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探索教师培训工作规律 努力实现教师培训方式变革

2012-08-15王广洲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理念培训教育

王广洲

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的要求空前提高,教师培训工作既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又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做好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促进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发展,是摆在每个教师培训机构和教师培训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教师培训工作的历史回顾,详尽分析了以往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要更新培训理念、创新培训方式,旨在改革传统教师培训的弊端,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教师培训工作的简要回顾和基本估计

(一)教师培训工作的回顾

从1 9 9 9年到现在的教师培训我把它称为量的扩张过程。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以国家为主导,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规模的急剧扩张、快速发展的过程。以教育部的几个关系全局的文件为标志,这个过程呈现出它的阶段性。

第一阶段,以1 9 9 9年9月1 3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同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 9 9 9-2002》,以及《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为标志。这三个文件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规定了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和普通师范院校、中小学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的权力和责任,并鼓励综合性高等院校、非师范类院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参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从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培训工作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是在政府的倡导下,打破了封闭的教师培训体制,一批重点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和省市师范院校积极参与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来,同时也掀起了省市教育学院改制与合并的高潮。我把它称为以培训机构扩张的方式形成培训主体多元化格局的阶段。

第二阶段,以2002年9月7日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和实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为标志。在这个文件中,对加快推进全国网联计划,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要加快推进实施教师网联计划,努力促进教师教育体系和卫星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人网、天网、地网)及其他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有效运用远程教育手段,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构建以师范院校、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和教育机构为主体,以高水平大学为先导与核心,区域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为支撑,中小学校本研修为基础,职前职后一体化,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沟通,覆盖全国城乡,开放高效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远程网络培训方式引入教师培训领域,使培训方式发生了变革,为降低培训成本、缓解工学矛盾,为边远不发达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条件,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快速发展。这个阶段还应该提到的是2002年开始,教育部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围绕新课程的实施,从2002年开始,新课程培训成为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教师培训在历时几年的时间里以新课程培训为主要内容。

第三阶段,以2 0 1 0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为标志。从2 0 1 0年开始,国家投入大笔资金用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启动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国培”运用远程网络培训和集中面授相结合的方式,涉及了全员培训、学科培训、专项培训、顶岗置换培训等各种培训项目和内容。省、市、县、校各司其职,可谓规模庞大、声势浩大。

(二)基本估计

这三个阶段,或称量的扩张、快速发展的过程。我们尝试着做以下五点估计:一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教师培训工作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二是教师培训工作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培训内容和形式等各方面都有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三是这十年多的发展还处在量的扩张的过程,培训效果还不够理想,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四是随着高等院校的介入,教师培训工作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五是随着培训工作的市场化,竞争日趋白热化,对各级教育学院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二、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在国家、省、市、县、校各级教师培训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培训内容和方式、培训的体制和机制等各个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教师培训还存在着效果不理想,不能完全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有较多的探讨,比如,有的同志指出,传统培训中存在诸多问题,培训质量不高、培训模式不好、培训内容不实、培训方法不新。被培训者也就是参培教师在培训中被动应付、消极怠工、心态浮躁、怨天尤人。还有的同志指出,教师培训的内容与教师的实际相去甚远,尤其是忽略了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们应该承认,以上问题在以往的培训中或多或少是存在的。深究影响培训实效性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从培训者的角度看

1.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这是造成培训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我们每项培训的内容是怎么确定的,是照抄别人的,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从教师那里调研来的,培训内容确定的方法不同决定了培训是否能满足被培训者的需要。

2.培训形式忽略被培训者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培训方式中,我们更多的是看到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在记,甚至一讲就是几天,一听就是几天。以往的集中培训都是培训者找个题目自己泛泛地讲,为完成培训任务而讲,且不管教师感受,这样做就失去了培训的真正意义。完全忽略教师的参与,把教师完全置于被动接受的角色,这种培训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3.培训对象没有自主权,严重存在“被培训”现象。在传统的培训方式中,教师的角色往往只是被动的受训者,教师教育部门决定着教师培训的目标、课程、体制以及方法和时间的安排等,教师只是受动者,课程内容可能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际相距甚远,与教师自身发展需求不一致,这种外加于人的教育是一种无主体性的培训,缺乏受训主体的积极参与。调查也表明,很多教师本人把参加培训当成是一种任务行为,而不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这种外在的、被动地参加培训往往收效不大,甚至流于形式。

(二)从参训教师的角度看

首先,教师实际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造成培训效果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这种复杂性和多样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体素质水平的差异性。除了年龄、性别、学历层次的差别外,还存在着经历和经验的差别、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差别、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差别。因此,他们对培训的需求必然存在差别。二是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机制的复杂性。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有内在的动因,如为追求事业的发展而充实提高自己,也有外在的压力,如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的需求、学校的具体要求等不得不参加,也有极少数教师对继续教育甚至有抵触情绪。三是环境背景和条件基础的多样性。主要是工作单位不同,城市和乡村的不同,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薄弱学校的差别。地区不同、学校条件不同,教师参加培训的态度和要求也会有差异。以上差别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其次,应试升学教育的导向性,或者说以升学率为主要指标的评价机制导向,是影响教师培训效果的极其重要的原因。我们的教师培训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呈现出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即教师在培训中所接受的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操作知识很难在急功近利的应试环境中得到有效落实。因为教师们觉得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和教学行为未必就比驾轻就熟的填鸭式教法和题海战术更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中考和高考。这既是客观的,也有它的合理性。因此,有的同志说:“现在的老师是学一套,做一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培训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最后,教师职业发展的倦怠性问题。前几年的一项关于“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8 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 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近9 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近4 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 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 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不容忽视。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可以肯定地说,有职业倦怠的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肯定不足,甚至是不愿意参加。

三、更新培训理念,创新培训方式

(一)树立现代、科学的培训理念

在《教育的使命》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过去培训工作中存在的有些问题的原因就是理念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要靠理念的更新,理念变了,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只有树立现代、科学的培训理念,把握教师培训工作规律,才能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满足教师需求,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1.什么是理念。理念这个概念本来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中理念是一个核心概念。在中国的教育文献中出现这个概念是在上个世纪9 0年代中期后,是从和港台交流过程中借用了这个概念。关于理念的含义也是众说纷纭,综合大家的观点,我认为,理念是在特定活动或环境中,在人的大脑中积淀或物化存在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人的行为产生公式化影响的思想或观念。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第一,理念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来源于客观事物。第二,理念是一种长期积淀和物化的意识或观念。不是一般的观点或概念式的东西。第三,理念在人面对相同事物或环境时,会影响人的行为不自觉做出公式化(模式化、固定化)的反应。

理念有以下特点:一是理念有对错之分。对客观事物正确的反映就是正确的理念,反之就是错误的。二是理念具有稳定性,甚至是顽固性,对人的行为会持续地产生影响。相当于我们平时说的思维惯性。三是理念作为精神性的东西,也是发展变化的,再顽固的理念也会随着客观事物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什么是现代、科学的理念。现代、科学的理念即主客观相一致,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的理念就是现代的、科学的理念。经过实践检验,为培训者和被培训者所认可和接受的现代、科学的培训理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我把它解释为“双真”价值目标,第一,教师能够“动真格”地学习,能让教师有学习的“冲动”;第二,教师有“真正的”收获,要制定科学的培训评估标准体系。

(2)注重教师主体性的培训理念。第一,培训内容要满足主体的需求;第二,课程的设置要注重提高主体的参与程度;第三,切实提高主体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第四,培训要得到主体的认可。

(3)注重教师全面发展的培训理念。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培训理念,教师培训绝不仅仅是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而是一个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大会提交的论文有的同志谈到,教师的角色不能仅仅体现为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递者,而更应该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精神的唤醒者、完整人生的塑造者。那么我们的教师培训既要有业务知识的培训,也要有思想素质方面的培训,既要有专业知识的培训,也要有非专业知识的培训,总之,应该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全方位的培训。

(二)构建现代教师培训方式

在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中总结出很多符合现代教师培训理念的培训方式,如专家辅导式、远程网络式、案例教学式、骨干示范式、合作交流式、活动促学式等,那么这些形式各异的培训方式所包含的共同的东西是什么,或者说它们的基本内核是什么?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要素论的层面看。任何培训方式都必须包括以下要素: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培训理念、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和培训管理。这些内容人们比较熟悉,特别是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同志对这些概念应该耳熟能详。从要素的角度要求,一是“要素”要全;二是每个要素的“内涵要清晰”。

2.从过程论的层面看。任何培训方式都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三个阶段构成,即准备阶段、施培阶段、总结阶段。总结阶段也是新的培训的准备阶段,进入新的培训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必须完成的任务,三个阶段互相衔接,缺一不可。传统的培训重视的是中间阶段即施培阶段,在不同程度上忽略准备和总结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调研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选择培训形式。施培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调整修正培训内容与形式,保证施培效果,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反馈培训意见,测评培训效果,提出整改方案。

3.从结构论的层面看。任何培训方式都是培训主体和客体及各种培训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培训主客体及各种要素不同的相互作用的形式,决定了培训方式的差异,如专家讲座式和合作交流式的主客体的作用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要确保各种不同的培训方式的有效性,就要认真研究每种培训方式中培训主客体及各种要素具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方式。

以上这三个方面是所有培训项目的基本内核,在某种意义上说,培训方式的转变就是从“基本内核”向“合理内核”的转变。

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培训无论在内容、模式还是手段上,都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需要以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师培训理论和方法,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分析教师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服务。培训部门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坐标,转变自己的职能和工作方式,用新的理念、新的策略、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来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确保教师培训工作高效运行。在具体的教师培训工作中,我们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把握和处理在培训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保证我们的培训沿着科学、有效的方向前进。

(一) 在培训目标上应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其一,要处理好近期应用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来,大家往往强调前者,注重近期应用,总想立竿见影地看到效果,而忽略了社会的进步对教师长远发展的要求。虽然,这种注重实用的培训在一定意义上也会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但是,我们也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师的专业的发展、素质的提高是有内在规律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在实际培训中要遵循两者兼顾的原则,既要解决教师当前教学中的疑问,又要立足教师职业发展的长远需要。

其二,要处理好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在我国的教育中,应试教育指的是一种考试主义或一种以考试为中心并对其他教育价值具有强烈排斥性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考试和应试几乎成了教育的唯一目的,一切为考而教,一切为考而学,考试和应试成了教育活动和人的发展的异己力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成了考试和应试的奴隶。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是根本,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二者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如何避免应试教育观念对教师培训效果的冲击,是我们教师培训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推进素质教育是教师培训工作的根本目标,在教师培训中,我们要紧紧抓住素质教育这个“根本”,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帮助参培教师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不断提高教师在应试教育中实现素质教育的能力。

其三,要处理好少数骨干教师培训和大多数教师提高的关系。骨干教师的培训是目前教师培训的重点和热点,全国各省市对骨干教师选拔和培训都有明确的办法和方案,而对大多数、特别是薄弱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却有所忽视。教师培训中更多的是锦上添花,而缺乏雪中送炭,骨干教师群体小,培训容易出成绩,而对大多数教师只能享受二级传导的待遇。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在于教师专业水平的均衡发展,教师培训工作必须注意教师队伍整体的、均衡的发展。这是教师培训工作不可偏离的方向和目标。

(二)在培训内容上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其一,要处理好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关系。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人们经常误以为只要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理论,也就具备了相应的教学技能。事实上,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两种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但两者不是简单的等同与对应关系,教育理论的实质是教师对教学的理性抽象和概括化认知,属于教师专业知识范畴;而教学技能的实质是教师对教学的问题解决程度和操作水平,属于教师专业技能范畴。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教师所掌握的教育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教育理论的前瞻性和教学技能的实用性,这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防止只注重其中一个方面的错误倾向。

其二,要处理好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的关系。要注重把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紧密结合,在培训课程的设置上,不仅要加强通识教育的知识性、把课程目标定位于提高教师的教育视野和综合素质,更要注重提高学科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同的学科在知识结构、表现形式等各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在教师培训中必须加大不同学科个性化培训的内容设置,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理论和技能。

其三,要处理好应然培训与实然培训的关系。在培训内容设置上,往往会出现培训教师能讲什么和教师实际想要培训什么的矛盾,其实还有一个要素那就是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应该培训什么。我们在确定培训内容时,必须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不能培训老师能讲什么就培训什么,也不能简单地教师想要什么培训就培训什么,必须结合教师的要求,做深入的理性思考,明确我们应该培训什么,依此来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这样才能满足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真正做到“按需培训”。

(三)在培训形式上,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其一,要处理好专题讲座和交流研讨的关系。教育家、名师、骨干教师的专题讲座是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他们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有助于一线教师迅速增强理论思维能力,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交流研讨是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一个途径,是在培训中发挥被培训者主体作用的重要形式,教师可以在研讨交流中更近一步地探讨自己遇到的具体的、实际的问题,明确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短处,借鉴别人的正确做法,避免别人的错误,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我们在培训工作中,要注意专题讲座和交流研讨的结合,帮助中小学教师尽快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其二,要处理好远程培训和集中面授的关系。教师远程培训是指通过音频、视频、课件等方式,运用实时和非实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培训课程传输到参培教师那里的教育形式,是一种全新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远程培训能够降低培训成本,缓解工学矛盾,网上远程培训已经成为目前教师培训的重要形式。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远程培训不能成为唯一的培训形式,不是任何培训内容都可以采取远程培训形式的,也就是说远程培训不能完全替代集中面授,要认真研究哪些培训内容、哪些培训对象更适合远程培训。这样才能使远程培训这种现代的培训方式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三,要处理好脱产学习和校本研修的关系。脱产学习可以让教员的学习精力更集中,不受外界干扰,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脱产学习受到工学矛盾的严重制约,抓好校本研修是解决工学矛盾、扩大培训受益面、避免培训盲点的有效途径。教师培训部门组织专家深入中小学指导校本研修,提高校本研修质量,实现校本研修和脱产学习相互补充,这是培训机构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理念培训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