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型”教师培训模式探究

2012-08-15黄孝玉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研究型课题理论

黄孝玉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者,不仅需要高超的课堂教学技术,也需要随着时代和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观念、掌握教育理论,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培训发挥作用。

但从目前的教师培训来看,形式主义、经验主义让教师培训的作用很难发挥,甚至给广大教师带来了负担。因此,对研究型教师培训作研究,对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教师培训现状

从当前的教师培训来看,无论是就其培训形式和内容,还是层次和模式而言,都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培训模式单一

无论是中小学、普通高校的教师晋级培训,还是平时的进修培训,所采用的模式基本是自上而下的授受式,即以教师(或专家)的理论讲授为主,学员多“带双耳朵”就去听课,一般都是应付式的记记笔记、在教材上勾画上一。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究其原因,更多的还是考核机制上的问题。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师晋级和履职考核都将培训作为硬性指标来对待,而不完全是以教师成长、发展为目标,因此,教师面对培训的态度也较为消极,加之主管部门“套路式”的培训模式,培训带给教师的不是专业成长,反而是教师发展中的“拦路虎”。

(二)理论和实践脱节

由于上述原因,很多教师培训中,不乏教师请人“代训”的现象。即使去参与培训的教师,很多也是“混时间”、“混学分”,对于培训的内容基本是模模糊糊,甚至可能是不知培训教师所云,更不要说将学习的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了。这样的培训,不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也耽误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其“副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教师不愿参加培训的一大原因还在于很多培训被办成“洗脑式”培训,不是这个领导来讲话,就是那个主任来指导,说了一大堆道理,而没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培训目标定位的缺失。教师培训不是形式,更不是门槛,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目标定位的缺失必然让整个教师培训系统限于瘫痪、甚至是恶性循环中。

二、研究型教师培训的理念

研究型教师培训即是针对目前教师培训体制的不足和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它以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为素质教育发展提供动力。

首先,近几年,各高等院校或基础教育中的青年教师逐渐增多。这些教师在理论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而实践经验却不太丰富。研究型教师培训要做的就是让一线教师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培训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意识,以此来应用于教学实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次,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如何让教育改革取得实质成效?更多的还是要靠一线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然而如果继续走授受式和被动式的教师培训方式,改革不但不能取得成效,反而会增多阻力。研究型教师培训正是基于这一点,从培训模式的转变来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为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从教师个人来看,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无非是让自己有所发展,通过培训能学到一些新的东西,从而来推动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不是希望在培训中去接受领导的“批判”、去“熬时间”。研究型教师培训正是希望通过培训模式的转变来促进教师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意识,让教师个体的研究技能得到培养,促进自己在教育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研究型教师培训的特点

研究型教师培训既然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改革,必然具有它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由于研究型教师培训是以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培训,提高了其实效性、激发了教师积极性,使研究型教师培训成为教师培训改革的亮点。具体说来,研究型教师培训具有以下特点。

(一)主体参与性

研究型教师培训一改传统教师培训的授受式模式,而以教师的参与为主,通过任务的完成、课题的实施来激发受训教师的参与度,让受训教师主动地去学习、讨论、探索、研究。在培训过程中,课堂是开放的,受训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任课教师,当受训教师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后,参与度提高,其积极性必然得到激发,创造性和研究性能力必然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培训目标的达成。

(二)实效性和针对性

研究型教师培训将教、学、研有机的统一,针对当前教育发展的的重、难点问题进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来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改革和发展,不再将理论和实践分离,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在研究型教师培训中,问题的解决是关键,而问题就是教师们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培训要做的就是通过这些现象(教学中的问题)来找到本质(问题的所在),以教育理论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对提高教师对问题的研究技能也有积极意义。

(三)示范性

在以往教师培训中,任课教师更多的是以专业的理论教授为主,涉及教学实际问题时多是一晃而过。受训教师学了一大堆理论却不知道如何做。研究型教师培训则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具体的课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示范性的活动来引导教师该怎么做。受训教师在受训期间,问题的提出让教师们明白了要做什么,而任课教师的示范教学则让教师明白了该怎么做,加之采用活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受训教师真正参与其中,使交流面得到拓展、问题得到解决,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不待言。

四、研究型教师培训模式实施

在教师培训体系中,培训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规程来保证培训活动的开展和取得效果。研究型教师培训以课题为主,通过对课题的提出、讨论、应用和推广来达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

(一)提出课题

研究型教师培训是否能取得实质效果,关键就看课题是否具有一定的教育实践共性。在课题提出阶段,不是以任课教师或专家的意见为主来进行,更多的是以受训教师所提供的实践现象中进行归纳总结,由课题组进行课题规划,然后落实到培训过程中。由于课题是来自于受训教师,对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有较大程度的激发。同时,课题的提出不但需要根据培训的目标和任务来进行,还需要根据受训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整合,根据受训教师的不同和子课题的综合来形成总课题。

(二)讨论课题

由于课题是根据多个材料和子课题整合而成,在讨论阶段,就需要对课题的开展进行讨论,找到课题实施方案。通常对课题的讨论以理论讲座、专题研讨会、查阅资料、参观调查等多种方式交互进行。

理论讲座的目的是通过讲座让教师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从而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型教师培训的理论讲座也不同于传统教师培训的理论讲座,其间所涉及的理论大多为课题研究中的理论,是基于课题而进行的理论学习,而不是纯粹的理论讲演;专题研讨则以课题中涉及的子课题为主要研讨对象,通过受训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达到对子课题的共同认识;当受训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在交流中充分认识了课题,接下来便需要对课题的研究进行资料的搜集.资料的收集是紧扣课题的研究而进行的。目前资料的收集方式多种多样,网络、学校、社会渠道等都是资料收集的主要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资料的收集不是进行资料的罗列,需要以课题为出发点,在充分发挥教师合作的模式下来进行针对性的资料搜集.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并根据课题要求,教师形成方案,但方案是否可行,这就需要进行调查。通常,在调查阶段,培训机构和受训教师可通过某一学校或班级围绕课题而进行,在调查中获得可行性报告。

(三)课题应用和推广

课题如果只是在培训中完成就束之高阁,那么,培训就成了纸上谈兵。因此,在研究型教师培训中,一切准备都是为了应用而进行的。教师在培训中获得了对课题的研究成果,就需要将课题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此来形成理论到实践的过渡。通常在培训中形成的课题是以试点的形式进行应用,然后进行反馈、修订,最后进行推广,这一过程是保证课题实效性的基础。也只有如此,研究型教师培训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研究型教师培训模式的逐步实践和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师培训的不足,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当然,研究型教师培训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如何确保每个环节的有效性还需要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逐步实施和反馈。但笔者相信,研究型教师培训必然会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流模式,推动教师教育的发展。

[1]左世福.研究型教师及其培养策略浅论[J].上海教育,2001,(15).

[2]刘云生.走向研究型教师[J].河北教育,2002,(5).

[3]周军蓉.论新课程理念下研究型教师的职前培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

[4]吴卫东.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与方法体系构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10).

猜你喜欢

研究型课题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