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亲子阅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益处
2012-08-15郭静静
郭静静
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大脑生长最迅速的时期是0到6岁,至儿童期脑已发育成熟,是学习阅读的最佳时期。对于儿童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家庭是儿童最初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最先、最深刻地影响儿童的阅读行为。儿童从婴幼儿到学前这一段时间,生活环境以家庭为主,与父母的接触时间最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因此,家长主动引导孩子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有助于满足孩子的依恋心理,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有助于推动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发展。
一、有关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就是家长和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共同阅读图书的活动。在阅读中,孩子与家长是共同受益、共同成长的。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能够随时掌握孩子的阅读趋向,这样就为父母和孩子沟通创造了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和勇气。在家中选择一个安静的、光线比较明亮的环境,家长让孩子先静下心来,拉着孩子的手或者抚摸着孩子的头,一起阅读孩子感兴趣的书籍。一次时间不要长,以每天10—15分钟为宜,重在坚持。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它当成硬性的任务来完成,应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愉悦的情绪中展开阅读,晚饭以后和睡觉以前是不错的时机。
亲子阅读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在低年级孩子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建议家长先读给孩子听,然后逐渐加大孩子自己读的比重。同时,在读的过程中,适当穿插讨论、讲解和游戏。读完以后,可以让孩子回忆主要人物和情节,还可以复读。
二、亲子阅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益处
1.满足幼儿的依恋心理。一个孩子拿着一本书对父亲说:“爸爸,你给我讲故事吧?”父亲看了一眼书,有些不悦地回答:“不是给你买了点读机吗?”孩子低头说:“点读机上有这个故事,可是它没有腿,我不能坐在上面听呀!”这是多么稚嫩可爱的童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机器可以提供给孩子知识,但是它不能满足孩子情感的需要。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可以看成一种心理欲求,这种欲求的满足有助于孩子发展出积极正面的心理品质。幼儿心理发展需要更多的肢体接触,发展正常依恋,建立内心安全感,缓解焦虑。幼年缺少肢体关爱的幼儿成长后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有专家研究表明,与父母形成深层依恋的孩子有以下特征:人际关系中开朗活泼,有自信和自尊,懂得爱别人,能与人“共情”,没有暴力倾向,善良,宽容,知道自我的边界,不对别人过度要求。在亲子阅读中,只要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接纳、欣赏,并适当地增加与孩子的躯体接触、温暖地拥抱、轻柔地讲述、耐心地启发,用一种平和、坚定、温暖的心去引导孩子,孩子会在阅读中享受亲情的温暖,完成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任务——依恋,并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2.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所谓社会化就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期社会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儿童以后的发展。家长在开展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很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在阅读中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和谐、美好关系,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关爱与敬畏的情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质,增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的能力,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通过亲子阅读,可以促进幼儿以下社会性发展:(1)帮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脱离自我中心思维。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幼儿仍处在自我中心思维阶段,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认知世界。通过阅读,我们帮助孩子与书中人物“共情”,尝试从不同人物、不同情境来认知他人的感受,从而逐步脱离自我中心思维,向更高形式的思维阶段发展;(2)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包括帮助他人、分享物品、安慰他人、与他人合作等。幼儿故事中常常会有“助人利他”的题材,如,《大象救兔子》、《找快乐》、《蓝天上飘着白云》、《司马光救小朋友》等,让孩子们感受到美好的意境,幼儿在欣赏充满童趣的作品中掌握知识、培养性情、陶冶情操,从中学会关心、帮助他人,并从中获得快乐。又如,让幼儿阅读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以及民族英雄、解放军保卫祖国,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灾害、克服困难的故事,使幼儿了解了一些社会秩序和行为道德准则,及时纠正了幼儿的不良倾向,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信心,这些都有利于幼儿的美好人性的启迪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培养;(3)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1岁左右的幼儿通过看书认识自己的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2岁的幼儿通过阅读意识到自我意识的独立,3岁的幼儿通过阅读增强自信心。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3.促进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如果阅读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的。在亲子阅读中,家长适当地丰富互动的手段,有助于刺激幼儿的阅读兴趣,比如,动手操作(感知)、动脑操作(思考)、语言操作(交流)等。在阅读中,要重视让幼儿在动作体验、积极思维、多向交流中动手、动脑、动口,以更好地感知画面,模仿运用词语,想象迁移经验,创造表达表现,从而在促进幼儿阅读兴趣的同时,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
4.抓住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对环境中的某一特定事物产生特别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狂热,直到内在需求被满足才会消逝。教育工作者也将其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有研究表明,幼儿的语言敏感期是0—6岁,阅读敏感期是4.5—5.5岁。在早期阅读过程中,亲子阅读无疑是最佳方式,通过家长的引导,不仅发展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巧妙地抓住了孩子成长的敏感期,对孩子的教育可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用。
三、开展亲子阅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择适合幼儿的读物。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首先应该考虑孩子的年龄层次。一般说来,0~2岁的幼儿适合可发声的书,或可触摸、拆卸的书;3~4岁的幼儿适合儿歌和有趣而带重复性的故事、游戏书;4~6岁适合短小而精彩的童话故事、手工书和动物书。第二,应该考虑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汽车,可以选择交通工具的图画书吸引他的阅读兴趣,再慢慢地拓展到其它阅读领域。第三,可以关注得奖作品和经典名著,这些作品保证了阅读的品质,是很好的选择。第四,对低年级孩子来说阅读绘本(图画书)是首选。
2.“重复”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有的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喜欢让家长重复讲同一个故事。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习不同的故事,往往不愿意重复讲述。然而心理学家认为,“重复”对年幼的孩子是很重要的,大人认为重复很没意思,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验。当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时,在不断重复的学习过程中,他们能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并逐渐达到真正的理解。而且,重复有利于孩子建立起复习的学习习惯。复习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对学习过的知识从新的角度及时地再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选择故事的权利,满足孩子的心理要求,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故事。
3.家长应提高阅读技巧,创新互动的方法。皮亚杰说过:“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交互作用越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为此,家长应该提高与孩子互动的技能和技巧。首先,家长应该提高说故事的技巧,声情并茂的阅读比平淡的语气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同时,家长还应该学会各种方法,创新和孩子的互动方式,建议可行的方法有,讨论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猜测后面将会发生什么事、做动作、体会人物心情、提出问题等。
亲子阅读对孩子的成长进步产生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幼儿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让孩子读故事书这样的教育来说,重要的不是我们有没有给孩子买书,而是需要我们清楚,读故事不仅仅是让孩子的记忆力得到锻炼,也不仅仅是让孩子认识一些字,它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学习能力,也关系到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要调动起幼儿的兴趣,正确有效地开展亲子阅读教育,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阅读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1]周兢.造就成功阅读者的培养目标[J].早期教育,2002,(7).
[2]邱云.幼儿阅读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3]陈英.探索中小学生阅读心理科学指导阅读[J].中小学图书馆情报世界,2001,(3).
[4]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5]孟绂.少年儿童阅读规律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5).
[6]邓少滨,阎光霞.儿童阅读心理学的建立与应用刍议[J].图书馆学刊,2005,(5).
[7]袁萍.学龄前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