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2012-08-15杨清溪赵慧君
杨清溪,马 锐,赵慧君
一、高师院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意义
大量高师院校的师范毕业生无法顺利进入教育系统工作,教育服务产业又没有数量充足、素质优秀的教育人才供给。因此,高师院校师范教育应拓展目标定位,丰富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将为教育服务产业培养人才纳入学校的办学目标体系。这种调整在现实层面顺应社会发展形势,在理论层面符合教育规律,在利益关切层面同时照顾到了高师院校和教育服务产业的利益,实现供需双赢。
(一)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有助于缓解高师院校的就业压力
自从国内高校实施大学生自主择业政策以来,高师院校已经逐步退出了“包分配”的就业模式,开始了用人单位和个人双向自主择业的新模式,高师院校随即加入了激烈的毕业生就业竞争中。然而,高师院校受传统师范院校培养合格师资的办学定位的束缚,短时间内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自由就业市场。因此,高师院校的就业竞争压力尤为强大。在高师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实施创业教育课程将有效缓解这种就业压力,这也是高师院校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号召的重要举措。
(二)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有助于改变高师院校办学定位单一化的现状
高师院校师范教育一直以来承载着为国家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重要责任,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自由选择就业政策的实施,高师院校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持续吃紧,高师院校仅为教育系统培养师资的单一办学定位引发了一系列的发展危机。[1]高师院校应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将为教育服务产业培养人才纳入办学目标体系,这一调整将有助于高师院校改变办学定位过于单一的现状,在激烈的就业与生源竞争中找到出路。
二、高师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设计首先是要有准确的课程目标定位,要明确高师院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不同于综合类高校的特殊性。有了明确的目标定位后,则可根据目标设计课程内容,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课程实施的形式和时间安排。[2]
(一)课程目标
高师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应作为传统师范教育课程的一种补充而存在,其课程目的不是要将师范生培养成专门的创业人才,而是增强师范类人才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因此,在课程目标方面要着重养成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通过这种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让部分师范生自主创业只是其中一个目的,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是让这些师范生走到教师工作岗位后,将其具有的创业意识和能力融入教学工作中,在广大的学生中间播撒创业激情的种子,从中小学就进行创业意识和精神的渗透。
(二)课程内容
基于上述目标,高师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可分为如下方面。
1.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介绍。创业基础知识是学习创业教育课程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创业基本概念、创业的发展历程、挖掘创业信息和制定创业计划等基础性的知识。通过创业基础知识让所有接受创业教育课程的大学生认识创业,了解创业。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主要包括领导指挥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3]这些能力是创业或者其他工作岗位上都必须具备的能力。
2.创业案例分析。师范生需要了解较多的创业案例,并由老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实际案例中影响创业的因素、创业成败的关键,从而增强对创业的理性认识。这些课程一方面增强了师范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另一方面为师范生积累了很多关于创业的教学资源。这些案例可以融入到他们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学案例、励志故事讲给他们的学生,从而让创业精神融入到中小学课堂。
3.创业实践活动体验。创业教育课程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要有深刻的体验。创业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验证自己所掌握的创业知识,加深对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理解。创业实践活动体验可以是在实习环节中到各个公司和企业进行实际工作,尤其是到一些教育服务产业,考察这些企业从无到有的创业历程。创业实践活动体验也可以邀请具有创业成功经历的创业者现身说法,直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交流。
(三)课程类别与实施安排
高师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按照目标和内容不同可分为三类,课程实施时应根据课程类别做出时间上和教学形式方面的具体安排。一是课堂讲授类课程,比如前文所述创业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介绍。这类课程应作为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的基础性课程,可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课。二是小组讨论类课程,比如前文所述创业案例介绍类课程,这类课程中安排教师对创业案例进行介绍,然后组织大家就相关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师生以案例为基础展开对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探讨。这类课程可在大三开课。三是实践活动类课程,这类课程重在给予学生一种关于创业的实践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考察,也可以组织学生与创业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交流。一般可以安排在大三下半学期或者大四第一学期。
三、高师院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策略
在高师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课程需要多方协调,最关健的是师范院校自身要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开发以及校企合作方面创设适宜的开课条件,制定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策略。[4]
(一)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
师范生的课程由其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现有的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一般不涉及创业教育相关课程,高师院校要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首先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创业教育课程留出开课空间。因此,应改革调整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从大一到大四的课程设置中贯穿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创业案例分析以及创业实践体验课程,并伴随课程开设制定相应的学分修习规章制度。一旦创业教育课程进入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方案,高师院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则具有了规章制度层面的依据。
(二)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和教育资源建设
创业教育师资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力量。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稳定的高师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高师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师院校应组织有志于从事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培训,开展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研讨会,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另外,创业教育资源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依托。师范院校应制定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规划,鼓励有相关知识背景的教师主动研发单科的创业教育课程,编写创业教育课程教材,制作创业教育教学课件。还要积累校外创业教育资源,与社会上创业成功人士建立稳定联系,尤其是教育产业领域的创业成功人士,聘请他们出任学校的创业教育顾问。建立创业教育专家信息库,丰富创业教育的流动性教育资源。
(三)高师院校与教育服务产业开展合作
师范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领域集中在教育服务产业。高师院校应与教育服务产业开展合作,在校企合作中促进高师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与高师院校可以和中小学开展合作一样,高师院校也可以和教育服务产业开展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比如,高师院校可以安排学生到教育服务产业见习、实习,熟悉教育服务产业的运行规则,还可以鼓励在校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教育服务产业参加兼职工作。与大型的教育服务产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与毕业生选用方面确立高师院校的优先权。另外,双方还可以共享教育信息与资源,合作开发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资源,以提升教育服务的品质,增加教育工作就业岗位。
[1]郑师渠.论高师院校的转型[J].教师教育研究,2004,(1).
[2]汪霞.课程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
[3]季学军.师范生创业基本素质的现状与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2).
[4]赵志军.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培养创业型教师——以白城师范学院的创业教育探索为例[J].教育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