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与教育研究

2012-08-15张海莲郑晓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道德规范道德教育导师

张海莲,郑晓艳

随着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不断曝光并呈现蔓延的趋势,对高校学术风气和学术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研究、探讨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和原因探析

学术道德是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规范,是提高科技工作者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保证。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主要是指研究生在从事科研、学术活动的过程中用不符合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和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科研和学术目标。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生源数量的增加客观上加大了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的难度。尤其是在学风建设方面,为防止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发生和学术道德水平的下滑,我国教育管理部门下发了多个文件以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也不容忽视。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抄袭、剽窃、侵吞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这主要表现在部分研究生在论文撰写中利用互联网搜集大量他人的研究成果,经过篡改和加工,变成自己的成果。(2)伪造、篡改数据、文献或注释。一些研究生思想懒惰,不进行科学研究,又要逃避检索,便人为编造或者篡改一些数据作为研究的论据,以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利。(3)一稿多投、多发或假署名等其他学术不端行为。这些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严重败坏了我国的学术风气和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声誉,阻碍了学术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术界科研成果的创新和发展。

我们从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角度,就研究生中出现的道德失范的现象进行调研,调研的方式主要包括问卷、个别访谈、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调研,我们得出了一些数据和材料,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根源进行了分析,现将我们的观点与同行商榷。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客观因素

1.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缺位是目前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教育的功能即通过对学生知识的灌输与引导,使学生由“不知”走向“知”,将外在的规范内化为内心信念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在研究生学术道德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育作为最基本的途径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从目前高校教育现状来看,大多数高校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对研究生专业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对其学术道德的教育与培养。我们在11所高校发放的200份调查问卷中,有47%的学生反映学校偶尔组织或很少组织关于学风建设或学术道德的报告或讲座,几乎所有的学生普遍反映学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对学术道德规范的内容略知一二或根本不知道。从这些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术道德教育是很多高校研究生与学位教育的盲点。由于教育的缺失,绝大多数学生对学术道德规范知之甚少,在学术研究中也就无法自觉树立学术道德标尺、遵循学术规范,更谈不上将学术道德规范内化为内心信念。这样一来,学术规范意识匮乏的研究生有意或无意地违犯学术道德规范在所难免。由此可见,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缺位是目前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

2.当前研究生培养评价机制的不科学是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诱因之一。在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评估方面,很多高校采取的是量化指标,将研究生奖学金的评定、毕业学位的获得与一定级别论文发表数量相挂钩,硬性规定每学年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才能获得奖学金或者其它荣誉。在外在量化指标的压力下,一些自律性差、研究能力较为欠缺的学生不免产生投机心理,翻越学术道德的藩篱,以不正当的方式追求科研成果的数量,为社会上众多的论文代理机构及以收取版面费为目标的学报等刊物提供了生存基础。在论文发表需求旺盛的条件下,不规范的低级刊物应运而生,进一步助长了学术道德失范之风,恶化了学术风气和学术环境,阻碍了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高校研究生学术管理和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是道德失范行为屡禁不止的症结所在。自1999年以来,教育部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相继颁发了一系列相关文件,以规范学术道德建设。各高校也都成立了学术道德建设委员会,制定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术道德失范的惩戒条例,以推动高校学术道德建设。我们在看到高校研究生学术管理和监督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很多高校的相关制度规范形同虚设、执行不力。很多高校对学生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术道德约束和警戒心理,客观上放任和纵容了学生的失范行为。

4.导师学术道德榜样示范作用的弱化是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我国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制,导师不仅是研究生生活的引导者,而且是研究生学术研究最直接、最重要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在研究生的科研过程中发挥着率先垂范的榜样先导作用。总体上来说,我国研究生配备的导师质量和师资结构是好的,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数量比例失衡。导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都很繁重,对学生指导的精力投入有限。另外,学生和导师联系的机会较少是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导师对学生学术研究的指导弱化,导师自身高尚的学术道德情操亦很难感染其学生,榜样示范作用减弱。更有甚者,有些导师在利益的驱动下,自身都不能严格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也就谈不上对学生的榜样作用。以上种种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导师学术道德榜样示范作用的弱化,无形中加剧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观因素

研究生不端正的入学动机和自身欠佳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其失范行为产生的内在也是主要因素。

1.研究生入学动机的复杂性是学术道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近些年来不断扩大的研究生招生,在给更多的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研究生理应抱有追求真理、探索真知、为科学献身的理想精神,进而充分认识自己“准学者”、“准科研工作者”的身份,自觉遵守学术道德。然而,很多研究生的求学目的带有极大的功利性,读研是为了用研究生学历“包装”自己,求得一份既体面又有高收入的工作,仅有很少的学生是出于对学术的热爱与追求。功利化的求学动机必然导致其行为偏离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研究生自然会降低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2.研究生自身的科研能力不强、科研素质较低是道德失范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苦读与笨想是提出问题的前提”。现如今很多研究生学术积累不足,缺少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积淀,加之外面的世界又很精彩,使很多学生心态浮躁,坐不住板凳,更谈不上潜心治学。自身较低的科研能力与学业任务相撞,极易产生投机心理,违犯学术道德,低水平重复他人的研究成果,甚至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为己所用。

二、强化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分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与原因是为了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提高研究生自觉遵守道德的意识,进而纠正其不良行为。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术规范教育

学术规范是研究生进行科研和学术活动的外部制约机制和必须遵守的准则,也是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2010年组编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对科技工作者应该遵守的学术规范作了明确的说明,为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内容提供了蓝本。《规范指南》中明确提出了学术规范的原则和主要内容,包括遵纪守法,弘扬科学精神;严谨治学,反对浮躁作风;公开、公正,开展公平竞争;相互尊重,发扬学术民主;以身作则,恪守学术规范等。这些规定是教师和学生从事科研活动、学术研究的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学术活动和成果的标准。因此,认真严肃地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教育应该成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诚信是学术道德教育的重点

学术诚信教育是研究生学术道德品质教育的重点。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培养研究生的诚信观念和诚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诚实守信是学术道德的一项基本准则。学术研究要求科技工作者要做到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严肃、严格、严密,更要求大家实事求是,以诚实劳动获得科研成果,不得弄虚作假。其次,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道德社会和法治社会,诚信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要求。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是我们立足社会、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核心问题。

(三)法律和纪律是学术道德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法律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手段。自觉遵守法律规范,遵守学校规定的各项纪律,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积极维护学术道德,营造公平公正、积极向上的学术研究环境是每个研究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对学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的同时,应该注意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与此相关的法律知识纳入到教育内容之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法律法规。另外,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也曾依据法律制定了一些遵守学术道德的纪律和管理规范,特别是对违反纪律的惩罚条款等,这些内容都应该明确地告知研究生,起到警示的作用。

三、防范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途径

(一)将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纳入研究生教育教学中

教育部2009年下发的《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强调:“要把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作为教师培训尤其是新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并纳入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之中,形成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研究生教育中学术道德教育的缺位,学术道德教育并没有纳入研究生课程体系之中。因此,在研究生入学之初即应开展学术道德的教育,使研究生了解学术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提高对遵守学术道德规范重要性的认识。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应不定时地组织开展有关学风建设、学术道德培育的宣讲或讲座活动,开展专门的学术道德报告会。通过这些学术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培养正确的治学态度,帮助其建立学术道德的自我约束机制。同时,还应将学术道德教育融于专业课教师的平时授课中。各科教师要在课堂上渗透学术道德规范的内容,并通过结业论文的写作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学术道德意识。

(二)导师的榜样示范教育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的重要责任人。一方面,导师要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严格要求自身的学术行为,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严谨治学、为真求实。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络沟通,定期指导和监督学生的学术科研活动。通过自身高尚学术道德情操的熏陶与感染使学生自觉形成学术道德意识。另一方面,要制定一些切合实际的制度和规范要求,督促导师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把好学术质量关,对学生的学术失范行为负责。

(三)科学制定研究生评价的指标体系

对于研究生评价体系而言,科学的评价指标能够促进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意识的养成,而不合理的学术评价标准则会反面助长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当前,很多高校评奖评优的标准甚至唯一的指标就是发表研究论文,而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绝非易事。为了获得评优获奖、保博就业等方面的利益,一些研究生便铤而走险,学术失范行为也就随之发生。特别是学术失范行为如果被发现,其收到的处罚也远远低于所获得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学术失范行为的蔓延。高校应彻底摒弃以发表论文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从理论素养、现实表现、科研实践能力等方面,多方位、多途径地评价研究生,真实展现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制定科学的研究生学术评价指标,同时更应该制定严厉的处罚措施,否则,再科学的评价指标也难以有效执行。

总之,在学术道德失范问题泛化的今天,探知学术失范的根源,以学术道德教育为主线,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意识、防范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蔓延是研究生教育的当务之急。各高校必须全方位开展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防范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及其严重化。

[1]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M].2010.

[2]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Z].2009.

[3]宋希仁.道德观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10.

[4]董学军.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诱发因素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1,(7).

[5]刘健,杨惠敬,高艳,于静.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思考[J].学理论,2011.

[6]邱龙虎.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4).

[7]王学风.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

猜你喜欢

道德规范道德教育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V eraW an g
导师榜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研究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传统伦理道德现实价值研究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