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琼南民族地区中学生厌学问题探析

2012-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民族家长影响

李 丽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质量降低。调查发现琼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即是学生厌学。琼南民族地区包括海南省中南部的9个市县区,这里是海南黎苗族聚居区,地势崇山峻岭,位置偏僻,与外界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一方面琼南农村经济滞后,需要提高教育水平来加以改善,另一方面教育受到文化和经济的制约,发展缓慢,特别是学生的厌学问题使得教育工作者深感困惑。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的任何类型和层次的教育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存在和进行的,不同的社会阶层会创造不同的环境,而不同的环境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习动机。有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因生活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氛围的限制,与外部缺乏有效的沟通,学生视野不够开阔,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水平可以用许多校外因素,特别是家庭因素和其他环境因素来解释。贫困地区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在接受现代教育方面就处于劣势。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使民族地区教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学生与外界的接触受到限制,思维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他们上学路途较远,身体发育营养不良,教育资源不足,受重视程度不够。在这样的条件下,教育上不去,素质无法提高。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少数民族学生产生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生活经验欠丰富和生活技能较低的学生,其自然适应力、文化适应力和社会适应力也会相对较低。少数民族一般不把自己的价值和别人作比较,不习惯在本族中炫耀自己的才能[1],竞争意识较弱。因此,他们的教育不重视发挥个人的作用,不鼓励突出卓越。这种原始型的群体教育制度虽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也严重地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同时,原始民族成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水平比较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学校、家庭和同伴群体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三个主要因素。其中,家庭影响是最直接的,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的特征决定了家庭文化的内容,如果家庭文化与学校文化不相一致,就会影响并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2]。研究表明,家庭背景因素说明了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学校表现产生了持续的影响。一般来讲,家长对于子女的期望水平越高,则子女对于自己取得高学习成绩的愿望就越强烈,其学业成绩也普遍较高。这是因为家长的较高期望对子女将起一种强化作用,使其受到鼓励,并经常将自己的行为与家长的期望相比较,从而引起行为上的变化[4]。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者,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的社会信仰、规范和价值观等,首先是通过父母而获得的。教育的最好途径是示范,家长的行为本身就是孩子心目中最有影响力的示范。家长的文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及其发展水平,家长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文化态度和目标追求往往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调查显示,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家长不将教育作为一种投资,他们看不到教育将对他们子女产生的回报,他们的“短视”行为影响他们对子女教育的期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家庭对子女的低教育期望表现在对教育的态度上就是学生家长一般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成绩,教师和家长之间没有交流或沟通较少。家长对教育的忽视不利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上很难获得成就感。

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都是来自偏远的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和教育的落后也同样使得学生看不到方向和前途。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就受到了挫伤;到了中学,主观上缺乏刻苦学习的态度,学习更是处于后进状态。大部分民族学生没有上过幼儿园,缺乏系统的教育,从小到大都说母语——黎语,上小学时首先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课堂教学语言和老师的普通话。他们在课堂上虽然学习汉语,但是大多数学生课外仍习惯使用母语交流,不容易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式,不太容易接受学校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有教研人员下去督导时发现民族地区小学的教育跟不上,很多小学老师或教学点的负责人甚至校长不称职,还有的老师随意缺课。民族地区除中心校外,村子里的学校基本都不太正规。琼南民族地区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子女的要求也不高。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缺乏学习用具,还有很多学生放学回家就干家务、干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有些初中生家庭贫困,学习过程断断续续;有的学生家庭困难上学晚,十二三岁才开始上学。这些学生往往自尊心比较强,有心理障碍,回答问题怕出错被人笑话,或者反映迟钝、说不出话来。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引导或者在评价过程中有所忽略,都可能无形中伤害他们,带给他们更大的挫败感。另外,学习过程中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高年级就开始了相对复杂的逻辑思维方面知识的学习。这样到了五六年级和初中之后,他们就开始厌学,不愿意回答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家长也认为即使考上大学昂贵的学费也很难负担,即便上了大学毕业找工作也不容易,读书毫无用处,不如回家务农。家庭的影响和社会现状使得一些学生刚上初中就打定主意不上大学了。在琼南民族地区家庭教育是缺失的、缺位的,相当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没有家长的有力配合,仅靠学校老师要求孩子读书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在家长思维早已定型、很难改变的条件下,学校在努力纠偏,补上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非常困难。

琼南民族地区的学生缺乏有知识家庭背景的帮助和支持,学校教师又是以汉族教师为主,而汉族教师对黎族语言和黎族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习惯缺乏了解,难以对黎族学生的困难给予恰当的帮助,造成黎族学生成绩越来越差,学习自信心越来越少,走进恶性循环的怪圈。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能够通过两种主要途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表现,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一是对他们所抱有的显而易见的成见;二是对他们的能力和成绩所持的过低估计[5]。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去学习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是学习者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业成就过低形成的习得性无助感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消极状态。学校课程中民族文化的缺失,同样会使民族学生产生疏离感和自卑感,削弱他们的学习动力,造成人格内部的文化冲突。家庭文化、社会文化和学校文化间的断层是民族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自我效能感较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

语文学习困难对于民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障碍。大多数同学,甚至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汉语底子过薄,汉字掌握的字数远远少于本应该掌握到的数目。很多对于他们来说是生字的词,尽管注释上标有拼音,还是有90%多的学生拼不出来。在中学听写最基本的汉字,甚至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汉字,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会写错,旷课的时候写个保证书都有困难。有老师绝望地说有些民族地区的中学生连小学1年级的水平都不具备。到了初三,有的对英语的26个字母都不认识,有些班能写出元音字母的不超过10个人,英语考试的及格率只有20%左右。有些民族学生音标掌握不了,特别是听说能力不好。有教师认为这和小学英语教学重视不够有关。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不规范,没有明确的目标,随意性很强。到了中学,学生的坏习惯已经养成,第二遍重新学习又没有耐心。教师介绍说,有些基础知识从初一开始老师就给他们讲了,初三又反复复习,但他们还是不会,最严重的就是不会发音。语法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很少讲,因为学生的基础和语文功底太差,听不懂接受不了,上课打瞌睡。老师发愁地说,有的班大约有二分之一的学生根本不听课,特别是男生,没有多少是真正来学习的。他们上课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好像坐牢一样,非常难受,更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由于在学习上遭到的都是挫败感、屈辱感,相比之下他们宁可出去劳动,也不愿在校学习。研究发现,因非经济因素辍学的学生已上升为初中生辍学第一位的原因,为此教师深感困惑。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都处于较低水平。班杜拉指出,个体对自我效能感的期望会影响自身的行为,进而影响自身的表现[6]。同时,自我效能感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必然产生学习倦怠,妨碍他们新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基础是靠在课程学习中长期积累而成的。由于现存的课程城市中心取向忽视了我国城乡教育的差异,成为了不适宜农村学生的课程因素,是导致民族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急需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综上所述,造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同时还有家庭教育的影响。积极的教学观把教学看作学生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积极发展的过程,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避免厌学情绪、有效提高学习质量是琼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及影响学生努力水平的关键因素,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和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设置合理的、恰当的、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培养和加强自我效能感来摆脱习得性无助感的困扰;帮助学生认识到努力是他们个人意志可以控制的,努力是决定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帮助学生防止无望情绪和无助行为的产生。要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应该从小学和幼儿园就开始彻底改变教育环境,避免走太多的弯路。学校不是孤立于社会文化环境之外,学校教育是一种包含于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的学习过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不同社会生活条件和不同经验的民族学生,其认知必定要受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家长对学生学习成就的期望和积极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目标的设立和努力的程度,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因此,避免和减轻学生的厌学情绪首先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与配合,为学生创造良好健康的学习环境。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帮助和爱护厌学学生,注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学习以外的闪光点,促使学生的兴趣向学习转移,给学生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和阶梯,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在不断的满足中不断提高。教师还应通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提高民族素质、实现自我价值而学习的决心,有效降低厌学情绪的发生。

[1]滕星.解放前我国原始公社制民族与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0,(l):62-67.

[2]蒋逸民.国外对中小学生家庭环境影响的研究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4):29-34.

[3]Coleman,J.S.etal..Equality of opportunity[M].Department of Education,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66.

[4]滕星,杨红.西方低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的本土化阐释——山区拉祜族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3):2-17.

[5]金志远.多元文化教育的“知识观”诠释[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7,(1):115-119.

[6]马勇.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1):84-86.

猜你喜欢

民族家长影响
我们的民族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家长请吃药Ⅱ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