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2-08-15于德信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母语语文课

于德信

语文教育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母语教育的主要部分和重要途径。作为母语教学的主要载体,大学语文课程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近几年,全国很多高校面向大学生重新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其边缘化学科的尴尬局面却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加上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社会各界的重重压力,使得这一学科在高校中仍然处于劣势。

一、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大学语文课程形式上被高校设定为基础性的公共课,但实际上各高校领导对大学语文并不重视,将大学语文课时一再压缩。学生对大学语文课厌学,认为大学语文教材中部分篇目在中学已经学过,或者认为古文所占比重较多,没意思。一些大学语文的任课老师也因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时少、收入少、缺少专业支撑、职称晋升难而深感苦恼和困惑,所以很多教师转向中文专业课程。

这种现象与普遍存在的侧重功用性的大学教育思想有关。学校和学生因为就业压力总是重视有实际功用的课程。在校期间希望通过努力习得一技之长,毕业后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是当今大学生求学的终极目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环境的距离,使学生短期内看不到学习的效果,因而难以得到真正重视。此外,社会对学生技术才能的重视和对人文素质的忽略,也削弱了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学生也普遍缺乏对于提高自身素质的认识。基于大学语文的现状,应该重新评估大学语文的价值与地位,清醒地认识目前母语危机下大学语文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并通过积极的作为实现其在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社会所赋予的文化期待。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

在很多人看来,大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差等问题是开设大学语文的重要原因。语文课程有读书认字的功能,还有作文表达思想的作用。基础教育过程中,更多地从字、词、句、篇等细处着眼,给人知识,教人正确使用中文阅读、写作与思考。但大学生已经达到相当的知识水平,已经达到思考自身和社会的人生阶段,需要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大学语文课有义务承担这一重任。同时,大学教育已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到很重要的地位,而这一任务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得以实现。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阶段的母语学习。母语学习是每个公民的终身义务,不能说小学、中学学过了大学就不需要再学。只要你还是一个中国人,就要终身学习自己的母语。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说:“我认为有教养的青年男女唯一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就是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他说的是“唯一”,可见这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共识。大学语文所选内容皆为文质俱佳的传世之作,其优美的语言风格、独特的思想魅力、闪光的人性光辉、真挚的情感、含蓄的哲理,都具有春风化雨、育人无声的效果。

任何民族的母语都包括雅和俗两个方面,俗的一方面可以从日常的生活中习得,雅的方面一定要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高等教育已是他们最后系统学习母语的机会,如果在大学阶段还不提出学习母语高雅部分的任务,他们将终身与这些内容失之交臂,那将是语文教育最大的失败。由此看来,大学语文必须舍弃其原有的工具性,淡化知识性,突出其人文性。大学语文课堂应当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大学语文课程应当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指引者。大学语文不能仅仅凭借与中学语文教学强烈的反差取胜,而应通过课程的整体建设、依靠深厚的文化内涵、优质的教学水平来获得长足的发展。这样的定位可以为大学语文教学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1.明确学科定位。长期以来,大学语文课程在学科定位上存在分歧,有定位为大学文学、大学人文、大学文化等。据不完全统计,仅教材全国正在使用的有100多种,使用较多的版本有华东师范大学徐中玉教授、南开大学陈洪教授、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分别主编的《大学语文》,这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情况。正是因为大学语文的特殊性使得学科定位难的情况出现,笔者认为,这个学科的定位应该用宽泛的定位方式来解决。目前,很多学者赞成“母语高等教育”来为大学语文定位,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校开不开语文课的无谓争论,而是把这门学科放在母语学习的终身教育上来。课程的规范及教学大纲等问题,也需要以这种方式来解决。这将有利于提高这门课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同时也给大学语文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2.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教师及其素养在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当前大学语文教育日益边缘化虽然受客观大环境的影响,但是反思大学语文教师自身,对此现状也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以教师为主体”的落后的教学理念,因袭传统、缺少新意和启迪的教学内容,陈旧的教学方法等都使得这门课举步维艰。因此,要改革大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教师入手。大学语文课程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还包括古汉语知识、文艺理论、哲学、美学等等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是个“通才”。业务上要求虽然不是很专,但一定要“博”,这样才能触类旁通,将课讲得形象生动,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审美能力。因此,大学语文课的教师要掌握深厚坚实的文学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关注学术前沿的动态,善于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这个任务的完成不仅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还有赖于重点院校组织专家对全国骨干教师定期举行培训,把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传授给教师。

3.考试制度的改革。由于受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的影响及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限制,多年来大学语文课程的考核多是以单一的闭卷形式进行。这就必然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违背了大学语文作为素质教育课程的目的。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论教育》中说:“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处瞭望。”大学语文课程的考核,要以能力测试为主,以对知识掌握的测试为辅。这样,课堂教学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众言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直接参与到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去。课堂讲授应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大学语文的作业和考试中,有一己之见且能持论有据的学生应该得到更多的鼓励。

4.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大学语文的授课对象是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相对较低一些,单单通过个人阅读或教师的课堂讲解很难使他们真正地感悟和体验到文学作品所承载的那种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意蕴。而多媒体则可运用音乐、图画、表演等更为形象的艺术形式,使学生在瞬间凭直觉进入文学作品的情感状态,感觉和体验更为全面和深入。学生将声音、图画、表演等艺术形式与语言艺术相联系,产生共鸣,丰富审美体验,提高鉴赏水平。语言文字在他们看来也就不再生硬,变得有生命、有情感、有灵性、有力度、有质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悟力。这样做的结果是在有限的学时中,不仅能够传达给学生相对多的信息量,而且能尽快提高非中文专业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一种放松的心态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艺术感悟力,使大学语文课结束后学生仍能够有兴趣多读文学作品,并养成终生阅读的好习惯。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步高,丁帆.大学语文[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温儒敏.高等语文[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钱理群.大学文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母语语文课
母语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母语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