、和谐协调,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用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克服各种偏激的人生态度,确立平和达观、积极向上而又善于自我调适的健全人生态度,形成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竞争共存的新观念。
(四)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工作理念
从实际出发,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仅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根本要求,在工作岗位上更是如此。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必然会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为单位、为社会创造效益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成为事业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五)加强创业教育,树立创业是更好的就业的理念
目前,高职毕业生对“出路”的认识,仍然局限于就业、升本或出国。面对就业难、升学率低、出国无门等问题,指导大学生树立“创业是更好的就业”大就业观已成为破解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其实,能不能创业与个人的学历、学识、年龄和性别没有太大关系,最重要的是自主意识和创业心态。而现在,许多高校毕业生欠缺的恰恰是这点创业欲望和自主意识。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我们更应主要关心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二、园林园艺类高职生就业指导方法
(一)系统、科学、规范地开展就业思想教育
从高等教育的新形势、社会需求毕业生的新变化、当代高职生的新特点等方面去调查研究,深入探讨就业教育的形式、内容以及工作机制等问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思想,把就业思想教育贯穿和体现于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就业教育应贯穿大学始终,全程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就业形势政策教育、就业技巧教育以及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教育和诚信教育等。发动全校教职员工参与到就业指导中来,形成全员参与就业的运行机制,把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有机地衔接起来,把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统一起来,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就业思想教育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二)丰富毕业教育内涵,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在毕业教育方面,不能纯粹围绕就业率、签约率开展教育工作,应从学生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指导学生把握就业机会,从根本上改变就业观念。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何使学生尽快成为其中的主角或在其中占据优势明显的地位,学校应该丰富毕业教育内涵,针对学生个体特点和群体特征,在共性问题上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指导学生就业,尤其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鼓励学生到老、少、边、穷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单位。面对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和就业形势,广泛开展就业形势及有关法规政策的教育,对毕业生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其走出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认知模式,引导其正确认识、客观评价自我,择业定位立足现实放眼未来:针对学生社会阅历浅、处理问题相对简单的问题,加强学生职业教育、危机感和抗挫折教育,帮助其正确看待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处理问题不能操之过急,既要抵制不公平竞争,又不能以偏概全。
(三)帮助毕业生调整心态,增强承受挫折能力
正确估价自己与就业市场,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现象,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保持积极健康的求职心态。求职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毕业生在被用人单位挑选的同时也在挑选用人单位,双方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引导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求职心态。实际上一个能力很强的学生,不仅仅具有较好的专业功底,更应具有正确的思想观念、积极向上的态度、具有展示自己能力和素质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人才市场上的成功者。
(四)指导毕业生充分准备,沉着应对
科学认识自己,合理定位就业岗位,对于就业成功与否非常关键。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学生应认真准备好就业的每一环节,抓住每一个难得的尤其是自己理想的就业机会。择业前,毕业生不妨问问自己——我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昵?或者说,我究竟适合于从事什么职业呢?我能从事的职业与我的职业理想之间存在差距吗?如果有,差距有多大?我怎样去弥补这个差距呢?客观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选定自己准备选择的职业类型。择业时,应全面搜集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需求信息,并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比较、分析,寻找适合于自己的需方单位、寻找潜在的“婆家”;对自己进行必要的“包装”。如个人信息资料的准备,与用人单位见面的心理准备、以及外部形象设计等。
三、提高园林园艺类高职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毕业生就业指导是一项政策性强、服务面广、管理相对严格的工作,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应积极探索,勇于进取,正确处理好政府、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四者的关系,寻找毕业生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生能够尽快竞争上岗、报效社会。
(一)正确定位,争创品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立高校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人才培养的规格、数量、质量标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根据高校自身的优势,合理配置资源,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办出特色专业,抓住省级示范校建设机遇创立品牌,使学生掌握应有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必要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学常识,切实提高实践操作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强自身竞争力。
(二)建立人才信息网络,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专门机构的作用,广泛开展市场调查,建立健全人才需求信息网络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库。应充分挖掘、利用校友资源,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对口就业岗位;可以通过网络将毕业生信息库和社会需求信息库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就业咨询、讲座,网上招聘等。同时,通过参加各地区人才市场交流会,充分了解有关就业信息和对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以学校为主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实现有形市场(人才市场)与无形市场(网络市场)的有机结合。
(三)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就业影响生源,就业工作对招生工作起着关键性作用。教育部提出的高职办学以就业为导向不仅是教育部的指导性意见,更是高校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办学历年来市场检验的结果。因此,学校应将就业工作放在与教学、科研同等甚至更重要的议程上来。因此,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十分必要。要选拔既熟悉市场营销知识,又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同志充实到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四)抓住园林园艺事业发展的良机,逐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准入制度在我国逐步推广开来,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基地是这一制度实施的突破口和大舞台。农林高职院校特色明显,农林行业技能性、实用性强,建立健全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加强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将职业资格证书是否获得与能否按时毕业挂钩是促使教学过程职业化、岗位化的重要手段,更是对学生明确就业方向、规划职业生涯的指导与帮助。国家林业局明确指出林业企事业单位在招录职工时,对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种)的,必须优先录用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对达不到岗位要求的在岗人员,必须限期进行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指出,基层林业工作站要努力做到站站都有大学生,空缺岗位应优先录用大中专毕业生;国有林场和苗圃要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引进毕业生,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的结构。
[1]王明芳.基于创就业导向的高职班主任工作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2011,(12).
[2]陈树冬.论构建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90-92.
[3]李迪,张群生.论高职院校的全员全程就业指导工作[J].广西轻工业,2009,(6):190-191.
[4]邓洁屹.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