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国维近代教育观研究

2012-08-15黄亚青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宗旨王国维教育学

黄亚青

在中国近代史上,王国维的思想独树一帜。他一生专注于学术,涉猎十分广泛。纵观他的一生,先是研究哲学和教育,继而转向研究文学,再而转向研究古史考证,以古史考证的研究贡献最大。虽然教育不是他的终极追求,他一生的主要成就也不在教育,但是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从事与教育有关的工作,作为知识分子,他的文化救国梦想也是从教育领域着力的。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历史的机遇使得王国维成为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创者之一。

王国维的教育思想有两大特点:一是中西合璧。王国维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又较早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他的学术视野非常开阔,体现在教育思想上就形成了中西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融合。二是从哲学高度审视教育。他的人生哲学观念使他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追求,尤其是他提出的教育宗旨有着强烈的教育哲学意味。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从个人角度关注教育的学者,这和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教育有着本质区别。也正是这两大特点使得他的教育思想脱颖而出,王国维教育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当时的中国教育界有了摆脱封建传统教育窠臼的意识,开始了对中国近代教育模式的探索。

本人认为教育学是王国维学术研究的起点,也是王国维青年时期倾注很大热情、投入很多精力研究的领域。对王国维在这个领域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可以从整体把握王国维的学术贡献,也可以更好的了解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更可以给当今的教育体制改革提供借鉴。通过整理王国维关于教育的译著、论文,和他主编的《教育世界》杂志,并且结合他与教育有关的实践活动,借鉴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本人认为王国维的近代教育观包含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教育宗旨、课程观、学制观、教学方法、管理体制等。

一、教育的宗旨: “培养完全之人物”

由于王国维受到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康德哲学和叔本华哲学,使得他对教育宗旨的思考是从人本主义角度进行的。1903年8月在《教育世界》第五十六期发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王国维提出:教育宗旨在于培养“完全之人物”。这也使得他成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从个体发展角度来考察教育功能的教育家。

《论教育之宗旨》开宗明义地提出:“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成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1]从这里我们看到王国维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一教育宗旨的提出,显然要比晚清学部的教育目的更科学合理,也更是符合时代的要求。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呢?王国维认为,“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具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可分为三部分:智育、德育、美育是也。”也就是要通过“完全之教育”来完成。王国维关于教育宗旨思想最核心的内容是德、智、体、美并重的思想,该宗旨最大的贡献是开美育之先河。

二、课程观:哲学科 “裒然居首”

王国维十分注重西方哲学的研究,先后系统研究过叔本华、康德等哲学大家的主要哲学思想,深受西方哲学影响。在中国教育研究问题上,王国维充分利用了西方哲学研究成果,特别是西方哲学的研究方法,认真分析了中国教育课程的设置问题。王国维在研究西方教育史的过程中发现,在1 9世纪中叶之前,教育学是哲学研究的一部分。后来教育学虽然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哲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对该学科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王国维甚至将哲学视为学问中最高的学问,他说:“夫哲学,教育学之母也”。

首先,王国维反对只设经、理两科。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教育的主要内容一直局限于对儒家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到了近代,西方文明涌进中国,在很多领域都面临着坚持传统还是学习西方的两难选择。在教育领域,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许多有识之士试图在教育内容上进行改革和探索,但是直到张之洞主持编纂的《奏定学堂章程》,仍然沿袭了传统教育模式,只设经、学二科,与现代哲学相关的内容仍然没有纳入课程设置范围。王国维针对这种情况撰写了《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一文,严厉批评《奏定学堂章程》,并指出该制度的根本问题在于缺哲学一科而已。

其次,王国维提出“知识之最高满足,必求诸哲学”。王国维自身熟悉中西方哲学思想,并且一直坚持用哲学方法来研究多领域学术,并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果。这使得他认为哲学,这门“科学的科学”,是研究其他具体学科的方法论,对于其他学科具有指导性作用。王国维指出“非有哲学之预备,殆不能解其真意”。“专门教育中,哲学一科必与诸学科并立,而欲养成教育家,则此科尤为重要”。[2]从而得出了“哲学,教育学之母也”的结论。基于以上认识,王国维认为在大学分科设置中不但应该设哲学科,而且应该用哲学科统领其他学科,把哲学科放在“裒然居首”的位置。

王国维的“哲学教育为教育之本”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借鉴作用。在这个理性工具不断膨胀,人文精神衰微的现实社会,怎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依然是个重大课题。对此,王国维的教育思想强调哲学教育,主张用完全之知识来造就学生的健康人格,对当前我国亟需加强的人文素质教育很有借鉴价值。

三、学制观: “亟兴高等之教育”

在学制方面,关于应该优先发展初等、中等教育,还是优先发展高等教育,一直存在争论。在这个问题上,王国维根据当时的国情,主张“亟兴高等教育”,即首先发展高等教育,然后再大力发展普通教育。

王国维首先研究了了欧洲的教育史,他看到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在普及小学之前就设立了大学;而且他注意到中国当时初、中等教育学校严重缺乏设备、经费以及合格的教师。因此,他认为应该优先办大学。其次,贵族主义人才观也对王国维有很大影响。王国维认为:“天下大事,多出于英雄、天才之手,……高等教育之责任,在使英雄与天才得其陶冶之地,而无夭阏之虞。[3]而当时“国事之亟而人才之乏”,因此只有依靠高等教育培养出英雄才能挽救国家民族于危亡。可见当时中国的国情以及时代的特征都要求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总之,王国维持“贵族主义”人才观,在学制建构上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发展高等教育。

四、教学方法: “深究教育学理”

王国维一生十分注重方法论的研究,特别是对教育学领域,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当时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知识陈旧、教育方法拙劣等现象,王国维提出过严厉批评。王国维认为,教师不仅需要注意教育内容的正确性,而且还应当注重自己的教育方法,应当认真研究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他在《教育小言十二则》中指出:“以中国之大,当事及学者之重,教育之事之拯,而无一人深究教育学理及教育行政者,是可异已”。[4]简单的说,教育工作本身具有专业性。教师不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而且还需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效果。王国维在这方面是一位先行者,他先后翻译了《教育学》、《算术条目及教授法》、《教育学教科书》、《辨学》、《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概论》等多部著作,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

王国维认为教师要搞好教学首先应端正教学态度,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神圣使命。其次,教师应端正治学态度,王国维曾对学生说过这样的话“做学问的头一件事就是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好对不知道的也装做知道。自有注释经书以来几千年了可是被大家认为很容易懂得的《论语》,还有一些地方我不完全懂得。至于《易经》我不敢断定的那就更多了。”可见大师谦逊、严谨的治学态度。

五、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之事以明教者为之”

王国维发现当时中国教育管理体制存在很严重的弊病,尤其是教育体制混乱。于是撰写了《纪言》一文,在文中指出:“夫天下事,未有纲领不张,而细目厘然者。”[5]在王国维看来,教育体制的完善对教育事业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只有具备了完善的学制体系和完备的学校规章制度,才能使得中国教育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王国维强调勿“以官奖励学术”,主张学术独立。他针对当时滥用“官”制,给教育界造成的恶劣影响而提出勿“以官奖励学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主流的儒家思想提倡“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到了20世纪,当政者仍然采用以“官”奖励学术的方法,“师范生服务期满,则与以官矣;高等教育之卒业者,亦与官矣”。[6]所以很多人只把读书、作教育看成做官的跳板,并且全民都以做官为终极追求。王国维认为这种功利氛围下的学术研究必然不能深入而只是浮于表面。在王国维看来,一贯奖励学问的功利引导不但不能使学术兴盛,反而会最终会“剿灭学问”,导致学术被功利而取代。

面对当时国内普遍存在的学术功利化的现实,王国维一方面反对以官奖励学术,另一方面也旗帜鲜明地选择倡导“学术独立”。在他看来只有把治学当作目的,而非谋取名利的手段,才是真正的学术。而中国社会学术一直只充当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而已,比如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谭嗣同著《仁学》都是为了进行革命宣传,然而这样做的后果是“其学问上之事业不得不与政治上之企图同归于失败”。可见利用学术研究来达到政治目的的做法往往造成学术和政治双重失败。只有将学术独立于政治,追求独立的学术价值,学术才能达到其独特的社会价值。王国维提出“学术独立”的口号,是要摆脱中国历来的经世致用的思维习惯,抛弃世俗的功利追求,从而实现纯粹的学术。

王国维还认为“治校应治其冗”,学校应以教学为中心。他认为,学校管理混乱,办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是学校内部机构庞杂,人员过多,即:“苦其冗”。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学校人员自然应该以讲课的教师为主,而其他与教学无关的人员应该是辅助教学的,人数不宜太多,多余的人员应当淘汰。王国维认为如果只保留较少的职员和管理人员,要求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势必会节省资金也更便于管理。他还提出可以由教员兼任职员和管理人员的精简办法。王国维认为学校应该以教学工作为主业,人员设置应该以教师为主体,管理人员应当精简,并且管理人员的工作应当服务于教学。

王国维的近代教育观,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他充分借鉴西方教育哲学的先进成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推进教育改革,为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作了十分有益的尝试。王国维的近代教育观是从人文主义角度出发,关注社会个体的教育需求,将培养完全之人物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王国维作为一代学术大师,其高深的思想当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同时他的高尚学术品格更值得我们学习。对王国维的评价以陈寅恪在王国维逝世两周年忌日为其撰写的碑文最为经典准确,摘录于此作为结束。“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载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1][2][3][4][5][6]姚淦铭,王燕.王国维文集(下部)[C].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32,41,37,45,43,48.

猜你喜欢

宗旨王国维教育学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牢记宗旨 永葆初心 再铸辉煌
崔适《五经释要》的思想宗旨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张雪明《王国维·集宋贤句》
恪守为民宗旨 忠实履职尽责
王国维“古雅”话语的阐释
在神不在貌——论王国维的“眩惑”
环境保护税如何实现立法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